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挑战与对策——博物馆展览应该怎么讲好故事?

弘博网 2023-10-07


10月26-27日,由浙江大学考古与文博系、《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杂志社主办的“博物馆展览策划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


本次会议以挑战与对策为题,深入探讨了博物馆展览策划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希冀能为提高展览质量做出一些努力。来自多所高校、博物馆与展览设计行业的策展人、学者围绕“策展人与策展机制”、“展览的个性化”、“主题与叙事”等主题,分享了不同的观点与视角。 


浙江大学项隆元教授作开幕致辞


一、策展人与策展机制


中国博物馆语境中的策展人和西方博物馆的Curator从来不是等同的概念。策展也不是博物馆原生的专业术语。那么博物馆策展的机制和特点与美术馆有什么区别?博物馆的策展人是谁?博物馆的策展人要如何开展工作?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就此进行了一场观点的碰撞。


浙江大学考古与文博系教授严建强建议建立良好的策展机制,给予释展工作应有的重视和制度保障;但不能歪曲策展与展览设计中对审美追求的意义,如果一味地将展览的审美价值置于首位,会淡化和影响博物馆传播与教育功能的实现。因此他反对“博物馆的美术馆化”。


江苏省美术馆原副馆长陈同乐则认为“博物馆既是文化历史的记忆高地,更是文化审美的圣地”。他表示,在以发现、创作为策展基本模式的今天,博物馆需要转变观念,追溯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自身特色,保持一定的文化审美,最终更好地服务观众。


江苏省美术馆原副馆长陈同乐发表以《后策展时代》作主旨发言


旧的博物馆“策展体系”架构与工作流程有颇多局限,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展览发展的需求。曾在天津博物馆工作多年、现任教于天津师范大学的陈晨梳理了 “策展流程体系”,包括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外延设计三个部分。他建议每个部分有专人负责,形成一个 “策展团队”,以“项目化”方式管理,成为贯穿展览全过程的整体工作。其中最核心的是打造一套SOP(标准作业程序),也就是展览应该怎样做的个性化脚本。


陈晨、严建强、陈同乐、许潇笑就“博物馆策展的机制与特点”进行开放讨论


二、基于教育的主题展览策划


作为一种非正式教育,博物馆展览需要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以吸引观众,但是也应该有更深层次的价值追求——给予人们启发与感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策展过程中,教育人员常被排除在策展团队之外,这也导致了国内展览的教育价值无法充分发挥。


中国科技馆研究员、《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主编朱幼文从教育学的视角切入,认为科技博物馆展览的首要目标是多维科普教育,而若想提炼出一个好的展览“主题”,就应当通过学术研究,提取出最有价值的可以支撑起学科知识体系框架的核心概念。


多位年轻学者也引入了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讨论博物馆展览在发挥教育功能上可以做的尝试。浙江大学王旖旎表示体验学习能够提升展览传播效益,而设计操作式和沉浸式体验、引导观众将获得的认知和真实情境进行关联可以作为构建博物馆体验学习的两条重要策略。广西技术博物馆张祖兴结合STEM课程框架认为,展览设计应该注重主观体验,在构建空间方面能加强情景体验、优化互动,激发观众学习积极性。上海大学王思怡则介绍了Edu-curator (教育策展人)的概念与案例,通过将教育人员纳入策展过程,形成以教育为目标的合作策展模式。


上海大学王思怡作口陈论文


三、展览的主题与叙事


如何提炼与表达展览主题?富有创意的选题、集合多方资源的临特展是如何策划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概念如何在展览中表达?学者们也从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讨。


南开大学高玉娜认为注重叙事语言对于策展实践是意义重大的,例如具有生动故事线,或富有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感的“叙事型”展览,会更容易为观众接受。山东大学博物馆李明倩提出了转变叙事语言的具体建议:放弃宏大叙事、打破线性时间结构、转变叙述视角。然而叙事话语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刘希言就特别关注了对抗主流叙事的策展实践,以央美美术馆的第三届CAFAM双年展为例,介绍其分化单一策展权力、与外界进行空间协商的实验性举措,这样的尝试应当放在展览的时代语境下思考。杭州师范大学的胡凯云以战争纪念馆的三种记忆重构模式为例,阐述与世界主义模式追求普世价值观的模式相比,对话是更为理想的模式,即承认群体差异、强调具体语境及多元视角。当然采用哪种模式需要取决于社会环境及建馆的目的。


多位专家学者就“怎样在博物馆讲故事”进行开放对话


四、展览的个性化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通过国丝馆的丝路系列展览,分享了一系列有关展览个性化的思考。第一,国丝馆定位为研究型博物馆,在有明确的主题定位下,以学术研究作为展览的支撑,并且形成从文物现场提取、鉴定修复、保护保管的全链式过程。第二,国丝馆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国际趋势,持续关注并有所借鉴大都会博物馆办的多个与丝路相关的展览,第三,国丝馆紧扣“一带一路”及丝绸之路申遗的国家战略,举办系列展览,分别聚焦丝路的起源与传播交流、丝绸在世界上的广泛使用、科技保护、织机与制造技术、丝路上的人等主题,全方位展示丝绸之路的文化。


