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研究:景气度高企,大型化及深远海趋势持续
(报告出品方:东亚前海证券)
1.全球风电景气度高企,中国呈高速发展趋势
1.1.风电:成本低且建设周期短,未来开发空间显著
风电发电成本较低且建设周期短,在可再生能源中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及地热能。从发电量方面看,根据 IEA 数据,水力发电量最高,2021 年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 15.3%;风能位列第二,占比为 6.6%。从发电平均能源成本来看,风电发电成本处于较低水平,约为 38 美元/MW。相比较而言,风电还具有建设周期短、运行和维护成本低、发电效率较高等优势,未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十年间全球海陆风电成本降幅均超过60%,陆上风电成为度电成本最低的可再生能源。整体来看,风力成本已降至可再生能源中较低水平。从成本降幅来看,2021 年全球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为0.033 美元/kWh,较2010年的 0.102 美元/kWh 下降了 68%。2021 年全球海上风电项目的度电成本为0.075 美元/kWh,较 2010 年的 0.188 美元/kWh 下降了60%。从2021年数据来看,陆上风电是度电成本最低的可再生能源。
1.2.全球:风电装机高速提升,中国占据领先地位
2020 及 2021 年新增装机量大幅升高。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05-2021 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从59.1GW增长到837.5GW,CAGR为 18.0%。从年度新增装机容量来看,2020 及2021 年全球新增装机量大幅提升,2020 年新增装机量为 94.8GW,较 2019 年的59.6GW增长59%,2021年新增装机量维持高位,达 92.5GW。
GWEC 预计 2022-2026 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量CAGR为6.4%,风电装机仍有较大空间。据 GWEC,在全球低碳的大背景下,风电将持续发挥积极作用,预计未来新增装机将呈现持续增长。据GWEC数据,2022年全球新增装机量将达到 100.6GW,2026 年将达到128.8GW,期间CAGR为6.4%。
2011-2021 年全球陆风累计装机量 CAGR 为12.8%,2020 和2021年新增装机容量大幅提升。从全球陆风方面来看,全球陆风累计装机量持续提升。2020 年全球陆风累计装机量达 707GW,2021 年达780GW。2011-2021年全球陆风累计装机量 CAGR 为 12.8%。年度新增装机容量方面,2020年起全球陆风新增装机量提升到较高水平,2020 和2021 年全球陆风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 88.4GW、72.5GW,比 2019 年分别增加61.9%、32.8%,增幅明显。
世界各国中,2021 年我国陆风新增装机位列全球第一,占比达42%。截至 2021 年,全球陆风累计装机量分布中,中国占比位列全球第一,达40%,美国、德国、印度和西班牙占比分别为 17%、7%、5%和4%。从2021年度全球陆风新增装机分布来看,中国占比达42%。除中国外,美国、巴西、越南和瑞典占比分别为 18%、5%、4%和3%。
2011-2021 年全球海风累计装机量 CAGR 为30.1%,2021年度新增装机量高增。从全球海风方面来看,全球海风累计装机量持续提升,2020年全球累计海风装机量达 36.1GW,2021 年达57.2GW。2011-2021年全球海风累计装机量 CAGR 为 30.1%。年度新增装机容量方面,2021年全球海风新增装机容量高增,达 21.1GW,同比增加208%。
世界各国中,中国海风累计装机位列全球第一,占比达47%。截至2021年,全球海风累计装机量分布中,中国占比位列全球第一,达47%,英国、德国、荷兰、丹麦占比分别为 22%、14%、5%、4%。从2021年度全球海风新增装机分布来看,中国占比达 80%,中国新增装机高增,显著拉动全球海风装机量提升。除中国外,英国和越南占比分别为11%和4%。
海外各国出台政策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建设。海上风电对于低碳环保的建设意义重大,能源转型背景下,各国政府出台政策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建设。德国计划 2030 年海风装机达到 30GW,2045 年增加到70GW;英国提出 2030 年海风装机达到 40GW 的目标。除此之外,美国、日本、印度、韩国等国也积极出台政策推进海风产业发展。
1.3.我国:预计至2030年海风新增装机量CAGR为15%
我国风电并网规模稳步提升,近两年新增并网规模增幅大。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为342.2GW,占电源总装机比例的14.0%,呈提升趋势,火电占比降至 53.5%。新增并网规模方面,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增风电并网装机容量 12.9GW,同比上升19.4%。从历史数据看,2020 年全国新增并网装机容量为 71.7GW、2021 年为47.6GW,较2019年分别增长179.0%和 85.2%,增幅明显。
