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EEM季报 · 金融市场】风险溢价上升(2022年第1季度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IWEP NIGS 社科院世经政所 全球战略智库 2022-09-29

20221季度,全球金融市场风险溢价上升。美联储加息落地,美元流动性收紧。俄乌冲突升级、美联储加息、奥密克戎病毒大规模爆发、通胀高企等因素,推动全球金融市场风险溢价普遍上升,但除俄罗斯以外的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国表现较佳。主要经济体股市波动加大、出现明显回调,但巴西股市上涨。部分新兴经济体跟随或提前出美联储加息,俄罗斯央行加息1050bp以抵御货币大幅贬值。因通胀高企、风险溢价上升、美元加息及其自身加息等因素,大部分主要经济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汇率方面,美元升值,欧元、日元均贬值,俄罗斯卢布大贬,其他地缘政治风险较高的经济体货币也出现预防性贬值,巴西、南非等大宗商品出口国汇率升值,阿根廷、土耳其继续大幅贬值。人民币汇率稳定。美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中美利差出现倒挂,资本阶段性流出中国资产组合,但贸易顺差、购买力平价和实际利率仍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无需对人民币贬值风险过于担忧。

一、全球金融市场总体情况
2022年1季度,金融市场风险溢价上升。受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升级、奥密克戎病毒爆发、通胀高企等因素影响,金融市场风险溢价上升。美元流动性收紧,美股波动性出现阶段性上升。主要发达经济体股票市场出现回调,大部分经济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汇率方面,美元升值,欧日货币均贬值,俄罗斯卢布大贬,其他地缘政治风险较高的经济体也出现预防性贬值。巴西、南非等大宗商品出口国汇率升值,阿根廷、土耳其继续大幅贬值。人民币汇率稳定。
美元流动性收紧,美股波动性加大后回落。美联储加息,美元流动性持续收紧,TED利差上升至0.5%左右。美股波动性阶段性上升。美股波动较大。因俄乌冲突升级,VIX指数最高上升至36%,后又迅速回落至20%左右的疫后正常水平。加息并未使得VIX指数反弹攀升,说明美联储3月16日加息25bp、FOMC声明和鲍威尔讲话内容均在市场预期内,并未出现超市场预期的紧缩。

二、 全球金融分市场运行态势
美元升值,欧元日元贬值。因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升级导致避险需求增加,资本回流美国,美元在1季度升值2.6%。根据历史数据,美联储在1990年以来的四轮加息周期中,全球资本分别流入美国653.6亿美元、337亿美元、581.6亿美元和6386.1亿美元,美元回流支持美元在加息周期内升值。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原油价格大幅上升,欧日经济面临复苏未稳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冲击。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美国长期名义利率上升,但欧央行暂缓加息,日本央行加大资产购买力度,欧元、日元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欧元、日元贬值。其中,1季度日元贬值幅度高达6.3%。
俄乌冲突爆发后,卢布大贬,地缘政治风险较高地区汇率贬值。俄罗斯卢布1季度贬值接近20%。此外,俄乌冲突增加了资金对地缘政治风险较大的地区的预防性避险需求,菲律宾、韩元、新台币等地缘风险较高地区的汇率也明显贬值。俄乌冲突后中国也出现短期明显资本流出,3月,A股市场净流出635亿元人民币(约100亿美元),仅次于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的单月流出水平(678.73亿元)。但1季度,总体来看,人民币依然较美元略有升值。
巴西、南非等大宗商品出口国汇率升值,阿根廷、土耳其继续大幅贬值。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改善经常项目,巴西、南非等大宗商品出口国汇率升值。2021年全年南非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为6043亿兰特,达到自195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前FDI流量最高纪录是2013年的801亿兰特。1季度,巴西雷亚尔、南非兰特升值14.7%、8.9%,成为表现最好的新兴市场货币。但是,阿根廷、土耳其等金融脆弱性较高的经济体依然持续贬值,1季度分别贬值7.8%、14%。
主要经济体股市普遍回调,巴西股市上涨。因加息、俄乌冲突导致利率和风险溢价上升,主要经济体股市均出现明显回调。主要经济体季内波动都接近或超过20%,俄罗斯股市在俄乌冲突后暴跌50%。因经济前景改善和资本流入,大宗商品出口国迎来资本流入。2022年1—2月,拉美新兴经济体资产组合的资金流入累计规模达149亿美元。在主要经济体股市整体调整的背景下,巴西股市1季度上涨15%左右。

