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丨为省钱,这个小区用落叶做堆肥,收获的却不只是每年两万元

2017-04-07 张丽曼、孙敬华 零废弃联盟

编者按:

北京市昌平区金榜园小区,在和谐社区发展中心的帮助下,从2014年起,开展垃圾减量、落叶堆肥、垃圾分类、绿化种植等环保行动,并在经费紧张的不利条件下,因地制宜,选择“省钱又实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不仅将落叶等园林废弃物变废为宝,还节省了物业费用、造福了居民,既“利己”,又造福环境。


低成本、易操作、见效快的环保方案,更激发了物业公司的主动性。物业与居委会、居民志愿者携手合作,扎扎实实做实事,共同建设社区,得到了广大居民业主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金榜园小区

金榜园小区位于京藏高速公路西三旗桥北,隶属于昌平区回龙观镇,于2001年竣工入住,至今算得上“老旧小区”。小区共28栋楼,1300户居民。


小区占地面积11.08公顷,容积率较低,绿化率高,绿地面积达五万平米。行道树为悬铃木等落叶乔木,每年秋季落叶量很大。


金榜园小区的物业方为惠仁物业公司。十多年来,小区居民和物业公司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关系并不算和睦。一方面,物业费一直没涨过,另一方面,不少居民长期拖欠物业费,因此社区建设和维护的各项花费捉襟见肘,垃圾处理费正是其中不小的数目。


金榜园小区尚未被纳入“北京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名单中,厨余垃圾没有单独的分类收集和运输,市政垃圾运输仅为混合收运,即环卫部门统一将混合垃圾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小区在环境绿化方面也有许多突出问题,居民对小区绿化景观并不满意。小区环境方面问题是,草坪早已退化,重新栽种成本太高;小区内的土壤为建筑回填土,砂石多,偏碱性;没有中水可以利用,自来水价格昂贵、浇不起等等。


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为了居民们能够在不涨物业费的前提下,低成本逐步改善环境,搞好绿化,本社区惠仁物业公司、社区居委会和居民中的环保积极分子,绿化爱好者们携起手来,共同合作。



和谐社区发展中心


和谐社区发展中心,是由原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社区治理课题组于2005年在海淀区民政局注册的民办非企业法人社团, 目前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下的一个研究机构。金榜园小区是和谐社区发展中心的“垃圾分类试点”之一。


和谐中心的宗旨是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做环保不是其根本目的,而是其推行的社区多元主体协商共治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把社区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聚合在一起的主要手段。


和谐社区发展中心的生态社区有两类:第一类,实行酬金制的,业主自己掌握物业管理的主动权(如常青园、怡美家园);第二类,业主自治组织和物业公司在维权中存在积怨,通过环保这个人类共生共息的事情促成双方捐弃前嫌,实现和谐共治(如金榜园、纳帕溪谷)。


和谐社区发展中心主张:社区环保与社区治理分不开,要探索一种能够促进社区和谐与环境保护共赢的机制。

项目的主要执行方,为惠仁物业公司。


他们扎扎实实地做了这几件事。


1、落叶堆肥,减少垃圾。

在2014年以前,每年深秋,金榜园小区里大量的落叶会跟其他生活垃圾一起,由环卫部门装车,运去垃圾填埋场。但从2015年起,落叶就再没离开过金榜园小区,而是在物业工人的操作下,变成了肥料。


工作人员讲解堆肥


惠仁物业公司的曲经理坦诚,他们做落叶堆肥的初衷,只是为了“省钱”——环卫垃圾清运需要按车次付费,落叶很轻,密度小、体积大,即使物业公司几年前就购置了一台园林废弃物粉碎机,能把落叶体积减小些,但由于整个社区绿化面积达五万平米、落叶量大,因此算下来,每年秋冬光是运走这些落叶,就要花费21000元钱。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落叶不出社区、节省下这两万块钱呢?在和谐社区发展中心生态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物业公司决定尝试用落叶来堆肥。


在大城市里,提起堆肥,人们想到的可能都是先进的发酵技术、昂贵的机器。金榜园小区在入住初期,也和周围一些社区一样,由上级单位派发了一台价值十余万元的厨余堆肥机,能在一天之内就把厨余垃圾变成肥料。但那台高大上的机器不仅耗电量大,还需要持续购买价格不菲的发酵菌种,各个社区物业和居委会都经费不足,难以保持它的运行,最后不得不当做废铁卖了废品。


那么,落叶堆肥需不需要这样昂贵的投入呢?

答案令人心安:选用最“简陋”却最实用的堆肥法,几乎不用花钱!


