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触摸”挡不住连偷带毁,毕业展该如何“自我保护”?
又是一年毕业季,毕业展作为一种创意新、规模大而接地气的免费展览,向来是各高校一年一度的艺术盛典,吸引众多人群参观。但在展览期间,一个“不和谐”的现象却成为热门话题——毕业作品屡屡“惨遭毒手”。
6月2日,中国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国美”)2017毕业作品展落幕。举办毕业展本来令人翘首期盼,但展览结束后,国美师生们却是喜忧参半。短短一周,众多展品“折损”在其中,最重互动的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展厅成为了“重灾区”。
被盗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学生谭雄是“重灾户”,他的雕塑作品《石雕鱼群》有大大小小30余条石雕鱼,然而。在开展的第二天,一尾小桥灵动的汉白玉雕“小鲫鱼”就被人偷走了。
隔天下午,一对年轻男女在展厅参观时,女观众拿起一条“皮皮虾”,拉开包准备放进去。好在此事被值班的同学发现,观众放下展品,匆匆走出了展厅。
除了被盗,很多毕业展品遭遇了毁坏。为了防止更多展品遭受损毁,很多同学在展品上贴上了“请勿触摸”的标语。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旷笔峰同学的作品《1000个彩色蜡块》颜色五彩渐变,但就在开展第二天,原本堆得整整齐齐的蜡块七零八落,最上面的一层蜡块被叠到了边上。
无独有偶,此前的5月20日,在南京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南艺”)的毕业展上,不文明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折翼的天使”
展品被损毁剥落
令人痛心的是,这种现象并不是今年特有,近年来几乎每年的毕业展都会出现类似的新闻。2016年,一则《中国美术学院毕设被盗一览表》的微信文章曾在朋友圈里迅速传播。被偷盗损毁的作品从茶具到丝巾,从花瓶到iPad,几乎无一幸免。愤懑的学生甚至打出了“别看了,偷光了!”的标语。
几乎被偷盗一空的黑陶器皿
架子左侧的丝巾被盗走
艺术院校的毕业展为何如此火爆,而这火爆所带来的问题却不得不让人深思。毕业展的举办,承载着什么意义?作为观众,又该如何文明观赏毕业展呢?
独特的答辩
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来说,毕业展既是他们几年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也是向社会展现自我的载体,可以说毕业展是他们独特的“毕业答辩”方式。以国美为例,毕业展其实也是一门叫《毕业创作》的必修课程。每一位国美学生要想毕业都必须进行作品的创作,并通过毕业展览的方式进行展示。学生布好展后,在展览向公众开放的同时,院系专业老师会首先对学生作品逐个进行评分。在这种硬性的毕业考核制度下,各大艺术院校毕业展参展作品体量庞大,造就了一场又一场“艺术嘉年华”。
2
华山论剑
毕业展也是艺术院校之间一年一度的“华山论剑”。多位业界人士都表示,毕业展的大部分观众,是其他艺术院校的老师、学生,以及艺术爱好者、艺考生和美育机构等相关人士。很多学校会组织学生集体前往兄弟院校参观,大家在毕业展上相互学习与借鉴,促进艺术的交流与创新。
校方搭台,学生创作
据国美教务处老师介绍,毕业展展览场馆的选择由各个学院按照就近原则进行协调安排,具体的布展和内容的挑选由各个学院自己负责,这也是各大艺术院校的惯例。展厅、灯光、安保、展台等基本设备由校方免费提供,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布置完成个人展区,包括作品装裱、人台布置、电子设备调试等。这也是校方在保障展览效果的前提下,给予学生艺术创作和展示的尊重。
走向市场,促进就业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用性,需要作者将其艺术构思以实质性展品的形式展现给观众,它的最终目的是走向市场。毕业展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的,恰好就是一个面对观众、走向市场的舞台。很多学校的毕业展和毕业走秀,都会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公司高层前来观看,在增加曝光度的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些商业契机。在展览的过程中,作品随时可能会被前来观展的人买下,因看中作品而与学生签订雇佣合同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这是一种提高学校声誉、促进学生就业、为艺术市场注入新鲜血液的多赢办法。
艺术院校师生倾尽全力打造毕业展,目的就是让艺术设计走出象牙塔,为更多观众带来美的感悟。当“开门办展”遭遇“不文明观展”时,毕业展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面对汹涌而至的不文明观展现象,有观众痛心疾首地建议毕业展应适当收费,设立门票制度。