美联储加息25bp,欧央行按兵不动。美联储点阵图显示全年加息7次。3月份美联储FOMC会议考虑了俄乌冲突影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冲突会通过抬高通胀和降低投资支出影响美国经济,但影响不确定,暂不影响美联储在冲突前既定加息路径。美联储如期加息25bp。尽管通胀高企,但欧央行按兵不动。拉加德认为,欧央行在减少资产购买和加息之间需要时间窗口。日本央行也未调整政策利率。日本、欧元区货币市场利率窄幅波动、保持稳定。

人民银行降息,俄罗斯央行大幅加息,印度央行维持宽松。人民银行降息10bp,但1季度货币市场中枢并未出现明显下降,货币市场利率基本保持稳定。为应对货币贬值和通胀风险,2月28日,俄罗斯央行大幅加息1050个基点。此前,自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俄罗斯央行已经连续8次加息,累计此次加息俄罗斯央行近两年已加息1575个基点。印度央行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

主要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上升。1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上升,上升幅度较大。其中,美国、德国、欧元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单季度上升80bp以上,欧元区经济体国债收益率由负利率转正。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约20bp。新兴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在上升,巴西、土耳其、韩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幅度较大。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动力不足,并出现下行迹象。1季度主要经济国债收益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美联储加息,部分新兴经济体(韩国、巴西等)加息;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上升成为全球性因素;三是俄乌冲突提升了风险溢价,部分主权国家国债收益率的隐含风险溢价上升,也推动了长期利率的上行。

美债期限利差收窄,收益率曲线平坦化。自美联储紧缩预期上升起,短端美债收益率持续抬升。但长端美债收益率上升动力不够强劲,慢于短端的上升,美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2022年3月底,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2.35%,二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2.31%,期限利差(10Y-2Y)收窄至4bp,较4季度末收窄80bp。考虑到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表现较佳、暂未出现明显衰退苗头,且长期美债的趋势是上行的,美债平坦化的原因可能在于海外投资者因避险情绪增持美债,导致长端利率上升幅度不及短端。

三、全球金融形势展望

当前美国资产价格泡沫化程度加剧,美股泡沫化程度高于互联网泡沫时期。低利率推动资产价格暴涨,家庭部门杠杆率升至81%,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前水平。美股市场杠杆化、泡沫化加剧。美股融资余额同比增长逾50%,对冲基金的净杠杆率接近90%,美股巴菲特指数(市值/美国GDP)已超过200%、高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峰值。道琼斯指数创36000点新高,市盈率接近30、分位点持续处在历史95%以上。如果美联储加快紧缩节奏,可能进一步抬升长期利率、打击美股估值。同时,新冠疫情后,各主要经济体均推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也积累了一定的债务风险,他国债务风险事件的频发也可能增加美股波动。

中美利差倒挂,人民币资产组合的资本流出压力上升,但总体来看,人民币贬值压力可控。因中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周期不同步,4月初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出现倒挂,资本流出压力上升。3月,全球资金净流出中国股票和债券资产组合,其中北向净流出450.8亿元,IIF数据统计的中国股市净流出71.1亿美元。EPFR显示3月中国债券市场净流出38.9亿美元。同时,2月境外机构合计减持了803.5亿境内债,是自2021年4月以来首次减持。但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在升值,主要由于贸易顺差结汇支撑和人民币的类避险属性。未来一个季度,贸易顺差依然能支撑人民币汇率,中国经济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依然极低,财政货币政策宽松可能性上升,也将降低中国资产的风险溢价、提升避险和收益属性。此外,由于美国高通胀拉低了实际利率,而我国通货膨胀率并不高,实际利率依然高于美国。从购买力平价角度来看,低通胀也会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支撑作用;从实际利率角度来看,人民币资产依然具有较强的长期吸引力。因此,尽管中美利差出现倒挂,人民币资产组合出现了暂时的资本流出,人民币贬值预期可能阶段性上升,但是单季度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