我国风电发电规模持续提升,风电利用水平高。2022 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发电量约为 3710 亿 kWh,同比增长 7.8%。风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持续上升,2022 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消纳比例增长至9.1%。2022年上半年全国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156 小时,弃风率为4.2%。
2022 年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推进风电行业发展。2022 年,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推动风电行业发展进程,包括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持推进风电下乡与分散式风电,推动打造海上能源基地、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等。2022 年 5 月 30 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 2030 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的目标。2022 年 4 月7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中提出,建设北部湾海上风电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推动海上能源基地的建设。2022年 6 月 7 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提出,要建立完善适应储能参与的市场机制,鼓励新型储能自主选择参与电力市场。
全国各省积极规划布局风电项目。2022 年上半年,我国多个省份发布“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项目方面,主要布局地区包括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甘肃等,第一批基地项目已经实现开工建设,第二批项目正积极推进。分散式风电方面,内蒙古、贵州、辽宁、天津等地已发布“十四五”期间的分散式风电规划,风电项目持续推进。
2011-2021 年我国陆风累计装机容量CAGR 为20.7%,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我国陆风累计装机方面,我国 2021 年陆风累计装机容量达300.8GW。从历史数据来看,2011-2021 年度累计装机量逐年提升,CAGR为20.7%,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新增装机方面,2021 年新增陆风装机量为28.7GW。2020 年我国新增陆风装机量较高,为 67.8GW,同比提升191.8%,主要原因是陆风取消补贴政策引发的抢装潮。
2011-2021 年我国海风累计装机容量CAGR 为59.3%,行业景气度高企。中国方面,2021 年我国海风累计装机容量达27.7GW,2011-2021年CAGR 为 59.3%,行业景气度高企。2021 年度,我国新增海风装机量为16.9GW,同比提升 340%,主要原因是由于海风装机政策变动,引发抢装潮。从历史数据来看,2013-2020 年度新增装机量逐年提升,我国海风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GWEC 预计 2022-2030 年我国海风新增装机量CAGR为14.7%,海风景气度高企。据 GWEC 预测,在经历 2021 年抢装潮之后,2022年我国的海风新增装机容量将恢复至正常水平,达4GW,并较2020 年的3.8GW有小幅增长。后续在低碳环保持续加强的背景下,我国新增装机量将保持增长趋势,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12GW,2022-2030 年CAGR为14.7%。我国海风高景气下,新增装机量增速较高。
2.大型化趋势降本,深远海海风发展潜力大
2.1.风电机组呈大功率及大型化趋势,持续降低成本
全球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呈扩大趋势。全球海上风电项目单机容量整体呈现逐年扩大态势,大型化发展迅速。19 世纪海上风机单个项目装机容量仅为 1-12kW,发电能力十分有限。1995 年海上风机单个项目装机容量突破 1MW,2005 年可达 4MW,2015 年达9MW。据IRENA,预计到2025年单机容量有望达 13-15MW。
2021 年欧洲新增海上风电平均单机容量为8.5MW,我国以6-6.9MW居多。欧洲方面,2021年新增海上风机中英国平均单机容量最大,为9.3MW,其次为丹麦,平均单机容量为 8.4MW。2021 年欧洲海上风电采购订单平均单机容量为 11.2MW。我国方面,2021 年我国新增海上风电机组中,6-6.9MW单机容量风机占比最大,为 45.9%,其次为5-5.9MW单机容量风机,占新增风机总量的 22.5%。总体来看,近年我国海上风电单机容量已从5MW级别增至 6MW 级别,2022 年 10MW 以上机组已批量形成,2022年开标项目中最大单机容量已达 14MW 级别,海上风电机组逐步向大单机容量转变。
