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丨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博物馆(内含福利)

弘博网 2023-10-07


我的想法很简单,想邀请大家和我一起来思考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在当下,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为什么还需要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博物馆?


博物馆是什么?


21世纪的博物馆应该如何定义?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五届国际博协大会上,来自各国的博物馆代表经过激励的讨论,也并没有就此问题最终达成一致。现行的定义诞生于2007年,定义明确规定了:“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为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有形及无形遗产。”但在数十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这个定义已经不足以反映博物馆在21世纪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发挥的功能。


那在新的环境下博物馆应该以怎样的形象出现?


这些使命与功能又将如何才能实现?


对此《众妙之门——六谈当代博物馆》一书从六个章节入手,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从实践出发给出了的回答,也延伸出了基于实践的再思考。



书名:众妙之门——六谈当代博物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作者介绍: 


沈辰,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副馆长(Vice President)兼任世界文化部主任、东亚考古研究员,多伦多大学人类学系与东亚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立青学术讲座教授。 沈辰博士负责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6万余件东亚(中国,日本,韩国)文物及其展厅陈设,并与中国文物单位在该博物馆举办过《三星堆文化》、《中国秦兵马俑》和《紫垣撷珍》展览,为中加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穷则思变”与“万变不离其宗”


从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颁布第一版博物馆定义开始,到目前沿用的2007版定义,在61年的时间中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多次修订,博物馆这一机构也在研究、收藏的基础上越发强调公众性、教育性、传播性等职能的发挥,从关注藏品本身到藏品、公众并重开始成为博物馆的转变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对许多西方博物馆而言,能够主动走进公众、融入社区似乎也是一场“穷则思变”的转型之举。在书中,作者提出此处的“穷”既指表意上财政拨款削减导致博物馆发展资金不足,又指面对如何吸引观众、寻找出路博物馆表现出的穷途末路。因此“穷则思变”,在世纪之交前后,一些有百年历史与代表性的欧美博物馆开始争相尝试在建筑上“改头换面”,以期吸引观众。与此同时,更加深层的改变也在同时发生。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外景


在不断明晰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很多欧美博物馆都开始了围绕宗旨、使命而开始的自身转变。以作者就职的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以下简称ROM)为例,书中介绍到馆方曾与来自波士顿的一家博物馆战略咨询公司合作,“经过十八个月的调研,严密论证了博物馆的过去,分析了博物馆的现状和前景,陈述了博物馆需要改革的内因和外因”。此后,在继承百年发展精髓的基础上,博物馆制定了全新的公众服务目标。将公众体验视为博物馆未来发展的中心环节,不再“为了收藏而收藏”,而是“为了公众而收藏、研究、展示”。


当关注视角回到当下的中国博物馆,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未来如何在当下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大潮中帮助博物馆谋求新的生存之道?值得每一位读者思考与重视。


何为curator 何为释展人


“curator”是欧美博物馆中的一个职位,博物馆中的curator大多具有很高的学术素养,在博物馆内从事藏品研究、展览策划等系列相关工作。这一词的中文翻译,目前比较普遍的译为“策展人”,但是因为国内的博物馆并没有与curator直接对应的相仿职位,所以长久以来对curator的职责定位、工作范畴一直存在着理解混乱与疑惑。


对于“curator”究竟是负责什么工作的?他们的职责使命是什么?要开展哪些工作?实际当中如何开展这些工作?等等,这些你曾经阅读、工作、研究中产生的困惑,作者专门用一章的笔墨详细地介绍和解答这些问题。作者并没有试图对curator给出对应的中文翻译,但结合自身所在博物馆的招聘要求、实际工作内容对西方博物馆中curator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进行了介绍。一位称职的curator需要对馆内的藏品、展览工作进行研究,要进行前沿学术成果的发表,需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传播,不仅要在专业研究上有所成就,也同样需要关注对新人的培养与教学等等这些作者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一一详述。