许多博物馆也如同国丝馆一样,努力在深入挖掘本馆特色、体现展览的个性化方面做出了尝试。浙江大学许捷分享了黑龙江工程文化博物馆的策展实践案例,聚焦博物馆展览应如何提炼和表达科学技术背后的科学文化。他认为通过情节化、重构展品、仪式化等多方式,可以让科技类展览突破单纯的技术与知识传播,同时也能兼具科学文化宣导。云南省博物馆邱玮强调地方博物馆应根植于地方的历史文化脉络和文化特色亮点。首都博物馆李吉光以朝阳区非遗文化展示中心为例,提出非遗类展览的第六种类型——“星巴克化”,即将访客更好地融入可以减压休闲的展场空间中,建立两者联系。


浙江大学许捷就以“科学文化的博物馆表达⸺工程文化博物馆的策展探索”为题作口陈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范陆薇围绕博物馆解说牌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结合英国部分博物馆的案例,强调信息可视化应为博物馆解说服务、满足观众需求、突出重点信息以及传递情感,从而使得博物馆解说牌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一些企业界的同仁也做了分享。合肥探奥自动化有限公司的康丽结合自己的考察与实践,分享了关于科技馆个性化展览设计的一些心得。北京虎皮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马之恒则分析了西班牙国家科技博物馆(阿尔科文达斯馆)在常设展览设计方面的独创性。


五、怎样才算讲好一个博物馆的故事?


当讲故事已经成为博物馆领域中炙手可热的概念,我们需要重新讨论一下博物馆领域所说的故事到底指的是什么?谁来讲述?讲述的对象是谁?怎样才算讲好一个博物馆中的故事?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策展部主任许潇笑在发言中指出在新的理论语境及外部环境下,现代博物馆以知识性、公共性为核心维度,与视觉文化紧密联系,面临着观看方式、展示观念上的转变。因此,展览需要跳出文物本位、摆脱文本思维、联系当代经验、具有复数性和主体性。在实践层面,她以本馆的两个实验性展览“海市蜃楼”、“女神的装备”进行了详细讨论,这两个展览也是对观看方式、与观众关系的反思及创新。在问答环节,严建强教授既表示了对这种先锋式探讨的赞赏,也指出实验性展览要紧扣常识,也就是观众观展的规律、行为特点和认知特点。


许潇笑以“重议‘让文物活起来’——策展与现代博物馆”为题作主旨发言


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陆建松认为博物馆展览应当以知识传播和公共教育为宗旨,具备科学性与观赏性。他特别强调夯实陈列展览的学术和展品支撑体系的重要性,并指出文物研究要跳出传统考古学、器物学和文物学研究的套路,重视还原研究。展览应从使命出发、以传播为目的,与当地历史文化紧密相联。结合良渚遗址、钱塘江海塘遗址等案例,陆建松教授认为博物馆展览最终应该讲出器物中的故事,传递其中的历史文化、古人的精神与智慧,如此才能做到透物见人、见事、见精神、见生活。


两天的研讨会,议题丰富,议程紧凑,更多详细信息,欢迎关注浙大文博与《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的微信公号。


弘博网的后续报道也将继续分享精彩,下一期我们将呈现严建强教授和陈同乐馆长基于不同领域和学术背景关于“博物馆策展机制与特点”的一场开放对话。


图片来源于会议方

编辑:祝焱&W


新品上线:博物馆24h研讨|当代博物馆建设及展览诠释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海外|法国卢浮宫达·芬奇大展:最伟大的居然是飞机坦克手稿论坛|文明古国代表汇聚故宫,探讨遗产可持续发展
海外|911纪念馆将举办展览讲述击毙本·拉登过程
发布|第九届“博博会”定于郑州举办,筹备工作即将正式启动研讨|2019年全国水利博物馆联盟会议在涪陵召开
海外|雌性标本少于雄性:自然历史博物馆被批性别歧视
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古镇古村落数字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海外|英国一女子被博物馆“救”了一命新展 | 关注人工智能,国博清华联合办展
海外|男子“霸占”博物馆,对峙4小时后遭逮捕
回顾往期精彩

路德青年艺术教育馆,多样体验开启以色列博物馆之门

博物馆、影视等版权转化热,IP授权正当其时

用故事串联时间,解答你对世界的好奇

XR应用于博物馆,技术是否能成为拯救参观疲劳的“灵丹妙药”?

电影博物馆联盟成立,助力电影博物馆行业资源共享
艺术为枪:当代艺术中的博物馆新思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时间及主题均已确定
论坛、沙龙、论道……吹响一年一度青年学者集结号
博物馆与品牌联手加入“双十一”大战,是否能经济口碑双丰收?
那些自称是“博物馆”的博物馆们,距离真正的博物馆还有多远?
讲座 | 博物馆讲座汇总(10.25-11.1)
当前国际背景下,博物馆该如何在新时代下实现创新发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