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研阶段如何选择导师?听听“过来人”怎么说

谭嗣音 弘博网 2021-09-26


距离2019届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公布已经过去十天,这些天小编收到的各类喜讯已经溢满屏幕,在这里先对成功“达线”的同学们道一声恭喜!不知各位都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复试了吗?


复试需要考察什么,想必各位已经十分清楚。除专业课考察外,对导师的了解和选择可谓是影响研究生阶段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选择导师,怎样联系导师,你真的清楚吗?不妨今天同小编一起,来和学长学姐们聊一聊这些问题吧!


你认为什么时候联系导师比较方便?你是什么时候确定自己的导师的?


ONE MAN

努力复习,认真思考,比提前联系更重要

首先,不推荐初试结束之后就盲目的联系老师。还是先了解些准确的信息,学校招生办甚至学院招生办的电话通常情况下都是对外公开,此外排名信息等内容基本会比较好的公示在网站上,正规途径下,参照往年情况,你应该能对自己是否有希望最终考上有一个基本评估。只要有希望(只要你入围了,就还是需要好好准备的),好好准备复试就好,在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过多的联系老师。毕竟,复试有笔试和面试,如果真的有才华,被埋没的可能性不大,正常发挥就好。不建议太多接触老师,切记,不要因为什么小道消息,盲目联系老师,个人认为对复试的帮助也并不大,甚至有时候也许在一些情况下会适得其反。

其次,如果你已经通过了复试,或者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并且对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建议你在做好学习计划的前提下联系导师。如果,能够自己在此之前有适当的论文和著作的阅读就更好了。毕竟,你需要考虑清楚联系导师的目的是什么,将来你可能持续几年时间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初次的接触,能够比较明确的向老师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现有的水平、未来的计划,能够帮助老师了解你,对你和老师今后的相处会有所帮助。


Miyagi

明确专业方向,给自己和导师一个信号

在与自己想选的导师提前联系等方面,我持较为反对的态度。原因其一是出于对老师尊重,联系方式更倾向于私人信息,无论从哪个渠道获得的,都有打扰的成分。第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性格特点,他们对“提前联系”的包容度也存在差异,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印象分”,大家还是谨慎选择吧。

我选择导师是在进行复试笔试时进行的,自己在表格上写上三个想要选择的导师,开学之后再由导师反选。与各位研究生导师见面的机会只是在复试专业课面试的短短几分钟,因此,自我介绍格外重要。在自我介绍中,如果是考取的是本专业的,可以简述自己曾学过的专业知识和继续深造的原因;如果是跨考的,可以说明跨考原因和希望在这个领域的收获。还是那句话,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给自己和老师一个信号。


如何获取导师各方面信息和联系方式?


ONE MAN

尽量通过官方的公开途径获取信息


对于老师的联系方式这个问题,大多数学校都会公开老师的个人邮箱信息,可以通过写邮件的形式与老师取得基本的联系。非常不建议通过向学长学姐打听,在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微信、手机号等比较私人的联系方式(我个人认为这样并不是很礼貌)。


闲凝眄

再求知心切,也不要为难学长学姐


可以先在学校官网查查有没有老师邮箱,如果没有,就查查这个老师发过的论文里有没有邮箱信息。如果都没有,再问学长学姐。

如果学长或学姐态度含糊或者直言拒绝,就不要再追问甚至蛮缠了。每到这个时候导师们的邮箱都会爆满,且正值开学各项事务繁杂,考生们焦虑紧张,导师们也会“不堪其扰”,因此或轻或重都会“提点”自己的学生不要信息外泄。每个人的处境都不一样,也请各位体谅一下学长学姐的难处吧。


你认为选择导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你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导师的?后来后悔过吗?

D-ninth

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学术背景、项目水平、学术圈口碑、业界资源等都是在选择导师时必须要了解的问题。同时,这位老师的教学管理风格也会对你们日后的师生相处产生巨大影响,你适合宽松型还是严格型的老师,需要根据自己的自驱力和自控力而定。此外,可以通过校园论坛和各种社交渠道了解该导师的风格和风评,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后再决定。

研究生生活一定不是完美的,但我后悔的不是选导师,而是自己没充分挖掘出导师能带给我的价值,不够主动积极去汲取营养。所以,与其纠结选导师,不如时刻警醒和优化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沟通方式


Tina

研究方向+师生关系

我个人更看重导师的研究方向以及与学生的交流频繁程度。为此,我专门请教师兄,并选择了专业领域内人格魅力极高的一位老师,当然不后悔啦。


ONE MAN

人品第一,方向契合为上

对于怎样选择合适的导师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人品首先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学问

人品这个问题,不难了解,一般如果能接触到学长学姐,一问便知。其次,在考虑专业方向的问题时,最好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能够和自己想要做的研究方向一致。

另外,年轻老师相对来说更容易沟通,但是可能存在经验不如前辈老师们丰富。资历深厚的老师,可能和学生之间会有些距离,但是指导上也许更有帮助,这点上具体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而定。


大萌萌

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


“谁是你的导师”,这是一个玄学问题,冥冥之中的“缘分”让你们有缘成为师生。而“如何选导师”,这是一个“技术活”,核心原则是——“合适”,即适合自己的导师。那么适合自己的导师要怎么选?可以从三个问题入手:

1.选“热门”导师,还是选“冷门”导师?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导师的水平相当。选热门导师可以是因为师门队伍庞大或者别的因素,但同时也要考虑导师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与精力较为有限,不如“冷门”导师“一师一徒”这样全心全意。

2.选导师要与自己的性格相近吗?