不同于“curator”一词存在争议、被更多从业者所了解,“释展人”还是一个被谈及较少的博物馆岗位。在英文中,“释展人”一词对应的英文为“interpretive planning”,从工作职责上看释展人的工作目的在于建立起文化阐释和公众体验的关联,激起观众在离开展厅后继续探究的兴趣。在书中,作者通过介绍释展人向外国观众解读“内务府”一词的前后经过,详细展现了释展人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如何将学术的内容深入浅出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值得每一位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传播工作者思考。


全球化下,如何开展时空对话


在全球化的今天,欧美老牌博物馆殖民时代入藏的艺术品常常会成为讨论的焦点。这些藏品是否需要被归还?在展览展示的过程中,这些藏品应该如何利用?如何阐释?这些问题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被殖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开始被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作为在近代史上也曾经被殖民与掠夺的国家,中国也有大批文物在这一时期流失海外,从民族情感的角度讲,作为中国人我们也同样关注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被如何对待、被如何利用。


在书中,作者作为一名在海外博物馆工作二十多年的中国人,从更加理性、更加客观的角度分析了我们所关注的这些问题,也更加全面的展现出西方博物馆、西方部分博物馆人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在作者看来,在全球化背景下,认识海外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文化属性,并使其在不伤害民族感情的情况下发挥作用,是二十一世纪博物馆成为公众文化枢纽的基本条件之一。


同样还是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国博物馆中的馆藏外国文物似乎并未得到太多的关注。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世界、了解历史上的文化交流,这对国内观众来说同样重要。如何利用自身馆藏的外国文物讲述故事,同样是当下值得中国的博物馆人关注的问题。


类似这样基于实践的思考在书中还有很多,期待通过阅读,我们能在作者的启发和带领下一同发现,一同来勾勒二十一世纪博物馆该有模样。


编辑推荐


《众妙之门——六谈当代博物馆》就像是一部自传性的行业手册,作者以工作中亲身经历的小事,跨越了东西方时空的隔阂,导引出了博物馆的发展变化以及为解决当代困境寻求的破解之道。书中并不着意于概念的创新与罗列,也没有试图构建“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因为在千馆千面的工作实践中,这些都无异于刻舟求剑。但是在一段段有温度的故事中,作者帮助我们寻找到了打开通途的钥匙——建立“以人为本”的当代博物馆人的精神。透彻理解了这种精神,就可以在全球视野下、在历史的坐标中灵活地应对各种变数和难题,“为未来的当代博物馆留下一份博物馆遗产”。


——文物出版社艺术图书中心主任 张玮


二十一世纪的前二十年,北美博物馆行业为适应环境变化一直进行着自我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置身其中的沈辰老师将二十余年的工作经历和所思所想凝聚于此书,一项博物馆节庆活动、一次与博物馆参观者的交谈,甚至一个展览说明牌的编写……平实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的一个个故事与细节让我看到了博物馆为参观者、为社区、为社会做出的努力,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走下“神坛”的、有血有肉有温度的博物馆,我为之触动,非常感动。


正如沈辰老师所说,西方博物馆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国情。但每位普通博物馆观众的愿望很简单,希望在博物馆中看到好展览,获得新体验,希望博物馆能真正融入公众生活。也许在这本书中能找到一些答案。


——文物出版社艺术图书中心编辑 谷雨


二十一世纪的博物馆应该是什么样子?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博物馆要怎样清晰自我定位?如何进行公众服务?面对这些问题《众妙之门——六谈当代博物馆》一书从沈辰老师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出发,对新环境下博物馆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惑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一些问题的提出也为行业从业者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与讨论方向,我仿佛在和一位前辈师长的对谈中了解了博物馆的真相,许多困惑逐渐拨云见日、日渐清晰。


书中一个个鲜活详实的事例,不仅为博物馆工作者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更展现了博物馆工作者严谨、端正的专业精神,启发每一个博物馆从业者思考:在当下,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博物馆?


