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节特辑|疫情之下,看美国博物馆线上活动如何搞定居家“熊孩子”

于奇赫 弘博网 2023-10-07


持续了数月的新冠疫情在国内已基本得到控制。除输入性病例外,近来本土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普遍在10人以下;反观海外,目前防疫形势却依然严峻,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仍在增长中。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中国从四月份开始陆续安排学校分批错峰开学,主要针对毕业年级的学生;但是美国大部分州政府则建议学校在本学年不要复课,学校也考虑或者已经确定了2020年秋季的课程将在线上进行。


中国的高年级学生已经复课 

图片来源:webtopnews


“家里的儿童博物馆”在线数据库


5月6日,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ACM)发布了一个新的项目——“家里的儿童博物馆”(Children's Museums at Home)。这个在线数据库向网络用户共享了240多名ACM会员单位,为新冠疫情期间的家庭提供线上虚拟活动和教育资源。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执行董事劳拉·胡尔塔·米格斯(Laura Huerta Migus)说:“纵使位于世界各地的儿童博物馆大门关闭,但它们正在调整其博物馆体验,以鼓励儿童的趣味性学习,并支持快乐的、以儿童为中心的多元体验。这些儿童博物馆的线上实践表明,即使它们不能作为当地游客的目的地,同样也可以发挥作为教育实验室、社区资源库和儿童倡导者的作用。”


“家里的儿童博物馆”网页 

图片来源:Children's Museums at Home


根据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的研究显示,截至3月19日,美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儿童博物馆为了减缓新冠疫情的传播,都选择关闭其馆舍并停止了线下活动。但在这之后的几周里,占该会员总数70%以上的、超过240个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已经开始创建虚拟程序来支持因疫情而无法外出的家庭,并被美国儿童博物馆协汇集到了“家里的儿童博物馆”数据库。网络用户可以在该数据库中搜索博物馆的名称、地点和活动类型。虽然各个博物馆的活动设置各不相同,但其内容不外乎一些具有互动性、教育性的活动任务,如需要动手的活动、可以激发想象的游戏或需要进行叙述的故事任务等。


疫情期间在家隔离的儿童 

图片来源:Clarity Health


由于参与这个项目的多数博物馆都将它们的活动发布在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照片墙(Instagram)和油管(YouTube)等社交媒体上,以提高项目的参与度,并扩大儿童博物馆的影响。但笔者所使用的网络无法访问这些社交媒体,因此无法了解活动的具体内容与用户的互动情况。但幸运的是部分博物馆通过其主页发布线上活动,这为笔者了解具体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方法提供了一个途径。


国外常用社交媒体图标 

图片来源:Ryadel


惊奇广场


惊奇广场(Amazement Square)是一个可以打开其主页的机构,同时也是一家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林奇堡(Lynchburg)的多学科实践型博物馆。该博物馆相信创造性游戏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其使命是通过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好奇心,打造成为一个他们可以终身学习的社区。在全球范围的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中,惊奇广场向在家学习的儿童提供参与性强的在线视频和线下活动指导。


惊奇广场的宣传形象 

图片来源:Amazement Square


用户在惊奇广场官方网站的活动页面上可以单击图片来观看视频,并且按照博物馆给出的活动指南在线下进行活动。点击其中一个名为“詹姆斯河的展览”(On the James | River Exhibition)的图片,虽然无法观看视频,但是可以下载图片中的文件,以了解该活动的内容。打开文件后我们可以看到该活动的名称是“让船浮起来!”,包含活动所需材料、问题、知识等内容。


“詹姆斯河的展览”

图片来源:Amazement Square


这份文档首先要求参与者收集材料做一个“船”(包括水瓶、塑料蛋、软木塞、木棒、纸板、箔纸等),接着准备在室外寻找有水的水槽、浴缸、水桶或儿童游泳池,最后在“船”上放置重物(包括硬币、洗衣机、小石头,甚至乐高!)。实验的问题和要求是:


“用你收集到的材料做这项实验,什么样漂浮物最好呢?”

“让你的船用最好的材料漂浮。”

“测试你的船能浮多久,或者你能在船上放多少重量!”


