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娴:拒绝照搬,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国内外博物馆教育模式的差异
这些年随着国内外博物馆交流的频繁,也让国内博物馆同行对国外的博物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一开始的盲目崇拜,到现在基本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其实,无论展示还是教育,国内很多大馆都不比国外做得差,以博物馆公众教育为例,不论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还是课程的开发,一点都不逊色。尤其像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等,在课程开发方面甚至优于国外。但是差别到底在哪儿?
1公众表达方式的差异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欧美一些博物馆开展的教育活动特别有意思,怎么能把公众的情绪和积极性调动得那么好!但是,同样的活动在国内就不一定能做出同样的效果,这其实就有公众个人表达方式的差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博物馆开展教育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国内外博物馆的公众教育有一定的可比性,但是没办法复制粘贴。
因此,对于欧美博物馆的教育方式,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模仿,而是将其作为参照对象有思考的学习。
2策展人和博物馆教育者 思考方式的差异
在策展人和博物馆教育者的思考方式方面,我认为国内外的确存在差异,对方思路更开阔,主题选择和讲故事能力更胜一筹。同样的主题,他们的演绎让人耳目一新。但是这种方式无法照搬学习,学多了就会成为抄袭。
以MoMA(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近期正在展出的展览“Thinking Machine: Art and Design in the Computer Age”为例。展览通过艺术品、设计物品和建筑草图的变化来追溯计算机改变美学和层次结构的过程,解释这些思维机器如何重塑人类艺术创作、工作生活和社会关系。此次展览是科学与艺术一次非常好的结合,其切入点也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3博物馆整体机制的差异
整个社会文化和体制的差异也影响着国内外博物馆项目的开展方式。比如欧美国家普遍拥有良好的捐赠氛围,博物馆通常是很大的受益者,以英国科学博物馆为例,他们刚开放不久的数学展厅,就接受了500万英镑的捐赠,并由已逝著名建筑设计师Zaha Hadid进行整体设计。同时,欧美博物馆的组织架构也和我们不同,项目推进的方式与流程更是截然不同。
英国科学博物馆数学展厅
因此,对于欧美模式的生搬硬套显然是不行的,国情不同做法必然不同。我们的方式固然有瑕疵,但是他们也同样有他们的难处。所以,对于国内博物馆而言,博物馆人做好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管理者有所担当并努力以合理的方式推进项目,政策制定者能清醒地认识到制度的障碍并设法改变,各方之间寻求最优的契合点,循序渐进,大概是目前最可企及的未来。
但即使差异存在,并不代表国外博物馆的做法对我们完全不适用,一些项目还是有很大参考意义的,下面举几个欧美博物馆在公众教育方面的亮点。
1线上教育与社交媒体
在线上教育与社交媒体方面,国内的博物馆普遍较弱,但是欧美博物馆则非常注重这块资源的开发。
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例:
在网站方面,他们突破性地开发了“MetPublications”,帮助公众全面了解博物馆的出版计划,并且涵盖1500多个在线内容和电子出版物。本项目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40多万访问者,而博物馆网站在2016财年整体的访问量更是高达3250万。
在社交媒体方面,2016财年博物馆的Facebook拥有170万关注者,Twitter关注人数为150万,这个数字几乎是大部分国内博物馆所无法企及的,但是这样一个巨大的数字背后意味着强大的内容运营团队。
左:Facebook;中:Twitter;右:Instagram
同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数字化访客也愈发国际化。在2016财年,34%的网站用户来自全球各地,在社交网站平台的关注者中也占据着高比例—— Instagram为61%,Twitter为53%,Facebook为69%。大都会艺术馆也参与中国的两大社交媒体网络:微博账户开通于2013年12月,2016财年结束时拥有1000万阅读量,微信账户则开通于2016年4月。这种国际视野也许当前我们无法企及,但对许多大馆来说确实是未来需要发展的方向。
2拓展多样化的目标群体
国内很多博物馆已经意识到自己目标群体多样性的差异,但是通常很难突破,其实国外博物馆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也意识到需要改变,所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2016财年调整了教育部的结构,新增了一个方向——观众拓展,希望可以通过与各种社会机构的合作加强联系,致力于吸引拥有不同背景和兴趣的各年龄段参观者。
例如,为开发新型和各类别年轻观众,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Teens Take The Met!” 活动,其中有超过 50 多家机构性合作伙伴参与进来,呈献了各类活动,而参与其中的青少年群体中有30% 在之前从未参观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又比如他们很注重与社区开展活动,“MetFridays: New York’s Night Out”这个活动便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通过与纽约的社区开展合作,吸引了不同类型的当地居民参与其中,其中50% 的参与者处于在18岁至34 岁之间。
3公众教育的实验性研究
美国现代艺术馆(以下简称MoMA)自2006年开始决定启动针对阿兹海默病患者的专门活动,这在美国尚属首次。2007年,MoMA教育部发起阿兹海默项目,该项目受MetLife基金资助,从2007年到2014年间迅速发展,并拓展至美国和国际上其他场馆。2009年,出版《Meet Me: Making Art Accessible to People with Dementia 》、MoMA阿兹海默项目教学单元图册和DVD,为实施针对阿兹海默病症患者及其看护的艺术项目提供了综合性的指南框架。随后又推出了相关资源网站,以及实施项目的培训视频。
2008年由纽约大学对MoMA的阿兹海默项目“Meet Me”进行初步评估,评估表明该项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和看护的情绪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2011年,the Audience Focus, Inc也对参与MoMA阿兹海默项目的美国国内和国外33个场馆进行了综合调查,包括项目的实施年限、经费来源、项目带来的积极效应等等。所以从整个项目发展的历程,能看出一个活动如何变成一个有影响力的项目,如何注重评估并引进外部第三方评估,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教育活动的实验性研究,这个视角和广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007 正式启动项目
2009年 开发出版物、网站
2006年 启动活动2008年 初步评估2011年 对所有项目场馆开展综合性调查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未来五年规划里的三个总体战略目标,把目标和他们的项目联系起来分析,会发现这样的规划不是“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而是体现了理念与执行的高度一致性,我想这是我们最应该学的。
作者:宋娴 系上海科技馆 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大侦探
相关链接:
大英博物馆:一场以“提升博物馆路径设计”为主题的设计冲刺正在发生
报名 | 清华文创论坛邀你一起探寻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遗产
文博法律Q&A|鉴定,文创,职业道德……这些文博法律问题也得到来解答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