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深入浅出的解读方式,看自然花卉妙趣下的古人巧思
花开花落、草长莺飞,大自然就在四季更迭、时光流转中不断变迁。每一次花开,都是自然馈赠于我们的礼物;每一次花落,都是新生命开始的序章。古人在纸卷中绘画出一幅又一幅的花木之美,或沉吟、或陶醉,或抒情、或表志。故宫博物院的“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就通过生动的古代画卷,为我们展示自然花卉的妙趣以及古人的巧思。
本次展览是国内外第一个以花木题材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展览,通过对花木题材文物系统梳理和学术研究,系统展示了花木画及相关艺术的演变历程。展览共设西雁翅楼、午门正楼及东雁翅楼三个展厅,对应分为三个单元。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晦涩的学术如何解读,成为此次策展的一大难点。在观展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展览的每个单元都有意识地将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式的解读,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统一性使得观展过程十分流畅。
第一单元“四时写生”展出精工写实风格的花木画作品,主要由宫廷画家和职业画家绘制。展览开头介绍了古人绘制花木画的主要方法——花木写生,还有写生的两种风格:精工设色与彩色没骨晕染,并且在注释中简要点评画作的精妙之处,为不熟悉中国古代美术的观众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撑。画作注释中对所绘花卉的简要介绍,以及与其相符合的古代诗文更是丰富了观众的观展体验。
第二单元“清雅逸趣”展出文人所推崇的墨笔淡设色,以及纯水墨的花木画,主要是文人画家的作品,但部分受文人趣味影响的非文人画家的作品亦包括在内。这个展厅与前一展厅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除了多采取水墨入画之外,画面更为写意,不似第一展厅中宫廷画作般讲究线条工整严谨。所绘制的对象也更加丰富,包括梅、兰、竹、菊等常用来象征高尚品质的植物,甚至包括白菜、春笋、西瓜等充满生活气息的蔬果,妙趣横生,体现出古人对“花木”概念的拓宽,也显示出宫廷画与文人画之间的巨大差异。配以对“士大夫画”的介绍,展品注释也多注重对花木所象征的文人品质的阐释,能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文人画的内涵所在。
《雪梅图卷》 南宋 扬无咎 故宫博物院藏
第三单元“寓情寄意”展示花木被赋予的情感和吉祥寓意,所展出的不局限于花木题材的绘画,而是与花木文化有关联的文物,着重突出花木与人的关系。大部分展品不以花木为唯一绘画对象,而是将它们融入在人的生活之中,或是借花木来表达吉祥寓意,着重突出人们赋予花木独有的意义,例如仕女赏花多表达“惜春”这种爱慕美好年华的心情,或是杏花象征科举及第的意义。这些感慨和祝愿是今人与古人所相通的情绪,在观展过程中能够触发画作与观众之间的共鸣,从而拉近两者的距离。
《清八家画寿意图册》 清 恽寿平、王武等 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展厅侧重点不同,从各个角度展示花木画的文化内涵,体现花木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拉开展厅之间的距离,让观众有逐步深入、层层递进之感。不过,虽然各单元相互独立,但始终以花木之美与花木文化为主线,建立起展厅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有机组合成一场立意深远、架构完整、脉络清晰的展览。
一个不得不提的巧妙构思是展览将四季、月份、节气及重要节日穿插在各个单元中。例如,第一单元“四时之美”即以春、夏、秋、冬为顺序,呈现不同季节的花卉,春有海棠、夏有夜合花,秋有建兰、冬有水仙。第三单元出口处,又有十二月司花女神、男神的介绍,为观众介绍历史典故、文化由来。在每个展厅入口处,以屏风样式设有节日或节气相关花卉的文字简介,例如上元、除夕。