文件中还详细地说明了这项实验的原理——“物体是下沉还是漂浮(它的浮力)取决于当它被放入水中时被置换的水量和它的密度。你在洗澡的时候看到了水位移动…注意到你洗澡的时候水位是怎么变化的吗?水根据移动的水量对物体施加向上的力。浮力也取决于密度,密度是单位体积质量的量度。水的密度为1g/mL;密度小于1的物体会漂浮,密度大于1的物体会下沉。所以一块体积很轻的软木会浮起来,而一块体积很重的石头会沉下去。很重的船仍然可以漂浮,因为它们把大量的水推到一边(产生一个巨大的向上的力);而(船舱)很大距离中充满空气,因此它们质量也被分散了。”


“让船浮起来!”活动文档 

图片来源:Amazement Square


惊奇广场的“让船浮起来!”活动与中国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四维课程目标相似,以游戏的形式让儿童了解到关于浮力的初步知识。文件的最后一个部分让参与者“用一根吸管或木棍和一张厚纸或纸板在船上加一个帆。吹动帆可以让你的船移动,甚至可以使用吸管!你能让你的船移动多快?好好地设计以下(这个帆),直到你把它弄对了,现在你已经准备好参加帆船比赛了!”在浮力的知识上还加入了风力、风向等知识,一步一步地增加实验的难度、让参与者在反复的实验中了解物理知识的奥秘。


某小学实验室内,物理老师正在实验室向学生教授水的浮力实验 

图片来源:中国江西网


芝加哥儿童博物馆


芝加哥儿童博物馆(Chicago Children's Museum)的主页也可以让中国用户登录,该博物馆是一家位于芝加哥海军码头(Navy Pier),旨在为所有儿童进行实验、创造和学习的机构。“我们相信游戏的力量”一直是该博物馆的信条,认为“当我们玩的时候,我们学习、创造并不断壮大。”


芝加哥儿童博物馆的游戏指南  

图片来源:Chicago Children's Museum


5月7日,芝加哥儿童博物馆发布了一个名为“麦片盒吉他”(Cereal Box Guitars)的线上家庭活动,活动的标签为“STEM学习”“健康和保健”“COVID-19”“家庭活动”“音乐”。这个活动以“葡萄干麸皮和摇滚有什么共同点?”引入,目标是让孩子了解振动和声音之间的联系、研究如何改变音高。该活动需要准备一个结实的盒子(如麦片盒)、磁带、剪刀、3到5个橡皮筋(试着找到不同厚度的橡皮筋)与像铅笔、吸管、钢笔或棍子一样的物体。活动的步骤为用胶带固定盒子形成一个封闭结构、在盒子的中心开洞、将橡皮筋沿盒子的纵向拉伸。最后鼓励儿童像弹吉他一样弹橡皮筋,并思考“你怎么能让它们听起来更好?”该页面上还附有提示“当琴弦振动时,不碰到音箱的表面听起来会更具有音乐性”,并鼓励儿童将一根吸管或铅笔放在靠近盒子顶部的橡皮筋下面,思考“它们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将用不同的橡皮筋做实验,思考“橡皮筋的厚度如何影响声音?它们的长度呢?是什么让声音更高?当你拨动琴弦时,试着在你的盒子上或下移动琴桥,声音是高还是低?用不同大小的盒子做更多的吉他。盒子的大小如何改变声音的整体高低?”最后,还对于“弦乐器”(String instruments)“张力”(Tension)“琴桥”(Bridge)“音色(Tone)”进行了词语解释。


麦片盒吉他  

图片来源:Chicago Children's Museum


很显然,“麦片盒吉他”手工游戏并不是由芝加哥儿童博物馆发明的,可能是出自某个手工达人之手,因此没有知识产权的纠纷。而芝加哥儿童博物馆对于该项目的步骤仅仅用若干文字进行描述,远不如网站“教育小站”(Teaching Station)中所展示的多个步骤的演示图片更容易理解。但是博物馆的解说更偏重于让孩子思考怎么做会更好,并且在一开始就指明了该活动的目的——这个活动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手游戏,家长应该利用这个手工,让孩子对于物理学中关于声音的多个概念进行一个简单的体验。所以在这个活动的步骤设计上,芝加哥儿童博物馆也比教育小站更为细致,会建议父母让孩子更换皮筋与使用琴桥,一步步增加实验的难度,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一个炫酷的吉他外形。


“教育小站”上关于制作麦片盒吉他的图片步骤  

图片来源:Teaching Station


加拿大历史博物馆


加拿大历史博物馆(Canadian Museum of History)是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的会员单位,其官方网站上也发布了一些动手活动。“创建时间胶囊”(BUILD A TIME CAPSULE)活动是该博物馆发布的一个具有该馆特色的活动,该活动前言写道“将来的某一天,历史学家们会想了解今天的一切。我们穿什么衣服?我们玩了什么玩具?我们喜欢做什么?我们面临哪些挑战?这次活动是你给他们一些线索的机会。和一个成年人一起制作一个时间胶囊,里面有可以讲述你故事的物品。只要按照下面的说明,你就可以为未来的历史学家提供今天的历史。哦,一定要读艾米丽(Emily)的小贴士,她是博物馆的一位管理员(看看她在这一页底部的简历)!我们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你创造了什么。使用标签‘muscapule’在社交媒体上与我们分享您的时间胶囊!”