落叶堆肥的原理并不复杂,就是利用大自然中的微生物,把有机质(落叶、厨余等)发酵,变成肥料。


和谐社区发展中心的张丽曼老师和她的同事们,为金榜园提供了具体的堆肥方法。2015年深秋,曲经理带领物业工人们,把全金榜园的落叶集中到小区北门一块很普通的土地上,第一轮堆肥实践开始了。


第一步,粉碎。

用现有的园林废弃物粉碎机,将大片的落叶打碎。

粉碎可以让落叶更快发酵。如果没有条件粉碎,完整的叶子也可以发酵,只是所需时间更长一些。


第二步,挖坑。

工人在土地上挖两个长五米、宽一米、深一米的堆肥坑。


第三步,堆填落叶。

一层层把粉碎过的落叶填进坑里,坑填满后继续添加落叶,直到肥堆高于地面半米至一米。

每填一层落叶,就浇一遍水,保证叶子湿润——北京冬季过于干燥,如果不浇水,叶子非常难发酵。

物业还提前几个月用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制作了环保酵素,洒在落叶堆里,加快发酵。


第四步,覆盖、维护与防火。

等肥堆堆到一定高度(半米多高),就在上面盖一层塑料布并固定好,以防止大风把落叶吹走。




注意




如果发现肥堆过于干燥,就再次加水,保证湿度。

春节期间,物业派人专门在肥堆旁边值守,以免放鞭炮的火星崩到肥堆引发火灾。

这之后的整整一个冬天,都是漫长的堆肥期。肥堆里的落叶在天然微生物的作用下,经历先升温再降温、逐渐腐熟的发酵过程,直至成为肥料。



树叶堆肥过程


发酵中的肥堆,如果刨开表层干枯的碎树叶,能看到内部黑色的潮湿树叶,有时还能看到热气呼呼往外冒,肥堆里的温度可达四十度甚至更高,这就是微生物发酵的升温阶段。


肥堆闻上去有微微的发酵气味,并不浓烈,更没有臭味。所以也不会影响到社区居民。


另外,物业公司利用旧家具和建筑垃圾,在小区围墙一侧围成一个面积二十余平米、高度约一米的落叶堆肥栏。堆肥方法和挖堆肥坑是一样的。


这样,两个堆肥坑,加上一个堆肥栏,全小区的所有落叶就都能容纳了。


曲经理算了算,除了前期投入的粉碎机花了四五千元、每年二百块钱换一个刀头、运行每小时耗电三度,其他投入都很小:物业工人有日常工资;挖坑、建堆肥栏也没有额外购置材料和工具;买了几个塑料桶在小库房里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使用的红糖是几十块钱批发来的大包装。


这样算下来,相对于每年两万元的落叶垃圾清运费,做落叶堆肥真的几乎是“不用花钱”的!


但社区收获的,仅仅是节约下来的两万块钱么?

远远不止!


秋末做的堆肥,经过一个冬天加一个春天腐熟完成后,由物业工人作为肥料撒在社区绿地里,改善土壤。同时,物业把肥料送给那些自己在家养花种菜的居民。这些黝黑黝黑的肥料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有的居民还进行了二次加工,用于自家种植。就这样,居民亲眼得见,那么多的落叶垃圾变成了宝贝!环保行动,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2、可回收废弃物不出社区,循环利用废变宝

金榜园小区内,有固定的和流动的废品回收商贩,也有居民或拾荒者捡拾可回收物去卖废品,实现资源再生。但是,价值较低的可回收物,并没有得到有效回收,社区混合垃圾中,仍有许多值得分拣出来的可回收物。


于是,物业公司设置垃圾分拣场地,鼓励垃圾清运工分拣可回收废弃物出来卖掉,收入归己,调动了垃圾清运工的积极性,做到垃圾及时清运,可回收废弃物不再进入公共垃圾填埋场,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垃圾减量。


经核算,金榜园由于垃圾分类,减少了送往填埋场的垃圾总量,每年节省垃圾清运费75000多元。



对垃圾进行分类


将垃圾桶上著名回收垃圾类别,便于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清理清扫


3、厨余制作环保酵素

由于市政环卫部门对金榜园的厨余垃圾没有单独的分类收集和运输,因此,厨余垃圾的分类是个难点。


2015年4月,在和谐社区发展中心专家的指导下,物业在一个小储藏间里,用生鲜厨余垃圾加上红糖,自制了1500升环保酵素,用于社区保洁,在电梯轿厢中擦拭箱框、地板,喷洒地面,冲刷公厕、下水道、垃圾箱等。


环保酵素在清新空气、驱除臭味、去污保洁、驱除蚊蝇等方面有较好效果,取代了部分化学清洁剂。物业公司便分装了上百瓶环保酵素,送给居民试用,受到好评。有一部分居民也开始在自己家中制作环保酵素,减少了垃圾量。


