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玫:在宣教工作中“创作”与“讲述”的天博故事
宣传与教育工作一直以来是博物馆日常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更好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如何借助新技术、新平台开展宣传,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这些永恒不变又常说常新的主题,始终值得博物馆人去思考与实践。
近年来,天津博物馆(以下简称“天博”)宣教部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在博物馆社教课程与宣传工作中进行了诸多尝试与创新。在天津博物馆建馆一百周年之际,弘博网与从事宣教工作30年的李玫主任进行交流,听她来为我们讲述这些年“创作”与“讲述”的天博故事。
天博目前所在的新馆于2012年建设落成,在新馆建成之初博物馆便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馆舍硬件方面,天博建设了400㎡的文化体验中心以及电教室与报告厅,为社教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在此基础上,天博继续完善之前进社区、进学校、夏令营、冬令营等教育活动的同时,也注重不断创新和尝试,推出了天博讲堂、天博游学、天博慕课等系列线上线下活动,积极主动利用多方资源,将博物馆展览、天津文化带到城市各处。
2012年天博新馆建成之后,市政府对于文博惠民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针对这一要求,天博推出了第一个品牌社教活动——天博讲堂。具李玫主任介绍,从12年7月开始,一直到现在,天博讲堂已经推出将近6年。馆内每周六上午都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面向社会公众推出免费讲座,目前已经成为了天博的一个品牌。同时,李主任在采访当中提到,为了与美术馆、图书馆的讲座内容进行区别,天博在讲座推出之初便定位为立足文博,深挖和文博相关内容讲述给公众。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丹霞老师,为天博讲堂听众带来乾隆皇帝与“词臣”画家主题讲座。
近两年的,天博讲堂主要进行了两方面建设。一方面定位为解读,利用天博讲堂来解读馆内展览,帮助观众理解展览内容。包括本馆的展览和临时展览,每个展览都要配合四到五期的讲座。另一方面,在没有临时展览期间,天博讲堂会主要针对地域文化这一主题,推出专题讲座,以便市民学习了解。
文博爱好者在同专家沟通交流
“博物馆应该是为教育服务,不论是从世界最早的博物馆、中国最早的博物馆、近代中国的博物馆来看,都是为了能更好的满足教育需求、开启民智。目前,国内各个馆都在进行博物馆教育的积极探索。我们天博也在不断进行尝试。”李主任在谈到自己对博物馆定义的理解时这样说。
针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儿童博物馆教育。天博在社教课程方面,自12年以来一直再进行不断的探索,目前已经同天津市多家小学、中学、甚至幼儿园开展合作。
对于博物馆针对儿童,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推出博物馆教育活动,李玫主任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在采访过程中,李主任提到,她个人认为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博物馆教育应当涉及两方面。一是,推出碎片化的互动体验活动。二是,推出系统化的课程。以天博为例,馆内每周会针对展览内容,推出亲子体验课。李主任认为让孩子们来到博物馆中,在玩耍与体验过程中有所收获,孩子更愿意走进博物馆,通过“玩”来培养起孩子们的博物馆情结,吸引更多孩子与家长走进博物馆。
亲子体验轻黏土制作青花瓷瓶
除了日常馆内的社教活动之外,天博还积极与学校开展合作,专门派出宣教人员深入学校课堂、配合学校教材,有针对性的设计推出课程。
李主任介绍到,天博目前设计了50讲精品课程,合作学校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选择。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一些学校的老师并没有提出自己的要求,使得博物馆提供的课程无法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对此李主任也表示:“我们本身有许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如果这些成果没有被大家了解与利用,价值就无法更好的发挥。因此,我们选择与学校方面共享研究成果,老师们再根据自身需求加以运用到课程当中。现在我们同梅江中学已建立很好的合作,基本过了单方面追着学校的阶段。馆校合作,我认为双方都应当有主动性,学校方面主动提出自己的需求,博物馆方面也更容易展开配合。”
