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强: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全国博物馆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弘博网 2023-10-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博物院杂志 Author 《博物院》编辑部


导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给我国博物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文物局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指导全国博物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公共服务工作?全国博物馆如何积极应对并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后疫情”阶段博物馆工作如何开展?带着这些问题,《博物院》杂志对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进行了专访。


关局长,您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文物局迅速作出反应。请您介绍一下国家文物局为指导全国博物馆在抗疫期间做好疫情防控和公共服务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3日,我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部署,第一时间与各省联系,紧急部署各地博物馆迅速采取有力有效举措,有序暂停对外开放,务必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闻令而动,使命必达,1月24日起,全国5354家博物馆陆续向社会公告暂停开放。


抗疫期间,为了做到“闭馆不闭展,服务不缺位”,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我局部署、指导全国博物馆利用已有数字资源进行网上展示,得到各地博物馆积极响应,陆续推出2000余个在线展览项目。我局从中精心遴选,分六批公布了全国31个省份的400余个网上展示项目,涵盖在线虚拟展览、数字全景展厅、博物馆大数据平台、文物数字化展示项目等多种类型。春节期间,博物馆网上展览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特别是我局与有关媒体合作,创新传播方式,启动博物馆网上直播,成为博物馆展示新形态,9小时内曝光6400万次,视频播放2800万次,网络话题突破2.5亿次,受到公众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做到闭馆期间温情不打烊、精彩不缺席。


2月27日,我局印发《国家文物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推进文博单位恢复开放和复工的指导意见》,其中对博物馆的后续恢复开放工作做出了明确部署,比如坚持分区、分类、分级原则,精准施策、逐步有序开馆,采取网上实名预约、总量控制、分时分流、语音讲解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继续提供优质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鼓励利用馆外空间,通过制作展板、展墙、展示牌等形式,开展疫情防控科学知识科普宣传等。


面对这次突发公共事件,全国博物馆都积极应对,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请您对全国博物馆在疫情期间所做的工作做一个全面的介绍。

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国博物馆充分发挥陈列展览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在传播知识、解读文化、弘扬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鼓舞了各地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决心和士气,彰显了博物馆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一是闭馆不闭展,服务不缺位。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积极响应我局号召,以最快速度整合现有数字资源,创新传播方式,通过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载体,搭建云展览、网上博物馆、虚拟博物馆,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馆藏、相关知识图谱等内容的数字化、创意化、可视化。北京、河北、吉林、浙江、山东、江西、陕西等七省(市)建立了本省(市)域的博物馆在线展示平台,有效整合省内博物馆数字资源,使公众可以足不出户“云观展”。山西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等纷纷推出博物馆线上教育课程,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着力打造博物馆“云课堂”。


除搭建在线展览和教育平台外,各地博物馆还积极探索博物馆传播方式创新,如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话题推送(沈阳博物院推出“盛京读书笔记”“沈阳故宫馆藏门神”等微博话题,江西省博物馆推出江博专“鼠”芝士汇系列),制作播出博物馆类电视节目(河南博物院等多家文博单位参与录制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黄河之水天上来”音乐会节目,黑龙江省博物馆推出《龙博典藏》57集系列电视专题片),依托喜马拉雅、蜻蜓FM、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展示(如南京博物院“倾听一座城”,陕西文物之声网络电台等音频类节目),开发在线游戏(苏州博物馆“家具拼装”“山水画DIY”“挑战四大才子”,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比‘拼’天妃宫,启智游戏中”)等,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居家防控期间的文化生活。


二是履行社会责任,助力疫情防控。


位于疫情中心的武汉各博物馆,在疫情期间纷纷组织和动员馆员职工们第一时间下沉对口社区,配合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卡口值守、信息登记、测量体温、接待问询,协助社区消杀、上门排查等工作。河南、上海等多地博物馆广大职工投身防疫一线,充分体现了文博人的担当作为,安徽省天长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王晓东,以身殉职,牺牲在疫情防控一线,令我们深感悲痛。防疫期间,全国博物馆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号召,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第一时间响应,全国数百家博物馆立即行动,包括一些非国有博物馆也都积极参与,除了向湖北地区捐款捐物外,还尽己所能输送医疗设备、物资和人员,充分展现了文博行业同舟共济、万众一心的精神面貌和使命担当。


