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有这些重磅新举措!

考博之路 2022-03-24
文末有考博交流群组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教职工5300余人,在校学生4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0000余人,本科生26000余人,来华留学生1700余人。获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全面推行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博士生招生规模增至10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3100余人,国家级人才近200人,国家级创新群体8个,省部级各类人才500余人,博士生导师100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年均学生出国(境)访学人数达到3700余人。(数据截至2021年4月)

确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临床医学”“电子信息”4个学科(专业学位类别)为重庆大学2021年自主审核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以下简称“拟新增学位授权点”)。2021年在“能源动力”、“资源与环境”、“机械”、“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招收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重庆大学2021年自主审核拟新增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公示,含马克思主义理论!

重庆大学2021年自主审核拟增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获专家论证通过!

重庆大学关于2021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的补充公示及相关通知

重庆大学2021年拟录取博士研究生名单公示及相关通知,1014+36人

重庆大学法学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公示
重庆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关事宜通知
重庆大学2021年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关于2021年博士招生考生申请材料提交的补充说明
重庆大学2020年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结果公示:新增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1年新闻传播学博士招生启事
重庆大学拟录取2021年推免研究生名单公示,直博生36人,硕士1572人!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 加快打造中国特色重大风格的卓越研究生教育
——在重庆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上的报告
校长 张宗益
(2021年3月31日)
考博之路摘录


