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天|心向王门,梦圆考古

2017-09-16 周佳雯 弘博网


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我早已默默为自己许下了一个小小的心愿——大学四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神秘的”考古工地上探个究竟。带着这个小小的心愿,我不断探寻着。


1

偶然的机会,在大一下学期蹭课的时候,抓到了一个亲眼目睹考古工地的机会——鲍老师要去参观河大在新乡王门的工地,从来没去过工地的我,兴奋地几乎快要跳了起来。


我虽然是一个姑娘家,但是凭借着大一上学期各种面试、各种上课回答问题的经验,硬是鼓起勇气直接跟老师说明了自己的想法。鲍老师很开明,一经请求,就答应了。从那时起,我的心里就多了一份期盼——跟随老师一起去王门参观工地。


王门遗址所在地(百度地图截屏)


2

期盼有了,对考古工地长什么样子?我就更好奇了。在鲍老师给真真姐上课的闲暇时间里,真真姐经常和老师讨论王门工地的进展问题。有时候我也会让真真姐给我讲他们平时在工地的趣事,比如天气很热,他们会去工地早已挖好的探沟中躲避热辣辣的大太阳。真真姐在讲的时候,电视上抗战大片中战士们在深深的壕沟中守卫阵地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心里不由得感叹:“哇,工地的探沟不会和它一样吧!?我必须得去亲眼看看才行”。


从老师答应可以让我跟着他们去工地的那一刻开始,对于何时去参观工地的问题便时刻牵动着我的心。我在上课、吃饭甚至是睡觉的时候都会想着:“神奇的”工地到底是什么样子呀,老师什么时候会带着去呢……同时,我的嘴同样也没闲着,各种问,一遍又一遍,课前问、课下问、打电话问……似乎在去工地之前,这件事成了自己每天上课的动力。



终于,在一个多月的等待之后,迎来了要去工地的佳音。记得那天是周末,我早早的到达了之前和老师约好的地点,和老师一起等待真真学姐开车载我们去工地。在我们去的路上,车子上又多了一位漂亮的大姐姐,经过交谈,知晓了学姐是一名要去王门遗址实习的考古本科生。在途中大姐姐简略地给我介绍了考古学的本义,语言精练而有重点,使我对考古这门学科又增添了一份敬重之情。


我们达到王门工地已是中午时分,和老师及各位学长学姐用过餐后,便跟着学姐去宿舍午休,上午是没能达成去参观工地的愿望。由于对工地念念不忘,我自然也就睡不着了,轻手轻脚的走出了宿舍。到楼下,看到鲍老师和侯老师围坐在已被清洗过的一堆陶片旁,似乎在讨论着什么。我走向前去,蹲下身子,手中拿起一个陶片认真观察它的纹路与质地,随后老师便开始给我普及陶片如何分类的知识。在此认识了我所见过的陶片中的第一种纹饰——绳纹。


这份记忆与话语几乎伴随着我后来参观遗址与博物馆的点点滴滴,当有人在我身旁同看由绳纹装饰的陶器时,我都会很开心的告诉他:“看到它身上的纹饰了没,这个就是绳纹”。


上:出土的陶片  左下:我与陶片  右下:偶拾陶片一枚


下午三点,到了大家的上工时间。我跟着老师还有学长学姐走了大概十几分钟的路程到达了考古工地。初到工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考古重地闲人免进”的牌子,牌子左边,则是布满了一排一排整齐划一的探方,因为之前酷爱看考古类纪录片,所以对“探方”这个名词也不陌生了。走到探方之间的隔梁上,环顾四周,学长学姐们都在自己的探方中紧张的忙碌着。民工们则用铁锹、小车等工具在各个探方之中协助着运送土块碎屑,一切安然有序,一幅栩栩如生的工地忙碌常态图展现在我的眼前。


继续向前,走到了一个看似“半成品”的探方旁停下了脚步。在这个探方中,只有一位新乡考古所的学长正在专心致志地发掘着一小堆兽骨。本着好奇心,直接进入角色,蹲在旁边观看学长发掘。学长跟我介绍说:“我们现在发掘的是古代的一个“垃圾坑”,它表面的这些的薄土层是因为前几天下雨形成的。清理这堆兽骨时,需要往上边稍微喷洒一些清水,这样的话有利于兽骨的进一步清理。”我点点头。学长继续说道:“清理的时候还要注意,尽量使这些骨头保持其原有位置,方便拍照。另外,拿手铲挖土的时候,手指合拢,将碎土轻按在手铲上取出来即可。”发掘完“垃圾坑”后,又参观了正在探方西部进行的勘探工作。到此,一天的工地参观就基本结束了。


左:西部的遗址  右上:探方地层  右下:勘探整齐划一的探方


4

短短的一天行程,我和王门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距离第一次参观工地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在老师、学长学姐的指导与帮助下,懵懵懂懂的自己逐渐走上了正轨。


记得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队长许宏老师曾说:“干考古的人都是一根筋!只有一根筋的人才能把考古干好,因为他们身上都有着对考古的专注投入和无限的热爱,还有坚强的信念,这鼓励着考古人为探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在努力前进着!”


一丝执念,一份执着,

脚踏实地,不断探索,

去努力成为那个想要的自己。

未来的路上,看我!


作者:周佳雯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编辑:大萌萌


相关链接:

一天 | 她整理了645筐陶片,拼出一个3300年前的中国

一天 | 弘博网实习:这是个拥挤的地方,而我却很平凡

一天 | 之我在上博修文物

一天 | 之博物馆督导员

一天 | 之博物馆“一日值班馆长”

一天|赵多多拍卖行实习记

考古=盗墓?不应只是斥责!

那些考古漫画,她说只是画着玩儿,没想到玩儿大了

“美·好·中华”,领略未曾谋面的”十大考古“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一天】

栏目介绍及征稿启事



是否想过,
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存在?
是否觉得,
这日复一日的工作,干久了也会有些许倦怠?
是否好奇,
那些圈子里的伙伴,究竟有怎样的工作状态?
是否困惑,
这个行业有许多问题,却总是千头万绪理不清?

现在有一个机会,你是否愿意拿起笔来,记录下你一日人生的生活片段,分享你对这个行业的点滴想法?

我们希望打开圈外人了解文博事业的窗口,
记录下这个时代文博行业的真实情况,
构筑起我们这一代文博人的记忆库……

弘博网推出【一天】栏目,搜集文博圈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日常,真实呈现问题,记录行业现状。现特向大家征稿:

征稿对象
所有关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人,包括但不限于:
1、事业单位(博物馆、考古所、文管所等各部门工作人员)
2、行政机关(文物局、文广新局等)
3、相关企业(展览、照明、展柜、运输等)
4、高校师生(考古、文博、文化遗产等专业)
5、关注博物馆事业的亲们(志愿者、博物馆达人、普通观众等)


稿件说明
1、我们希望能了解您的日常工作,来稿可做适当文学处理,例如一定的戏剧冲突、情景设置;
2、希望能感受您的思考与态度,能够呈现问题,分享见解;(看似无解,说不准努力的人多了,也就慢慢改变了,谁知道呢?)
3、可实名可匿名,我们充分尊重您的隐私。

唯一投稿式:news@hongbowang.net
投稿请注明“一天”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