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对话策展人:认识真正的董其昌

蓓蓓 弘博网 2021-09-26


作为晚明杰出的上海籍书画大家,董其昌(1555-1636)不仅是当时的画坛领袖,更是启迪后世无数书画家的一代宗师。在创作上,董其昌以古为师,以古为法,融会贯通各家之长。在理论上,董其昌更是洞察画坛时弊,及时明智地提出划分南北宗的画学审美观,并从实践加以充分印证,创中国文人画理论史上又一高峰。而董其昌于后世之影响,更是延续清初、晚清乃至近代三百余年,其挚友陈继儒评价其为“狮子一滴乳,散为诸名家”,清初正统派大家王鉴更是称其作品为“丹青宝筏”,喻指董其昌对后世画坛之引领。

 

2018年岁末,在经过几代学者的思考研究与几年时间的精心筹备后,上海博物馆以本馆馆藏为主,并向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海内外15家重要收藏机构商借藏品,使散落各地的“董其昌们”得以重返故里,为观众带来一场全景式呈现董其昌艺术人生的研究型大展——“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此次展览作为中国大陆举办的首次董其昌书画大展,承载了无数观众的期望与等待,一经开幕便立即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



弘博网也有幸采访到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凌利中先生,向博物馆同行介绍此次展览背后的思考、研究与实践。

 


认识真正的董其昌


凌利中表示,回顾近现代百年美术史历程,无论是书画鉴赏、画史撰写,抑或实践创作,董其昌是文人画史上无论如何绕不开的人物。他的书画作品与理论都极具启发与创造性,对于后世书画创作及艺术史研究有着提纲挈领的意义。自元代以来,唯有赵孟頫可与董其昌相提并论,可谓 “画史两文敏”。如此地位,画史并不多见。现代学者通过对董其昌的深入研究,更是将其意义提升至“看不懂董其昌,说明还未真正理解中国书画”“董其昌是中国书画的标尺”之高度。

 

董其昌如此重要,但其专题展览在中国大陆博物馆中却始终是一片空白,这与大陆学者对其的深入研究现状反差巨大。对此缘由,凌利中表示其主因或可概为“较难把握”。由于董其昌的特殊地位,使其影响波及甚为广泛。随之发生的,便是其书画赝品之空前泛滥,也使董其昌作品的真伪辨析成为古书画鉴定中一个绕不开的重点和难点。即使在博物馆展览中,也往往真赝相杂,量不在少。“辨伪识真是撰写画史的前提,真伪不辨不仅妨碍理解董其昌的艺术精髓,更影响由之贯穿的文人画史的研究。”凌利中说道。

 

为了让观众真正认识董其昌、真正理解中国书画,上海博物馆此次“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汇聚了海内外15家重要收藏机构的154件相关书画精品,凝聚了几代学者的潜心研究,旨在较好地呈现艺术性、经典性与学术性的统一。


展厅

 

“我们要展示董其昌的艺术成就,不仅展示其本人的代表作精品,也要追溯其艺术来源,呈现其艺术影响。”凌利中说道。因此,在展览第一单元“以古为师-董其昌和他的时代”中,凌利中从他所梳理的近300幅董其昌鉴藏历代法书名画中,精选了20余幅对董其昌画学理论、创作探索产生巨大影响的晋唐宋元等大家名迹,如王羲之、颜真卿、董源、黄公望、仇英及戴进等。同时还展出了对董其昌艺术、人生与画学思想具有深远影响的前辈墨迹,旨在探讨董其昌置身的“时代土壤”,梳理其于书画理论、创作实践两方面的师承脉络与艺术渊源。


东晋 王羲之 《寒切帖》卷 天津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卷(《剩山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第二单元“宇宙在手-董其昌的艺术成就和超越”作为展览的核心,则涵盖了董其昌四十八年艺术生涯中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如早期的《燕吴八景图》册,中期的《昼锦堂书画合》卷,盛期的《秋兴八景图》册、《栖霞寺诗意图》轴以及晚期的《关山雪霁图》,希望通过经得起推敲的作品,让观众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董其昌”。


明 董其昌《栖霞寺诗意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第三单元“一代宗师-董其昌的艺术影响和作品辨伪”则展示了受董其昌影响的主要画派、画家之作,如八大山人、王原祁等,并关注与董其昌书画代笔、作伪相关的艺术家。同时,本展览不回避对某些传世名品真伪公案之呈现,以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为观众提供一个开放的讨论平台。


