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着手分析一个行业?
点击图片,查看课程详情
想了解自己数据分析能力到了哪一层,戳{数据分析6个能力等级}(https://edu.hellobi.com/course/185)
想和大牛学更多思维方式,戳{和管理咨询顾问学思考}(
https://edu.hellobi.com/course/199)
分享一个教科书式的方法,人人都可以学习。一提到教科书式方法,之前几位答主都有意绕开了。实际上教科书式的方法比大家讲的土办法还要简单。只不过是,教科书也是分给学生看的,还是给企业里的人看的。
在校的同学们会有做行业分析的需要。简单的是交课堂作业,复杂是写论文。当我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因为老板的课题有需要,所以做过一段时间的行业研究。当然啦,毫无学术造化的我,是不敢妄用:“研究”两个字的。因为我在干的其实就是“水”论文的事。我那时无心在学术上深入,只想着早点交差了出去实习。我的目标就是堆几篇行业研究论文出来交差,仅次而已。
对着诸如《战略管理》《产业经济学》一类的课本做研究,是件非常轻松的事。因为你不需要真的懂一个行业,只要对着书里提供的模型,把文字数据填进去就行了。SWOT分析就填四个空,7S分析就填7个空。那时候的套路,如果做理论研究,就先宏观环境(PEST),价值链分析(Value Chain)然后具体到企业的SOWT分析,最后给建议就好了。不会给建议?没事有百度呢。搜索:XX行业2008年发展情况,XX行业2008年的问题,XX行业2008年发展十大机遇,XX行业2008年经典案例,搞掂!真可谓:开局一张图,数据靠百度。
如果是实证研究,就去扒统计年鉴。抽行业产值、从业人数、R&D投入等等指标做数据模型有关的分析。想做的简单,就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或者数据包络分析(DEA),搞个行业竞争力综合评估,连调参都省了。想搞的复杂就用回归分析做行业发展预测。反正在学校吗,预测不准也不会有客户找上门来怼人。也不会有人考虑预测出问题怎么办。只要各种模型检测值看的过去,就基本水成功了。
正是在水论文期间,接触了很多咨询公司的行业分析报告。于是留下了这些咨询公司非常专业的印象。这或多或少引导我最后就业去了咨询公司。到了咨询公司以后才发现:原来真实的行业分析,用的指标还要更简单,人人都能对着抄。
咨询公司的行业分析套路一般分三个部分。
第一, 行业宏观形势分析
第二, 行业细分领域分析
第三, 行业竞争行为分析
我们就一个个来拆开看,这些高大上的报告是怎么弄出来的。
宏观形势分析核心指标有四个就足够了:
1. 销售额/销售增长率:主指标,反应行业发展阶段
2. 集中度:行业前1/3/10名企业销售额占比,反应垄断程度
3. 利润率:行业平均利润率,反应盈利能力和吸引投资能力
4. 投资额:行业投资数量,反应行业持续发展动力
以上四个指标组合起来,可以描绘出一个行业的发展阶段,从而回答:我们这个行业目前处于什么阶段,要以什么竞争策略为主这个问题。具体判断方式见下图所示(备注:图书+表示增长/多、-表示下降/少,具体含义大家自行体会,全部解释完还得1万字)。通过四组数据,以给后续的分析定一个基调,方便细节探讨。
这四个指标,本质上只有三个基础的数:销售额,利润率,投资额。集中度、增值率可以通过这三个数推算出来。为什么反而咨询公司用的指标少?因为看数据的一张嘴,找数据的跑断腿,实际上靠谱的数据永远是稀缺资源。所以要尽可能的用少量数据反映问题。这三个数据是相对容易获取的了(稍后有更详细解释)。
有了四个基础数据,如何做判断呢?比如我怎么知道目前行业的增速是快还是慢呢?这里有个的办法。首先定对比标杆。一般有三种办法找标杆:
1. 国家VS国家:比如参照美日欧行业发展进程,我国处于什么阶段。
2. 行业VS行业:比如参照类似行业发展进程,本行业发展阶段。
3. 过去VS现在:本行业自身3/5/10年数据对比,速度是涨还是跌。