一、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和“十三五”发展成效
重庆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48年,当年我校著名教授柯召、张洪沅、冯简等招收11名研究生,开创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先河。1978年,成为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恢复研究生招生并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85年,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成为首批招收“工程型”研究生的试点高校。1997年,获批设置“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从此进入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第一方阵。1998年,成为全国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高校(共9所),在全国率先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04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并成为全国研究生招生自主划线招生单位(共34所),之后学校研究生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2010年,成为首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开启了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之路。2011年,荣获全国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称号,并成为全国首批“工程博士”授权试点单位。2019年,获批成为全国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标志着学校研究生教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回顾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70多年来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需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每一次关键机遇,逐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的积累,已走上从外延到内涵、从规模到质量的转型提升之路,正在经历由大到强的转变。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三五”时期,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提升质量,坚持内涵发展,对标世界一流,持续推进研究生培养理念更新,全面推行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健全研究生导师资格动态审查机制,优化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完善学位授予质量跟踪与反馈机制,不断深化研究生招生、培养、授位等各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研究生培养结构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学校新增“公共管理”“化学”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所覆盖学科门类从5个扩大至7个;新增“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撤销“食品科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覆盖10个学科门类。专业学位授权点布局更加完善,目前拥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点)26个,覆盖率为100%;拥有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覆盖率达6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年度招生比例已超过1.12:1。
二是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扩大。“十三五”期间,学校硕士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从5905人增加至6300人,博士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从611人增加至961人,其中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迅速增长,从6人增加至200人。目前,学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学规模达到21000余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3.75%。博士学位授予规模逐年增长,年度授予人数连续四年超过500人。
三是研究生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学校学科、科研、师资等综合实力快速提升,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从3个增至12个,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先后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新增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23个,牵头千万元级以上重大项目30余项,科技总经费从8亿元增至23亿元;具备招收博士生资格的教师增至近1300人,其中40岁以下的博导占比达35.7%,具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的博导超过30%;全英文研究生专业由7个增加到29个;建成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和联合培养基地316个,其中全国示范性基地3个、省部级基地37个。
四是研究生培养条件大幅改善。“十三五”期间,学校持续加大研究生奖助贷资助力度,年度各类奖助贷资金达到2.12亿元,年度受资助研究生超过1.2万人次;学业奖学金覆盖率博士生达到100%,硕士生达到70%;充分发挥资助育人作用,每年提供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达到4880个。建筑面积共3万平方米的虎溪校区博士生公寓建成投用。各类实验室及科研用房建筑面积从27.8万平方米增加至29.6万平方米。
五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学校所培养的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能力明显增强。在读研究生出国(境)学习交流和有海外培养经历的比例从10%提升至24.5%。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人均发表高水平论文从0.91篇增至1.64篇,应届博士毕业生达到“一流水准”的占比从10.6%提升至29.6%。研究生累计获高水平学科竞赛奖项1335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91项。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到国家重要行业、国防军工重点单位、世界500强企业、一流高校院所、选调生项目就业的人数不断上升。
总体看,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为新阶段深化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加快“双一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和舒书记一起向为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干部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学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近年来,尽管我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校研究生教育仍存在着较大差距,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目前我校研究生规模、结构、生源以及培养质量等,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目标还不相匹配,与国家、地方和社会的期待与需求还不相适应。从规模看,主要是博士生招生指标仍然偏少,今年刚突破1000名大关,在36所“双一流”A类高校中列第33位,博士生招生规模远低于全国同类高校平均水平,严重制约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实力提升。从结构看,研究生仍集中在传统工科,硕士研究生工科录取占比达64%,博士研究生工科录取占比为58.6%,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严重不足。从生源质量看,硕士研究生来自“双一流”高校的占比为29.3%,博士研究生来自“双一流”高校的占比为34.5%;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的比例不足30%,学术博士研究生中直博、硕博连读的比例仅分别为6.3%、28.3%,生源质量亟待提升。从培养质量看,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的学位论文抽检中,我校近两年连续被发现存在问题博士学位论文。学校研究生学术竞争力不强,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到境内外升学深造的比例不到6%;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到国内其他“双一流”A类高校工作的比例和到国外高校或研究机构深造的比例均不到3%
以上问题都是表象,其根本的原因则在于:一是研究生培养理念还不够先进。对研究生教育特点和规律的研究还不深入、认识还不充分。以生为本、育人成才的理念树得还不够牢固,对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控长期满足于“合格”的底线要求,对标一流、追求卓越的意识亟待加强。二是研究生培养能力还存在明显短板。学科缺高峰、交叉少、基础弱,队伍缺大师、缺大团队,科研缺大平台、缺大项目,国际国内合作缺高水平实质性项目,学术创新氛围不浓厚,对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支撑不够有力。三是研究生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国际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深化。大力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模式尚未真正建立。四是研究生导师责任还没有完全压实。导师“导”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导学关系存在异化现象,重科研轻育人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导师仍然将研究生当作科研廉价劳动力,未真正聚焦到研究生的成长成才上,导师的岗位意识还需加强。五是研究生发展支持体系还不够健全。研究生培养的成本分担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步伐仍较缓慢。研究生总体资助水平缺乏竞争力,“三全育人”落实不彻底,“三助一岗”资助育人的成效还不够明显。
三、加快深化综合改革,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突出需求导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最大化发挥研究生教育的功能,其前提和关键是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时代需求,不断优化研究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
一要优化培养类型结构。结合学校自身办学定位,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快构建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原则上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探索在部分应用学科减少或不再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进一步扩大学校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加大高层次应用型领军人才培养。
二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学位授权审核和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办法,用好办学自主权,统筹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与建设。坚持“四个面向”,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提供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学科保障。持续推进传统工科现代化改造,大力发展“新工科”,不断扩大工科的特色优势。全面落实《基础理科卓越行动计划》,着力提升基础理科发展水平和基础研究能力,支撑应用学科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基础文科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新文科”。加快医学学科建设,优先支持增设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积极促进医工、医理、医文交叉融合,大力发展“新医科”。加强交叉学科培育,畅通学科横向联系,支持组建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在大物理、大生命、泛信息等领域加快建设高水平公共共享实验平台,强化交叉融合培育战略增长点,培养变革性交叉学科人才。
三要优化招生计划配置。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为导向,积极扩大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重点支持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持续优化校院两级招生计划管理,健全以培养质量为导向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动态调节机制。坚持招生计划特别是增量计划向国家关键急需领域、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重大科研平台、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科教与产教融合平台等倾斜,向严把质量关、研究生培养质量高的院系和导师倾斜,向优秀青年导师倾斜。
