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共识”:博物馆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合作与分享

2017-11-29 弘博网


2017年11月28日,由南京海丝申遗领导小组、南京市文广新局联合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支持,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博物馆具体承办,宁波博物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北京瀚海恒通国际文化教育有限公司协办,主题为“合作与分享”的“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国际馆长论坛”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的大成殿隆重举行。


与会嘉宾合影


主旨发言


来自新加坡、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的国际博物馆代表和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等国内近三十家文博科研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就“海上丝绸之路”展开了专题学术研讨。


南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与宣传 

吴阗  

南京市博物馆馆长


因为特殊的地理空间优势和突出的中国都城地位,南京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对“海丝”的线路延伸及其内涵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公元3世纪上半叶的东吴时期一直到明代中后期,南京都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存至今。


吴阗介绍了南京在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与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梳理。


1作为六朝古都和明代都城,南京推动了“海丝”线路延伸和内涵发展


南京作为六朝都城发挥了引领“海上丝路”由传统的南海区域向东海和黄海区域延伸的重要作用,并且把“海丝”与长江相联系,南京也由此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南海线”与“东海线”的核心城市。


明代早期,南京有53年作为首都,后来又有220多年作为南都。在洪武、建文和永乐年间,明代的皇帝在南京皇宫中接待过近百次经“海上丝路”来“入贡”的外国使臣。当时南京成为“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航海“宝船”的建造地、航海始发地,保存至今的明代《郑和航海图》原名就叫《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而明代宝船厂遗址、龙江关旧址都还保存在今南京鼓楼区滨江地带。


2南京现存“海上丝路”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从公元3世纪上半叶的东吴时期一直到明代中后期,南京都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存至今。世界大航海家郑和及其下西洋活动更是在南京留下了诸多遗迹,包括龙江宝船厂遗址、郑和墓、郑和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如马府街“郑和府邸”遗迹、大报恩寺遗址、接见海外使臣的明代都城及皇宫遗址,与郑和一起下西洋的洪保(墓)遗迹,与郑和航海活动相关的静海寺遗址、天妃宫碑、净觉寺(伊斯兰教)遗迹等,以及当时因到南京互通友好却不幸病故于此的勃泥国(今文莱)国王墓等。一直到明代后期,还有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曾德昭等在南京活动,中外闻名的著作《利玛窦札记》中就有关于南京的丰富记录。


3 南京“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6年4月以来,南京市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健全申遗领导小组,成立南京海丝遗产研究中心,设立遗产点管理机构,制定行动计划,明确责任单位,出台了《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办法》,全面推进申遗文本编制、规划制定、环境整治、文物修缮、展示提升、监测管理、研究宣传等各项工作;


2017年4月,国家文物局召开海丝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将海丝申遗列入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南京市将会继续按照申遗标准,对申遗相关方案、计划进一步完善、优化,更加扎实、细致地推进各项申遗基础工作。


4宣传与展示


2013年4月16日南京首次参加了在扬州举办的“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之后,又参加了蓬莱(2013.8)、北海(2013.11)、广州(2014.3)、漳州(2014.7)、泉州(2014.11)站的联展。


2017年9月底,《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开展,22家文博机构、11艘古代沉船、300余件文物勾勒出一段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截至目前,接待观众已超过10万人次。“海丝大展”的成功举办,大大提升了南京市博物总馆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肯尼亚与中国历史交往的证据

Dr. Purity Kiura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与东部非洲的贸易始于唐代,宋代有所增加,明代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中非接触开始建立,朝贡贸易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中国与肯尼亚历史交往的证据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多更广泛的肯尼亚北部沿海的陆地考古和水下考古,二是现代遗传学的移民研究和植物材料学的研究,三是民族志的研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对于加深理解历史上中非互动很有帮助。这些经济关系在今天依然存在,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有利于加强中肯之间贸易、教育、旅游等方面的联系与合作。


浅议斯里兰卡和中国之间古代文化的关系

——以斯里兰卡出土文物为中心资料 

PRIYANTHA JAYASINGHA (PhD, 博士)   