其次,找阀值,如果有行业经验,比如业内一般认为5%增长就是高速,就直接套行业经验。没有行业经验,就简单的把0%-10%增长定为一般速度,10%-30%定为中速,30%+定为高速。有了标杆和阀值,就很容易进行判断了。最后,再结合当前的具体数据做判断。
要说明的是,这套思路源自传统行业。传统行业一般认为行业发展是利润驱动的,需要真金白银看到市场盈利才会行动。而互联网行业不这么认为。互联网行业是资本驱动的,只要资本认为存在风口,就会大量投入驱动行业增长,跑马圈地,快者为王。近年来大起大落的电商、视频、团购、O2O、VR、人工智能、共享单车,无一不是这个模式。这时候可能考虑变量要把销售增长率改成用户增长率,而具体曲线形态肯定也有不同。有机会可以单独分享。
宏观的概念无法落地,落地就要考虑地域、消费者、产品这些具体问题。所以第二步的分析要围绕整体策略,思考一个具体的落地方向,这里包括五个具体问题:
1. 我要在哪些地区:根据各地区行业发展水平,圈定发力区域
2. 面向哪些消费群体:了解目标区域的消费群体规模、需求、品牌/产品渗透情况
3. 从什么产品发力:选择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增长空间的产品品类
4. 有哪些环境制约:考虑PEST因素,看具体落地时是否有机会点/障碍点
5.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选定竞争对手,SWOT分析提炼行动方向
这里展开讲的话又是一万字长文,大家可以先感受一下基础分析维度。这里提示几个新人做行业分析时经常犯的错误:
错误一:没有具体到地区、人群、产品就谈战略。没有这三要素支撑的行业分析就只是个宏观的概述,没有指导意义。每个地区,每个省市都会有很多具体差异,光讲大趋势是落不了地的。
错误二:脱离规模谈需求,脱离用户谈产品。不专业的行业分析总是习惯性的写:“消费者普遍偏爱XXX”或者“中国消费者都XXX”“90后都XXX”而专业的行业分析是:“预计目标群体规模2000万,该群体偏好XXX产品”脱离了用户规模、用户购买意愿、用户付费能力谈需求也是空谈,因为企业是没法基于“中国,90后,普遍”做营销预算的。
错误三:PEST和指标不挂钩。不挂钩的结果就是PEST写的很虚,完全和指定预算没关系。实际上PEST与每个地区的四大指标是有对应关系的,如下图所示
错误四:脱离对手谈SWOT。SWOT同理,只有选中对手才能谈优劣。因为最终选择权在消费者手里,消费者不会理会企业的各种策略、思路,只会考虑我在哪里、买什么产品。选中对手,才能真实测试消费者态度,太能知道真实的竞争优势劣势,才能知道我们想象中的概念用户买不买单。
大家应该看出来了。这一部分才是咨询公司的吃饭家伙。因为宏观的数据太虚,只能依赖统计局、行业协会等机构。但如何做细分市场研究,如何推算市场保有量,计算市场空间,测试用户付费能力,最终推导出行动策略,这些是实打实需要咨询公司完成的。对企业而言,只有拿到具体数据才能指定行动计划。而对咨询公司而言,这需要大量的市场走访、渠道沟通、消费者研究、线上线下数据整合,这些是实打实收钱的地方。当然,这里具体操作细节还有很多,大家有兴趣可以慢慢拆开讲。
有了上一步分析,行业的洞察已经可以具体到战术层面。不过有时候客户还希望能更具体,能到战斗层面,结合行业趋势给一些具体战斗指导。这时候就得做第三步,行业竞争行为分析。这里其实就是标杆研究法。基于value chain 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大致开展方式如下如图:
这里是一个纯纸面工作,其实可以做的很无脑。因为这五个维度对应的都有具体的干活部门。每次做到这里,做客户访谈的时候,有心做事的部门就会吐露心声,告诉顾问们自己想在XXX方面发力。这时候只要迎合着人家的意思把落地细节补全就行了。比如营销部门想发力品牌推广,那就多着墨营销的作用,多收集对手的营销东西,多收集消费者对营销的态度,给营销部门更多弹药可以做决策就够了。老实说,我本人并不喜欢这么做,这样显得自己一点水平都没有。然鹅,咨询公司也得重视顾客体验。最后验收报告,大老板最多看一眼,这些具体负责的部门可是要认真一行行看的,为啥要跟人家过不去呢。囧。