导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你指导,同样在“为人”上深刻的影响着你。选导师,不仅选的是学术方向,更选的是研究方法与“治学”方式。勤奋乃至忘乎时间,严谨乃至看似“呆板”,严格乃至不近人情,这样严厉的导师你是否可以接受?而遇见导师的“放养式”教育,自己是否又接受得了“冷漠”,并积极完成学业?

我个人建议选择性格相近的导师。对学生而言,导师是天然强势的一方,“治学”方式不合,对个人的影响太大。

3.选导师的方法有哪些?

为学看研究。导师的研究方向,师门学生的研究方向,是否与自己的目标方向一致。为人看师门。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还是可以参考的,在未接触导师之前,可以先了解上届学长学姐的治学状态。此外,在学校并未统一安排的情况下,并不建议个人盲目的去找导师。

作为毕业两三年后还时不时到导师那“蹭饭”的人,现在回过头来看,学术与研究对笔者的影响不是最大的(当然,我当前并未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影响最大的是从导师那传承的的勤奋、严谨的治学,或者说是生活方式与态度。


Miyagi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我选择的学校是之前同校生没有选择过的学校,距家也很远,所以我没有像其他考研生一样先到学校听专业课或联系导师,同样我对在校老师也不是很了解。我能做的首先是在学校官网查阅师资信息,将符合专业方向的老师记录下来,或是通过贴吧等平台查阅相关信息。之后,查阅老师们写过的著作或论文,或是指导过的硕士论文来了解他们的学术成果,以此来了解老师们更为细致的研究方向。

我认为,选择导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的专业领域是否与自己相符合。换句话说,在选择导师之前要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和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想要获得什么。这种清晰的表示一是能够再次确定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方向,二是在复试或选择导师环节为老师们传递一种信号,让老师在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可以简单判断选择你是否适合做他的学生。而且,这种清楚的定位对未来的整个学习生活也是有所帮助的。


你如何看待选目前招考过程中学生选择导师的方式?面试环节对导师选择和录取与否有什么影响?


D-ninth & Tina

应该双向选择


个人认为导师和学生应该进行双向选择;因为面试并不能全面展示一个人,面试表现毕竟很短暂很片面。双向选择更尊重老师和学生选择的权利。此外,学硕和专硕不同,对于前者而言,导师的可影响度可能更高。


A.R.M.Y

了解心怡导师的研究方向

都说高考看学校,考研看导师,研究生三年的生活下来,细想这句话说得是真没错。自己考研时经历过面试被刷的情况,最终又调剂到了现在的学校,等于接触了两种不同的面试,但我当时均未在复试前与导师联系,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就说一下面试环节对导师选择的影响吧。

如果成功进入面试,建议大家心中一定要定好自己想选择的导师,准备复试的时候就要有侧重的去准备,比如与导师方向相关的书籍、论文,这样一般最终录取后,你都能选择到自己心仪的导师。提醒一点 ,确定一个最喜欢的导师就好,不要选导师的时候“雨露均沾”,复试时候把所有导师相关的学术知识都说一遍。如果你报考学校是导师分配制,那你开学后会陷入无穷纠结痛苦中,不自觉的会去比较更心仪的导师 ,能调剂倒还好,如果不能这三年有多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我第一年考研时对此完全没有准备,查看了导师的基本情况后 ,没有下功夫去研究去琢磨,结果在一志愿复试的时候没有投其所好,自说自话,吃了大亏,直接被刷。调剂那会长记性了,因为喜欢陶瓷,所以面试和老师自然而然聊到了这些,最终也如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向和导师。

现在很多学校都实行第一年不选择导师 ,第二年根据论文和研究情况分导师的制度,如果大家能如愿复试成功,建议入学后与自己想选择的导师多多联系,尤其在学术上多多交流,这样多半可以分配到心仪的导师。不要总觉得导师高高在上,其实很多导师都很希望和学生交流探讨,前提是你好学且有想法。



看到这里的朋友,无论是正在准备复试,还是准备踏上考研的征程,无论是有着学术理想还是为了工作生活或者别的原因,对各位而言,考研只是第一步,跨过这道门,还会经历更多的挑战和选择。既然大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做好“苦行僧”的准备,无论是心态、健康、专业抑或充足的物质条件。


如果你成为了一名研究生,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一定要多与导师沟通交流,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导师给出的建议一定会让你解决问题的速度提升很多。


最后,祝福大家复试顺利~




编辑:谭嗣音

往期精彩回顾

荐书丨我需要一本基础理论书籍,了解一下近年学科发展新变化

刘玉珠:博物馆青年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并非对立,博物馆可以从休闲胜地中收获什么?

“中海博大讲坛”新年第一讲:变革的世界 变革的博物馆

讲座 | 博物馆讲座汇总(2.23-3.1)

光与影的艺术:看看这些博物馆的灯光秀

经合组织威尼斯大会: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可持续未来的撬动力量

通知|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第二批试点单位申报开始了!

94年终于等来这场“灯会”活动,夜间开放能否常态化?

伦勃朗大展且看且珍惜,这是一场无法被重复的展览

通知 |  “全球当代语境下的博物馆”研讨会征稿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