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立足馆藏与研究,阐述湖南地方古琴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蓓蓓 弘博网 2023-10-07


前言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现有藏品18万余件,时间跨度从远古时代至近现代,藏品类别多样,除了蜚声中外的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还有熠熠生辉的各类陶瓷、数量可观的历代名琴、名家大师的书画名作等等。


基于此,湖南省博物馆紧扣馆藏文物特色,深挖文物内涵,在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向公众推出既体现自身优势、又彰显湖湘特性的三大专题展览:“激逸响于湘江兮——潇湘古琴文化展”“瓷之画——从长沙窑到醴陵窑”“画吾自画——馆藏齐白石绘画作品展”,从而实现展陈系统的全面升级,并最终构建以两大基本陈列为核心,三大专题展为补充,不断更新的原创特展为活力的展陈体系,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文化选择和文化享受。


为此,弘博网将持续关注湘博展陈体系的全新升级,为读者带来更多关于展览策划的独家专访,了解专题展策划背后的湘博经验。


湖湘大地作为古琴的故乡,琴风琴事源远流长。为此,湘博立足于馆藏,全新策划“激逸响于湘江兮——潇湘古琴文化展”,旨在通过湘楚琴史、馆藏古琴、古琴制作、古琴演奏等板块,以珍贵古琴实物与文字、图片说明、多媒体演示,为观众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潇湘古琴文化。对此,弘博网也有幸采访到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陈叙良,为我们解读展览的主题思想与设计理念。


“激逸响于湘江兮——潇湘古琴文化展”

 

立足馆藏与研究


对于此次三大专题展的推出,陈叙良表示,由于湘博为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馆藏类别丰富。因此,湘博在两大基本陈列与不断更新的原创特展的基础上,又以三大专题展为补充,立足于湘博丰富的馆藏,为观众带来多样的文化选择和文化享受。与此同时,陈叙良表示,专题展的推出也同样为馆内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转化、展示的平台,以此形成“收藏—研究—展示”这一良性循环。

 

据了解,在新馆建成前,湘博也曾多次举办过古琴文化展。陈叙良介绍,相对于之前的古琴展览,此次“激逸响于湘江兮——潇湘古琴文化展”并非只是单纯地展示馆藏古琴本身,而是精选33件古琴精品,对古琴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且更为突出地展示了湖南地方古琴文化的历史与传承,以让观众了解作为古琴故乡的湘楚大地有着怎样的琴韵魅力。


展厅

 

对于此次展览所用标题 “激逸响于湘江兮”,陈叙良介绍道,此句出自于民国时期湖南著名琴家李静题“独幽”琴诗句——“激逸响于湘江兮,堪比德于遗老”,以此让观众在麓山的明月中、在湘水的余波中,感受琴声之悠扬、文化之传承。


李静《已未九月朔题独幽琴照片于北京》


阐述湖南古琴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起源于楚地的古老乐器


古琴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原名为“琴”,近代为区别于其它乐器,才习惯地叫做“古琴”、“七弦琴”或“瑶琴”等。其悠久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约公元前三四千年的“伏羲制琴”。除了“伏羲制琴”的传说之外,“舜作五弦琴”的故事也同样流传于民间。《礼记•乐记》中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其中,“南风”具有典型的楚辞风格,是为楚地音乐。由此可知,古琴自诞生之始,便与湘楚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


伏羲式古琴

相传由伏羲氏发明创造,“伏羲式”琴造型圆浑古朴,项腰各有半月形弯入,音色宽宏。

 

到了先秦时期,湖南所在的楚地更是产生了诸多演奏水平较高的琴家和许多优秀的琴曲。《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曾记载,乐师扈子援琴为楚作《穷劫之曲》,震撼楚庄王的心弦,决心励精图治,振兴楚国。除此之外,《淮南子》《古琴疏》等古籍也对楚国琴事、琴人多有记载。其中,春秋时期的楚国著名琴师俞伯牙,拥有高超琴艺,其所作《水仙操》《高山》《流水》成为影响深远的古琴名曲。


除了上古传说与文献记载,湘楚地区的战国及汉代墓葬也出土了精美的古琴实物,如十弦琴、七弦琴等形态未定的早期古琴。其中,此次展览第一单元“远籁”特别展出了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七弦琴及“琴”竹简遣策复制品。该琴原件由桐木面板与梓木底板组成,通体髹黑漆,弦已腐朽脱落。古琴使用痕迹明显,当是墓主人生前所用之物。


 西汉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通长81.5cm,通高13.3cm,宽12.0-12.6cm

琴由桐木面板和梓木底板两部分组成。琴通体髹黑漆,弦已腐朽脱落。古琴使用痕迹明显,当是墓主人生前所用之物。


陈叙良认为,古琴的出现及发展与湘楚地区发达的手工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众所周知,古琴制作需要髹漆,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地的漆器髹饰技艺便已达到了极高水平,大量出土的楚国漆器无疑是最好的证明。与此同时,古琴丝弦的制作也离不开养蚕缫丝技艺,在战国中期,楚地种桑养蚕规模和缫丝织帛水平已跃居列国之首,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的丝织品更是展示了湘楚地区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高超的工艺水平。

