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18特辑 | 入围“十大精品”的历史类展览与去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弘博网 2023-10-07


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如期而至,此次共申报项目115个,申报数量为历年最多。根据投票结果,得票排名前25位的境内展览(其中常设展览16个,临时展览9个)和前4位的出入境展览入围终评。


入围终评项目涵盖了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域分布比较均衡,东中西部均有项目入围;展览题材丰富多样,包括历史艺术、人物纪念、艺术民族、自然科技等多种门类;中央和省市县级文博单位均有项目入围。


对于这些展览,弘博网将其分为历史、艺术、民族、纪念、自然科技、行业发展及出入境八大类。与去年相较,各门类展览均有涉及,新增两个行业发展类展览。从数量上来看,历史类、民族类展览较去年各减少一个项目,纪念类展览减少了两个项目,艺术类展览较去年增加两个项目,其中历史类展览的比重依然最大。


陈列展览是体现当下我国博物馆发展水平的考量指标。这一年,博物馆界陈列展览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各类陈列展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与亮点,弘博网将通过三期内容,为大家呈现。


愈发“小题材”“多角度”的历史类展览


陈列展览内容设计始终是陈列展览水平的保障,而历史类展览一直以来作为“十大精品”中颇受关注的展览门类,如何更注重展览体系结构的逻辑思维推导,一改惯用的“通史陈列”模式,避免宏大题材下内容空洞且表述不清的问题,值得深思与探索。


与2018年相比,入围2019年度“十大精品”终评项目的历史类展览,地方历史、特定时间节点的主题展览依然为大宗,此外新增了人物思想历史、国际历史主题的展览。这些展览在内容上,基于对馆藏特点的深刻认识,更注重将宏大的历史故事从小角度切入,出现了很多内容新颖、主题凝练程度较高的展览。展览叙事的手段也更为多元,侧重于把历史故事娓娓道来,或将历史人物作为展览故事的讲述者,或将某类文物形成专题呈现某一历史阶段文化特点,给观众营造了轻松的趣味十足的学习和参观氛围。


此外,由于这类展览多为晦涩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因此更注重艺术效果与科技效果的传播手段,通过将历史与现代社会相结合、高度还原历史现场、设置互动装置等方式,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轻松迅速理解展览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信息。


文明交流互鉴


“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让源自49国的400余件组精美展品汇集一堂。展览通过亚洲各国文物精品,多角度探索亚洲文明的意义,展示亚洲各国历史悠久、多元共生的文明特征,凸显文明对话、交流、互鉴轨迹,反映地缘相近、文化相亲,和而不同、和平相处的亚洲文化。


文物语言阐释文化思想精髓


“大哉孔子”展紧扣时代命题,立足馆藏特色,充分利用孔府旧藏和曲阜地区丰富的文化遗存,内容上首次尝试用文物的语言来系统讲述孔子和孔子的思想,展现孔子文化主要内涵及现代价值。展览以艺术和科技为手段,以服务大众为目标,突出互动体验与感悟在满足思想性、学术性标准的同时,兼顾了普及性的要求。


构建多角度认知体系


“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是对二里头遗址60年考古成果、夏文化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集中展示。陈展内容力求多重解读,既有专家评价研究体系,也有考古爱好者认知体系、还有中小学生互动解读体系,使之成为开放多元的二里头文化传播平台。此外,展览合理穿插艺术品展项、科技互动展项,层次分明,感染力强。


揭开考古的神秘面纱


“江汉泱泱 商邑煌煌——盘龙城遗址陈列”依托考古研究成果,分三个部分向观众展示盘龙城的发现历程、文化面貌、人地变迁和重要价值,以创新性展览语言,讲述盘龙城的前世今生。内容设计和转化打破专家与观众间的屏障,从考古知识切入,以生动的故事表达,真实呈现考古过程,揭开考古的神秘面纱,以小见大讲述中国考古发展历程。此外,遗址展示的现场感与博物馆还原感结合,休闲的遗址环境与信息密集的展览结合,二者良性互动。


播放视频,看入围终评展览更多精彩


寻求历史与现实的高度契合


“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览由首都博物馆与青海省博物馆共同策划,展览以青海历史发展为主线,以农耕与游牧的大视角切入,展示青海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在每部分中单列出青海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内容,展现一带一路中的青海所蕴含的文化交流信息,突出青海多元文化并存、民族文化鲜明、生态文明江河源的特色。


此外,展览还注重在艺术美的基础上展示历史文化。展览精选青海文物展品,从历史文物精品中再选择艺术性高的展品,寓教于美。


展览叙事与艺术表现并重


湖南省博物馆湖湘文化专题陈列,立足馆藏特色,深入挖掘湖湘文化精髓,提炼出琴、瓷、画三个视角,对湖湘文化进行深度诠释,与基本陈列、特别展览相得益彰,是湘博展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览突破以往专题陈列多为单纯艺术展示的范式,展览叙事与艺术表现并重,注重以物说话。从展馆设计到展览策划始终坚持一体化设计,琴、瓷、画三个专题位于同一展区,展示空间互相连接,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再现了湖南人的优雅生活与艺术品味。形式设计上注重根据不同主题营造展示氛围,展览表达兼顾普通观众和专业人群。