清 朱耷 《山水花鸟图册》部分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对于“众多大家名迹压过展览主角”的质疑,凌利中表示,董其昌的艺术生涯风格多变,在于其对前人精华的不断汲取与领悟,并将其内化为自身创作思维及手法,最终呈现在作品之上。因此,名家精品的加入旨在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董其昌,让观众了解,董其昌作为一代宗师,并非天生的,而是通过不断积累才达到如此高度。

 

展示学术研究成果


作为研究型大展,此次展览不仅第一次全面梳理了董其昌的艺术人生,更向观众展示了学术研究中的发现与成果。

 

1《江南春图卷》的发现


对于展览第一单元展示的宋代画僧惠崇(传)的《江南春图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原名《溪山春晓图》),凌利中介绍,此卷本为传颂千载的画史剧迹,然而自明清以后,因定名、时代及作者归属等争议,致后人无法确知曾为董其昌等所称道的、并从中汲取养分的《江南春图卷》究为何物。在经过层层考证后,现已确定此卷实为现藏故宫博物院,现定名为南宋无款的《溪山春晓图卷》。因此,《江南春图卷》作为最新学术发现,被展示于展览之中,向观众传递“董其昌眼中的惠崇”,以及董其昌对南宗的学习与继承。


宋 惠崇(传) 《江南春图卷》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目前定名为南宋无款《溪山春晓图卷》)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2“南北宗论”的形成


“南北宗论”作为董其昌画学思想的核心理论,学界对于其首倡者始终未有定论。对此,凌利中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认为“南北宗论”这一继往开来的理论并非一人独创,而是凝聚了包括董其昌之前数代理论家艰辛探索的智慧。因而,此次展览在关于“南北宗论”的讨论部分特别展示了詹景凤与莫是龙的作品。对此,凌利中解释道,“南北宗论”这一极具开创性的理论,其总结者必定是眼光卓绝、饱览古代法书名画,且主动进行理论思考之士。而这一时代,文征明之后、董其昌之前,具此影响力者,便属詹景凤与莫是龙。

 

其中,詹景凤更是早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对元饶自然《山水家法》的题跋中,便提出“山水有二派:一为逸家,一为作家”的理论,在框架梳理上几乎与“南北宗论”相同。为此,展览在詹景凤的《舟出巫峡图轴》旁展出了书有董其昌题跋的丁云鹏作品《云山图》。而丁云鹏作为董其昌好友,同样也是詹景凤的入室弟子。凌利中表示,这样的有意为之,旨在展示董其昌与詹景凤在理论创作上千丝万缕的联系,让观众去思考“南北宗论”这一理论的形成。


詹景凤《舟出巫峡图轴》与丁云鹏《云山图》并置展示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报


3直面真伪争议


不同于以往的董其昌展览,此次展览并未回避董其昌作品的真伪辨析,而是将库房中的文物比对、鉴定步骤第一次搬入展厅之中,以向观众展示学术研究中的经典案例。长期以来,《明董其昌(改定宋珏)各体古诗十九首卷》(现藏上海博物馆,以下称为“上博本”)被认为是董其昌五十六岁时所书,与日本所藏《仿各家书古诗十九首》册相似。凌利中在对比研究中发现,“上博本”在书迹上与董其昌书风相去甚远,并非董其昌真迹。之后,通过对著录、题跋、款印的研究以及书迹比对,“上博本”应为明代书画家宋珏于1610至1632年间临摹,曾经郑簠、周亮工鉴藏,被人割去宋珏款冒充董其昌作品。而展览也将这一经典案例搬入展览,并特别安排了“辨析三部曲”,并通过说明牌、触摸屏、策展人解读等方式,让观众在辨析、寻真中不仅“看到”了展品面貌,更“知道”了展品的内涵,不仅“知道”了研究的结论,更“明白”了获得结论的方法和过程。


两本《各体古诗十九首》孰真孰伪?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上博本”周亮工题跋辨伪


“上博本”应为明代书画家宋珏临摹


对此,凌利中表示:“以往博物馆对于真伪不定的作品,只是简单地在说明牌上标注存疑,往往缺乏解释,造成普通观众在理解上的困难。在此次展览中,我们则希望将一些成熟的案例展示给观众,并以高清大屏进行辅助,允许观众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从细节之处了解董其昌的作品,唤起观众对于艺术本身的欣赏。”