 

因此,根据种种文献资料与出土实物,陈叙良大胆推测,湘楚大地琴风、琴事源远流长,其或许便是古琴这一古老乐器的发源地。

 

寄托文人心声的悠悠琴声


在众多音乐当中,琴无疑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音乐。其悠远深邃、朴拙内敛的声韵备受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而弹琴便成为他们修身养性的方式,寄托着他们的胸怀与心声。

 

陈叙良介绍,为了传递中国文人寄托于琴的心声,展览第二单元“心声”特别展示了二十余件唐代至民国著名的文人琴。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独幽”与“飞泉”两件唐琴,二者均为民国时期湖南琴家李静所藏。独幽琴的龙池腹款中有隶书刻款“太和丁未”四字,乃晚唐文宗时所造宫琴,为目前全国十余床唐琴之一。其曾为王夫之所藏,古琴大家杨宗稷《琴学丛书》之《藏琴录》称其为“鸿宝”,郑珉中将其视为“鉴定唐琴的标准器”,是湘博馆藏古琴中的镇馆之宝。唐琴之外,展览还展示宋琴如万壑松风琴、明琴如鹤鸣秋月琴、清琴如崩霆琴等,其间不乏左宗棠、谭嗣同等湖湘先贤名士之遗物,向观众诉说着他们“家国天下”的情怀。


唐独幽琴(灵机式)

通长120.4cm,琴额宽20cm,琴肩宽21cm,琴尾宽15cm

琴面桐木斫,琴底梓木斫,冠角、岳山、承露由硬木所制。翠玉琴轸,琴徽似玉非玉,古琴大家郑珉中先生疑为瑟瑟徽。通体断纹较多,有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龟背断、梅花断。栗壳色底间朱红漆,鹿角霜灰胎。龙池、凤沼为圆形。


那么,古琴又如何得以寄托中国文人的心声呢?陈叙良解释道,古琴乐器的琴弦长、振幅大、持续时间长,且多使用丝弦,使得音色温润醇厚,再加上琴身的木板及厚厚的漆胎覆盖,致使古琴共鸣性强、余音悠长,体现了宁静淡泊之美,与中国文人所追求的平和冲淡、超然脱俗不谋而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许多富有正义感、胸怀抱负的饱学之士,往往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既然不能“达则兼济天下”,文人们便退隐山林,以“琴棋书画”自娱来排解精神上的孤独与寂寞。逐渐,文人们形成了一种不拘形迹,不羡富贵,不重荣辱,随遇而安,一任自然的人生态度和处事风格,从而实现并达到“穷则独善其身”的超脱境界。


宋万壑松风琴(仲尼式)

通长116.7cm,琴额宽17.6cm,琴肩宽19.4cm,琴尾宽14.6cm

琴面为桐木斫,琴底为梓木斫,冠角、岳山、承露由硬木所制。玉质雁足,和阗青白玉琴轸,蚌徽。琴面有龟背断、流水断、牛毛断,琴底有冰裂断、流水断、牛毛断。栗壳色底间枣红色朱漆及黑漆。龙池、凤沼为长方形。琴身两侧有明显的剖腹重修痕迹。龙池腹款为“赵氏子昂家藏”字样,或为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曾用之琴。


与此同时,湖南古琴收藏之丰富、文化之深远,也与其琴人之传承不无关系。为此展览向观众详细介绍了湖南地区如九嶷派、南薰琴社、愔愔琴社等琴派以及杨宗稷、李静、陈维斌等多位琴家。


展厅

 

融入礼乐制度的古琴古乐


为规范祭孔礼仪,清代湖南地区成立了专门的礼乐局,如浏阳礼乐局、衡阳礼乐局。礼乐局为祭孔仪式定制古琴,多用于独奏的古琴被纳入祭孔乐舞中,与瑟、笙、洞箫、埙、应鼓、编钟、编磬等乐器一齐奏响,与礼乐制度融为一体。

 

其中,浏阳礼乐局于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由浏阳知县聘请邱之稑组建,并依据山东曲阜祭孔音乐(即宫廷颁布的祭孔乐谱)而创制了一整套独具风韵的祭祀古乐和古乐器,融乐、歌、舞、礼于一体,史称“浏阳古乐”,用于每年浏阳文庙等祭孔仪式。光绪乙巳年(1905年)演奏乐舞队伍增至二百多人,规模庞大,气势壮观,在全国以至海外颇具影响。据介绍,“浏阳古乐”音律雅淡,静穆温和,令世人回味无穷。此次展览的第三单元“礼乐”也展出了浏阳礼乐局与衡阳礼乐局斫制的数件七弦琴。