(三)深化开放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我们怎么样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性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可靠性。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技术迭代日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加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国际合作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模式变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一要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机制。突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对标世界一流大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一流的研究生培养方案。鼓励教师加强学术前沿研究,承担并创新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生系统科研训练,促进教学相长和研学融合。大力推进“本(硕)博”贯通培养,实行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促进学生在贯通培养模式下进行原创性科学研究,强化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与相互促进。实施研究生创新项目,加强在文献研读、问题提出、研究设计、论文写作、学术报告等方面的系统性科研训练。依托高水平团队、优势平台基地和重大重点项目等开展高质量人才培养,引导研究生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探索性、创新性研究。加强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积极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到校讲学和讲授博士研究生前沿综合课程,提升“博士生学术论坛”“研创基地-名家会客厅”的影响力。积极申报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强化研究生原始创新能力培养。
二要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聚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培养,面向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实施“产教融合育人伙伴计划”,吸引优秀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加速推进高水平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健全产教融合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打造更多的“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导师在招生、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建立有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突出学位论文的行业背景和实践特色。稳步推进工程博士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鼓励工程类博士生在校企导师的联合指导下,开展企业技术攻关与发明创造,逐步建成具有重大特色的工程类博士培养模式。积极争取国家立项建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等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获得国家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紧缺博士人才自主培养专项支持。
三要健全国际合作育人机制。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推动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与学位合作,与更多国际一流大学建立研究生双向交流机制,开展互授联授研究生学位项目。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助力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加大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资助范围与力度,做好多渠道资助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短期访学、国际会议等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争取更多博士毕业生到境外一流大学学术就业。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和重要国际组织合作,拓宽研究生国际实习实践途径,鼓励支持课题组聘请海外高水平教授来校授课和组建联合导师团队指导研究生。打造“留学重大”品牌,加强全英文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吸引优秀留学生来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完善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进来华留学生与国内研究生同培养、同管理,保障学位授予质量。
(四)坚持育人本位,提升导师队伍水平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决定着整个研究生教育的水平。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必须首先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学术造诣精湛、育人本领高强、年龄结构合理的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
一要严格导师资格审核。按招生层次、学位类型和导师属性,分类开展教师招生资格审核,完善审核基本条件要求,优化选聘程序,确保选聘质量。完善导师评聘分离制度,继续严格实行导师招生资格动态审核,将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术水平、培养质量和科研条件支撑等作为导师评聘的核心条件。严格兼职导师、校外导师和外籍导师的资格审核,加快完善有关选聘管理办法。鼓励支持各学院根据学科属性,结合培养方向,组建更多导师团队,共同指导研究生培养。
二要加强导师能力培训。建立不同类型导师的常态化分类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确保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导师指导研究生和严格学术管理的能力。对首次上岗的导师实行全面培训,指导研究生前必须首先接受岗前培训;对连续上岗的导师实行定期培训,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确保研究生教育有关最新政策、制度和措施及时在指导环节落地见效。鼓励各学院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日常学习交流活动,及时分享好经验好做法。大力支持导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研习进修和参加人才培养研讨。
三要落实导师岗位责任。坚决扭转将导师作为职称体系中一个固定层次或荣誉称号的错误认识,持续强化导师的岗位意识,切实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编发导师指导手册,进一步明确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秉持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对学生谆谆教诲、严格要求。探索将指导精力投入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引导导师将更多时间用在育人上,既做好学业导师,又做好人生导师。
四要强化导师考核激励。突出质量和绩效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健全导师考核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导师潜心育人。将育人质量和高水平学术就业质量作为导师招生指标分配、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奖评优等的重要依据。组织开展卓越研究生导师和导学团队评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和树立“尊师重教、爱生敬业、教学相长、健康和谐”的导学文化。严格落实《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建立导师职责负面清单,健全导师退出机制。
(五)对标世界一流,严格培养质量管理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安身立命之本、发展兴盛之基,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必须把提升质量作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将工作重心真正回归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来。
一要严把招生选拔入口关。加快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严格监管的招生选拔制度,突出考察道德品质、学术潜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避免简单“唯分数”做法,提高选才精准度。全力争取并做大做强科研经费博士研究生招生专项。大力发展博士专业学位,加强与头部企业和一流院所合作,推进工程博士项目制招生。探索硕士研究生复试改革,适当增加复试成绩权重;继续优化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选拔机制,建立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后补助”激励机制,扩大本科直博、硕博连读招生比例。畅通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的“高精尖特”人才选拔通道。大力实施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计划,完善研究生生源质量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学院和导师吸引优质生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要严把培养训练过程关。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严格课程学习、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等关键培养过程环节的考核筛查,加大学业预警和分流淘汰力度。对课程学习、实习实践、资格考试等要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考核要求,对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等要注重学术价值和学术创新、实践创新和应用推广等的考核,严把各环节考核质量。完善分流淘汰机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畅通博士研究生转入攻读硕士学位和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标准重新申请授予学位的渠道。完善研究生学业相关申诉救济机制,加强研究生合法权益保护。探索将博士研究生分流淘汰比例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绩效核算、招生指标分配的重要依据。
三要严把学位授予出口关。根据学位授予层次、学位授予类型、学科专业特点,不断完善各学位点的学位授予标准。以学位论文质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在继续推行“代表作”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色分类优化学术成果要求,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学术成果组合呈现,彻底破除“唯论文”倾向。进一步明晰并压实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权责,共同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全面推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盲审制度。完善答辩委员会选聘制度和答辩程序,鼓励按学位授权点组织集中答辩。探索建立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公开制度。完善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和推荐制度。充分运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质量专项检查、学位论文抽检等外部质量监督和评价结果,增加在学院和导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倒逼学院和导师加强质量管理。
(六)提升治理能力,加强资源条件保障
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离不开强大的资源条件保障,需要全校上下共同参与,创新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积极筹措资源,加强条件建设,努力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确保广大研究生能够安心学习、潜心科研。
一要加强经费支持保障。探索建立学校、学院、导师三级研究生教育投入体系,尤其加大对学术博士研究生以及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研究生培养的支持。引导学院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力度,健全导师利用科研项目经费支持研究生培养的机制。完善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不同类型研究生教育学费收费标准,健全教育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二要建设优质课程教学体系。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审批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考核模式改革,将“研”贯穿于培养全过程。规范核心课程设置,鼓励支持示范课程、优质教材、精品案例等建设,催生一批高水平教学成果。支持举办各类高水平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和学科学术论坛,活跃学术创新氛围。
三要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完善政府主导、学校统筹、社会广泛参与的研究生资助投入格局,不断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不断完善研究生评奖评优评价体系,强化研究生荣誉奖励体系的激励导向作用,多维度全方位激活研究生成长内生动力。优化研究生助学金结构,健全“三助一岗”管理机制,建立动态调整的“三助一岗”制度,强化育人功能。完善“精准”资助制度,给予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更多支持。
四要加强基础条件保障。强化图书文献、开放实验室、开放教室、重大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对研究生自主学习、创新研究的保障力度。完善研究生教辅师资的配备和高水平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研究生信息服务智能化水平,改善研究生住宿和生活条件,完善研究生教育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