大功率与大型化之下,风电装机成本持续下降。风电机组的功率提升推动塔筒和叶片的大型化发展,零部件产业的工艺持续创新。在大功率以及风电大型化的持续推进之下,风电的成本显著降低。根据IRENA数据,2020 年 全 球 陆 上 风 电 装 机 成 本 为 1355USD/kW,相较于2010年的1971USD/kW 降幅为 31.3%;海上风电方面,全球海上风电装机成本为3185USD/kW,相较于 2010 年的 4706USD/kW降幅为32.3%。
2.2.深远海风电空间广阔,前景可期
水深超 60 米海域的海风资源超 70%,发展潜力大。根据2018年数据,全球约 70%风电资源分布在水深超 60 米的海域,11%的海风资源分布在水深 40 米-60 米的海域,19%的资源分布在水深40 米以内的浅水区。总体来看,深远海域的潜在海风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从各地区情况来看,欧洲及北美深远海风电潜在资源丰富,亚洲深水区风电潜在资源约为25000-30000TWh。
我国持续推进深远海海域风电。目前我国海上风电以近海项目为主,正持续向深远海推进。多省公布深远海风电建设规划,深远海风电将加速推进。天津市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远海 9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
3.大型化及深远海趋势带动风电部件持续发展,前景可期
风电的架构包括叶片、风机、风电塔筒、导管架和桩基等。风在叶片部分形成压差,形成旋转带动风机转子,转子的动能进一步转化进而形成电能。海上风电场的整体架构包括进行能量转化的风电机和将电能进行传输的输电系统。从单个风电机来看,其构成可以分成叶片、风机、风电塔筒、导管架和桩基、海底预埋深基础桩等。海上风电的输电系统大多采用高压交流输电系统,将风电机组的电进行集合,升高电压后传输到岸上变电站。
风电产业链构成可分为设备厂商、整机厂和风电场施工商、风电场运营商及维护商。从相关厂商方面看,风电产业构成可分为设备厂商、整机厂和风电场施工商、风电场运营商及维护商。其中,风电设备领域包括风电机组、支撑基础、输电控制系统等,因技术工艺要求较高,产品多以定制化形式生产。风电场运营商主要为国有发电集团担任。具体而言,上游包括法兰、叶片、齿轮箱、铸件、轴承、发电机等部件;中游包括塔筒、桩基、风电机组、陆/海缆等;下游包括风电场开发建设、EPC总承包、风电运营、风电运维。
塔筒和叶片合计占据风电机组成本的51%。从2021 年我国风电机组成本结构来看,塔筒占比 29%,在风电机组零部件成本中占比最大。其次为叶片,成本占比为 22%。齿轮箱、轮毂、机舱、变流器、主轴承及发电机的成本占比分别为 13%、10%、8%、6%、5%、4%。
3.1.整机:国产厂商发展势头良好,投标均价不断下降
发电机组包括制动机构、发电机、偏航系统等7 个部分。工作原理方面,风能驱动风力机的风轮转动,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在发电机中再次被转换为电能。发电机组方面,发电机组包括制动机构、发电机、偏航系统等 7 个部分。具体来看,发电机组的结构包括转子叶片、主轴、低速轴、齿轮箱、高速轴、发电机、偏航装置、电子控制器、液压系统、冷却元件等。其中主轴连接法兰和齿轮箱、轮毂是起固定作用的基座。
2021 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十大厂商中,我国厂商占据6 个席位。从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市场格局来看,2018 年十大风电整机制造商的合计市占率为 83.16%,2021 年,合计市占率为 84.06%,全球整机厂商竞争格局集中,龙头效应显著。2021 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中,维斯塔斯以15.32%的市占率居于全球首位。十大厂商中,我国厂商占据6 个席位,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上海电气和东方电气市占率分别为12.14%、8.53%、7.77%、7.59%、5.38%、3.40%。
我国风电整机厂商市场格局较为集中。从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市场格局来看,2021 年,我国前五大整机制造商为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上海电气,市占率分别为 20.4%、14%、13.7%、13.5%、9%。除此之外,东方电气、中国海装、三一重能市占率分别为5.9%、5.9%、5.8%。
我国风电机组投标均价呈持续下降趋势。从招标价格方面来看,2022年 6 月,我国风电整机厂商风电机组投标均价为1939 元/kW,同比下降25.25%。从历史数据来看,过去一年,我国风电机组投标均价呈持续下降趋势。
3.2.海缆:直流电缆满足深远海需求,高压海缆匹配大规模机组
我国海缆交付量和市场规模持续增加。海缆交付量方面,2015年至2020年我国海缆交付量稳步增长,2020 年我国海缆交付量为2904km,同比增长1.4%,未来海上风电建设的高景气将有望拉动海缆交付量的持续增长。海缆市场规模方面,2015 年至 2020 年我国海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我国海缆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为 60 亿元,同比增长53.85%。
