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博物馆做了哪些事?

阿和 弘博网 2023-10-07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的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政府及国际层面的议程当中,联合国在2015年发布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其工作核心,中国也将其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了有机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进入到博物馆领域,国际博物馆协会在2018年成立了可持续性工作小组,并在2019年的京都大会上通过了《关于可持续性和2030议程的实施的决议》。


在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诸多议题之中,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尤为突出,并成为近年来环境领域的焦点之一。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被单独提出,足以见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博物馆群体的共识之前,博物馆领域已有不少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了。这其中,有新出现的气候专题博物馆、不断增加的气候变化主题展览以及中国博物馆的节能尝试等等,这些现象反映出博物馆参与社会的特点与决心,也为博物馆的未来开辟了更多的可能。


新兴的气候变化博物馆更多的气候变化主题展览


自本世纪初以来,国际上陆续出现了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专题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在活动组织方面各有侧重,但宗旨类似,即为公众提供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和资讯,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并激励人们将认识转化为具体行动。

 

在这些博物馆中,赛马会气候变化博物馆于2013年成立于香港中文大学,是全球第一所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该博物馆在常设展览“探索气候变化旅程”之外,举办各类与气候变化和环境相关的主题展览,组织包括低碳本地游、流动博物馆等多项活动,并为学校和机构免费提供其互动多媒体装置。此外,公众还可以使用博物馆官网的“绿识阁”“绿识追踪”平台,搜索有关环保、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资讯,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


赛马会气候变化博物馆内的陈列展示 


2015年,美国的第一所气候博物馆由一位关注环境公平问题的前律师Miranda Massie在纽约创立。受到创始人的影响,该馆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艺术、气候科学、公平和行动主义的交融,在没有固定馆址的情况下,与艺术家和科学家展开合作,在临时场馆和城市公共区域策划了多项展览、艺术装置及科普活动。为什么选择建立博物馆而不是教育中心或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艺术画廊?在Massie看来,博物馆是一个能让人们感受到彼此、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希望的场所,因此能够真正鼓励人们行动起来,做出改变。

 

与此同时,国际上也出现了多个关注气候议题的博物馆联盟或网络,如2016年在加拿大成立的气候公平联盟(Coalition of Museums for Climate Justice),气候遗产网络(Climate Heritgae Network)以及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可持续性工作小组等。这些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博物馆行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予以博物馆支持。

 

许多已有的博物馆也以举办主题展览等方式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其实,这类主题展览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当年,1992年5月,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全球变暖:理解预报”展览经过三年的准备在纽约开幕,吸引了超过70万观众。步入21世纪,尤其是近十年来,这类展览出现地更为频繁,且遍布多个地区,反映出全球博物馆群体对气候和环境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


从节能角度入手的我国博物馆实践


我国的博物馆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方面很早就有举措,其中,尤以节能措施为主。自本世纪初以来,许多场馆作为公共机构或重点用能单位,积极采取措施优化馆内资源能源利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从馆舍建筑到馆内运营方面都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自改扩建工程建设以来,国博按照绿色节能智能建筑标准设计和建造场馆,采用多种节能技术及节能创新点:新馆建筑的外立面墙体的综合传热系数和节能率方面,在减小夏季太阳辐射的热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楼宇自动化设备监控系统通过数据口与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等子系统实现通信或通过电气接点连接,进行集中监测和管理;利用波谷电耗采用冰蓄冷方式降低运行成本;设备之间能源转换,降低能耗;雨水收集重复利用。


在制度健全与精细管理方面,颁行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用电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照明空调使用办法》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节约资源能源管理制度》;加强设备运行管理,减少能源浪费;加强设备的控制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

 

浙江自然博物院作为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于2019年3月对安吉馆进行室内空气治理,主要针对其展架、地毯、木板、扶手、扶杆、墙纸等,降低了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了参观者的健康安全。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 


除了内部运营方面向节能方向改善,许多博物馆十分注重环保意识的对外传播。北京汽车博物馆在实现节能绿色化改造之余,还结合汽车主题开展系列科普活动,积极普及节约能源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引导观众合理利用能源。故宫更是在2020年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故宫零废弃”垃圾分类项目,旨在通过“零废弃办公”和“零废弃游览”两个阶段将博物院打造成国际领先的零废弃博物馆。

 故宫内展出的《福牛辞“旧”》废弃物再生雕塑


此外,每年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期间为代表,各地博物馆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环保节能的实践和宣传。郑州博物馆、安徽地质博物馆等曾在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职工参与相关活动,并在馆内进行节能宣传;金沙遗址博物馆、福建民俗博物馆等利用博物馆官网进行了节能倡议和节能小贴士的宣传;丽水市博物馆组织了中小学生开展“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瓯朋公益社教活动。

 

从若干试点单位的实际经验出发,国内博物馆行业也逐渐开始能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2020年1月,《博物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指南》发布,填补了博物馆行业能源管理体系方面的空白。同时发布的还有电气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电梯系统等领域的一系列博物馆“绿色”指标。

 

指南中建议博物馆要配设能源管理岗,该岗位工作人员要负责编写博物馆节能规划和工作计划,总结执行该情况。博物馆能源使用情况将出“手账”,能源消费情况、能源使用效率分析、节能改造效果情况等都将逐一记录在账。同时,节能知识培训、教育将成为博物馆员工的“必修课”。一些节能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也将在博物馆内推广,从源头降低能耗。

 

结语


目前国内博物馆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更多集中在机构运营方面,由博物馆主办的面向公众的气候变化主题展览或公共活动较少,这或许是由于环境议题所涉及到的科学知识并非多数博物馆之长,在举办活动方面有一定难度。而考虑到博物馆服务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功能,博物馆是否应当对社会所关注的议题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讨论?毕竟,博物馆作为深得人们信赖的文化和科学场所,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行动力,在推动社会走向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方面有着特殊的能量。

 

 

回顾往期精彩
上海大学博物馆:用龙门石窟开启古代和当代艺术的对话
文化遗产数字化新探索——"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
成为数字“考古员”!河南博物院首款“一起考古吧”小程序亮相支付宝
假期余额充足!博物馆丰厚“礼包”等你继续来“开箱”
假期又来啦~一起来看看博物馆为观众献上的丰厚“礼包”!
观展|用口述历史活化博物馆展览
《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重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市博物馆新馆!
122件故宫博物院文物首次走进新疆兵团 民众家门口观展宫廷文物
文末福利|川博年度重量级青铜大展,邀你花式“触梦巴蜀”
苏州博物馆西馆今日正式开始试运行!
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 做好国庆节文博单位疫情防控和开放服务工作
秦陵铜车马博物馆正式开放 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新内容!
颐和园博物馆首展“园说Ⅲ——文物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特展”今日开幕
19家博物馆共同发起,“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大会”在四川成立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