为做好防疫知识的宣传,北京市文物局推出“防疫ING,刷刷文博人的朋友圈”和“防疫ING,我们在行动”两个专题,分享疫情期间各单位开展的特色工作,通过挖掘疫情期间文博行业内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弘扬文博人的乐观精神和奉献精神。中国科学技术馆推出《科学开开门:给小朋友们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绘本》;天津博物馆开展“花式教防疫”活动,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代言人物“炮小威”“沽小妹”上线“云课堂”,普及疫情防护最新指南;陕西历史博物馆在《人民日报》和汉唐网同步发布漫画《唐妞系列防疫图》;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推出“抗击疫情正能量”表情包等;铜陵市博物馆职工陈曦作词的歌曲《永不言弃》,还被学习强国、新华网、凤凰网、央广网、腾讯视频、光明日报等20多家媒体纷纷登载。此外,众多博物馆还推出了开放后对医疗人员参观的长期优惠政策和特殊服务。


三是为了明天,收藏今天。


收藏、展览、教育、传播是博物馆的核心使命,而收藏是重中之重。目前,天津、上海、浙江、陕西、四川、云南、江西、广东等地数十家博物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纷纷启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文件文书、各类实物、媒体素材、艺术创作等见证物的征集工作。湖北省多个博物馆发布了征集抗击疫情的见证物的公告,加强对反映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真实情况,以及对正在进行的疫情防控工作和今后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的代表性物证的征集,为下一步的展览做好基础准备。

“后疫情”阶段,您认为博物馆应采取哪些行动和措施?这次突发公共事件,给我国博物馆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思考?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在这次突发公共事件上,全国博物馆系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后疫情”阶段,我们应当及时回顾和梳理总结博物馆在应对这次突发公共事件中涌现出的好的经验做法以及尚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进一步提高现代博物馆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应急处置机制。


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制定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健全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在确保文物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挥博物馆在非常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博物馆展示教育内容。


要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作用,真正做到以古鉴今、反思当下、启迪未来。比如针对此次疫情的发生,博物馆要对我国历史上发生的重要疫情防控事件及经验做法做好总结、研究和展示,要注重疫情防控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要对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理念政策以及抗疫情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加强展示、教育和宣传,体现博物馆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三是要进一步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


要秉承开放共享和跨界融合理念,探索构建“云展览”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成线上线下互动支撑、互为补充的新型博物馆知识生产体系和传播体系,为公众提供更为丰富、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产品。



本文改编自《博物馆与公共事件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访谈录》,原文刊载于《博物院》2020年第2期(总第20期)。访谈者:《博物院》编辑部;被访谈者:关强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