四、跨境收支总额与上期基本持平,跨境资金维持净流入

2022年1季度,银行代客涉外收入、对外付款与2021年4季度前两个月规模基本持平,跨境收支维持净流入趋势。2022年1季度前两个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与支出总额为1.9万亿美元,同比上升17.8%,与上一季度同期规模持平。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对外支出分别为9984.01和9465.03亿美元,与上季度同期规模相当,同比分别上升15.2%和20.7%。银行代客涉外收支维持顺差,顺差额度为518.98亿美元,相比于上一季度同期收缩23.6%,相比2021年同期收缩36.7%。

从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的分项看,2022年1月、2月经常项目顺差规模相比上季度同期显著扩大,顺差规模为534.88亿美元,相当于上季度同期扩大2.2倍,相比于去年同期扩大21.98%。从细项看,货物贸易顺差规模大幅扩大,服务贸易逆差扩大,收入项逆差缩小。1季度前两个月,货物贸易顺差相比于上季度前两月上升33.4%,至751.41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相比4季度前两月扩大61.2%,至85.57亿美元;收入项逆差较4季度前两月收窄61.7%,至130.96亿美元。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资本和金融项目由顺差转为逆差,1季度前两个月的逆差规模为43.65亿美元,结束了2018年1季度开始的顺差趋势。从细项看,直接投资顺差规模相比于上季度同期扩大,证券投资顺差由大规模顺差转为大规模逆差,其他投资由逆差转为顺差。其中,直接投资相比上季度前两个月增加7.6%,顺差规模为202.05亿美元,相对于2021年同期收缩16.4%;证券投资由上季度同期的344.96亿美元的顺差转为逆差251.34亿美元,是证券项下最高水平的逆差规模;其他投资项由上一季度前2个月的逆差转为小幅顺差,录得5.31亿美元。

2022年1月、2月,银行结售汇顺差规模相比于上一季度前两月有所收窄。其中,银行结售汇逆差规模相比上季度前两月有所收窄,顺差规模为319.71亿美元。其中,银行结汇、售汇金额均有所下降,结汇的下降规模更大。银行结汇总额为4022.37亿美元,售汇总额为3702.65亿美元。从交易主体来看,银行自身结售汇1月、2月逆差规模有所扩大20.65亿美元,逆差规模为58.3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相比于上季度前两个月下降76.6亿美元,至378.01亿美元。在结售汇意愿方面,2022年1季度前两个月结汇率(银行代客结汇占银行代客涉外总收入外币比率)和售汇率与上季度相比均小幅下降,分别至62.4%和61%。

境内银行代客收付款的人民币跨境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1月、2月人民币流入35.69亿美元。人民币业务在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总额中占比为36.1%,较上季度前两月下降10个百分点;在涉外支出总额中占比为39.7%,较上季度前两月下降0.6个百分点。

五、2022年1季度中资企业海外债发行规模维持低位

2022年1季度中资企业海外发债总额为314.07亿美元,环比上升2.3%,同比下降42.7%。除去4季度到期债务规模410.6亿美元,净新增发债规模为-96.53亿美元。从行业上看,金融业发债规模最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次之,房地产位列第三,但发债规模继续呈下降趋势。计价货币上,4季度境外发债仍以美元计价债券为主,占全部海外发债额的90%。

金融业为1季度发债主力。1季度合计发债136.7亿美元,环比下降23.2%。金融业发行主体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为主。成本方面,1季度平均发债成本为2.58%,相比上季度发债成本上升65个基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4季度境外发行公司债91.3亿美元,发债总额相比4季度上升6.4%。城投企业海外高收益债券发债成本为3.65%,投资及债券为3.14%。房地产公司4季度发行债券21.5亿美元,发债规模与上一季度相当。在境内房地产信用风险的持续发酵下,整个1季度仅有6家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债。

中资美元债市场的信用风险尚未出清,在中美利差收窄、甚至倒挂形势下,中资美元债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或同步收缩。投资级债券市场上,只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维持发债热情,大型央企、金融机构和头部科技企业发债规模大幅下降。高收益债券市场上,受房地产市场风险影响,包括房地产和一般工业企业在内的整个高收益美元债市场失去活力。在未来可能的货币贬值压力下,中资美元债市场规模或面临进一步萎缩。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