“创建时间胶囊”活动页面  

图片来源:Canadian Museum of History


该活动分为四个步骤:制作时间胶囊盒、挑选你的物品、隐藏你的时间胶囊与记录其位置并绘制地图。而这些步骤中充满了一系列问题,如“你认为什么材料可以防潮?什么材料能经久耐用?哪些材料不太可能断裂?把你的箱子封起来有帮助吗?一些技术将来会有用吗(例如,USB键)?这些东西讲的是什么故事?”


而博物馆的专业人员也进行了详细而专业的回答:“随着时间的推移,橡胶和聚氯乙烯塑料会分解并释放出对胶囊中其他物品有害的气体。此外,木材、头发和羊毛会释放出腐蚀金属物体的气体,所以要将这些材料储存在聚乙烯拉链袋中。”


博物馆藏品保护工作人员艾米丽的简介  

图片来源:Canadian Museum of History


而加拿大历史博物馆作为一个保存与记录历史信息的博物馆,建议参与者选择如下信息放入时间胶囊:关于自己的物品(例如一个玩具或一本日记);家族史(如照片、家谱);社区信息(例如一份公共汽车时刻表);当天的物品(例如一份报纸或一项技术),另外还可以为发现时间胶囊的历史学家写一封信或画一幅画,描述一些个人的信息(如姓名、年龄、家乡、样貌)、个人最喜欢的东西(例如食物、音乐、活动)以及选择这些信息的原因。


该活动让参与者体验了博物馆收集、保存、记录的工作方法与态度,在活动中既要注意材料的性能,又要注意信息的收集。一个个“时间胶囊”宛如一颗颗加拿大当代史种子,将保存历史记忆的博物馆精神置入了参与者的心灵。


加拿大历史博物馆下辖儿童博物馆  

图片来源:Canadian Museum of History


我国博物馆针对儿童的线上教育资源匮乏


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ACM)成立于1962年,在全球拥有460多个会员单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专业协会之一。该协会发布的“家里的儿童博物馆”数据库可以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家庭提供亲子活动的具体指导案例,延伸了儿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类似的数据库在中国也有发布,那就是国家文物局对各地制作的网上博物馆展览进行了汇总,发布共计六批次线上资源。


我国博物馆目前上线的博物馆网上展览,不论是内容主题还是视觉效果都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但其中针对儿童的展览教育活动较少,多数是针对成年人的展览版本而没有少儿版。首都博物馆自2008年开设的少儿版网站,便设置了“小手艺”“游戏区”“祖爷爷的玩具”等用卡通形象讲解博物馆故事的叙事方式。上海博物馆在2016也在其微信公众号推出了“郭爷爷的博物馆之旅”线上课程,利用数字化平台开拓博物馆亲子教育的可能性。


当然,我国针对儿童线上博物馆教育资源匮乏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儿童博物馆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1899年美国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的开放,是美国儿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开端。继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作为全美第二家儿童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后,1917年第一家为学校建立的儿童博物馆底特律公立学校协会儿童博物馆投入运营。1925年底,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横空出世,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儿童博物馆并奠定了美国儿童博物馆事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美国的儿童博物馆在建设理念、展示内容与活动方式等方面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有着明显的差别,它更像是一个游乐场和学习场所,里面充满了可以动手操作的活动项目。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周婧景是国内研究博物馆与儿童教育的学者之一,她指出国外博物馆儿童教育与儿童博物馆的发展都已有数百年历史,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以动手操作、互动探究为特点的教育模式;受教育生态学的驱动,美国博物馆不再把自己视为正规教育的补充或辅助而定位成“直接的教育机构”。


2019年美国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的户外装置“鸟巢” 

图片来源:Brooklyn Children's Museum


儿童博物馆目前已成为美国社会教育中最为灵活的一环,如同我国每个省份都有一个地志性的博物馆一样,在美国的各个州中都可以找到儿童博物馆。但中国的儿童博物馆实践始于1996年的上海儿童博物馆,之后其发展就处于十分缓慢的状态。


上海儿童博物馆效果图 

图片来源:上海儿童博物馆


张旎在发表于《博物院》杂志的《儿童博物馆:从美国到中国》中写道:“根据国内学者2011年的调研,儿童博物馆在国内存在的形式多为科技馆,或为博物馆的儿童展厅以及商业化的儿童科学体验中心,而这些场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明确的教育理念指导,缺乏整体性规划,内容逻辑不清晰,无法达成完整、系统的教育目标;展示教育活动项目设置高度同类化,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所以,在当下中国的线上展览资源中就出现了针对儿童的博物馆线上教育资源空缺的现象,如何弥补这个环节应该作为博物馆教育功能进一步完善的举措。2019年苏州博物馆儿童体验中心已经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希望未来能够有相应的针对儿童的线上活动发布。