《博物院》杂志2020年第2期



专题    博物馆与公共事件


博物馆与公共事件——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访谈录/《博物院》编辑部


“博物馆与公共事件”主题笔谈/陈卓 罗向军 蔡琴 宋向光 张元成 肖海明 周伟 杨蕊


博物馆集体记忆功能语境下的COVID-19/安来顺


为了明天收藏今天——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博物馆使命与行动逻辑/潘守永


公共知识服务——博物馆社会责任的再思考/徐玲 王骋远


新形势下博物馆社会功能研究——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侯宁彬


网络数字时代的博物馆——社会公共事件下的再思考/白杰


理论研究


传统的未来——当代非遗馆场域建构的思考/朱莉莉


关于威海海草房传统村落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几点思考/吕伟涛


人类学视角下的女性文化遗产——石寨山青铜器扣饰的记忆/沈宁


商末周初青铜圆形鼎的范式及大盂鼎的复制/张鹏宇


南阳淅川葛家沟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研究/曾庆硕 陈典 崔本信 罗武干


湖南战国楚地贵族墓葬出土玉器黑色水银沁现象再研究/赵瑞廷 于平 邵芳 李玉玲 张雪鸽


博物馆实践


见人见物见生活——传统手艺展示与传承的思考/李吉光


“互联网+博物馆文物教育”初探——以女红传习为例/余楠楠


我国中小型博物馆现状思考与发展对策/王焕文


日本民俗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探/方云


美国国家非裔美国人历史和文化博物馆设计解析/秦晴


《博物院》杂志


《博物院》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共同协办的国家级博物馆行业期刊。该刊主要栏目有:专题探索、理论研究、博物馆实践,涵盖与博物馆相关的以下学术研究成果:博物馆学理论与博物馆史;藏品征集与保管;藏品修复与保护;藏品研究;展览与展评;博物馆教育;宣传与文创;博物馆管理;开放与安保;博物馆建筑;博物馆数字化与信息化;专著与论文述评;与博物馆相关的历史与考古研究、古建筑和古遗址的保护与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


《博物院》杂志为双月刊,国际标准大16开本,136面,全彩印刷,面向国内外发行。


投稿方式:

1. 电子版发送至邮箱:

bowuyuan@mail.sciencep.com;

或注册登陆投稿平台:

https://www.scicloudcenter.com/MUSEUM

2. 纸质版请邮寄至本刊编辑部。


订阅方式:

1. 读者可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码80-603。

2. 读者也可在中科期刊淘宝店网购或与本刊发行部联系。


联系方式:

电话:010-64033878   010-63370450

传真:010-64030141

地址: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100717


长按二维码,关注《博物院》杂志


来源于:《博物院》2020年第2期(总第20期)

原标题:《博物馆与公共事件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访谈录》

作者:《博物院》编辑部

编辑:大侦探#康忙北鼻


弘博咨询

在媒体平台基础上,弘博网目前已成为博物馆行业的专业咨询机构,并成功为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省博协和各级博物馆提供专业的调研、咨询服务,得到业内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为了满足更多博物馆的发展需求,弘博网现推出“博物馆品牌宣传推广”“博物馆定位与发展规划”“博物馆观众满意度调查”“博物馆精细化管理提升”等一系列体系化的咨询业务,助力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戳下图了解详情





新品上线:博物馆24h

第六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推介活动拉开帷幕

欧洲多国博物馆计划重新开放,是在释放疫情缓解的信号吗?
百余家博物馆、美术馆联手打造,首届云端博物馆周即将来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通知:市级博物馆严禁抄袭、模仿
北京地区博物馆五一假期接待观众总量超5万人
新上展览!醉意幽蓝中,品味青花瓷的独特魅力
台北故宫4月门票收入较去年跌99% ,创开馆以来最惨纪录
刚刚,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北京这些博物馆图书馆五一开放,有些门票已经抢光

投资5亿元 江口沉银博物馆预计今年年底开工建设

三星堆博物馆5月1号起开馆时间恢复正常

五一起北京地区博物馆有序恢复开放

上海博物馆迎来恢复开馆后首个新特展

传统文化结合虚拟人物 中国科举博物馆玩起国风动漫

回顾往期精彩

说展 | 线下观展线上展评,这届观众可太厉害了!

博物馆集中收集抗疫见证物,更要考虑尊重他人

欧洲多国博物馆也计划恢复开放!

这个假期,各地博物馆流量如何?

军博、甘肃省博、宁波博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等多馆恢复开放

现实中的艺术品商人真如《动森》中一样狡猾吗?

月刊 | 除了聚焦战“疫”,博物馆行业的四月还有哪些大事发生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法国美术馆和“小型博物馆”有望5月11日解禁!
基于本馆特色,看博物馆如何演绎跨界融合新篇章

博物馆在线厨艺教学,带你品尝古人的“风味人间”

除了“劳动节”、“5.18”,还有一个属于博物馆人的节日,你知道吗?

“诗与远方”牵手,博物馆与旅游的融合如何协同发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博物院》订阅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