超短途“微度假”,一天半的出游将掀起多大变革?
【品橙旅游】在国家内循环模式下,本地游占领旅游市场已经三年,但多地疫情间断性频发,游客的出游半径再次被缩减,当“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微度假”顺势出现。
不到两天的短途出游会带给市场哪些变革?旅游企业又该如何调整,才能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游客的心?
旅行变短了
中午十一点起床,下午三点已经站在了精挑细选的农家小院里,等着吃大锅鱼。
受疫情影响,以本地游为代表的近距离、短时间、高频次的“微旅游”方式兴起,露营、休闲旅游等方式快速升温。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公开表示,疫情以来,广大游客出游的意愿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是出游的距离和目的地游憩的半径都在逐渐缩短。在疫情前的2019年,节假日的平均游客出游距离接近300公里,今年国庆节全国平均数只有120公里。
北京从东到西的最远距离约为150公里,120公里的游玩距离,还没有横跨一个北京城。
在有限的范围内游玩,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旅游目的地获客,若没有丰富的旅游产品,游客出游预算也会降低,从而降低游客消费水平。
©摄图网
举例来说,今年国庆假期,浙江省游客人均花费在1098元左右;湖北省接待游客数量较浙江省更多,但游客人均花费保持在545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微度假以本地游客人为主,自驾游占了很大比例,但游客的需求却不减反增,偏好更加小众,体验更加深入。
这给旅游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提出了更多要求——旅游目的地及景区的服务要更加完善,除环境、餐饮、交通、购物等基础设施条件外,还需提供更多符合当下游客需求的微旅游产品。
对此,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晓峰认为,微度假目的地的旅游企业要根据游客出游特点,在经营思路上做一些调整,包括完善以住宿为核心的旅游业态,让住宿、露营、酒店等周边游业态联系的更加紧密,不能单纯地解决游客“住”的要求,还要增加更多体验活动,包括亲子玩乐、科普教育、运动健身等活动。
“微度假游客体验的时间不长,所以产品的体量不能太大,为了提升产品丰富度,经营微度假旅游产品的经营者要以家庭游、亲子游等年轻化的游客群体需求为核心,重新审视产品的组合可能性,有针对性的组合一些旅游产品,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他说。
根植“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翔说,关于微度假,这是中国人发明的一个小词汇,实际上,在理论上或者国外的实践中,都把它叫做都市旅游,或者说城市休闲旅游。
城市休闲是微度假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中,又以博物馆为城市微度假主体。
©摄图网
为迎接更多本地游客,很多博物馆会选择推出更多难得一见的文物展览,并举办各类活动。
成都博物馆就在国庆期间策划推出《空明流光——宋瓷·五大名窑》主题展,展示秘色瓷、景德镇窑、磁州窑、耀州窑等代表性名瓷,日均接待市民游客超1万人次。
广州博物馆则举办了“红色记忆:我的国庆节手账”亲子活动,有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前来,亲子齐动手,在手账本上留下美好的回忆。
对亲子家庭游客来说,在玩乐中对孩子起到科普教育作用的文博院馆是微度假的首选,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手作体验、高水平展览与讲解服务、独特的文创产品尤其受到游客喜爱,这也是未来城市文博院馆需要重点发力的微度假方向。
受“文化+”的带动,各大旅游目的地也开始重点挖掘其文化内涵。
山海关区以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暂定名)建设为龙头,将山海关古城、老龙头景区、天下第一关景区等原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海关段)。在保护历史文物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在各景区内增加各类旅游新产品,丰富供给。
如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新增旅游项目“晨钟暮鼓”——早上8点30分,身穿银色铠甲的“陈将军”带领8名“士兵”登上钟鼓楼,敲响晨钟,发出城门开启的信号;在天下第一关景区西侧不远的闯关东主题文化体验馆,通过多场景实物展示,还原了当年的历史景象。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休闲是微度假不可或缺的一环,但乡村与近郊也正是城市人微度假的首选,而为吸引游客,以乡村旅游中为首的露营开始寻求更多可能性。
“露营+”“民宿+”,微度假释放乡村活力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曾表示,这两年京郊微度假的最大变化就是民宿的兴起。从最早的京郊农家乐、民俗户到今天的民宿,随着需求的发展,这个新业态也一步步提升起来,发展非常快,目前还出现了第三代精品民宿和第四代乡村酒店。
©摄图网
以上海崇明区为例,因崇明区东滩鸟类保护区提名世界自然遗产而备受游客关注度,由此带动了崇明区内民宿发展,数据显示,崇明区内评定为五星级、四星级的民宿占上海评定五星级、四星级的民宿80%。
“因为防疫政策要求,游客出游半径减小,大城市周边的郊区地带顺势受到关注,民宿增量明显,由此带动了整个民宿市场提质升级,未来这种高质量发展趋势将持续一段时间。”华美顾问集团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表示。
因为城市人群涌向城郊,与民宿一同发光发热的还有疫情之后一直彰显顶级存在感的露营产品。
携程《2022年国庆假期旅游总结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国庆期间,露营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倍。人均露营花费为650元左右,相较中秋露营人均花费贵30%左右。此外,“报告”中还提到,在游客中,有83%的用户选择过夜型露营产品。
赵焕焱表示,这意味着,露营市场仍有较大可供企业挖掘的空间,另有乡村音乐节、露天电影等活动与乡村民宿捆绑紧密,也是未来乡村住宿业发展的一大方向。
为丰富露营产品,满足游客微度假新需求,很多露营场会选择发展“露营+”,将露营与骑游等紧密结合。
“骑游”与“骑行”有着明显区别,骑游的主要目的在于“游”,体力消耗不宜过大,在走走停停,悠然轻松的骑行中欣赏沿途美景,深度体验。
目前已经有企业敏锐地嗅到了骑游发展空间,并通过一辆自行车,将露营与骑游紧密相连。
“以通州大运河TT谷营地为例,我们结合了露营与骑游,游客可轻松到达10-20公里的半径内的旅游景区,有效扩大了营地周边旅游范围,丰富了露营的旅游内容。北京在大力发展慢行系统,郊区很多路段也已经增设自行车优先标志,使骑行更安全,通州大运河沿线已有数十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这也为骑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行者慧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骑聚社•TOMA骑游创始人李龙海说。
截至目前,已经有西安、昆明、香格里拉、保定等地的景区向公司提出合作意向,但作为大众化的旅游产品,骑游需要标准化和智能化,包括沿途景点和打卡点的推荐线路和介绍、智能化讲解、以及车辆运营的后台监控与统计系统和会员管理系统,还有智能化锁车与开锁等。
为提升骑游智慧化,2020年,公司开发了“慧客悠享”APP并实现了智能化实时讲解、地图、应急、团群社交、会员管理等功能,近期还将开发智能化车辆管理功能。
从城市到乡村,微度假正带给短途游市场更多可能性,但总体而言,旅游市场也在期待更多积极信号的出现,未来中长途出游仍会是市场盈利主力,而在期待长途游的同时,微度假仍会是市场焦点,旅游企业仍应以现状出发,找出微度假的更多可能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