张文宏论文的另外2种处理意见,你怎么看?

王贵松:关于接种新冠疫苗的几个法律问题

《法治话语研究》第7卷简介及目录

《中国法律评论》2021年第4期要目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名单,221项

第十一届“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

《北外法学》2021年第1期(总第5期)要目

《盈科法律云课堂》系列直播课程本周(8.24-8.29)预告

教育部发布情况说明!
讣告
山东省教育厅重要通知
江苏大学校长调研法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调整领导班子
引进“国字号”大学!这座城市正式官宣
18岁孤女想带奶奶上大学?因为“我怕回家她就不在了......”
国家留学基金委与日本顺天堂大学合作奖学金选派信息讣告
国务院:不再让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报销上花费精力!
国家检察官学院2021年下半年招生计划
又一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名单公布,每项资助35万、20万!
关于《刑法修正案(十一)新规则案例适用》稿件采用情况的通知
中国政法大学关于2021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申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1亿元!“高校校长”专项基金来了!
关于发放2021年应届毕业生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通知

90后在读博士,一作发表2篇Nature!

经济学博士,成为上海最年轻的区委书记

建议将在读博士纳入南京市人才购房范围

复旦大学公布关于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问题的调查结果

西南大学学科建设情况(硕博点及毕业数据)

中国海洋大学学科建设情况(硕博点及毕业数据)

看到女生考博遭家人拒绝,觉得我不说两句就没天理

浙江师范大学学子的考博经验分享

辽宁师范大学学子的考博经验分享

同寝四兄弟七年“同步走” 全员考博上岸!

广西医科大学2021年在职人员(含规培生)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交叉学科博士,已蔚为大观!

东北大学关于公布2022年初次申请招收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核结果的通知

澳门大学2022博士招生开始,奖学金每月两万,不容错过!

官宣!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统计结果出炉!

瞿林东:关于如何确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几点认识

中国药科大学2022年接收推免生(含直博生)预报名的通知

以下群组凡有发广告者立即请出群组,永远不得进入

考法学博士,进入法学考博交流群;考医学、工学、理学等等的进入非法学考博交流群!

▼以下为2022年非法学考博交流群▼
▼以下为2022年法学考博交流群▼

凡有发广告者立即请出群组,永远不得进入。

江苏科技大学、广州软件学院、上海大学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齐鲁工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江汉大学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兰州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内蒙古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嘉兴学院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北京邮电大学、西安工程大学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东北农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大数据发布!313名新生,8人为“00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湖南工商大学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济南大学、南京审计大学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湖南工商大学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济南大学、南京审计大学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河北工业大学、青岛大学、南方科技大学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湘潭大学2021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发布!博士250人!
北京化工大学2021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博士394人,最小19岁!
上海市2020年共录取博士生1.13万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多个!
云南省2020/2021学年初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博士破千!
全国这些省市缺博士,全省单年度博士招生人数不足1000人!
教育部的2则最新答复,均与博士招生有关!
湖北省、天津市2020年共录取研究生近10万人,这些高校招博士!
法学博士发多少篇论文才可以毕业?
浙江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的大赢家!2022年招生人数或达5千人!
甘肃省这些高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招生信息汇总
西藏自治区博士点申请重要力量支持!
我们考博服务追求的标准变了!

会不定期更新院校
欢迎扫码进入

北京大学考博交流群

清华大学考博交流群

西湖大学考博交流群

严禁广告

重庆大学考博交流群

复旦大学考博交流群

华中科技大学考博交流群

2022年医学考博交流群

华南理工大学考博交流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博交流群

武汉大学考博交流群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更多有用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