斯里兰卡考古委员会成员,斯里兰卡考古专家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岛国,有着优越的政治地理环境,是古代印度洋贸易的中心港口。古代斯里兰卡是物物交换的市场,特别是远东地区到西部以及南部到东部的航运贸易交换,并且是印度洋上东西航线的主要入海口。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商业中心。


海上贸易方便了并且直接影响了古代中国和斯里兰卡在贸易、商业、宗教、文化和政治等领域亲密的双边关系。在斯里兰卡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很多中国古代陶瓷以及钱币等文物,各个朝代制造这些文物代表着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历史往来。PRIYANTHA博士着重通过介绍这些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中国古代陶瓷、钱币等文物,来阐述斯里兰卡与中国之间古代文化的关联。


公元九世纪的亚洲:黑石号沉船事件与海上丝绸之路

Stephen A. Murphy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 高级策展总监  


我们当今的生活,已经趋于全球化。这源于公元一千年前陆上和海上的这条丝绸之路。Stephen A. Murphy与大家分享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话题——唐海难,在中国也被称为勿里洞岛海难或黑石号沉船事件,为一千多年前的世界丝绸之路提供了一个研究之窗。海上丝绸之路,正是一条通过参与和协作,让多国文化穿越数千里,达到他们的文化融合的光辉之路。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研究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带一路”的倡议,使丝绸之路的老话题变成了新话题,小话题变成大话题,从学术专业领域进入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领域。


自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丝绸之路”一词后,各国学界进行了一百多年不温不火的研究,其间有一个小高潮,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组织了各国学者、记者进行了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三次综合科考,影响很大。


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历史考古的学术出现新的高潮,使以前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近两年我本人参加了新疆昆仑道、新疆天山道、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伊朗五次丝绸之路学术考察,规模空前,多学科合作,并得到学术领域之外机构的鼎力支持,深度广度大大增加,收获很大。


对丝绸之路的环境、现状、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是以“软实力”为实现“一带一路”的目标做贡献。


古代丝绸之路留下很多物质文化遗产,更有精神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包容互信”、“改变观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曾是中国早期的政治地理概念,汉代“张骞通西域”,是一次放眼看世界的突破,从此开始了沟通欧亚的丝绸之路,改变了过去把异态文明看作是自身敌人、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加以对付的做法,寻找着东西方文明对峙中的调解。唐代在击败了西方劲敌突厥人后,唐太宗说:“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诸胡大悦”。即便是通过残酷战争,和平通商和友好交往是最终的目的。


“和平合作”、“互利互惠”也是代丝绸之路的借鉴。古代中国丝绸外销,西方香料蔬菜引进等等,都是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同时考虑对方需求才实现了共赢和丝绸之路的通畅,也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共同发展。


历史上东西方之间的民族、国家的冲突,常被形容为“丝绸战争”。丝绸之路上大量的烽燧、城堡遗迹,说明谁能控制、保障丝绸之路安全,谁就能获的最大的利益。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在八世纪中期之后衰落,原因就是失去了控制权。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是较新的领域,大有可为。过去由于技术、资金、人才的原因,水下考古难以开展。但历史上海底沉船甚多,仅从有航海记录以来,18世纪以前就有10%的沉船,这些沉船是宝藏、是历史见证。例如已发现打捞的印度尼西亚一艘“黑石号”,出水长沙窑器物超过了以往所知完整器物的总和。印度尼西亚“井里汶”号有各国遗物的聚集。“新安”号沉船遗物涉及中日韩三国文物。海上丝绸之路的水下考古,更加具有国际化,需要合作研究。如今中国已经迎头赶上,建造了 “中国考古01号”专业船只,有待创造奇迹。


宁波博物馆与“海上丝绸之路”