匠心匠艺下的古琴斫制


陈叙良介绍,古琴制作需要遵循一套严格的程序,从选材到成型,都倾注了斫琴师的大量心血,展现了斫琴师的非凡匠心。斫制精美的古琴本身,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古琴造型优美,历来为斫琴家所重视,历代琴式记载多达五十余种。在存见的古琴中,最常见的有仲尼、连珠、落霞、伏羲、蕉叶等。而其背后所用材料、工具同样极为丰富,做工十分考究。


斫琴所用工具

 

为了直观地向观众传达复杂的斫琴过程,在实物展示与互动之外,展览第四单元“斫琴”也专门将古琴制作流程以影片的形式展示给观众,展示了古琴制作从选材到槽腹、从合琴到灰胎、从研磨到擦光、从定徽到安足、从上弦到调音的全过程。

 

当然,不同选材、不同形制、不同工艺也使得每一件古琴都独一无二、极具个性,造就了古琴独特的味道与魅力。

 

打造雅致的展览氛围


陈叙良表示,为了让公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古人抚琴时的幽雅景致,此次展览在展陈色调、灯光、展标以及空间场景都进行了特别的设计。


展厅

 

其中,展览更是利用一定的展室面积,为观众布置出一个书房带琴榻的半开放式场景,其中陈列书桌、书架、琴桌琴凳等,以营造素静、古朴、简洁、幽深的氛围。


展厅


同时,展览还定期邀请琴家在此举行讲座或演奏表演,观众亦可参与其中,聆听古琴独奏以及琴歌、琴箫、琴埙演奏,观看书法、绘画表演。为使观众充分了解演奏琴曲的内容、背景等信息,在每首曲子演奏之时,还通过电脑大屏幕对其作详细介绍,便于听众们更好地领会其寓意,感受其意境,而不仅仅只是徘徊在乐曲之外。古雅的琴声、精彩的表演与浓郁的文化氛围,将现场听众引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温雅情境。


展厅

 

关注观众需求,实现文化升级


陈叙良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近些年,观众的文化素养有着明显的提升。如今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普遍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也使得他们对文化生活、对博物馆展览有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当下这样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资讯的时代,观众走进博物馆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希望成为博物馆知识生产的参与者,围绕展示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分享与交流。

 

长期以来,湘博始终坚持定期向观众提供学术讲座,针对展览、馆藏,从考古、历史与艺术多角度与观众进行深入讨论。但由于学术性强,在过去,讲座所吸引的观众往往有限。而如今,讲座预约在网络平台一经推出便立刻爆满,其中年轻观众更是主力。这样的情况不只发生在学术讲座,也同样出现在收费临展中,如今的年轻观众愿意为文化付费、为优秀的展览付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其本身便承担着为公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重任。因此,博物馆应该关注到当下观众结构的变化、观众素质的提升以及观众需求的转变,并及时进行回应,为观众呈现有深度、有内涵的展览及活动,”陈叙良说道,“以激发人们在各行各业的创造灵感,使博物馆成为真正的城市文化发动机。”


预告

本期,弘博网与大家分享了湘博如何立足于馆藏、研究,以展示湖南地方古琴文化的历史与传承。下一期,我们将继续关注湘博专题展览,聚焦于“瓷之画——从长沙窑到醴陵窑”,进一步了解湘博在专题展策划上的创新、突破。


作者:蓓蓓

编辑:大侦探

新品上线:博物馆24h
海外|美加州一博物馆不惧野火肆虐:藏品在馆内最安全
立法|太原市拟立法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
研讨|当代博物馆建设及展览诠释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海外|法国卢浮宫达·芬奇大展:最伟大的居然是飞机坦克手稿
论坛|文明古国代表汇聚故宫,探讨遗产可持续发展
发布|第九届“博博会”定于郑州举办,筹备工作即将正式启动
研讨|2019年全国水利博物馆联盟会议在涪陵召开
海外|雌性标本少于雄性:自然历史博物馆被批性别歧视
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古镇古村落数字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海外|英国一女子被博物馆“救”了一命
新展 | 关注人工智能,国博清华联合办展
回顾往期精彩

挑战与对策——博物馆展览应该怎么讲好故事?

聚焦研学,全国青少年博物馆教育专题研修班等你开课!

招聘 | 文博单位相关招聘信息汇总 (10-4)

路德青年艺术教育馆,多样体验开启以色列博物馆之门

博物馆、影视等版权转化热,IP授权正当其时

用故事串联时间,解答你对世界的好奇

XR应用于博物馆,技术是否能成为拯救参观疲劳的“灵丹妙药”?

电影博物馆联盟成立,助力电影博物馆行业资源共享
艺术为枪:当代艺术中的博物馆新思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时间及主题均已确定
论坛、沙龙、论道……吹响一年一度青年学者集结号
博物馆与品牌联手加入“双十一”大战,是否能经济口碑双丰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