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教 | 线上赶超线下?线下活动何时重启?博物馆社教的交互性如何实现?

miyagi 弘博网 2023-10-07


随着全国多地区的博物馆开始有序恢复开放,各位积压已久的看展计划终于可以逐项完成了!


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相信你与我有一样的参观感受:展厅里再也没有那些分贝过大的吵闹声,展柜玻璃上也少了很多掌印,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参观环境。
不过,人们只能停留在各个展品面前,展厅中的一些互动屏装置显示无法使用,展览相配套的社教活动也被迫停止。
这对于注重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博物馆来说,真是一道难题。



线下活动停滞,博物馆教育如何实现?



我们知道,博物馆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基于实物、基于藏品,创造出一个情境化的学习环境。然而,疫情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博物馆在这方面的优势与特色。


当观众的视野局限在屏幕前的一个个定点镜头,或是基于自身理解来理解展览时,博物馆该如何予以引导和帮助的呢?



线下语音导览、微信导览、智慧导览等方式替代了人工讲解,线上则推出多样的在线教育课程。


或许有人认为博物馆的在线教育课程是“临危受命”,实则不然。


据上海自然博物馆介绍,“线上教育”就是本馆近些年来非常重视的一种教育形式。无论是官方微信平台,还是包括直观展现科研动态和科学项目的《螺俚螺说》、访谈自然科学家的《一鸣有问题》在内等栏目,都是在疫情发生之前设立的,旨在以观众视角,由馆内教育人员多角度讲述馆内藏品,原创推出短视频或直播内容,宣扬自然生态的生活理念,让公众形成正确的自然科学价值观。



上海自然博物馆与bilibili弹幕网合作推出直播活动,这也是上海自然博物馆视频品牌“螺说频道”的直播首秀。


正是基于如此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次疫情对上海自然博物馆在社教活动方面的规划,影响程度并不是很大。反而,在线直播和讲座沙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知识竞答、自然探索在线小游戏,以及开通B站官方账号等操作补位线下社教活动,肩负起特殊时期博物馆应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另外,针对特殊人群,例如盲人,上海自然博物馆计划以音频解说,或向其租借一些展教具,保证这类群体的参观需求。



线上填补线下,教育人员休息?



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线下社教活动的暂停是否意味着教育人员的休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段“聊天记录”(此群为虚拟群):



可以看出,现阶段教育人员的幕前工作较少,幕后工作却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与观众再一次见面做着充足的准备。除此之外,上海自然博物馆表示,教育人员还会参与到博物馆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协调帮助馆内疫情期间工作的平稳推进。


线上与线下,谁是未来的主流



疫情促使博物馆加速开展线上活动,已是行业内的共识;博物馆行业的在线培训班、各博物馆推出的“微课程”更是受到广泛的欢迎。那么,今后,线上活动会超越线下,成为博物馆社教活动的主流形式吗?


有人认为,这次疫情对未来博物馆的社教工作产生的最大改变在于活动形式由线下更多地改为线上,增强相关内容的研究,从而扩大博物馆社教版块,强化公众教育。与此同时,线上意味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不过,更高的活动质量、趣味性与专业性兼备的要求对于博物馆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不过,也有博物馆工作人员认为,虽然线上内容与形式丰富,但因线下活动而产生的社交满足感,则会让人更加珍惜线下活动。上海自然博物馆就表示,对于自然类博物馆来说,互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探索,是博物馆学习非常重要的方式。因此,上海自然博物馆不会减少互动活动的规划与设计;反而会在疫情完全结束后,增加多场次的人工讲解。上海博物馆也表示,当疫情渐渐趋于平缓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博物馆会尝试恢复人工讲解。


事实上,“保持社交距离”不仅削弱了博物馆的社教活动的互动性,一些带有互动性质的展览作品同样受到限制。这不免让人担心,这样的作品以后是否还能在博物馆中被展示,观众还需要多久才能获得“再次触摸”的体验?


互动可以对观众的体验和理解产生重大影响,能够改变观众对博物馆空间的感知。观众与作品的互动是他们理解展览的核心。

为了确保这种体验得到尽可能多的保护,博物馆需要在观众访问和教育方案上继续创新,而将教育、数字和安全长期结合起来,保证观众安全地体验交互事物,是未来博物馆的一项长期工作。


内容来源于对上海博物馆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采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miyagi#miyagi

弘博咨询

在媒体平台基础上,弘博网目前已成为博物馆行业的专业咨询机构,并成功为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省博协和各级博物馆提供专业的调研、咨询服务,得到业内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为了满足更多博物馆的发展需求,弘博网现推出“博物馆品牌宣传推广”“博物馆定位与发展规划”“博物馆观众满意度调查”“博物馆精细化管理提升”等一系列体系化的咨询业务,助力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戳下图了解详情





新品上线:博物馆24h

刘玉珠:服务当下与未来,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

台北故宫博物院向《集合啦!动物森友会》玩家提供文物图像

吉林省博物院开闭馆时间调整公告

全国两会进行时,有关博物馆的提案、建议有哪些?品大师的匠心,观牙雕的传承,看技艺的创新 ——来陈家祠欣赏广州象牙雕刻精品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迟至8月中旬重新开放
“醉意幽蓝 ——高大庆青花瓷作品展” 正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展出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精彩纷呈
四川省内首个手语导览小程序暖心上线
清华大学与国家博物馆成立文物科技保护联合研究中心
最新发布|2019年全国博物馆数据抢先看!(含各省数据)

“丝路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展

2020年活字印刷术学术研讨会在线召开

74项“518”相关展览和活动,南京将迎来一场文化饕餮盛宴

国际博物馆日特辑之千年丝路:寻找交流互鉴的印记

回顾往期精彩

热议|博物馆对流浪者是否应该有“权利洁癖”

50件(套)青花瓷作品,感受醉意幽蓝的独特魅力

刘玉珠:服务当下与未来,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

聚焦两会 | 全国两会进行时,哪些提案与建议与文博行业有关?

社教|博物馆直播大火之后,请不要让它成为一场短暂的“狂欢”

花式表演岭南文化,手语导赏助力博物馆平等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再次推迟重新开放,或于8月中旬恢复

疫情闭馆之后,这座博物馆居然变了样子!
多平台大数据,看博物馆云游趋势、关注十大最火博物馆
形势严峻!全球近13%的博物馆可能永久关闭!
518回顾 | 南博奇妙夜,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时尚在这里融合、对话……

八家文博单位联合,用300件文物演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为什么数字活动比以往更重要?

点击在看,关注疫情下的博物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