我国海缆市场竞争格局集中。从市场格局来看,我国海缆市场中,中天科技市场份额位居首位,2019 年市场份额为44%,汉缆股份、东方电缆和亨通光电市占率分别为 29%、20%、5%。我国海缆市场竞争格局集中,龙头公司市场地位显著。
直流电缆满足海上风电机组深远化要求,降低损耗。受充电功率、电缆充电电容及无功补偿控制等限制,高压交流海缆仅适用于小规模潮间带风电场及近海风电场,当输送距离大于 100km 时交流输电稳定性大幅降低。高压直流输电具有事故后快速恢复、高可靠性、远海大容量风电机组高适配等多重优点。价值量方面,据 Nexans 预计,直流海缆价值量单GW约17.5-28 亿元,我国目前送出海缆单 GW 价值量约10-20 亿元,且价值量随离岸距离增加而增加。
柔性直流海缆是目前海上风电用海缆的核心发展方向。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通过在传统直流输电系统基础上引入可关断电子器件提供稳定电压支撑,具备实现潮流反转、提高电能质量、避免低次谐波污染、黑启动能力等优异性能,是大规模、远距离海上风电场输电并网的首选。采用66kV集电方案配合柔性直流方案,在取消海上升压站前提下,可降低的设备投资和建设成本超 7%,并实现远海、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运营,成为海上风电平价化、远海化、大功率化进程中的核心发展方向。
高压及超高压海缆优势显著,适用于大容量、大规模海上风电机组。35kV 海缆系统受限于海缆热极限和通流能力,其最大有功功率约为27MW,一根 400mm2截面积的 35kV 海缆最多可连接5 台6MW风电机组或4台7MW 风电机组。同截面的 66kV 海缆一根最多可连接的风电机组数量可达到 35kV 方案的 2 倍,可有效降低系统电缆数目和铺设费用。送出海缆方面,1GW 海风项目需 220kV 海缆至少采用 4 回路,500kV 海缆采用1回路即可,高压阵列海缆及送出海缆在容量、成本等方面较中低压海缆优势显著。
3.3.轴承:较为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风电轴承是连接机组中偏航、变桨和传动等系统转向的重要部件。从结构方面来看,风力发电机组相关轴承包括偏航系统轴承1 套;变桨轴承3套;发电机轴承 3 套;根据系统结构不同,主轴轴承可为1-3 套;变速箱轴承可为 15 套、18 套或 23 套。风电轴承是连接机组的重要部件。
风电轴承包括主轴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等。风电轴承分为主轴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齿轮箱轴承、发电机轴承。主轴轴承安装在主轴与齿轮箱连接处,其作用是支撑主轴;偏航轴承安装在塔顶端和机舱底部,其作用是跟踪风向变化,确保最大的发电量;变桨轴承连接叶片和轮毂,其作用是改变叶片的桨距角,确保输出功率的稳定;齿轮箱轴承安装在三级变速齿轮上,发电机轴承安装在发电机主轴上,二者的作用均是承受的扭矩和转速波动。
海外厂商龙头效应显著,国产轴承商场市场份额呈提升趋势。2020年全球轴承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厂商集中于德国、瑞典、日本等国家,其中德国舍弗勒、瑞典 SKF、日本 NTN、日本KOYO、美国Timken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29%、24%、12%、9%、9%。总体来看,海外厂商仍占据大部分市场,但以洛轴和瓦轴为代表的国产轴承厂商的市场份额呈现提升的趋势。
2021 年我国风电轴承的市场规模为 164 亿元。我国风电轴承需求量方面,自 2020 年以来,风电轴承需求量有较大的波动,但近年来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 年风电轴承需求量为 2.88 万机组,同比增加166.67%;2021年,风电轴承需求量为 1.76 万机组,同比下降38.89%。市场规模方面,2020年我国风电轴承市场规模为 265.4 亿元,同比增加167.89%,增速较快;自2020 年市场规模大幅提升之后,2021 年,市场规模下降至163.7亿元,同比降幅为 38.32%,回归至正常规模水平。
3.4.铸件、塔筒、桩基:匹配大兆瓦需求,价值量不断提升
塔筒直接支撑风电机组。塔筒连接风电机组和基础支撑部件,在风电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承接的风电机组的重量约数百吨。在侧方或内部,塔筒设有爬梯、平台等构件,用以进行风电机组的运营维护。
桩基和导管架为海上风电基础支撑部件。海上风电基础支撑部件包括桩基和导管架等,桩基连接风电塔筒和海床地基,起到风电塔筒和机组的支撑和固定作用。导管架主体为桁架结构,上部为钢制桁架,下端由多桩支撑,另外还附有工作平台、靠船件等附属部件。桩基和导管架深入海底地基,水下结构受海水侵蚀冲刷,对材料和技术质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的寿命在 20 年以上。
风电铸件包括箱体、法兰、底座、轮毂等,大兆瓦需求提升市场规模和价值量。风电铸件种类较多,包括箱体、扭力臂、法兰、底座、轮毂、主轴套等。因海上风电的工作环境是潮湿、高盐环境,对防腐要求较高。随着大兆瓦机型持续发展,对铸件的抗疲劳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匹配大兆瓦需求,市场规模和价值量有望持续提升。
