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博物馆,从了解馆藏开始
在博物馆,从馆藏的搜罗、收藏、管理、维护、诠释到呈现,都是作为知识流动的重要部分。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的M+将于2021年11月12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作为亚洲首间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所积累的馆藏是支撑其定位及伴随其成长的重中之重。
M+的馆藏体系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幕后工作?公众又如何了解?本文将为大家进行具体介绍。
阳江组,陈再炎,《书法花园》,2004年,水墨纸本、塑胶树、木桥、按摩器,闭路电视及蜡,M+ 希克藏品(捐赠),香港,© Yangjiang Group
博物馆的馆藏不只是收集藏品,也会由此提出崭新的知识结构和观看事物方式。M+馆藏致力于探索世界顶级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视觉文化藏品,其四大馆藏体系扎根于亚洲,同时以国际视野进一步审视、定位和深耕拓展。
M+馆藏
_ | 创立年份 | 藏品数量 | 藏品时期 |
M+ 藏品 | 2012年 | 超过6,410件 | 1895年至今 |
M+ 希克藏品 | 2012年 | 1,510件 | 1972年-2012年 |
M+ 图书馆特藏 | 2019年 | 超过440件 | 1917年-2015年 |
M+ 档案藏品 | 2017年 | 超过48,000件 | 约1905年-2017年 |
1
M+藏品这是M+馆藏中的重要部分。作为一间探索和记录当代多元文化及技术的博物馆,M+的藏品荟萃了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跨领域、跨国界的视觉文化藏品,追溯交叉视角下艺术史的丰富叙事。
M+藏品涵盖了设计与建筑、流动影像、视觉艺术等领域。在设计与建筑方面,包括海报、电子产品、纺织品、家具、建筑模型,以至整套室内设计在内的数以千计的作品带来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设计与建筑的全球叙事;流动影像作品的馆藏则追溯了时基媒体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对过去两个世纪视觉文化的重大影响;视觉艺术方面则涵盖了非常广泛的艺术创作,包括了现当代素描、绘画、装置、现场艺术和行为表演、短期印刷品、照片、出版物、雕塑、录像创作等形式,贯穿了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时刻。
“南行觅迹:M+藏品中的东南亚(2018)”的展览现场,展出设计师陈彦翰、建筑师保罗·鲁道夫、T. R. Hamzah & Yeang建筑事务所/杨经文、WOHA 建筑事务所、武重义建筑事务所,以及艺术家载昆宁、Sopheap Pich、Simryn Gill的作品。© M+,香港
M+希克藏品是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私人藏品的精髓,记录了中国艺术自1972至2012年这40年的发展,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品。整批藏品提供了坚实的架构,有助于探研中国现代史上文化发展最蓬勃的时期。
乌利・希克博士在自述中写道,“M+希克藏品收藏了 320 位艺术家的作品,提供一个宽阔的维度。这就是收藏主要的目标:不仅是集中单一作品或艺术家,而是呈现整个中国实验艺术的广度和深度。M+希克藏品的目标是以这个特定时期的中国实验艺术作参考史料,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纪录,并为将来的收藏奠定扎实的基础。”
“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2016)”的展览现场, 展出方力钧,《1995.2》(1995)、张晓刚,《血缘──大家庭17号》(1991)、耿建翌,《着衣的两个五拍》(1991)、王晋,《冰.96中原》(1996-2004)及宋东,《哈气,天安门》(1996)及《哈气,后海》(1996)。© M+,香港
M+将印刷品视为二十和二十一世纪的重要创作媒介和另类艺术实践,故而设有“图书馆特藏”。这批藏品收集了弥足珍贵的孤本和珍本书刊,涵盖艺术书籍、漫画、平面设计刊物、手稿和杂志等形式。
中间彩色T恤为Comme des Garçons衬衫( 2013年春夏系列),平面图像由陈益设计,© WORK
右下角杂志为WORK Pedder Group PEDDERZINE第14期:馨香之港,© WORK
被称为新加坡“平面设计教父”的陈益将其个人出版的杂志《WERK》视为与世界各地艺术家、设计师及时装品牌合作的平台,每本杂志均以手工制作。
自成立以来,M+在搜集馆藏的同时,同样也重视搜罗相关档案,包括艺术家绘画的草图、设计绘图、照片,以及出自世界各地建筑师、艺术家和平面设计师之手的短期印刷品或数码作品,这些作品逐渐构成M+的档案藏品。通过各类一手文件,深入记述M+藏品系列中各位艺术家和创作人的创作过程。
到目前为止,M+档案藏品中有81组可以称为“全宗”的档案,每项所包含的资料丰富、全面。
“南行觅迹 : M+藏品中的东南亚(2018)”的展览现场,展出建筑三人小组的模型及其建筑项目的档案资料。© M+,香港
搜罗优质的馆藏只是开始。妥善的保存、充分的讨论、合理并有创意的诠释与展示,才会让M+馆藏的价值得以最大化的发挥,从而使观众能更好地通过艺术得到新启发。
M+有一支专业的藏品照管和修复团队为藏品保驾护航,致力于确保M+藏品获得妥善的照管、保存和使用。
负责照管藏品的团队会根据每件藏品的情况进行匹配所需的照管,确保作品的完整性,以供长期使用和观赏。这项工作充满了多项高标准的细节,过程中,这支团队会与策展人、档案管理主任、展览设计师、图书馆管理员、藏品管理专员以及藏品经理紧密合作,确保从各个渠道获取的藏品都能获得妥善保存、转移和展示。此外,他们也会与本地及国际范围内的专业人士保持互动,为照管藏品的工作注入创新的理念和工作方法,确保馆内藏品时时刻刻都能得到良好的照管。
修复员司马恩准备装裱照片。摄影:郑乐天
司马恩正在清洁一幅作品。摄影:堀实美
修复团队会定期探讨并采纳最高标准的修护策略,在对藏品进行修复工作的同时研究出更为先进并适宜的方法论。藏品的修复工作上,修复员会融合预防性和补救性的修护技巧,悉心照顾存储或正在展出的各类藏品。其中以预防性修复工作为主,尽可能减缓作品的损毁,并以最小的干预保存藏品的重要文化特质。修复员还会与策展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共同合作,确保藏品持续获得最为适当的评估和处理,同时会密切监管展品的借入和外借。
M+于11月正式开馆之后,博物馆的开幕展将由六个专题展览组成——“香港:此地彼方”、“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物件·空间 ·互动”、“个体·源流·表现”、“安东尼·葛姆雷:亚洲土地”,“博物馆之梦”——体现了M+馆藏的各个重点领域,观众将可通过这些展览了解M+馆藏。
香港M+,摄影:Kevin Mak © Kevin Mak,图片由 Herzog & de Meuron 提供
M+积极实践“开放取用”的理念,尽量将藏品的资料数据公开,并力求利于阅读的展示方法。你可以在M+的网站上搜索浏览藏品及相关的丰富知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为方便地了解和学习博物馆的知识,以实践M+作为公共机构的使命。
M+尊重并致力维护知识产权。本馆在其非商业网站发布图像和其他内容前,均会先寻求版权拥有人的许可。
在M+,从馆藏的搜罗、收藏、维护、诠释到呈现,都是作为知识流动的重要部分。最终,是为了流动到公众。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期待M+馆藏能与每一个人都碰撞出新的灵感火花。
来源:MPlus博物馆公众号
原标题:了解M+,从了解M+馆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