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 | 清华艺博这个现当代艺术展,不需要讲解也能看得懂
忻东旺是谁?缘何他能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开馆以来的第一个现当代个展,还在清华大礼堂举行报告会?甚至连名字能如此接地气儿?
初次看到展览名称,只记得忻东旺三个字,和一连串的问题,但并没有激起我强烈的观展兴趣。而真相是近两个小时在清华艺博,我只待在了这个展厅,快慢看了两遍,记住了60%以上的作品名字,并且认为策展人很完美地诠释了展览主题,形式也不错。当然可能会有更好的,但当前的我也很满意。
6月24日下午,“一个天才的心相——忻东旺艺术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而当天上午,展览学术报告会在清华大礼堂举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清华美院名誉院长冯远等美术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了忻东旺的艺术创作思想、绘画技法等。此时,忻东旺在我脑海中才开始从一个陌生而简单的名词,变得有些具象:现当代写实油画艺术家,喜欢画中国最广大的农民和进城的农民工等社会普罗大众,包括群像、双人像及个像;画中人物多身材粗短手脚粗大——写实中略带夸张变形,不华美不悦目;善于以眼睛塑造人物(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言);作品姓名和艺术家本人都表现出朴实的气质——在成名之后依然站在人群中听研讨会四个小时……这些投下了忻东旺在我心中高大的影子。让他的艺术家形象矗立起来的是,本来无所期待(因为现当代艺术家个展的天然看不懂属性)的展览,它着实惊艳了我。
眼睛
名称诠释 ——
“一个天才的心相”
关于天才,科学家爱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论断众所周知,然而并不能改变常人对天才天赋异凛和天生智慧的固有印象。此展标题取巧地利用了常人对天才感性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误差,用标题直言此展的目的,即揭开天才忻东旺的心相,同时直接激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忻东旺是谁,为何称他为天才——这个对一个人特定才能最高的评价?同时,标题第三者的客观陈述视角和后缀“心相”一词共同褪去了“天才”的自带光环属性。
而在展览中,策展人又利用前言(生平陈述)、艺术家评论和三幅作品立意,表明称之为“天才”的原因。“专科出身却被清华破格引进担任教授、创作盛期英年早逝冯远在前言开始即如是说,介绍忻东旺农民出身艰难的求艺之路、创作特色和艺术精神,并落笔于爱迪生对“天才”的解释,也是对此处“天才”一词的理性强调。
陈丹青、范迪安等六位艺术家对忻东旺艺术创作的评论,表达着专业人士心中的天才心相。创作于2008年的《边缘》是展览的第一幅展品,我不知道策展人为何如此安排,个人以为从2004年开始的清华时光是忻东旺创作的盛期,佳作频出,多可谓为天才的代表作;更深用意则在于表达,农民出身的忻东旺,和以农民等社会最广泛的普通大众为创作主题,都是艺术尤其是现当代艺术表现的边缘。忻东旺,对此的追求、坚持和探索,成就了他的“天才”。
边缘
第二幅作品《客》背后的隐射,与《边缘》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幅作品源于艺术家的真实经历(展览中多媒体视频所言),暗含了艺术家深入描述对象,与之同喜忧同命运的创作方式。而后“忻东旺个人艺术简历”画出了他的艺术生涯,其中十一幅作品出现在后面的展线中。
客
适度兴奋
展览主线 ——
忻东旺艺术家的成长之路
让一个现代艺术边缘人看到了展览的逻辑框架,应该是展览的成功之处。展览整体以忻的从艺之路为主线,起初创作时的描摹学习,当时心灵的孤寂,后来找到创作方向,创作各种农民题材并一直坚持关注社会最普通的大众,并不断尝试精进技艺,身为师者也努力传道受业解惑。