——弘博网编辑 韩毅男


目录

引言


一谈 二十一世纪博物馆:穷则思变


两份作业


万变不离其宗:博物馆的宗旨


为什么是“穷则思变”?


变化的基石:什么是二十世纪博物馆?


转变的方向:什么是二十一世纪博物馆?


二谈 博物馆的灵魂:谁是 curator


名片上的尴尬


两份招聘公示的差别


彼得的故事:学术和公众


从三星堆到兵马俑:curator 的策展


博物馆的灵魂: curator


三谈 博物馆为什么做展览:策展、释展和评展


为什么博物馆需要有展览策略?


策展:几个相关问题


释展:如何能让观众看懂展览


评展:不是观众问卷和社交媒体的刷屏


什么是成功的展览


四谈 全球化下的博物馆:时空对话中的艺术收藏


全球化下的博物馆


詹姆斯馆长着急了


特纳邦姆夫妇的捐赠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两匹中国马


ROM的中国文物收藏


故宫里的《俄太子东游记》


历史与当代:全球化下的中国艺术


五谈 博物馆文化遗产之道:形而上


《多伦多宣言》:当代社会中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伦理


吴大澂的玉璧:作为文化遗产的藏品


赛装节和家庭相机:文化遗产的认同


多伦多市长的礼物


传教士的中国岁月


六谈 博物馆走向社会之路:任重道远


收门票的博物馆也可免费参观


一份姗姗来迟的道歉


文身、第三性与证据房间


开放与包容:当代博物馆的精神


余论:走进“众妙之门”


附录


“博物馆”定义摘要


《多伦多宣言》— 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相关性与应用性


后记




福利时间


作为一名博物馆从业者或是一名博物馆研究者、博物馆专业学生


对于书中提到的六个问题,你本人在实践和学习中有哪些思考?

又有何种困惑?


欢迎将你的思考留言告诉我们


我们会为留言点赞数前10的读者送上沈辰老师签名的图书一册



活动截止时间11月1日中午12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oneman#oneman

新品上线:博物馆24h
开馆|20000余件套藏品、5个展厅……长春博物馆新馆对外开放
新展|博朗设计首次在中国全面展示,第二现代性颜值亮相
海外|美加州一博物馆不惧野火肆虐:藏品在馆内最安全
立法|太原市拟立法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
研讨|当代博物馆建设及展览诠释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海外|法国卢浮宫达·芬奇大展:最伟大的居然是飞机坦克手稿
论坛|文明古国代表汇聚故宫,探讨遗产可持续发展
发布|第九届“博博会”定于郑州举办,筹备工作即将正式启动
研讨|2019年全国水利博物馆联盟会议在涪陵召开
海外|雌性标本少于雄性:自然历史博物馆被批性别歧视
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古镇古村落数字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回顾往期精彩

专访 | 立足馆藏与研究,阐述湖南地方古琴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当代博物馆如何建设,如何释展?看专家学者如何回答

展讯 | 博朗设计首次在中国全面展示,第二现代性颜值亮相

挑战与对策——博物馆展览应该怎么讲好故事?

聚焦研学,全国青少年博物馆教育专题研修班等你开课!

招聘 | 文博单位相关招聘信息汇总 (10-4)

路德青年艺术教育馆,多样体验开启以色列博物馆之门

博物馆、影视等版权转化热,IP授权正当其时

用故事串联时间,解答你对世界的好奇

XR应用于博物馆,技术是否能成为拯救参观疲劳的“灵丹妙药”?

电影博物馆联盟成立,助力电影博物馆行业资源共享
艺术为枪:当代艺术中的博物馆新思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时间及主题均已确定
论坛、沙龙、论道……吹响一年一度青年学者集结号
博物馆与品牌联手加入“双十一”大战,是否能经济口碑双丰收?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