天津博物馆宣教人员在天津市第41中学开课
李主任所提到的梅江中学,近两年专门在学校当中设立了面向学生的“天博课堂”。学校每周会为博物馆排出上课时间,并将其加入到日常教学计划当中。天博方面会派出专职社教工作人员到学校上课。目前,天博同梅江中学合作项目已经申请了天津市历史教学项目,如果审批通过,则会得到更多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对此,李主任也提到,如果能得到更多支持,天博方面计划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并会尝试针对梅江中学老师开设教师沙龙活动。
天津博物馆宣教人员在天津市梅江中学开课
其实,在此之前,天博在馆校合作过程当中已经关注到了学校教师这个群体,曾就老师们日常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疑惑举办过教师研习班活动。
比如,关于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在高中历史课程当中有所涉及。近些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袁世凯人物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把握不好应该如何讲述。为此,天博宣教部专门请到馆内从事相关研究的历史部主任为老师们讲解了一次:袁世凯与近代天津。而关于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天博也时时关注。17年12月底天津市被选做全国教学改革的试点,天津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员,曾多次到天博就教改当中教学、实践相关内容展开沟通。天博方面也专门为天津市相关教师进行了课改培训,讲解如何利用博物馆来教课、学习。在教师研习班举办的过程中,有很多学校专程赶来与天博签订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目前,除了天博所在地周边中小学之外,包括天津市市五所在内的许多重点中小学也都与天博建立了稳定的馆校合作关系。
天博游学项目,最早脱胎于“看天博展览、听天津故事”这个项目。李主任介绍,这个项目的初衷是想打开博物馆的围墙,将整个城市作为“博物馆”,向参观者讲述。“因为可移动文物在馆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遗迹都在馆外。我们想把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结合起来,讲述天津的故事。”
此项目先期设计了10条线路,并先后在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五一、十一等公共假期不定期面向市民推出。“在此基础上,我就想到,既然天津这里能做的好,那也应当利用天博的资源,带着大家走出去看遗址、看遗迹,所以因此我们就策划了‘天博游学’项目。”
北京团城演武厅张巍馆长为游学团成员讲解
游学团成员参观北京汽车博物馆
游学活动从2017年9月份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组织了两次活动,带领报名观众走进北京正阳门博物馆、香山团城、北京汽车博物馆以及河北博物院、正定隆兴寺、保定直隶总督署。
游学活动的组织方是天博宣教部,利用和其他地区博物馆、遗址遗迹单位的良好关系,组织观众走出天津参观学习。对此,李主任还详细介绍到:“推出这个活动的初衷是想区别于旅行社的旅游,推出的内容一定要和他们有所区别。并且我们的游学没有中间任何其他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就是看展览、听讲解、参与体验互动。在路线的选择上,我考虑不要选择那种大型景点,而是着眼于平时人们不太留意的。比如在正阳门,那里有一个中国零公里标志,很多观众都不知道、不了解。在参观时,我们的观众还在正阳门博物馆当中听老师讲北京雨燕的故事,了解到了京城文化的另外一面。”
游学团在正阳门博物馆参观
为了能要观众收获更好的游学体验,在前期设计完成之后,李玫主任和天博宣教部具体负责任人事先进行了实地参观体验,同时还专门设计加入了体验类课程。天博宣教部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为游学观众安排最为专业的参观引导和讲解。在游学的过程当中,博物馆方面会事先协调安排好食宿。游学活动除了基本车费、食宿费用需要自理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费用,在玩的同时也能学到东西,观众大多觉得很过瘾,报名参与的热情度也很高。