对多数普通观众而言,展览最深刻的印象应该是于清一色的农民和农民工等社会底层群体画像,我们看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社会发展变革的时代纹理。尽管是同一主题,也在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卖桃儿人》《穿税务制服的农民》《焦望的农夫》《明天 多云转晴》《打工》《夏日的思辨》《迷城》等,都是具有时代烙印的作品,都是那些年鲜活的中国社会,都是正在变化着的农村社会和农民。作品名称用了最真实直接的表述,没有去强蹭艺术的高雅,作品中的人物个体和群体——《老段》《郭英俊》《二平》《汤姆和他的朋友》,这些都是他身边真实的存在,每个农民身边都有那么几个老段和郭英俊。
焦望的农夫
策展人借展厅的分布和每一展厅结束后的艺术家创作心得自述,将展览分成了六部分,艺术家个色彩的存在贯穿于展览的始终,避免展品的过度物化;在展览中间部分,用多媒体视频再现艺术家的现场创作及部分作品和创作心得的自述,同时辅以忻和家人生活和艺术的掠影,让艺术家形象更鲜活;展览尾声,则通过展墙上放大版的剪贴画式展示的《队伍》,和对面同样展墙上的忻东旺个人自视小素描形成明显的对比,后者是展览中仅有的两幅艺术家自画像,低调点题。
消夏
队伍
展览技巧
当下,多媒体视频是展览惯用的辅助展示方式之一,多安排在展览最后,让观众在观展结束看相关视频加深印象。此次展览略微不同,策展人别出心裁地将多媒体视频展示置于展览的中间部分,且赋予了视频展示更多的使命。视频内容也是展示内容之一,不是辅助或补充说明的定位。主视频为忻的创作技法特写,画面无声;对立面是三个并列的显示屏,分别播放部分作品的创作经历和忻创作的场景图。似乎仅一个画面有声音和文字,声音高低合适,另一个有文字说明,彼此间相安无事互不影响。相背而坐的观众(多为学生),静坐在座椅或直接席地而坐观看视频,犹如忻老师当年的课堂写生。忻东旺曾经把写生创作引入课堂,他与学生一同画模特,从起稿到最后完成,学生可以亲眼见证整个写生创作过程。
配合多媒体空间的是两面展墙,分别是几幅农村静物像和张宏芳 “十七岁的夏天”小叙,后者以忻东旺和家里人的生活场景为主,有给儿女的教育或绘画交流书信、给儿子理发、继承父志的儿子眼中的父亲等等,通过细微之处默默彰显着艺术家的心相。对观众而言,避免了“博物馆疲劳”,小憩一下再继续,状态更好,这个驿站很好。
编者按
展览开幕当天,已经过了开幕式高峰,展厅却一直人流不断。这是艺术博物馆艺术展的正常现象,还是忻东旺艺术家的个人魅力,亦或高校博物馆靠近美术学院的优势,笔者无法了解。而观众们有多少人get到了展览的主题,认识了艺术家忻东旺的心相及其笔下的中国社会?笔者也无法了解。很多人在拍照,但是拍摄重点是什么?是油画技法,还是触动心灵,或是看着熟悉的那一幅?只是看到展厅保洁阿姨在展品前驻足,她应该是能看懂的。但是更多能看懂他作品的农民群体,又是否有机会前来看展?
最后借雨果给乔治桑的悼词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的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势下消失了,但在另外一种形式中犹然可见,这是真正崇高的变容。
当徜徉在“一个天才的心相”,仿佛他不曾离开……
展览:“一个天才的心相——忻东旺艺术作品展”
展期:2018年6月24日 – 2018年8月8日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
作者:小酒窝
图片来源于作者的现场拍摄
编辑:Mary
栏目介绍及征稿启事
走出展厅,
你是否思绪万千?
你是否迫不及待地需要分享自己的思考?
你是否想要自己的声音能够被博物馆听到?
你是否期待自己的文字可以拥有改变的力量?
现在有一个机会,你是否愿意拿起笔来,记录下你的观展体验,分享你对博物馆展览的点滴想法?
1.征稿面向:所有愿意分享自己观展体验与思考的观众
2.征稿说明:希望能感受您的思考与态度,能够呈现问题,分享见解(看似无解,说不准努力的人多了,也就慢慢变了,谁知道呢?);字数在2000——3000之间;每篇文章需要提供高清晰度配图(最好标注上相应的名称,单独打包);可实名可匿名,我们充分尊重您的隐私。
3.投稿方式:news@hongbowang.net(唯一投稿方式,投稿请注明“观展”)
4.稿酬:稿件录用后,即有相应稿酬;能够引发广泛共鸣与讨论的文章(以阅读量为标准),还有额外奖励。
相关链接:
月刊|中国遗产日、百年天博、香港博物馆节……一文阅尽六月博物馆界动向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