然而,以展示成果、传播艺术为初衷的毕业展,在性质上与商业展览有本质区别。南京艺术学院宣传部副部长宋德咏回应:“我们欢迎所有南京人来看展览。南艺不会收门票,展览还在,初心不改。”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也表示说:“美院将依然继续坚持免费开放,向大众介绍我们学生的成果,这个大方向永远不会改变。”
在坚持公益的前提下,校方虽然不会收取门票,但可以在准入机制上有所改进。例如设立预约参观系统,要求观众实名制预约登记,规定单日参观人流量,并将有偷窃、损毁展品记录的观众列入“黑名单”。这样一方面可以限流“路过看热闹”式的观众,为真正想观赏艺术的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展环境;另一方面,这对于部分观众偷窃、毁坏展品的行为也是一种震慑,起到从制度上抵制不文明行为的作用。
毕业展举行期间,由于参展作品数量众多,占地面积庞大,有些展馆只能临时征用,监控设备不能完全覆盖,保安数量也十分有限。因此,安保力量的不足也会使偷窃、毁坏展品的现象趁虚而入。
例如国美学生郑亦成的展品,一把自制茶筅和一把宋代茶勺被先后盗走,损失总价值达2300元。跟他同系的一位同学,则是在三只砚台被偷之后直接撤展。最令人无奈的是,尽管监控设备拍下了盗窃者,但是也因为当天人流量巨大,难以再寻找与追回。
偷窃砚台的视频截图
浙江东昊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认为:“学校是毕业展的组织者,因此具有安全保障的义务。如果这些展品是在失主本人在场的情况丢失的,则失主与学校分别承担一部 47 32762 47 15533 0 0 3524 0 0:00:09 0:00:04 0:00:05 3524责任;如果展品是在失主不在的情况下丢失的,例如闭馆期间,则应由学校承担全部责任。”
不过也有很多学生表示这件事不能怪学校,这么大规模的展览以及如此大量的参展作品,全部安装防护工具和防盗设施也是不现实的。
预防永远重于追责。就学校而言,学校应提高安保意识,在办展前对安保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在遇到不文明观展行为时要及时劝阻、警告,同时可以招募志愿者协助维持现场秩序;就参展学生而言,学生可以在不影响作品展出效果的前提下张贴标语,呼吁观众文明观展,同时尽量在自己作品周围看守,遇到偷窃、损毁行为及时制止,并寻求保安乃至公安机关的帮助。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每件作品都是他们的得意之作,凝结着他们的智慧与心血。艺术品价值虽然难以用金钱来衡量,但投入的心血和资金却是难以估量的。很多学生为了毕业展览,投入的成本上千甚至上万。这些珍贵展品的损毁失窃,不仅引发道德层面的讨论,也触及了法律问题。
围绕毕业展品的失窃和损毁问题,《著作权法》、《物权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包括……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著作权人依法拥有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依法拥有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三条、第九条
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侵害物权,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也可以请求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七条、第三十七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九条
需要注意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盗窃和损毁财物的价值没有起点数额,也就是说,只要是故意偷盗、损毁展品,就应该受到拘留、罚款处罚。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观展,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底线。
结语:
毕业展受到广泛关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艺术的热情与渴望,是一种追求美的享受。但是,另一方面,当伸手去摸、去折断、甚至去偷窃的时候,不仅极大破坏了展品的美感,更违背了道德,触犯了法律。学生的毕业或许交上合格的作品就足够,而观众的“毕业”,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从道德、制度乃至法律的层面予以管理和约束。当学生不再寸步不离守在自己的作品前,当观众可以放下私欲,以学习和享受的心态欣赏艺术作品,毕业展公益、开放、交流的初衷才能得以坚持,才能真正实现“美美与共”。
来源:钱江晚报、美术报、潜入深海、羊村传媒
编辑/作者:心儿
相关链接: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