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 | 弘博网实习:这是个拥挤的地方,而我却很平凡
导语:
一直以来,有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想要了解一下弘博网真实的工作状态。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弘博网曾经的实习生——宋柯欣同学,通过她的文字感受在弘博网实习的点点滴滴……
1
四个月前,我结束了在弘博网的实习。
去年保研后,在学校过了大半年的养老时光。学分修完了,没有压力,没有方向,没有新鲜感。每天的生活就是坐在自习室,搜集毕业论文的材料。
但一百公里外的北京,一直对我有种难以言说的吸引力,我知道,如果我不迎上去,兜头兜脸冲进他的怀抱,以后不论何时,只要一想到北京,我都会后悔。正好当时心仪已久的弘博网招募寒假实习生,从投简历到接到通知,一切也很顺利,只等年后初八入职。
年前本来说好我从家坐高铁去北京,行李邮过去。但我爸一天一个主意,一会儿“你自己走吧我才不管你,开车太累”,一会儿“不行啊,咱们得送孩子,她还要在北京租房子呢”,戏特别多,每天巡演好几场。到最后,回北京的票全被抢完了,他也安生了,决定踏踏实实开车送我。
因为我实习时间只有两个月,所以在一家短租平台上租了房子,对,就是你知道的那个APP。其实感受也没那么好,他们平台基本都是把老旧的房东都懒得折腾的房源,给改造成貌似简洁清新的风格。什么双周保洁之类的服务,也无非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摊进房租里而已。租他们家也就图个来去方便吧。
爸妈走的时候,把我撂在三元桥上,让我自己去找单位熟悉下路线。看着他们的车在傍晚的雾霾里开远,看着桥下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我脑子里不知怎的,浮现出这么一首诗:
“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
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
2
我在弘博网的工作,主要是内容运营,简单来说就是写稿。各家博物馆的新鲜资讯、圈内学术动态、时事观点评议等,都是我可以做的内容。博物馆的馆方新闻通稿大多比较正式,但是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客户端的推送,就会较多考虑可读性、趣味性、可借鉴性。因此,我的工作绝不仅仅是搜集与转载,更多的是整合与创新,有时甚至会打乱结构、对多篇报道进行综合整理,然后以轻松活泼、有料有趣的新媒体方式呈现出来。
作为新媒体,弘博网的工作氛围是相当轻松活泼的。同事平均年龄26,基本都是可爱的小姐姐(当然……也有男同事……忽略不计了……)。风风火火的J姐才思敏捷,段子不断的处女座男编辑City一天叭叭的,女神D-night擅长做直播,美编Yuki酱画的漫画特别可爱,呆萌的小C总穿一双熊本熊拖鞋,考研400+的梖哥是个放飞自我的学霸,爱写影评的聪哥总是闷声点外卖,Jerry妹子安安静静却是个小网红,气质超好的大侦探姐姐身高一米八腿长一米九……大家平时开开玩笑,斗斗段子,在愉快的环境中一起工作,一起成长。
City请大家吃的下午茶
我觉得,工作对于一个人的提升,是全面而迅速的。每天都需要有新的进度,一群学科背景相似却又各具特点的年轻人为了这个目标在一起碰撞,有互动,有摩擦,有交流,最终形成集思广益的结果,同时每个人也从对方身上学到了长处。我享受每周开会时,看到后台粉丝人数突飞猛进;我享受跟同事们碰撞选题想法时,不谋而合的默契;我享受出去访谈时,因为自己的充分准备受到对方单位的尊重;我享受看到自己的文章阅读量和评论时,受到读者认可的喜悦与激动。
我的部分原创文章
在弘博网实习期间,我有幸访谈过多位优秀的馆长、策展人,目睹了赴美“秦汉文明展”的文物点交,见证了与博物馆有关的政协提案从探讨到提交。我看到很多提议由理想变为现实,我感受到这个行业,在生机勃勃地成长。
在正阳门博物馆参加巴基斯坦画家吉米•安金尼尔画展的新闻发布会
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策展人孙志新老师交流
于我个人而言,我很庆幸第一次实习的单位能给我很大的空间,将脑子里奇奇怪怪的想法变成现实。有引导,有扬弃,更多的,是鼓励和尊重。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的时候,也曾经历过进度缓慢的焦急,也曾经历过发稿后被删的严重事故。面对挫折,自责、失落、难过,都是正常的反应。但只要是出来工作,就必须把自己当做一个成年人来看待。每个人不一定都有阿波罗所向披靡的金箭,但他一定有脆弱的阿喀琉斯之踵。自己的弱点到底在哪里,你只有亲自踏进冥河,才能找得到。人要勇敢,去尝试,去经历,去体会,才能明白深浅与分寸。
3
让我庆幸的是,工作以外,在北京生活的一切还算顺利。每天自己做早中晚三餐,中午把早上做好的便当带到公司加热,每周去两次超市买新鲜食材,会做的菜正好足够一周不重样。周末或是宅着写稿,或骑上共享单车在老胡同里闲逛,或去人潮汹涌的国博首博看新开的展览,或去听学术大拿有趣的讲座,一切都简单而充盈。
周末做饭是最放松的事情
在科学出版社听过徐坚老师的讲座,他们的办公区曾经是格格府
在国家博物馆看卢浮宫特展
