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跨界曲艺: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用“广东话”解“广东画”
《广东画广东话・说唱解画》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庆祝金禧馆庆的特别策划之一,也是一次博物馆研究人员与音乐家跨界合作的尝试,一方面透过传统广东曲艺介绍与推广广东书画,另一方面也以书画丰富曲艺的题材,为观众带来别开生面、富含岭南文化风味的视听享受。
构思缘于文物馆金禧特展《广纳百川:明至清中期广东书画选》(第二期:清代篇)。展览聚焦清中叶广东因十三行贸易而富裕,因学者官员来粤、粤人官京、官方与洋商合力兴办书院而文艺大兴的黄金时代,透过逾七十组广东名家书画及获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碑帖,全面展示清中叶广东人才辈出,诗人、书画家、鉴藏家共同缔造文艺世纪的盛况。
展厅现场
在这个文艺世纪中,于广东崛起的除了有精彩纷呈的书画艺术和全国知名的鉴藏家,还有文人墨客流连珠江风月时喜爱欣赏的说唱曲艺。为了帮助观众想象清中叶广东的文艺世纪,文物馆邀请了致力活化传统戏曲音乐的本地年青艺术家团体“一才锣鼓”,联同文物馆副研究员兼《广纳百川》策展人何碧琪博士,一同制作了共四回的说唱节目《广东画广东话・说唱解画》,呈现广东的诗情、画意与乐韵。
节目中,一才锣鼓负责“说唱”一一 陈志江不仅撰写曲词,亦兼任说唱者,李劲持、李国墇分别以筝及椰胡拍和;策展人何碧琪博士则负责“解画”,即赏析展品、讲解历史背景。“解画”与“说唱”并非割裂的两部分,而是互相穿插,共同构成有机和谐的整体。何博士的“解画”注重节奏,尤其她为第一回创作的长短句,借用屈大均《广州竹枝词》“银钱堆满十三行”、为第三回创作通俗易明的打油诗,都巧妙融入“说唱”之中,两者交织成让人“耳”不暇给、雅俗共赏的音乐表演。节目各回简介如下(由一才锣鼓提供,笔者润饰):
新雷第一声——清代中叶的广东文艺世纪
作为全系列的引子,此回提供了展览的总览。回目来自清中期广东诗人张维屏之《新雷》:“造物无言却有情,每当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这也是此回的定场诗,前段由何碧琪博士念岀,最末三字由陈志江用打引腔唱出。打引腔常用于粤剧人物上场诗白,在此寓意一批广东书画家在清代中叶登场。唱出广东在经历清初动荡后,迎来人才汇聚的文艺世纪,最后用众位文人雅士、书画名家之姓名拼成一阕南音,正是千红万紫,各有千秋。第二回
苏六朋《罗浮山市图》的地道风情
第二回集中讨论职业画家苏六朋的风格和作品。此回的南音唱得比一般慢板南音还要慢,行腔与拍和亦极为简约,直至乐曲中段才略为加花加快,配合《罗浮山市图》由上而下从幽静的山峰渐渐转到生动的人物活动之布局 。
仿古与破格 —— 黎简与谢兰生
第三回的主题是黎简和谢兰生两位名家,他们的仿古画作富有新意,故此回的南音也特意在传统唱法之上增添新鲜感——轻快流畅的南音,结合由何碧琪博士创作并以“数白榄”方式念岀的打油诗,配以南音伴奏法拍和,两种传统广东说唱,共冶一炉,使传统的曲调听来新颖。第四回
仿古与破格 —— 苏仁山《细笔山水》
第四回为苏仁山的《细笔山水》配上一曲仿粤讴。粤讴自二十世纪初已渐成绝唱,幸而清代以来的曲词仍流存于世。其曲词用粤语书写,通俗随性,而从仅余的录音、乐谱和文字记录则可知粤讴过门长,拉腔也多,是以慢见称的曲种。苏仁山的《细笔山水》由无数细致的墨点构成一幅山水画,正好与细腻的粤讴互相辉映,也借此曲仿粤讴向广东书画家仿古而不墨守成规的精神致敬。
视频截图
《广东画广东话・说唱解画》第一回已于文物馆五十周年当日,即九月二十七日推岀,其后每周推出一回,配上中、英文字幕,在展览厅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Bilibili频道上播放。
视频链接
第一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L4y1h7Sa?share_source=copy_web
第二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h411J7PF?share_source=copy_web
第三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h411J7PF?share_source=copy_web
从以上每回简介可见,节目中书画与音乐的结合深入而细致,充满巧思。视频固然有宣传展览的功用,在展览厅播放,也有营造气氛的效果,但与此同时,它本身也是一件独立于展览的、值得反复玩味欣赏的音乐作品。这样的联合创作需要博物馆研究员与音乐家各自发挥专长,并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讨论、沟通。是次合作筹备时间大约半年,策展人何碧琪博士与一才锣鼓进行了多次会谈,期间就展览的策展理念、节目的结构、选件、曲词都有讨论。两种不同文艺范畴的思想碰撞,擦出意想不到的创意火花。例如原本的构思是由一才锣鼓负责演出,何碧琪博士担任顾问角色。但在讨论的过程中,经一才锣鼓建议,何博士亦慷慨抽空参与演出,甚至创作了长短句和打油诗,让这次的合作内容层次更丰富,也更有互动交流。
跨界合作能够让合作双方都接触到新的受众,且不仅能够为新旧受众带来别具新意的形式,在创意激荡之下,也能生出新的、更有意思的内容。文物馆近年在这方面多有努力,除了与港中大医学院合办工作坊培养未来医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外,也推出了《艺术无间》系列视频,邀来各行各业的人士与馆中研究员讨论藏品,例如邀请东莲觉苑苑长僧彻法师探讨唐代写经和禅画、邀请爬山专家探讨吕寿琨绘画香港的抽象山水画《鹿颈村》、邀请港中大的驻校发型师讨论清代的人物画等等。《广东画广东话・说唱解画》系列对文物馆来说是音乐上的一次新尝试,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样化的合作与内容,吸引更多观众关注中国艺术,为文化的传承和推广继续作出贡献。
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撰稿:黄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