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芸芸倾听丨黄娣:两岸三地求学路 纯真通透赤子心

芸芸众生  细如微尘

灿烂星河  流转岁月

倾听

来自资深专家 教授大咖 业界精英的

经验之谈 与 人生感悟

了解

行业与教学前沿动态

发现

不平凡中的平凡

洞察

平凡中的睿智

芸芸倾听

记录历经生命磨砺的沉淀与智慧

对话与交流中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2019年以前,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科研处一直处于艰难的无序状态,年轻的黄娣却让这一切发生了改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黄娣的故事。

01

开明家庭长大的疆三代 两岸三地求学拓视野


90后的黄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疆三代。多年前,爷爷奶奶从江苏支边新疆,在新疆定居。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家属区,黄娣和许多支边后代的同龄人一块长大,延续着血液里流淌的汉族血脉。黄娣的爸爸妈妈十分开明,他们鼓励女儿做自己喜欢的事,给予了黄娣很多自由空间和爱。

大学黄娣就读于厦门华侨大学。这是一所国侨办直属院校,校内时常有许多国际交流机会。通过国际交流的夏令营,黄娣收获了友谊和阅历。大三,黄娣申请了到台湾国立台中教育大学交流,完全陌生的学习环境让黄娣和其他国家、台湾地区的同学有了更多交流,发现了看待问题的更多不同面。去台湾之前,黄娣对台湾的印象大多来自于父母、书本、老师、同学和朋友的交流,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与耳濡目染让黄娣对两岸文化的差异有了更深体会。一次,课题上讨论大学教育在两岸的不同,老师分享,“如果我们按天才只有1%的比例来算。那么整个大陆的天才人数基本上可以相当于我们整个台湾岛的人数。”作为班上唯一一个大陆学生,这句话让黄娣对眼前的这位老师内心升起敬仰。老师让台湾学生将视野放大,不拘泥局限在小小的台湾,大陆对岸乃至世界优秀的人才层出不穷的理念让黄娣折服。

这一段经历让她的世界观和看待问题的方式有了很大转变,从新疆到厦门的南北差异跨域,到从大陆到台湾的两岸跨越,让黄娣看待问题时角度更加多元,理解力、共情力也增强了不少。


02

缅甸支教志愿服务 香港精进思维训练


在台湾读完大学后, 黄娣参与缅甸汉办孔子课堂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志愿者服务,积累教育和生活经验。说起这段经历的缘起,不得不提到大四时的一次校园接待。当时,学校接待一个缅甸学生团到校交流,黄娣担任交流团的带队老师。开朗亲和的她很快和交流的学生成为了好朋友。孩子们喜欢黄娣,黄娣跟他们约好以后去缅甸看他们。就这样,她来到了缅甸的这所学校。

初到缅甸当志愿者是一段非常辛苦的时间。到一个新的国家,面对不同的生活文化差异,如果说之前是在国境内的话,那么缅甸的经历则更像情人之间恋爱的新颖期、蜜月期和落差期。刚开始去缅甸时候还有新鲜感,后来到了落差期非常辛苦。有一段时间,黄娣水土不服拉肚子,再加上在给学生排舞时把脚扭伤,发烧并碰上生理期,上吐下泻十分难受。黄娣不想让家里人担心没有和家里人说,很快自己在网上搜到了急救电话。那段时间虽然辛苦,好在学生可爱,给黄娣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

志愿者生活结束,黄娣来到了香港理工大学主修对外汉语。研究生阶段的跨文化交际课程,让黄娣对自己的成长经历的文化梳理更加清晰,对于不同地域文化的多元和包容有了更多理解。“在新疆长大不时会被问到新疆的文化习俗问题。课上自我介绍时,许多同学会好奇地问‘你会扭脖子吗?’‘你会跳舞吗?’‘你会骑马吗?’‘你们新疆吃什么?’”。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在他人的眼中成为好奇的新鲜事,黄娣觉得有趣。她印象最深的是在香港的研究生学习阶段,一个来自奥地利的老师问,“你来自新疆,你是怎么来的香港呢?”黄娣开玩笑地回答“我是骑骆驼来的。”后来,每次上课老师都会问她“同学,你今天骑骆驼了吗?”班上也因此留下了关于一个骑骆驼同学的佳话趣事,黄娣也很快和其他国家的同学成为了朋友。