王力军  

宁波博物馆馆长


宁波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沿海城市,自古就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海上贸易和海外交流的主要城市之一,而“海上丝绸之路”一直以来就是宁波城市发展的主脉络。作为宁波乃至浙东地区地方性历史类综合性博物馆,宁波博物馆一直将“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重点,开展了多项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研究、展示等活动,为提升区域历史文化,探索历史中国的海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16-19世纪前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丝绸棉布贸易

范金民 

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


16-19世纪前期,东西贯通,世界大势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对外政治、经贸和外交政策前后也发生较大变化,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往海外各国的大宗商品无论品种还是数量均有重大变化。


其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中国商品,主要是出产于江南的生丝、丝绸和棉布。其流向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先由澳门、马尼拉等流通地的中转后由广州直销销向欧洲、北美洲以及欧洲的拉丁美洲殖民地;二是经由中国至日本长崎或由澳门等地中转到日本;三是经由陆路或海路输向北邻大国俄罗斯,而其商品量的重心或比重前后变化也较为明显。


海上丝绸之路上长时期、大规模的中国大宗商品的外销,对于中国本身和世界各国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丝绸和棉布外销量的变动直接推动或影响着江南地区的丝绸和棉布商品生产乃至社会经济,直接改变着贸易参与国的衣着和消费习尚;二是由日本和拉丁美洲源源输入的巨额白银改变了中国的金融体系,引致了“价格”革命乃至“消费革命”;三是商品和硬通货之间的单向巨额流动,引起各国的警觉,纷纷制订“贸易保护主义”的外贸外交政策。


扬起丝路风帆   传播航海文化——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为例

王煜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筹建的国家级航海博物馆,2010年7月开馆以来,一直积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局,在研究与交流、船史与船模、展览与合作、教育与科普等方面深入探索、挖掘,致力于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传达给今天,将前人的智慧传播给后人,弘扬航海文化,开启新的航程。

  

“南京共识”


本次论坛上,肯尼亚国家博物馆、斯里兰卡考古委员会、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等国际博物馆界代表和专家,与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京博物院、福建博物院、海南省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福州市博物馆、龙海市博物馆、葫芦岛市博物馆、苏州市考古研究所、镇江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太仓市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国文物报社、瀚海文化遗产、南京市博物总馆等国内多所博物馆、高校、出版单位的三十多位代表和专家学者经过热烈的讨论,就“海丝的合作与共享”达成以下共识:


“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国际馆长论坛”

南京共识

一、此次与会的各文博科研机构,实现文物资源、考古资源等各方面学术资源和信息共享。共同深化、促进对“海上丝绸之路”各领域的学术研究。


二、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单位将以自身为源点,加强并深化彼此之间的业务往来,努力在大型展览项目和大型活动中,互通有无,合作共享,共同深化、促进对“海上丝绸之路”各遗址、遗迹的展览展示。


三、在中博协“丝绸之路学术专委会”的指导下,成立“海上丝绸之路”学术委员会或联络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单位召开学术会议,推进学术互访及参观交流。努力开拓相关领域的宣传和文创产品的研发。


海上丝绸之路,绵延万里,贯穿亚非,见证了中国与域外互通有无、友好往来的历史,是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联结中外文明的重要纽带。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今天,“海丝”都在国际贸易与文化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结  语

作为《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的配套学术活动,本次论坛是中外博物馆界、学术界共同研讨,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遗址、遗迹研究、展示、宣传的一次盛会。在全球一体化日益加深的当下,“一带一路”时代命题的提出将为丝绸之路注入强大的生命力,更是对“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的继往开来。


图片、资料来自于南京市博物总馆

编辑:City


相关链接:

“一带一路”大环境下,科普场馆应如何协同发展

在一眼千年中,听《国家宝藏》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

小光照大问题,让艺术之光照亮博物馆

相约浙博,看明清闺阁画家的笔下世界

上海新开了很多小众博物馆,周末不愁去哪玩啦!

困难重重,中小博物馆如何突破瓶颈实现逆袭?

博物馆为什么要和幼儿打成一片

这个展览诉说了雄关漫道上那被黄沙堙没的不朽故事

黑五来了,2018年北京博物馆通票也来了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