两本《各体古诗十九首》高清比对

 

除了对经典案例进行比较展示外,此次展览也并未回避对 “双包”名品的争议。如上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分藏的《佘山游境图》等“双包”名品便同时出现,激发观众深入探究的兴趣,自行去感悟艺术的魅力,为观众提供一个开放的讨论平台。


展厅中的“双包”名品

 

发现展览背后的董其昌


在此次展览中,除了被观众所围绕的书画精品,“董其昌数字人文”大屏也颇受观众的青睐。据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刘健, “董其昌数字人文”依托上海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资源以及扎实的研究基础,从“大事记”、“行迹”、“交游”及“作品”等角度展示了与董其昌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观众可以清楚地知道董其昌生平,活动地区、游历轨迹、师友子侄学生关系网等信息。


其中, “大事记”部分以董其昌个人大事年表为基础,展示了同时期社会以及艺术界大事件,并将所有能收集到的、有纪年的董其昌作品放在数据库中,通过算法绘出其创作曲线,为观众显示董其昌创作的高峰期和低谷期,以此对比其个人经历及社会环境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除了董其昌个人生平及明代社会事件之外,“大事记”还引入同时期世界及世界艺术界所发生的大事件,以让观众思考东西方艺术的不同发展是否与他们的社会环境有所联系。


“董其昌数字人文”-大事记


“交游”部分则展示了董其昌的交往关系,比如家族关系、艺术关系(鉴藏与书画)以及官场关系,并通过地图展示了其朋友的分布地域,其中更是特别强调董其昌与其挚友陈继儒的交往。


“董其昌数字人文”-交游(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关系)


“书画船”这一部分则展示了董其昌三条重要的游历路线以及所到之处的书画创作,不仅让观众了解此次展览所展出的作品背景,更可以了解中国文人的创作活动。


“董其昌数字人文”-书画船


“作品”部分则通过馆藏董其昌图片数据,让观众对其作品的局部细节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于认识董其昌笔墨特色、风格演变,以及辨别其作品真伪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对于此次展览,“董其昌数字人文”还特别增添了“双包案”对比以及董其昌鉴藏部分,作为展览的辅助方式,将更多学术研究成果展示给观众。其中,“双包案”部分更是展示了“双包”作品的高清大图,比如分藏于上海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本《烟江叠嶂图》,给予现场观众同时观摩的机会,得以观察其二者在局部细节的细微差别,并与董其昌其他真迹高清大图的笔墨特色进行对比,让观众用眼睛去判断,发现真正的董其昌。


“董其昌数字人文”-双包案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烟江叠嶂》局部(左)

上海博物馆藏《烟江叠嶂》局部(右)


结语:

长期以来,由于董其昌作品真伪界限甚为模糊,学界对其真伪问题始终缺乏实质性推进,探讨空间巨大。此次展览直面真伪争议,其目的并非制造争议,而是为观众提供一个渠道去了解、思考、讨论这一争议,以从对争议的探讨中认识真正的董其昌,这对于欣赏、学习董其昌的作品与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上海博物馆在此次展览中面对争议问题所展现的开放姿态,也正是来源于其本身扎实的研究基础与推进研究的坚定决心。正如凌利中所说:“我希望这将不仅是中国大陆举办的首次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我们要完成的是在美术史上留名的学术展览。”




整理自采访录音

头图:行走的海风

文中未标注图片均来自现场拍摄

作者:蓓蓓

编辑:大侦探


往期精彩回顾

2018文博答卷 | 公共服务篇

增景点,缓堵点,看开年后故宫为规划新区域做了什么

小型博物馆如何应用创新这种超能力?

月刊|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国家宝藏、故宫口红……2018年岁末博物馆大事记

北京胡同声音展,吆喝声中重回旧时光

美国政府关门风波:史密森学会旗下博物馆暂停开放

2018文博答卷 | 社会教育篇

2018文博答卷丨焦点事件篇

《国家宝藏》第二季,四川博物院邀你“解码”千年巴蜀文化

数量5000+的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中如何找到自身定位?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