2019年第3期《博物院》即以“博物馆与儿童教育”为专题 

 图片来源:《博物院》


“家里的儿童博物馆”数据库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活动步骤与细节,其目的是把孩子从线上引导至线下,并且增进亲子交流;而当下的网课很难把孩子引入线下,甚至体育课都要一边看着屏幕才能完成锻炼身体的规定动作。所以我们看到了疫情期间电子产品对于人们的规训,使人不禁想起了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所言:“身体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再现”。巩义市博物馆副馆长刘小梅在其朋友圈发布的《母亲节小记》中这样写道:“都说让小孩子上网课,就好比把孙悟空丢进了蟠桃园,还整整扔进去了三个多月,蟠桃园肯定是毁了,电子产品玩得更溜了。看着他熟练操作,不停切换手机、电脑、平板三样‘武器’,听讲、回复群信息、反馈上传各种作业和打卡任务等等,几乎时刻离不了,咱啥也不敢说。偶尔突击抽查,屏幕显示也都是和课业有关的页面,动辄就以‘我在学习’这样的堂皇理由,怼的我哑口无言,连连赔笑:妈妈错怪了,你继续,认真‘玩儿’。但开学后一直不在状态,惹我发飙。这个母亲节,在训娃中渡过。深夜至此不能平息。”



近日,一组小女孩在案板下上网课的照片感动众多网友。今年7岁的柯恩雅在父母工作的卤菜店案板下上了一个多月的网课,照片中冷暖两色形成的视觉冲击反映了特殊时期特殊人群的特殊处境。希望今后博物馆可以开设更多针对于儿童的线上活动资源,让因父母忙于工作而没有机会走进博物馆的儿童,可以通过网上的博物馆学习知识、融入社会;而在博物馆教育功能不断凸显的当下,其网络教育更应该触及社会边缘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中的儿童。


全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博物馆更应该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理想信念的责任,让中国的每一位儿童都可以在阳光下自由地成长。


在卤菜店案板下学习的柯恩雅

图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作者:于奇赫

编辑:大侦探#one man


弘博咨询

在媒体平台基础上,弘博网目前已成为博物馆行业的专业咨询机构,并成功为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及博物馆提供专业的调研、咨询服务,得到业内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为了满足更多博物馆的发展需求,弘博网现推出“博物馆品牌宣传推广”“博物馆定位与发展规划”“博物馆观众满意度调查”“博物馆精细化管理提升”等一系列体系化的咨询业务,助力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戳下图了解详情





新品上线:博物馆24h

“十大精品”解读线上培训即将开班

观众抱怨展品照不清怎么办?博物馆需要这样一个神器来解决

近1600份的回答,解答COVID-19对博物馆行业的影响

海外多家知名博物馆将陆续开放

希腊再次喊话大英博物馆,要求立即归还帕台农雕塑

合肥市科技馆新馆对公共空间展项公开进行征集

深圳海洋博物馆面向全球征集建筑设计方案

湖北:将有序开放博物馆等室内场馆,两万件战疫物证被博物馆收藏

梵蒂冈博物馆将于6月1日对游客重开

刘玉珠:服务当下与未来,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

台北故宫博物院向《集合啦!动物森友会》玩家提供文物图像

吉林省博物院开闭馆时间调整公告

全国两会进行时,有关博物馆的提案、建议有哪些?品大师的匠心,观牙雕的传承,看技艺的创新 ——来陈家祠欣赏广州象牙雕刻精品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迟至8月中旬重新开放

回顾往期精彩

518特辑|当“博物馆”遇上博物馆,博物馆的边界是否能扩大?

速报丨法国卢浮宫7月6日恢复开放,观众大幅减少展览延期

518特辑|多家博物馆齐上线手语导览,努力实现听障人士的博物馆平等

速报丨各国博物馆陆续恢复开放,韩国文化机构因疫情反弹再闭馆

重磅!两份权威报告解读全球疫情冲击下的博物馆

聚焦两会 | 四图解读文博行业发展目标与方向

博物馆“云端”再解锁,英国在线虚拟收藏来袭!

观众抱怨展品照不清怎么办?博物馆需要这样一个神器来解决

研学乱象如何管理,现在有了可参考的指导意见

欧洲一大批博物馆即将恢复开放!

北师大博物馆研究网络正式启动!

100份免费福利,带你聆听华夏五千年下的草原牧歌!

征集│脱贫攻坚收官年!这家博物馆要征集相关藏品及资料啦

这个主题性展览中,有你关于“江南”的所有想象

那些撑不过疫情的博物馆,倒闭后藏品怎么办?

招聘 | 文博单位相关招聘信息汇总(5-1)

社教 | 线上赶超线下?线下活动何时重启?博物馆社教的交互性如何实现?

点击在看,关注博物馆中的儿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