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 | 以小切口记录大时代——那些记忆中的搪瓷制品(文末有福利哦!)

殷忞 弘博网 2023-10-07


轻便、耐用而又美观的搪瓷制品曾经是中国人生活中的集体记忆,如今,它们已经成为浓缩一个时代记忆的特殊“历史符号”。1951年,一座由军用转民用的搪瓷厂在古都西安应运而生,它就是“西安人民搪瓷厂”,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人民搪瓷厂和它所生产的“骆驼牌”、“山羊牌”等品牌搪瓷器好像一个个“容器”,承载了见证了一个时代陕西人的记忆。



《时光刻度——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搪瓷物证图录》

侯宁彬主编  陕西历史博物馆编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从近年来新征集到的四千余件“老物件”中精心挑选最具有代表性的180余件搪瓷制品及相关物件汇集而成。全书共分四个单元,以时间为线索,再现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约半个世纪时间里,西安人民搪瓷厂的发展历程;并通过这百余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搪瓷制品,相对完整、客观地梳理和呈现新中国成立后陕西老百姓生活的变迁史。同时,为了丰富读者对于时间、场景和细节的历史认知,在书中以二维码方式插入对当年工作人员采访的音频,并在附录部分增加口述史访谈板块,让曾经的参与者、见证者讲述他们与搪瓷生活有关的故事,力求以小切口记录大时代,便于读者构建关于历史记忆的细节纹理。


度量时光 镌刻记忆

《时光刻度: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搪瓷物证图录》

书评


“这一件件藏品记录下的是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无数普通人生活中的吉光片羽,当它们集结在一起,便织就了这个伟大时代的五彩斑斓。”当我拿到这本《时光刻度: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搪瓷物证图录》时,瞬间被它带回了半个世纪前的那段悠悠岁月。图录封面以一张20世纪60年代西安人民搪瓷厂的黑白老照片为底,上压“时光刻度”四个大字。充满怀旧感的黑白图片与泛着金属光泽的赤红书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画面代入感。



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我迫不及待地要打开此书细细品读一番。原因何在?2015年,国家文物局全面开启了“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作”试点工作。2016年,全国各地的试点单位相继确立,陕西历史博物馆承担了陕西省的试点工作,本人所在的广东省博物馆也成为广东省此项工作的重要试点单位。作为从事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作的专业人员,我深深感到,此类藏品与以古代文物为主的传统藏品体系存在不可忽视的巨大差异。无论是藏品的征集、鉴定,还是保管、分类和研究利用,都是一门崭新的课题。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的传统经验不多,不足以面对征藏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前行。


2017年,在得知陕西历史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岁月如歌——陕西民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展”后,我马上向馆领导提议去现场观摩。提议得到了馆领导支持,并由馆领导亲自带队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交流学习。我们与陕历博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发现在这一方面大家所处的境况是相似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该收藏什么?如何进行征集?陕历博经过研究后确定了目标,广泛发动民间力量以扩大藏品来源,丰富藏品种类,并由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鉴定指导。在征集基础上举办的“岁月如歌”展览成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社会反响极为热烈。陕历博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了极大启发,在实际工作中受益匪浅。


“岁月如歌——陕西民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展”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开放30周年之际,陕历博又从近年征集的近4000件“老物件”中,精选180多件搪瓷等相关物件汇集成书,以时间为线索,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西安人民搪瓷厂的发展历程,客观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陕西老百姓的生活变迁史。这不仅是陕历博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工作深度推进的又一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三秦大地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历程的重要见证。


与传统的文物图录相比,这本图录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的特点和性质,呈现出以下两个特色:


#01

研究资料丰富


除了藏品图版以外,图录附上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提升了学术研究价值。如征集概述,不仅对征集工作进行了总结,还对这批搪瓷物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时间序列、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上揭示了这批搪瓷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附录的三个统计表格,更是清晰地展现了这批搪瓷的年代分布及所属行业。这有利于读者从宏观上去把握这批藏品的概貌,也有利于今后进一步挖掘藏品价值。


此外在附录里还附上了《西安人民搪瓷厂大事记》和对该厂管理者的口述资料,并用二维码的形式,让读者可以快速链接到采访音频实录,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从感官上弥补了单纯文字的不足,让书本变得鲜活起来。



口述史资料是这本图录的一大亮点。口述史源于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针对非文字社会或群体的一种研究方法。人类学家通过走出书斋去“做田野”,到一个村落或群体中去参与观察及深度访谈,从而获得研究对象对自己所亲历的历史及社会的认知和集体记忆。从史学研究来说,口述史是存在于文献历史以外的,来源于历史当事人的另一种历史表述形式,既可以对文献历史起到补充作用,也可以对比互鉴。博物馆收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见证历史”,时代的变迁高度凝集在一件件物证上,而文博研究人员应该如何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物证”去向观众或读者诉说其中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此时,口述史便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口述史因其自身的鲜明特点,能迅速拉近观众或读者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该书以“大事记”文献历史和口述历史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西安人民搪瓷厂近50年来的发展史鲜活地跃于纸上。


#02

内容设计颇具心思


作为博物馆的藏品图录,在内容设计方面,此书遵循了传统的格式,如以藏品名称、时代、尺寸作为基本信息。在撰写藏品说明方面,除了传统的器物描述外,每件藏品基本上用几百字的篇幅介绍了藏品的历史背景,详略得当。笔者发现,为了完整呈现藏品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信息,编者还把相关的其他材质藏品也编入书中。例如第72页展示的是印有“西北光学仪器厂”字样的搪瓷缸,紧随其后的是该厂制造的照相机,并以此折射出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此外,图录中还出现了徽章、布袋、收音机等非搪瓷类藏品,以及在征集过程中找到的老照片,这些配角与主角搪瓷藏品一起共同参与了图录主题的表达和阐释。



总的来说,作为一本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为主题的藏品图录,这本《时光刻度》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已经远远超出我的预想。近现代历史物证该如何进一步挖掘藏品内涵、梳理藏品线索、讲好藏品故事、唤起大众记忆和共鸣,都是值得我们文博工作者积极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  留言送书  #

你家中还有搪瓷制品吗?博物馆要如何收集、整理、研究近现代历史物证?


在本文下方留言,写下你的看法,我们将抽取5位幸运读者,陕西历史博物馆将为每位送出1本《时光刻度》~



《度量时光,镌刻记忆》作者:广东省博物馆 殷忞

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回顾往期精彩
绘本、展览、商场,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征稿 | 上海科技馆20周年馆庆专题论坛期待您的来稿!
报告显示:文物事业改革发展迎来历史最好时期
博物馆教育空间的迭代与升级,经历了哪些阶段?
苏东海:新中国博物馆研究的拓荒者
江西省实施“博物馆+”战略,与国家级旅游景区深度融合
博物馆社会影响力评估 助力博物馆自我更新与突破
最新消息!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文物目前暂时安全......
《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条例》完成修订 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小水电站讲述“城市故事”,泛博物馆概念下的公共空间
伊拉克追回万余件文物,将加速重开国家博物馆
看“最美微笑”,天龙山景区国宝回归馆恢复开放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