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代石塔流失20年,昨日塔身回归山西

2017-04-17 弘博网

邓峪石塔是山西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中市榆社县郝北镇邓峪村。石塔塔身于1998年被盗后辗转流落至中国台湾地区中台禅寺。开山方丈惟觉长老得悉石塔来自山西后,遗愿将其捐赠返还。后经两岸有关方面通力合作,流失海外近二十年的石塔塔身终于重归故里。4月16日,邓峪石塔塔身回归入藏仪式在山西博物院举行。


回归仪式现场


流失二十载,风雨回归路


邓峪石塔位于山西省榆社县邓峪村,由底座、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1965年公布为首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和1998年,塔刹和塔身先后被盗。塔刹至今迷失无踪。塔身辗转流入中国台湾地区,后由私人藏家捐赠给中台禅寺。开山方丈释惟觉长老得知这件石塔的身世因缘后,随即表示愿意无偿捐赠回大陆。


被盗前的邓峪石塔资料照片


2015年8月,我们已经从国家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资料里找到了当时的档案,是1980年代的一张黑白照片,保留了塔被盗以前的信息……在大概2016年的2月,中台禅寺的见尊法师访问国家文物局,提出他们有一件石塔,经研究的可能来自于山西,希望得到确认,如果是确认是山西的,他们愿意返还。”国家文物局方面介绍道。


2016年年初,当他们获知其中的一个收藏品可能是来自于山西,中台禅寺和中台世界博物馆的创始人惟觉大和尚就有了捐赠它回归山西的愿望。国家文物局、国台办和山西省政府特别重视这个事,就安排相关部门赴台,跟中台禅社和中台世界博物馆进行了讨论,现场做了考察和鉴定,最终确认它是来自山西榆社唐代石塔的塔身一部分”,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说。


中台禅寺,位于台湾一新里,由惟觉和尚住持,于1994年创建。


惟觉长老于2016年4月8日圆寂,捐赠之事托付给弟子见灯大和尚来完成。考虑到拟捐赠石塔原属山西省被盗文物,国家文物局经研究决定,委托山西省文物局具体开展石塔回归的相关工作,同时,为更好地保管修复和展示宣传回归文物,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共同研究决定石塔由山西博物院收藏。


惟觉长老


2016年5月,我们就组织国内相关的文物专家在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文物局三级文物部门配合下,到实地进行考察。”山西省文物局刘正辉副局长率团赴台,与中台禅寺住持、中台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释见灯大和尚就石塔回归事宜进行了协商,并初步达成意向。


2016年7月,山西省文物局黄继忠总工程师等组成专家组赴台进行现场鉴定,对拟捐赠石塔与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留存的档案照片、《榆社县志》、《山西古塔文化》等有关资料进行了对比,尺寸、形象、石质、题记和色彩全都吻合,进一步确认该石塔即为邓峪石塔的被盗塔身部分。


“专家们一致认为它应该是盛唐的杰作,因为它还有一个题记: 唐代开元八年 ,明确表示了制作塔的一个时代,所以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非常珍贵的文物真品”,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说。


2016年8月13日,在中台世界博物馆落成大典上,山西博物院石金鸣院长与中台禅寺常务副住持释见尊法师共同签署了《台湾中台禅寺向山西博物院捐赠文物协议》,并举行了捐赠仪式。


中台世界博物馆位于台湾省,建筑主体外观如唐代古城。馆藏珍品十分丰富,以典藏与展览佛教造像和造像碑,以及西安碑林博物馆赠予的1200余套拓片为特色


2017年1月19日,山西省文物局刘正辉副局长再次率团赴中台禅寺进行文物接收工作。20日,在中台世界博
物馆进行文物包装; 21日,文物从中台世界博物馆启运至台北桃园机场;22日,凌晨抵达上海浦东机场,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处金瑞国处长、山西博物院李勇副院长等专程赴沪开箱查验;23日,从上海装车启运;24日,凌晨安全抵达山西博物院。


