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以创新”:科技让传统文化离未来想象更近一步

2017-12-05 Mark仔 弘博网


2017年11月28日—29日,“文化+科技”国际论坛在故宫博物院召开。本次论坛由故宫博物院和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今年的主题是“传统文化X未来想象”,旨在通过学术研讨、业界交流和成果展示,整合文化领域与科技领域的优势资源,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研究、展示提供具有国际性和前瞻性的理论支撑与科技应用途径,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次论坛共有四大版块,包括主旨发言及三个分论坛:“新思维:数字技术下的未来博物馆”、“新路径:数字时代与传统文化的新生”和“新融合:走入日常的科技与人文暨滕云峰会”。其中在第三分论坛“新融合:走入日常的科技与人文暨滕云峰会”还细分为四个主题:“科技点亮传统文化”、“科技赋能教育”、“科技赋能文化传播”和“科技与社区文化建设”。


论坛最后为“故宫+腾讯”联合创新实验室揭幕,并以全体与会嘉宾参观“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活动拉下了帷幕。



主旨发言


欧敏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


围绕“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与创新保护文化遗产”这一主题,大致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推广方面的工作,以具体项目,例如与腾讯合作的全球试点项目“创建传统游戏数字图书馆”、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等,展示教科文组织在对人类共同的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创新性尝试。


迈克尔 · H · 法伯

国际博物馆协会视听、新技术及社交媒体委员会副主席


以视频的形式发来了对论坛邀请的感谢以及对参会嘉宾的问候,并且以发言提要的形式表达了他对今年这一论坛主题的看法,他认为博物馆除了研究、收藏、保护等传统职能外,应该开始注重其教育的社会功能,他认为电子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可以很好地帮助博物馆实现这一重要的功能,以及体现博物馆这一文化机构的责任。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大部分博物馆缺乏对这一反面的重视以及难以满足社会教育的需求。最后他希望业界同行们在本次大会中共同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院长


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故宫博物院运用大量科技手段助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和服务观众能力,全面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文化遗产的高水平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情况。演讲从文化与科技交叉融合视角,阐述故宫博物院在文化遗产数字文化保护和监测、信息网络和管理平台搭建、数字资源管理和应用、数字化展示和传播、数字化应用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论坛一


穆里尔 · 米萨尔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数字媒介项目经理


以“多媒体设备在卢浮宫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为题,详细介绍了在卢浮宫博物馆近五年来该馆对其各个展览区域进行的数字媒介设备的设置翻修工作。这些数字设备深受参观者们青睐,因为它们拥有简单、方便使用、清楚明了以及使信息展示富有趣味性等优点。同时她还强调多媒体设备尤其能够满足国际参观者、首次参观者、对艺术领域缺少了解的参观者以及带有青少年的家庭参观团的需求。最后她还介绍了卢浮宫所建立的大量应用数字展示的卫星展览馆群,得以以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向大众展示博物馆幕后工作。


张小朋

南京博物院图书信息部主任


从“智慧博物馆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它的理论是怎么样。什么叫做智慧博物馆,我们如何走进智慧博物馆”入题,介绍了在智慧地球、互联网+、南京博物院的实践的背景下,形成博物馆核心需求与互联网特点相结合的智慧博物馆概念,并提出智慧博物馆的三个组成要素“感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同时他还从观众、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三个不同角度去简析智慧博物馆的运行过程。进而阐述了博物馆日常业务、科技工具和大数据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并对博物馆在票务、藏品及展览管理和导览服务方面进行了未来的展望陈述。最后提出“在充分的信息化的发展基础之上,我们才有可能形成智慧博物馆”。


肯赛尼娅 · 普斯尼斯卡娅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信息技术部总经理


以“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虚拟现实:首要步骤及新视角”为题,介绍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虚拟项目开展经验。并以三个具体项目向大家展示了该馆的虚拟体验成果。据介绍,该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提供最新的虚拟现实教育娱乐平台的体验机会。虚拟现实体验不仅涵盖著名展品的3D模型,还利用360度VR视频展示该馆的发展史。所有虚拟现实娱乐项目均可使用HTC虚拟现实耳机观看。


刘健

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副主任


以“数字人文与博物馆”为题,以具体案例回答了“什么是数字人文?它将为博物馆业务工作带来什么新的发展机遇?”的问题。他在此强调作为面向未来的博物馆,必须面对数字时代而生的新一代。当将来整个业务平台逐步升级为数字化平台以后,当博物馆管理,传播等纷纷通过数字化手段或渠道焕发活力的时候,作为博物馆核心工作的博物馆研究可以通过新兴的数字人文这一形式,得以更好利用数字技术和平台去进行工作。


孔查 · 罗达 · 德 · 扬撒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战略、创新及数字转型部主管