“参与的观众都十分开心,但是我本人前期真的是感觉十分累。”提到游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李主任笑谈了她实际操作当中遇到的问题:“从我这两次做的经验来看,沟通协调工作是比较重要的,也是最消耗时间的。在准备游学活动的前期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沟通协调,需要考虑很多具体细节,游学的相关内容我们需要挨个馆协调,在游学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全程协调参观事项。”对此,李主任也讲出了自己的希望和设想:“举办类似的游学活动,其他地区的文博相关单位,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目前,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有‘志愿者万里行’活动,博协所有会员单位之间的志愿者可以组织学访,所到之处的相关单位会为志愿者提供各类服务。如果游学也能借鉴这样的形式,将目前推出游学活动的博物馆组织起来,这样可以减少沟通协调所花费的精力,更加高效的开展游学。其实,如果这件事成体系,有更多的博物馆都参与进来,大家能更高效的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也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陌生的城市、深入了解城市文化,对城市本身的发展也有好处。”
2017年下半年,天博立足馆内展览,推出了博物馆慕课课程。观众可以通过腾讯视频或登录天津博物馆在线教育平台,观看视频进行学习。
天津博物馆公共教育在线平台
天博推出这一活动的初衷,是为了能更好的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的传播形式,向更多观众传播历史与文物。因此,在正式推出慕课视频之前,天博曾通过直播的形式,向观众介绍博物馆展览。这一活动主要面向在校学生,与学校开展合作,讲解员在展厅当中讲解,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室中观看直播。但是这类直播仅是针对临时展览,对基本展览的涉及并不够。为此,天博与南开大学传播专业展开合作,经过多次反复沟通确定了慕课这一宣传方式。在和合作过程当中,天博主动提供场地和人员配合拍摄。视频当中的话外音讲解,都是由天津博物馆的讲解员、相关研究人员参与撰写和录制的。
李主任在介绍时谈到,目前推出的第一季共有20集,这只是部分内容的展示。之后天博还希望推出近代历史陈列介绍和相关专题陈列介绍。除此之外,馆方还希望今后“天博慕课”系列可以做的更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的观众,推出不同形式的视频。
为了能更好推广视频课程,在拍摄录制初期,天博方面就进行了基本规划。一方面,选择与腾讯视频合作,使更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检索的方式观看视频。另一方面与学校合作,搭建天博在线教育平台。目前已经有几所中学入住平台,学生和老师可以在线进行留言,就视频内容展开讨论。很多学生在看过线上课程之后,也留言表示要到博物馆当中实地参观。
2017年夏季天博推出“动.境——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在此期间,天博首度与国内较大的知识问答社区“知乎”开展合作。博物馆方面展览宣传折页上预留位置给知乎,知乎方面针对展览设计了趣味问题,此外观众还可以扫描二维码参与知乎平台的线上讨论。这次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在2018年年初天博又同知乎开展了二次合作,积极参与了知乎“不知道诊所”天津站活动。
在此次线下活动中,活动举办方专门为天博开辟了展览区。天博以时间为线,选择了部分文物制作宣传板,在活动现场进行了一个小型展示,供大家了解天博文物。此外,还有现场制作体验,观众可以动手制作木板年画、参与剪纸。于此同时,天博社教人员还专门到现场组织沙龙分享,同历史文化爱好者互动分享,并回答大家提出的各类问题。
沙龙分享现场,宣教工作人员在讲解文物知识
沙龙分享现场,宣教工作人员与观众互动交流
李主任表示,这次线下活动现场非常火爆,很多观众都是专程赶到参与天博活动和主题沙龙。“我有两天全程在活动现场,遇到很多带孩子的家长同我说‘你们天博的活动太火了,我们平时六日想要预约馆内体验课,秒杀都秒不到。’还有一些家长表示自己是天博的粉丝,希望我们多推出类似的活动,觉得很有收获。”
结语:
从馆内到馆外、从线上到线下,天津博物馆一直以来都在积极的寻求合作、不断针对自身实际向历史文化爱好者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在尝试和创新的同时,推出拥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品牌活动,传播城市文化,链接各类观众。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完善和实现博物馆教育职能。
图片来源:天津博物馆宣教部
编辑:oneman#大侦探
相关链接: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