我在北京的两个月虽然很短,却也经历了中途房东涨价,差点无家可归的境地。正好赶上“学区房”话题持续发酵。类似“清华北大社科院精英买不起学区房逃离到二线”的新闻层出不穷,“阶级固化”、“年轻人的创造力被透支”之类的话题不绝于耳。
这是事实吗?是的。但我个人认为,还不至于被打上“残酷”的标签。如果所有二三四线城市普通家庭出身的985、211毕业的年轻人都能轻易在北京找得到工作、买得起房,那么北京,还是你心心念念的那个北京么?未免也太廉价了些。
小时候总觉得人生铺展似锦,任何事踮一踮脚就能够到。可是人越长大,越要明白自己的边界在哪里。有些事情,不是踮一踮脚,不是跳起来,而是哪怕摔断腿,都够不到别人的起点。敢于承认自己普普通通,其实才是一件最酷的事情。没人跟你过不去,只有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凭什么你想要的东西,命运一定要给予,如若没有,就要用上“辜负梦想”之类的字眼?世界这么大,不是人人都站准了位置。北京其实,谁也不欠谁的。
来到北京,像一个成年 44 33867 44 14991 0 0 7228 0 0:00:04 0:00:02 0:00:02 7231一样工作生活,才能真正理解《东京女子图鉴》背后的深意。其实这世界上所有的超级大城市,都不啻为一个大赌场,当我们踏进赌场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明白它的游戏规则:年轻人,如果你有足够的筹码与运气,可能会赚的盆满钵满,但你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输的血本无归哦。
然而,只要有一线的希望,可以成为时尚杂志封面上的模特,成为文章名动江湖的资深记者,成为会多国语言年薪七位数的商业女精英,成为打造超级艺术大展的策展人,哪怕只有一点点可能性,我们都忍不住想要试一试,最起码多年以后也能坦然地说,我曾经试过,不是北京不好,是我自己不行。
茨威格在《断头皇后》里写到,那时候她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其实我们面对这个世界作出的所有选择,都不过是一场情出自愿的交易,事过无悔,愿赌服输。
4
北京,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地方。
他像一个年轻人一样生机勃勃。公司旁边的大厦,我刚来时还是一片地基,短短两个月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几乎与我们所在的九楼平齐。与此同时,整个北京,有成百上千座建筑也在拔地而起,和它们一样野蛮生长的,还有整个中国最核心的各行各业。
可是,北京也像一个老人一样迟暮重重。他有很多水很深的圈子,有自己心照不宣的规则,有因为深厚阅历积累出的毒辣眼光和奇高门槛,想要得到他的认可,除了迅速成长,别无选择。
我常常思考,年轻,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二十岁的年轻人虽然很蠢,但还是有血有肉的,还允许犯错误,还能左奔右突地尝试各种可能。但我们也往往因为年轻,没有资格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遇到的所有美好,都抓不住。
离开北京之前,我很想去一趟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取景地,段祺瑞执政府,就是米兰家门口。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还是没有去成。
段祺瑞执政府,图片来自网络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暴雨中马小军对米兰表白。第一次表白,米兰没听清,问“你说什么”,然后马小军怂了,说,我车掉沟里了。
因为米兰太过美好啊,因为她是所有梦想的总和。
年轻,
就没有资格跟这个世界表白了吗?
我希望不是。
如果有一天,
我去了这场戏的取景地,
一定会替那个毛头毛脚的马小军,
向米兰、向北京、向所有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一切,
说一句:
“我喜欢你。”
作者&编辑:心儿
相关链接: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一天】
栏目介绍及征稿启事你是否觉得,这日复一日的工作,干久了也会有些许倦怠?
你是否好奇,那些圈子里的伙伴,究竟有怎样的工作状态?
你是否困惑,这个行业有许多问题,却总是千头万绪理不清?
现在有一个机会,你是否愿意拿起笔来,记录下你一日人生的生活片段,分享你对这个行业的点滴想法?
我们希望打开圈外人了解文博事业的窗口,
记录下这个时代文博行业的真实情况,
构筑起我们这一代文博人的记忆库……
1、事业单位(博物馆、考古所、文管所等各部门工作人员)
2、行政机关(文物局、文广新局等)
3、相关企业(展览、照明、展柜、运输等)
4、高校师生(考古、文博、文化遗产等专业)
5、关注博物馆事业的亲们(志愿者、博物馆达人、普通观众等)
2、希望能感受您的思考与态度,能够呈现问题,分享见解;(看似无解,说不准努力的人多了,也就慢慢改变了,谁知道呢?)
3、可实名可匿名,我们充分尊重您的隐私。
唯一投稿式:news@hongbowang.net,
投稿请注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