以“数字化成为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转型的驱动者”为题,强调数字化是连接博物馆藏品与观众的关键技术,已遍布博物馆每个角落。但数字化并不等同于数字转型,数字转型需要用整体统一的方案实现观众需求。博物馆面临变革,以观众为导向是其角色转变的主要方面。数字转型包括五个要素:战略、组织、受众、内容、技术。她还举例说明了该馆的数字项目,并阐述了当今博物馆数字化面临的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多的数字化,还要有更多的内容、更多的分析,要进行更多的数据整合,以及要实现数据的开放、要把馆内、线上的数据进行整合”,另一方面“需要在内部进一步的去鼓励、接受变革,然后要建立这种分享的文化”。


单晓明

河南博物院信息管理处处长


详细介绍了该院的“GIS文物历史地理大数据平台”项目的开发与发展经验。该项目(包括GIS基础软件建设、基础硬件建设、历史地图研究及绘制和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着重通过对历史地理管理平台的建设更好地利用空间分析系统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客观分析与研究,从而实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水平和文物历史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同时为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社会服务提供帮助,促进文博事业的进步发展。


林恩 · 威尔森

苏格兰历史环境公共管理机构数字化经理


通过“苏格兰历史环境下的数字创新”这一主题,介绍了该机构所主张的将创新性数字技术应用于遗产保护、管理等方面,以及该机构在世界遗产数字记录方面所拥有的丰富经验。她强调数字文档化,实际上是一种科学方法,通过数字的手段,采用3D方式以激光扫描成像,对物品、文化遗址结构、整个景观进行数字式的记录,最终形成一个仿真。她还简介了该机构运用该项技术为中国清东陵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的记录,以及如今该机构正致力于数字化记录苏格兰的大量文化遗产的具体实例与经验(促进参与、促进可参观性)。最后她还介绍了新成立的集数字技术、遗产科学、传统技术于一体的苏格兰建筑保护中心,作为一个提高保护标准、分享历史环境知识的平台。


高鹏

今日美术馆馆长


强调“数字艺术拓展未来”这一主题。并且着重介绍了该馆2015年的第一届“今日美术馆·未来馆”与2017年的第二届“今日未来馆·未来的狂想”的开展历程与经验。第一届展览由实体展览、虚拟展览及第三方AR(增强现实)展览三部分组成,并在国内推出首位虚拟馆长与参观者互动。展览以参观者本地化的视角,呈现对全新生存环境,即网络化社会的思考。第二届则由“.zip”的主题展开,策展人将艺术家们的作品编织成的全新的展览,沉浸式的体验,声音与视觉的盛宴,跨媒介交互与信息的艺术处理,虚拟与现实的交叠,不同类别的新媒体艺术作品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最后他强调未来馆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现象的呈现,更是一个话题探索的开始。我们应该在新的形势下讨论如何组建一个新的制度、在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上迎接挑战与机遇。


田良岛哲

东京国立博物馆学艺企划部博物馆情报课课长


在其“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及利用”的主题中,介绍了自90年代开始,东京国立博物馆就致力于收藏品信息的数字化工作,尤其是对载有藏品信息的玻璃干版与胶片进行数字转换后获得了高清图片30万张以上的成果。此成果不仅应用于学术研究,更广泛应用于出版、电视、网络传播。近年来,东博还与其他研究机构、企业合作,有效利用三维扫描仪、CT装置等最新测量设备获取的数字信息,开发更加多样的藏品信息展示手法。


党安荣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在其题为“中国园林博物馆智慧化发展规划”的发言中,他强调博物馆智慧化发展的三大设定目标,即“博物馆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手段走向精细化管理,为文化遗产要开展精明的保护,向社会提供精准的服务”。为此他觉得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管理者和受众的需求入手,进而考虑到智能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最终形成一个总体框架。总言之,必须根据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结合应用特点以及中国园林博物馆管理与服务需求,从信息基础设施、专业数据中心、精细管理系统、精准服务平台等几个方面,为中国园林博物馆的智慧化发展构建提出总体方案。


编者按:


文化是人类文明赖以延续的精神基础,科技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技术手段。当文化与科技叠加与融合的时候,正能引起一连串化学般的奇妙变化,形成一股强大而细腻的动力,推动人类社会的继续前行。博物馆这一人类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见证者、守护者和执行者,必将在不断对文化+科技这一命题的探索中寻找到其最贴心的实践方式,进而履行其不可抹灭的文明责任。


来源:2017年“文化+科技”国际论坛相关稿件及录音整理

作者/编辑:Mark仔;City#


相关链接:

在“用眼过度”的展览时代,去听一场“没有声音的声音展”

特色、创意、亲民,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打造专属文化IP

变古为新,书写未来——源流·第二届高校学生文化遗产创意设计赛

寸物寸心:策展人的细节坚守

拥抱“阿兹海默”——探索博物馆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喧嚣过后,细品湘博两千个日夜的匠心打造

锦上添花?还是一大败笔?对展览中的复(仿)制品,成博有话要说

源流·良渚文化遗产创意设计专项赛——创意诉说历史,设计演绎过去

都知道现在新开馆的湘博最火,可逛馆的正确姿势你真的get了吗?

人工智能:连接博物馆与公众的新方式

中欧扇艺竞艳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