高度还原历史现场


“大海道——‘南海I号’沉船与南宋海贸”展览是“南海I号”考古成果的全方位展示,众多精美的出水文物第一次呈现在世人眼前。展览筹备历时三载,策展团队六赴考古现场,从18万件沉船文物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展品400余件。


除此之外,大纲编制别出心裁,既展现货物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又还原历史现场,陈展手段以古鉴今,注重打造临场感:搭建阿拉伯风格建筑场景、海底沉船场景、水下考古场景,令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沉船独特的多元文化特质、欣赏沉船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感受中国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卓越实践。


播放视频,看入围终评展览更多精彩


历史问题的再思考


“平天下——秦的统一”展览由33家文博单位通力合作,精选317件展品,整合藏品优势,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展览不断进行设问,从观众视角出发,通过设置重要内容节点,引发观众思考“为什么布衣百姓会追随并参与秦的统一战争、秦统一后是如何保证政令通达全国的以及‘大一统’政体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等几个问题。再通过提取展品中的人物、故事,作为展览故事的叙述者,串联展览故事线,以具有时代特色的表达方式沟通古今、穿越历史。


此外,展览还将现代艺术作品与古代文物相结合,为观众提供多视角的观众体验。


文物打造恢弘气势


“江河源人类史前文明”展览,从柳湾先民的埋葬制度,丰富的物质生活及充实的精神世界,全方位的面向观众展示柳湾彩陶文化的魅力。改陈后,展厅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展示空间更广阔、展示文物数量更多,陈列文物从原来的529件套增加到现在的789件套,凸显了“彩陶王国”的恢弘气势。作为展览最大亮点的“彩陶塔”,九层之台上层层摆放了475件柳湾各时期精美彩陶,如此体量的展柜在国内都是独一无二的,彰显了柳湾彩陶数量之众和纹饰、器形的多样性。


地方历史的多元文化


“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改造以“宁夏古代文明历史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示宁夏近年来考古成果,突出反映了宁夏两山一河之间所形成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展览分为六个章节,结合丰富的历史典藏和最新研究成果,展现宁夏自远古至清朝形成的渔猎文化、畜牧文化、农耕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等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


播放视频,看入围终评展览更多精彩


我们能看到,此次入围2019年度“十大精品”终审项目的历史类展览,虽部分在内容主题与上届有所重合,但由于视角切入更为细致和多元,每个展览都各具特色,让人耳目一新。历史类展览主题结构、内容框架的探索,或许正呈现出展览专题研究的趋势。此次共计十个历史类展览入围终审,哪些是你心中的“十大精品”呢?


编辑:国旻#国旻


弘博咨询

在媒体平台基础上,弘博网目前已成为博物馆行业的专业咨询机构,并成功为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省博协和各级博物馆提供专业的调研、咨询服务,得到业内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为了满足更多博物馆的发展需求,弘博网现推出“博物馆品牌宣传推广”“博物馆定位与发展规划”“博物馆观众满意度调查”“博物馆精细化管理提升”等一系列体系化的咨询业务,助力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戳下图了解详情





新品上线:博物馆24h

长春博物馆于5月8日起暂停开放

明日,故宫每日预约上限增至8千人

天津滨海新区博物馆协同发展联盟正式成立
吉林将重点建设一批吉林地域特色的专题博物馆
希腊博物馆将从6月15日起重新对外开放
第六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推介活动拉开帷幕

欧洲多国博物馆计划重新开放,是在释放疫情缓解的信号吗?
百余家博物馆、美术馆联手打造,首届云端博物馆周即将来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通知:市级博物馆严禁抄袭、模仿
北京地区博物馆五一假期接待观众总量超5万人
新上展览!醉意幽蓝中,品味青花瓷的独特魅力
台北故宫4月门票收入较去年跌99% ,创开馆以来最惨纪录

回顾往期精彩

先睹为快!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有哪些特别活动?

“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预约、限流,国务院对博物馆等室内场馆的开放印发指导意见

现在你可以从大英博物馆免费下载190万张藏品图片

吉林将重点建设一批吉林地域特色的专题博物馆

又一区域博物馆文化旅游矩阵形成,天津七家博物馆协同发展

关强: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全国博物馆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文博界的幕后英雄们,是时候亮出你们的产品和服务啦
敦煌莫高窟自将于明日恢复开放
说展 | 线下观展线上展评,这届观众可太厉害了!

博物馆集中收集抗疫见证物,更要考虑尊重他人

欧洲多国博物馆也计划恢复开放!

这个假期,各地博物馆流量如何?

军博、甘肃省博、宁波博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等多馆恢复开放

现实中的艺术品商人真如《动森》中一样狡猾吗?

月刊 | 除了聚焦战“疫”,博物馆行业的四月还有哪些大事发生


点击在看,关注2019年度“十大陈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