讲完了整个流程,专门分享一下数据质量问题。外行永远对咨询公司的能力抱有幻想。就像这个问题的几个答主都提到了咨询公司、行业协会和统计局。其实业内人士都清楚。获取数据的手段只有三种:主动公布、业内交流、数据监测。然而实际经营中,没有企业会老老实实的对外公开真实经营数据。即使是政府收集,也不会做一个系统接口插进企业的IT系统实时对接数据。大部分情况下经营数据都是人工的层层上报。然而,很多大机构内,自己分公司都不会给总部汇报真实数据,更不要谈对外汇报的数据了。我整理了几种常见行业数据的来源,大家感受一下:
在行业研究上,只有没用对地方的数据,没有没用的数据;不存在100%完美的数据,但存在能80%解答疑问的数据。所以大家在做行业研究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研究目标的设定,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收集对应的数据。指望一个大而全的报告搞掂一切数据,在应用的时候发现:咦?这里似乎对不上,咦?哪里似乎少了什么。
说道目标设定,这里有太多太多苦难心路可以分享。起初我自己还是个小兵的时候,不需要面对客户。每天蹲在后台做报告,感觉套路不就这么多吗,对着撸一遍就成,有什么难的。而真的面对客户以后,被人各种挑战、各种质疑,被人各种吐槽:我早就知道了,你分析了啥啊!倍感心酸以后,才明白:
重要的不是套路,而是问题本身。客户都是从业多年的资深人士。他们不需要一个外行告诉他到底这个行业发生了什么,他们有着很明确的行业认知,很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不积极沟通,不深入了解他们的问题,只是收集数据摆出来,根本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而不敢主动沟通,不敢反问,不敢质疑,只会自己闷头憋结论,恰恰是很多新人的做法。
当我是新人的时候,我也喜欢下载500套ppt模板,2GXX咨询公司报告塞在硬盘里。我也看到漂亮的ppt模板就好high,看到一张数据表就像怎么画出来。被怼多了以后,我的习惯也改变了,变成了看报告先看取数方式,再看报告是针对什么部门的需求做的。变成了看数据先看数据反映了行业什么问题。收集的东西也不是ppt,而是各行业人的联系方式。做的最多的不是琢磨怎么画表,而是与一线交流、与客户聊天、没事走走门店。当你真的身临其境感受到他们的困惑、掌握了他们也掌握的知识,你才能知道到底什么数据是真正有用的,到底什么样的分析能解答问题。其实人们在很多时候不是做最优解,而是只有那么几个看起来都很烂的选择,挑一个没那么烂的而已。
当你背下数据,记住模板,重复操作练套路的时候,恭喜你进入这个行当,成为一个菜鸟。当你忘掉模板,记住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恭喜你真正开始上路,成为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以前见客户,总是会收集各种之前项目资料,生怕被人问穿。而9年以后,我站在客户面前,很有耐心的反问:“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所以进步,就是信心是来自于我能解决问题,而不是笔记本里囤了多少PPT。与大家共勉!
大家都在看
作者:陈老师,在咨询行业打拼了9年,在如何诊断经营问题、建立分析体系、解决专项问题上有超过30个大型项目积累与实战,天善智能特邀专家。
个人公众号:接地气学堂
博客:https://ask.hellobi.com/blog/chenwen
数据分析职场路上有困扰吗?不妨到《数据分析师八大能力培养课程》https://edu.hellobi.com/course/272 里聊聊!
视频课程特色:
从真实数据分析工作场景出发,训练实战能力
启发式教学+大量实际操练,培养属于自己的能力
不依赖于某个具体技术,也适合对数据分析感兴趣的学生、业务部门人士学习
☟☟☟ 猛戳阅读原文,即刻加入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