香港的教育环境比较英式,研究生每次上课前需要查很多资料,这也在不知不觉间增加了黄娣的阅读量。尽管课业量大,黄娣现在回想起来很多时候自己都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训练在无形中帮助黄娣循序渐进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缅甸的志愿者经历让黄娣学会了如何在恶劣的条件下良好地适应与生存,在香港的求学则让她体会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育环境,这也是黄娣的学习和思想提升精进期。


03

就职希望教育集团 带动文传科研新变化


毕业后,黄娣来到了成都工作,入职希望教育集团。黄娣刚到希望集团初期与许多专家们一起工作。“跟着前辈们一起学着从他们的视角来看问题,也学习到了他们那种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这对我自己独立做事情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前辈们也给了很多的鼓励与支持,非常感谢。”回顾在希望教育集团工作的一年半,黄娣如是说。

2019年,黄娣调到了文传,担任科研处处长。与211、985科研学术型的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职业院校的人才既要循序渐进地成长,同时又有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的特点。一般的民办高校由于科研水平和能力十分有限,科研队伍和人员配备不理想,所以普遍存在科研基础薄弱、缺乏高水平研究团队、高水平成果较少这样的"科研短板"的现象。侧重点不同,定位需求不同,职业院校的科研发展要求有自己的路径。在黄娣看来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就是需要一点一点地成长。在对科研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后,黄娣邀请校外专家对老师们进行课题申报培训,2019年,学校通过立项的中心课题5个。2020年这学期,科研处共计发布25个课题申报通知,参与申报课题9类,共计申报16项,已收到正式立项通知文件2项。“目前的阶段,我们学校大多数老师可以请一般项目或者自筹项目。这几个结束之后,差不多一两年就过去了。这时,职称上去了、学历上去了、经验上去了,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申请更高一层的课题,这是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系。”一个课题研究的时间少则一年,长则两年到三年。借助整改工作的契机,学校的科研工作也逐渐走向有序化。



03

校企合作向前一步 未来在深度上拓展


2019年,学院与崇州广播电视台共建了融媒体研究与教学中心、与四川广播电视台签约授牌“融媒体联合工作室”,还为大型实景剧《只有峨眉山》选送了部分演员。与凡朴农场合作的订单式办学在音乐舞蹈系公管专业初步试验获得一定成效,承办的第4届四川自驾游赏花节文井江茶文化体验季启幕活动、四川省首届非遗创意设计(编织类)作品大赛评审及学术研讨会均取得圆满成功。学院校企合作每发生一件大事,黄娣就会和科研处同仁进行及时记录,并以简报的形式公布在学院群。她来的这一年,学院的科研工作日渐有序,逐步走上轨道。

2019-2020学年下期,学院分别与五星村包括最近的崇州市崇平小学建立了乡校合作和校校合作,结合学院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和美育教育提供支持。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我院在不断尝试着。“目前我们学院的校企合作在深度上还不够,还没有比较突出的合作项目为科研提供支持,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和努力的工作方向。”黄娣说。借校企合作推动教学与科研工作,从而提高我们的综合办学水平,老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于学校的科研发展和自己的工作规划,希望在任职的这段时间里能够有一些小的突破。最好能够把这些规划完成80~90%。如果老师们和自己都有提升,那么学校的整体排名和第三方的评价也能够有提升,这也就意味着学校的外部评价和招生都会变得越来越好,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采访的最后,黄娣如是说。



文字丨宣传处

图片丨由黄娣本人提供

责编丨刘珥婷 王婷

美编丨冯夏天



往期回顾

芸芸倾听丨燕珊珊:心中常念育人经 助力学生蓝天梦

芸芸倾听 | 于兴财: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芸芸倾听丨彭代明:言传身教育桃李,潜心研学铸师魂

芸芸倾听丨何柳:责任常驻心头 艺术永葆青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