铸件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铸造和精加工两部分。铸件以生铁和废钢等为原材料,铸件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铸造和精加工两部分,装配环节主要由交付厂商负责。在铸造环节,原材料被加工成毛坯,在精加工环节,毛坯按照产品具体要求被加工。
天顺风能为我国风电塔筒龙头。从市场格局来看,2020 年我国风电塔筒市场中,天顺风能市占率最高,为 10.51%,泰胜风能、大金重工和天能重工的市占率分别为 7.4%、6.84%和 6.51%。
4.重点公司分析
4.1.明阳智能:聚焦风机制造业务,公司发展潜力大
明阳智能是全球领先十大风机制造商之一。主营业务方面,公司主营业务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核心部件和风电场及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中国广核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华电集团等大型国有电力集团,投运的风力发电场项目达 700 多个,销售地区遍布包括意大利、保加利亚、印度、罗马尼亚、巴基斯坦、南非、越南等。公司是全球十大风机制造商之一,在国内陆上和海上风电市场均已处于龙头地位。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2021 年公司在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市场占有率为14%,在全球风电厂商中排名中位居第七位。高功率产品产销提升明显。在产量方面,近几年,1.5MW-2.XMW产品 的 产 量 逐 年 下 降 , 从 2018 年 的 571 台下降到2021 年的34台,3.XMW-5.XMW 产品的产量上升,从 2018 年的183 台增长到2021年的1294台,产品 6.XMW 以上的生产量逐年上升,从2018 年的5 台增长到2021年的 387 台。从趋势上看,公司高功率产品产销量逐渐提升。
明阳智能收入稳步上升,业绩表现亮眼。营业收入方面,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2.38 亿元,同比增长27.18%。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原因为风机销售收入上升。营收结构方面,公司营收主要来源为3.XMW-5.XMW 产品和 6.XM 以上产品,2021 年营收结构占比分别52.73%、38.05%。归母净利润总额方面,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4.48亿元,同比增长 124%。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1.01 亿元,同比增长126%。
4.2.东方电缆:精研海陆电缆,稳坐全球龙头
东方电缆业务覆盖海缆、陆缆、海洋工程三大板块,居龙头地位。东方电缆集海底电缆和陆地电缆的研发制造、安装运维为一体,拥有包括深远海脐带缆和动态缆、超高压电缆和海缆、智能配网电缆和工程线缆、海陆工程服务和运维四大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具备从产品到服务的全方位业务能力。公司自成立以来填补多项线缆行业技术空白,数次中标国家级线缆项目,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风力发电、海洋油气勘采等领域,是国内以及全球海缆领域的龙头。2021 年东方电缆营收大幅增长,归母净利润呈稳步增长趋势。营收方面,公司营业总收入保持稳步增长,2022 上半年公司营收为38.59亿元,同比增加 13.96%;2021 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79.32 亿元,同比增速达57%,营收大幅增长。营收结构方面,2021 年公司营收主要来源于陆缆和海缆业务,其中陆缆系统占营收比重为 48.43%,海缆系统占比41.26%。归母净利润方面,2022 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22 亿元,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11.89 亿元,同比增长 33.98%。
2022 年东方电缆接连中标国家级项目,竞争优势显著。2022年1月至8 月,东方电缆接连中标国家电网、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公司招标采购的电力电缆、中广核浙江象山涂茨项目66kV 海底电缆采购、国电象山1#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海缆采购生产及敷设施工等项目。公司产品优势明显,实力强劲。
4.3.新强联:轴承领域龙头,技术行业领先