这些文字解说配上放大版的画作局部,使得原本在展柜里的花离观众更近了,再次增加了观众赏画的感官体验。同时,这些细微之处使得展览更加“接地气”,让在今天21世纪的我们,也能从这些与古人共有的时间概念中捕获古人的浪漫之处。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四季轮转,年复一年。古人就在流转的时间里,感受、描绘、记录这些平常可能被我们忽视的自然之美,通过细腻真实的绘画语言向我们细细诉说着四季更迭中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本次展出的书画中一大亮点是大规模的宋代绘画,包括宋佶、林椿、马麟等的花木小品。这些画作气韵生动、画面雅致、色彩典雅、布局简约、细节传神,在展现画家的精湛画技之余,向我们展示了宋代绘画美学理念、宋人的精神面貌和他们突出的审美力。
在展出的宋代绘画中,大半为小巧的小品画,即宋代特殊的绘画形制,多为圆形或是方形的扇面样式,在其上绘制自然中极为细微平凡的事物,例如花儿、蔬果、鸟等等。艺术家在对自然反复又细微的观察中记录下他们对自然中美好现象的感悟与理解,因此他们的绘画也极其追求真实性,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然而在观展过程中笔者也注意到,虽然极力追求细节的逼真,画面却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呆板、生硬。
这是因为宋人对绘画的诗意也十分看重,在画中实现诗情与画意的统一,体现出独一无二的意趣。这种诗意更体现在画面构图上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例如折枝花,或是一个很小的场景,这种以少胜多的布局体现了“留白”的思想,在有限的画面里展现出无限的空间,而这也让观众遐想无穷,增强了展览内容对观众的吸引力。站在玻璃橱窗前,透过一幅幅色调暗黄的绢本,历经数千年仍真实生动的色彩,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人平淡深远之中蕴含着的审美情趣,感受他们非凡的匠心。
《夏卉骈芳图页》南宋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沉浸在大量的书画展品之余,展厅里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在第一、第三展厅的末端,都设有数字屏幕,其上是展览方精心制作的动态视频,让多幅画作里的花、鸟、人再次通过数字化技术,在我们的眼前“动“起来,原本就逼真生动的绘画,以这样一种直观的形式呈现,为观众带来了不少惊喜。
第一展厅,展览方选用了南宋的四幅花木画《牡丹图页》《出水芙蓉图页》《果熟来禽图轴》和《层叠冰绡图轴》,分别用牡丹、荷花、林檎、梅花指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展示四季更迭、花卉纷纷开又落的景象。第三展厅则以雍正美人图为蓝本,以四个不同的形象:立持如意、烘炉观雪、烛下缝衣、倚门观竹,来展示美人在不同时节或是赏花、或是观竹的场景,引得不少观众纷纷驻足。
这些动态视频选用经典名画,加强了画作在观众脑海里的深刻印象,笔者观展已有数日,却也时不时会回想起牡丹花在春风中缓缓开放、花瓣在细雨中悄悄凋零的美丽,回想起小鸟在秋日飞上枝头、轻啄果实、不时轻啼的美好景象……
栏目介绍及征稿启事
走出展厅,
你是否思绪万千?
你是否迫不及待地需要分享自己的思考?
你是否想要自己的声音能够被博物馆听到?
你是否期待自己的文字可以拥有改变的力量?
现在有一个机会,你是否愿意拿起笔来,记录下你的观展体验,分享你对博物馆展览的点滴想法?
1.征稿面向:所有愿意分享自己观展体验与思考的观众
2.征稿说明:希望能感受您的思考与态度,能够呈现问题,分享见解(看似无解,说不准努力的人多了,也就慢慢变了,谁知道呢?);字数在2000——3000之间;每篇文章需要提供高清晰度配图(最好标注上相应的名称,单独打包);可实名可匿名,我们充分尊重您的隐私。
3.投稿方式:news@hongbowang.net(唯一投稿方式,投稿请注明“观展”)
4.稿酬:稿件录用后,即有相应稿酬;能够引发广泛共鸣与讨论的文章(以阅读量为标准),还有额外奖励。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故宫博物院
作者:Zie
编辑:祝焱#国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