在落叶堆肥中,环保酵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组织制作大量的环保酵素


4、回收管理居民家庭危险废弃物

回收管理居民家庭危险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

物业公司与居委会,在社区设置了四处家庭危险废弃物回收处,设置“危险废弃物管理桶”、“回收箱”9只,把含汞的废旧荧光灯、废旧电池、废旧小家电、过期药品、化妆品等有害垃圾妥善地收集管理起来,择日送到专业处理厂统一处理。

回收箱设立之后,居民不再乱丢废旧荧光灯和废旧电池、过期药品了,而是主动送到危废收集点。


目前,和谐社区发展中心在金榜园物业公司设置了家庭危废集中管理中心,辐射五环路以北各个社区的危废收集点。


设立危险废弃物回收点,让居民将有害的垃圾分出来,放在有害垃圾回收处,并对这些垃圾进行专门处理。


5、组织居民种花植树,改善社区绿地

金榜园小区的绿地,土壤为建筑回填土,砂石多,偏碱性,无肥力可言;小区在建成时栽种的是耗水量大的冷季型草种,且没有中水可以利用,自来水价格昂贵,导致物业“浇不起水”;十几年前种的草逐渐退化,重新栽种成本太高。而居民自发无序的“圈地”种菜,经常因为施肥气味、行走不便等问题引起邻里纠纷。


于是,物业决定把干枯退化的社区绿地重新利用起来,在地下车库上方的一小片土地开辟了迷你种植园,用小栅栏围成六块小花圃,由居民中的绿化爱好者认养,种上了向日葵、野茉莉等植物。物业公司还买来700多棵树苗,组织居民植树,共同改善景观。


就这样,惠仁物业公司、金榜园社区居委会和居民中的环保积极分子、绿化爱好者,在和谐社区发展中心帮助下,共同携手合作,从一堆堆树叶、一件件垃圾的“小事”做起,让环保事业以最接地气、最“土”的形式,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小区美丽的“种植园”


未来,他们还要努力


1、资金问题

近年来物业管理服务成本大幅度上涨,而物业费不能涨甚至被拖欠,所以物业公司在环保方面无法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某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环保项目,引进比较困难。社区环保总被“低成本”局限。


2、支出没有明目

《北京市物业管理费收费标准》中,规定的物业费支出项目中没有环保这一项,所以在财务上无法合法支出。


3、环保项目不被重视

一般住宅区产权人与物业公司的物业合同鲜见有环保项目,环保事务被排除在物业公司业务之外。


以上三点使物业公司承担社区环保工作不具有合法性和可持续性,物业公司做环保只是凭公司领导的环保意识和觉悟。



4、无法形成链状发展

社区环保工作现有三大支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往往缺乏沟通合作,形不成合力,环保活动难以生活化日常化习惯化。


5、回收垃圾不分类

很多小区还不属于“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环卫保洁车混合收运垃圾,完全不分类,这使社区内垃圾分类无法持续。


6、循环处理跟不上

北京市正规垃圾循环利用企业少,可回收垃圾后续处理跟不上,垃圾循环利用链条断裂。


7、垃圾处理没有法制化

政府对家庭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处理没有法治化。北京市现有的危险废弃物处理厂家,目前也无意愿对接更多社区,使得危险废弃物难以无害化处理。




  供稿 | 张丽曼、孙敬华

排版 | 实习生—赵铮


周五,零废弃案例不见不散

往期回顾:


案例丨五招看透杭州魅力城垃圾分类

案例丨点我,GET√园林垃圾的正确处理方式

案例丨零废弃校园,怎么造?这里有答案!

案例丨不带塑料袋玩耍的绿色时尚农夫市集!

案例丨2年多,4000+多场活动,13600+吨垃圾减量,南京志达是怎么做到的?!

案例丨食物银行——拒绝浪费的双向受益“食物链”

案例丨活动零废弃手册——这么全,还不快收藏?!


下期预告:

留个惊喜!



关于垃圾,

请听我们讲讲“零废弃宣讲会”的故事


愿与君,共谱“零废弃”

(扫一扫支持“约会”,请分享给更多人知晓)


请扫描关注

零废弃联盟

零废弃联盟成立于2011年12月10日,是一个由全国多家公益组织和公众代表共同发起的行动网络与合作平台,致力于推动我国垃圾危机的解决,促进政府、企业、学者、公众及公益组织等社会各界在垃圾管理过程中的对话与合作。

官网:http://www.lingfeiqi.org

微博:@零废弃联盟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零盟”官网,查看更多精彩案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