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伦崂山民间故事:老鼠洞子的传说
作者简介:王明伦,男,1960年生于青岛崂山,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青岛市崂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起,先后在《海鸥(青岛文学)》《黄河诗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星星》等报刊发表作品。著有诗歌散文集《琴屿海风(合著)》,散文诗、散文入选《中国散文诗大系(山东卷)》《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精选》《青岛诗选》《青岛散文选》《青岛60年文学作品选》及各种年度选本。民间文学作品收入《崂山民间故事全集》《海洋民间故事》等书。
作者:王明伦
崂山大河东村北有条“茶涧”,号称崂山小江南。这里山摞山,峰连峰,一年到头罩着雾露,周围山坡上的土抓一把能攥出油来,种庄稼连粪都不用使,只要撒上种子,到时候光往家划拉就行了。庄稼都长得这么好,树木那就更不用说了:这里的樱桃一个个长得像玛瑙,杏子如小孩拳头,还有漫山遍岭的栗子树,到了九月,树枝上的栗子大得就像吊着一只只小刺猬,几乎都看不见树叶子。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道占”,凡是道士和尚姑姑子们住的地方,哪处不是背风向阳、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茶涧这里也是同样,不知何年何月被道士们看中了,就在这儿盖了一座庙。道士们称作“三元宫”,庄户人弄不懂什么“三元”、“四元”的,都叫它“茶涧庙”。
大凡人们看着好的地方,花鸟草虫也都喜欢,别看它们不会说话,其实一个个都通人性。早在道士们盖庙之前,茶涧旁边的“冷云洞”里就住上了一对耗子精。这对耗子精快有千年的道号了,它们俩晚上出去打食儿,白天就猫在洞里修炼,一心想早日修成正果。它俩只采食那些无主的野果草芽,从来不偷吃果木庄稼。庙里的道士和上山拾草砍柴刨药的山民都知道这俩耗子精挺仗义的,所以从来也不去“吓食”(吓唬)它们,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
这一年,茶涧庙附近山上的栗子又结的“滴溜耷拉”的,枝子都要压断了。爆开的栗子从树上滚下来,落得满地都是,引来了各种各样的野物。这时候,那对耗子精已经修炼了九百九十九年,只差一年便可以修成正果,位列仙界了。它们见“皮子(狐狸)”、獾等都来抢食,便也顾不得打坐修炼了,不分白天黑夜地往洞里划拉果子。忙活了大半个秋天,捡回来的栗子和野果堆成了小山。它俩瞅瞅满洞的粮食,恣的都闭不煞嘴了。不过很快它俩又犯了愁,你道为什么?原来洞里成天见不着点日色,一年到头潮乎乎的没块“干松”场儿,这么多的粮食放在里边还不得长毛发霉?不过这对耗子精毕竟已修行了近千年,老鼠眼滴溜一转,办法就出来了。它俩掐指算算,知道连续几日都刮北风,就把洞里的粮食搬到洞外面的一块大“石帮(石台)”上晾晒。
俗话说“高处不显细”,那些栗子放在洞里看看像个小山那么高,可拿到外面大“石帮”上一摊开,又觉得不怎么起眼了。俩耗子精一商议,打算趁着日色好再去划拉些回来,省得吃完了冻天冻地的没地方去打食。就这么着,它俩又不分白黑地忙活开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耗子精晒粮食的这几天,茶涧庙里新来了个小道士,刚进庙不会打坐念经,只能一天到晚扫地打杂,端茶倒水伺候师傅。这天吃了晌饭没事,当家的就撂给小道士个麻袋,让他出去摘点松球好回来引火。这小道士初来乍到,也不知道该上那面山坡上去摘,溜达溜达就来到了“冷云洞”边上。这一来就坏了事,怎么的?耗子精晒的那些栗子叫他瞅着了。小道士心里这个欢气呀,松球也不摘了,蹲下身子就往麻袋里装栗子。他一边装着一边心思,捡了这么多好东西回去,师傅一高兴,兴许自己就不用成天打杂伺候人了。等拾掇完了掂掂份量,足有上百斤。小道士借着“石帮台”将麻袋扛上肩,“呼哧、呼哧”地回庙了。
再说那俩耗子精傍黑天回来,一见辛辛苦苦积攒了一秋的粮食不见了,知道是让人“撮了窝”。它俩气得肚子鼓得像个气蛤蟆,心思心思不舍气,就循着脚印一路找去,老远就闻到了庙里煮栗子的香味儿。谁知刚一露头,看门的大黑狗就扑了过来。它俩知道栗子是找不回来了,回到洞里你瞅瞅我,我瞅瞅你,然后双双往洞外的山崖上撞去……
第二天,有人在“冷云洞”外发现了两个死去的白毛大耗子,后来,大家便把它俩住过的“冷云洞”叫做“老鼠洞子”。
搜集时间:1991年;讲述人:姜师傅,男,36岁
作者系列文章导读
本期设计制作:河汉女
主编:木子(相思枫叶丹)
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主题处注明“微信平台原创独家授权”,否则不予发表。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的2/3为作者稿费,1/3为小编制作奖金,无赞赏则无稿费,发表后第四天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
4、本期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