新强联主要从事风电轴承产品和大型回转支承产品,是创新型龙头企业。公司产品包括风电主轴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盾构机轴承、海工装备起重机回转支承等,公司产品应用于风力发电、盾构机、海工装备和工程机械等领域。公司自创建以来坚持技术创新,截至2022年中报,公司获得的专利数为 99 项,其中发明专利数量为16 项,公司自主研制的产品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产品实现风电主轴承的国产替代。新强联营收及业绩稳步增长。营收方面,公司营业总收入稳步增长,2022 上半年公司营收为 12.62 亿元,同比增加0.13%;2021 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 24.77 亿元,同比增加 19.98%。营收结构方面,2022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主要来源于应用于风电的回转支承及配套产品,占比为77.02%。归母净利润方面,2022 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42 亿元,同比增加38.32%,增速较快;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 5.14 亿元,同比增长21.09%。
坚持产品研发,技术行业领先。公司多项技术成果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盾构机系列主轴承、2 兆瓦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机主轴轴承分别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大功率风力发电机三排圆柱滚子主轴轴承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2MW-5MW风力发电机主轴轴承获得“河南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3MW风力发电机双列圆锥滚子主轴轴承获得“2020 年度洛阳市十大标志性高端装备”荣誉称号。公司深耕行业,注重技术研发,工艺水平持续提升。
4.4.海力风电:耕海风部件,造就海上风电塔筒桩基领先企业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企业之一。主营业务方面,公司主要经营风电设备零部件,主要产品为风电塔筒、桩基及导管架等,产品涵盖 2MW-6.45MW 等普通规格产品以及8MW、10MW以上等大功率等级的产品。此外,公司在新能源开发和风电场施工、运维等领域进行布局。通过在行业内持续的深耕,公司荣获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2021 年公司生产风电塔筒580套,同比增长 53.9%。公司自 2017 年以来营业收入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持续优化。在营收方面,公司在 2021 年创营业收入的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54.58亿元,同比增长 38.93%。由于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初期,下游客户的项目建设速度放缓,导致公司销售规模下降,2022H1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7.1%,为6.5亿元。在营收结构方面,2022 上半年公司产品以风电塔筒和桩基为主,二者分别创造营业收入 0.78 亿元和 5.33 亿元,分别占比12%和82%。归母净利润方面,2022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9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7.33%,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 11.13 亿元,同比增速达到80.80%,主要原因系国内海上风电项目补贴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旺盛。
公司各产品产能持续提升,产能规模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产能快速提升,2018-2020 年,塔筒产能由 240 台提升到300 台,桩基产能由120台提升到 200 台。与产品相匹配的环缝焊接方面,2018-2020 年,设备套数由25套增至 37 套,环节产能由 10.8 万工时提升到16.0 万工时。产能利用率方面,公司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2021H1 达109.7%,产能得到充分利用。生产基地方面,公司在如东、通州、大丰等地区设立生产基地,包括海力风电、海工能源、海力海上等。2022 年 4 月,公司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投资建设海上风电塔筒及海工装备生产基地项目。2022 年6月公司拟在启东市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海上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基地项目,产品包括漂浮式基础、海上平台等。随着公司生产基地持续建设,公司产能将不断提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专题热点行业报告/白皮书/蓝皮书/年度报告等各类优质研究报告分享平台。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机构,包含传统行业、金融娱乐、互联网+、新兴行业、医疗大健康等专题研究.....目前已累积收集近80000+份行业报告,涉及众多大板块,多个细分领域。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