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良:我很幸运,能够用12年的时间在博物馆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开讲啦!
开讲啦!
开讲啦!
南京博物院龚良院长开讲啦!
但在龚良院长开讲之前,先让小编带大家回顾一下,我们的博物馆与《开讲啦》之间的小缘分:
故宫博物院第五代“掌门人”郑欣淼为观众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偶然与故宫博物院结缘的;
观复博物馆马未都馆长呼吁观众不要再刷朋友圈了,要用心守住读书的时间,弄清“读书有什么用”;
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师王澍说,“回顾整个自己的这样一个人生历程,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一个人一定要对自己的内心非常地真诚。”;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在节目中告诉观众“博物馆应该是什么”;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现场与青年人分享他对于“美”的认识。
而现在,又有一位博物馆人为我们讲述博物馆的那些事儿,大家快快拿好小板凳认真听课吧!
↓↓上课之前,要记得先预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1334vk3agd&width=500&height=375&auto=0(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完整视频内容)
文物与人的关系
比文物本身更重要
从2005年到2015年,十年间,博物馆的数量翻了一番,博物馆数量增长的同时也带动博物馆为公众服务面积的扩大,中国的大部分的博物馆都进行了改建或者扩建。以南京博物院为例,原来的展厅只有6000平方米,改扩建以后,展厅面积超过了一番还不止。对于现在的博物馆来说,它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艺术的殿堂,也要成为公众休闲的场所。
南京博物院(City摄)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艺术的殿堂,博物馆要告诉给公众的不仅是文物美,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文物所体现出来的技术和艺术,更重要的是文物和文物之间、文物和人之间,还有文物与它所在地域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样的相互关系是今天博物馆的策展人最需要去表达的。
博物馆要做好最基本的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的最主要的内容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之于剧场就是演出,之于电影院是电影,而对于博物馆来说就是展览,它需要能够符合公众的兴趣爱好的同时起到教育作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南京博物院的“江苏古代文明”展中,展览改变了过去场景、视频、图片等展览方式,而是以文物说话、用历史说话,让观众自己去感悟、了解江苏的历史。
“江苏古代文明”展
博物馆应该承担
社会教育的功能
博物馆不仅是要展示历史文化艺术,也要承担起社会教育的功能。博物馆的教育是一种自愿的启发式教育,观众只要站在展厅的门口,由展品组成的画面就会体现在公众面前,当观众把这一个组合看完了,可以从中感悟到一些东西。这个感悟是自己体会到的,不是博物馆告诉观众为什么要这么做。
另外,博物馆的教育也是站立和行进间的教育。博物馆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公众素质,参观博物馆的观众相互之间是可以影响的,所以每个人在潜移默化中再一次受到了文明和传统的教育。
博物馆的发展
要从公众的角度出发
如果博物馆要更好地服务工作的话,还应该让博物馆成为公众文化休闲的场所。南京作为民国的首都,如何让观众在参观时感受到真正的民国气息,博物院做了很多工作。“民国风情”展采用的是情景式展示方法,把所有的展品全部融入民国馆的这一条街里,而且全部是民国时期征集来的文物。这里的邮局依旧可以寄信,这里的咖啡馆正常营业,爱美的女生还能来看看胭脂……当你走过这条街,一定会对民国社会生活有所感悟、流连忘返。
南京博物院“民国风情”展
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做出调整,“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不能是简单的相关文物展示,而是需要让观众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例如南京博物院对于“昆曲”的展示,没有展示昆曲的剧本和戏装,而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向观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根据这一要求,设立了一个茶馆、一个剧场、一个非遗的民俗艺院和展厅里的手工技艺的表演。
茶社表演
南京博物院开展后的第一个临时展览“在此——中国生活艺术之南京博物院”展”以“在此”为名。“在”为此在,“此”为当下,乃“当下悟入”之意。展览融合中国传统文人的九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每一种生活方式做成一个空间。“这个生活方式是组合的一个空间的概念,不是一件东西的概念,观众进到这个展厅里面可以体会到。你和你的朋友、和你的家人一起体验传统文化的生活乐趣。过去,我们让生活变化得太快了,是时候放慢脚步感受身边的美,给自己和他人都留出空间。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地享受当下的生活。”龚良院长说道。
“在此——中国生活艺术之南京博物院”展
最后,龚良院长总结说:“我很幸运,也很高兴,能够用12年的时间在博物馆里做我喜欢的事情……希望这样的博物馆有更多公众走进去,也希望我们在座的青年人能够更多地走进博物馆,就像台湾作家李金铭先生写的一本书——《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
是不是还觉得没有听够呢,
别急,
龚良院长在“提问环节”带来不少知识点,
快点记下来吧!
关于博物馆
的文物、展览和活动
博物馆要如何让观众记得住?
做有故事的展览,向公众展现完整的故事。
2南京博物院是否会举办文物循环展?
博物馆要不断地推出好的文化产品,所以在博物馆里面做临展、特展和把藏品拿到博物馆外面去做展览是特别重要的。在2016和2017年,南京博物院基本上每年在博物馆里面运用文物做的临展特展大概是在20个以上,用了超过8000件的文物。
3“博物馆奇妙夜”
南京博物院每年5月18日会在博物馆开放夜场,并通过网络直播扩大传播力,为公众展示更丰富的内容。
关于博物馆
与年轻人和现代社会
未来博物馆是否还需要讲解员?
讲解在博物馆的发展中必须的,它是教育的主要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多样化,隐形服务是未来讲解员发展的方向。
2如何看待年轻人对考古的误解?考古对现代社会有什么作用?
考古是探索地域文明,它能够发现神秘,探索神秘,可以通过文物间的相互关系再现历史。
3如何培养年轻的文物修复师?
加大学科设置,加大博物馆对技术人员的培养。
4如何看待年轻人喜欢的文创产品?
既要把中华的传统、故事和文化作为文创产品的根基,同时也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当代人对审美观的要求,二是当代人对舒适度的要求。
编者按
随着社会对博物馆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期媒体与博物馆的多次合作,让公众对这一领域有了很多的好奇和疑问。这对于博物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博物馆能够帮助越来越多的观众了解历史和文化;然而,如何为观众制作优质的文化产品这是博物馆需要考虑的。
就像龚良院长所说,“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现在的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方式来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博物馆作为传统历史文化的承载体,也会跟着时代的发展,拉近与公众的距离,成为历史艺术文化的殿堂和公众休闲的场所。
当然,我们的博物馆不仅着眼于历史,也在关注当下、启示未来。博物馆正在变化,博物馆的各项服务也在不断提升。我们相信未来的博物馆必定会带来更精彩、更丰富、更完善的展览、教育与服务。
本文整理自央视节目《开讲啦》特别策划“我的幸福生活”系列的第二期
部分图片来自于南京博物院官网
编辑:西北锅巴
对于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你有什么感受呢?
填写一份问卷,让我们听到你的声音!
也请将问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让我们了解更多人的感受。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填写问卷↓↓↓
相关链接:
月刊|二月:回家过年,赢在博物馆,国宝耀中华……一文览尽本月文博大事记
聚焦“两会”|回顾:2018年省级“两会”中有关文博的建议提案
探展!首博开年大展《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精彩内容早知道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