邓峪石塔塔身在返回山西途中


4月16日上午,山西博物院举办了邓峪石塔塔身回归仪式。


邓峪石塔塔身回归仪式现场


两岸血脉相通,文化相融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龙明彪、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山西省政府副省长张复明、捐赠方中台禅寺见灯大和尚等出席了4月16日的回归仪式。


邓峪石塔塔身回归仪式现场


“邓峪石塔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精品,也是纪年佛塔中的佳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上世纪90年代石塔塔身不幸流失,令人扼腕痛心。”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自那时起文物部门一直在积极寻找其下落,并通过与中台禅寺合作促成其回归山西故里石塔塔身的回归,因于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缘于中华文化强大的感召力,是留在两岸民众心间、载入两岸文化交流史册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在海内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倡导两岸同胞共同保护中华文化遗产,推动更多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山西省政府副省长张复明对国家文物局、国台办促成邓峪石塔回归山西表示感谢,对中台禅寺惟觉长老、见灯大和尚等善举功德表示敬佩。他说,山西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新格局”。山西省启动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文明守望工程”,中台禅寺此次主动捐赠文物,为实施追索文物“联手助”项目开了一个好头。要努力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祖宗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让中华文明在和平发展、和谐社会中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说:“我个人认为,我们山西邓峪石塔的回归应该是2017年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个事件也可以载入山西文物史册,中台禅寺这种义举和善举,以及他们特别高尚的行为一定会激励全社会更加关心和守护好文化遗产,也鼓舞着我们流失海外的文物能够更多、更快的回归祖国。”



邓峪石塔

盛唐佛教雕塑艺术的代表


邓峪石塔为砂岩质,通体浮雕加彩绘,圆座方柱形,自下而上由底座、塔身、塔檐(带平座)、塔刹四部分套合而成。据塔身刻铭记载,雕凿于唐开元八年(720年)。



塔身高177厘米,略呈方柱体,四面各雕一主尊佛像,四个边棱雕串珠形柱,上、中、下部各雕束莲装饰。正面主尊,通肩袈裟,火焰形背光,结跏趺坐于由二力士承托的束腰莲花座上,两侧为二龙盘柱;右侧面主尊倚坐,通肩袈裟,双足各踏由一力士承托的莲花上,力士左侧有两列题记,可辨识的有“李冲晖”三字。背面主尊,通肩袈裟,火焰形背光,双手置于胸前,站立于须弥座莲台上。



“塔身因为四面各有一尊佛像,造型比较丰腴,比较端庄高雅,神态慈祥,是不可多得的盛唐艺术作品”,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说。


须弥座束腰处题记“李玄受、李冲玄、李还福”。左侧面主尊,通肩袈裟,火焰形背光,结跏趺坐于由一力士承托的须弥座莲台上,须弥座束腰处刻题记“大唐开元八年(720年)岁次庚申三月甲寅朔十五日戊辰”。题记一侧刻“云骑尉耿玄(质?)”,另一侧刻“耿玄庆”。力士右侧刻“王怀贞”。云骑尉在唐代属于正七品的中下级武官。


此次出现在山西博物院回归仪式上的底座和塔顶根据现存于邓峪村的原物复制,底座呈八边形,每边均刻有伎乐人物和供养人姓名;塔顶也呈八边形,雕莲花图案。


邓峪石塔塔身回归仪式现场展示的须弥座复制品


塔刹至今不见踪迹,只能依据档案资料复制而成。石金鸣院长也表达了对流失在外的塔刹的呼唤:“塔刹还流失在外,我们期待它能早日归来,这样的话我们的石塔才能有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


文字来自于:山西博物院、澎湃新闻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编辑:City


相关链接:

当社教活动的“年终总结”变成一个展览会是什么样?

弘博头条|“此时无声亦有声”——山西博物院“开讲”《考古的故事》

53 28920 53 15533 0 0 1819 0 0:00:15 0:00:08 0:00:07 2997山西新政:9项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