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斯大林活在他的故鄉一一格魯吉亞瑣記(之三) |寧靜致遠

黃虹堅 獨家
2024-12-29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歷史的痕跡

格魯吉亞曾是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加盟共和國之一,處在蘇聯體制中近70年,後在1991年宣布獨立。70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或只是可忽略的瞬間,但在當下的格魯吉亞,卻是個方方面面的存在。風過留聲,史過留痕。歷史的痕跡不是說抹就抹得乾淨的。

母親雕像

格魯吉亞似乎沿襲了過去蘇聯的傳統,對雕塑情有獨鍾。首都第比利斯的城標,便是高聳在舊城城堡、約15米高的母親雕像。她一手持劍,一手托碗,寓意以劍對敵,以酒待友。她建於1958年,來歷一說是爲紀念建城1500年,另一說是爲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不論哪種說法,雕塑體現的都是格魯吉亞的自主。

舊城牆根,豎着一塊德國送給格魯吉亞的柏林圍牆殘壁。那意思,知道柏林圍牆倒塌的人都懂的。

作者供圖:柏林圍牆残壁

格魯吉亞新上台的夢想黨政府顯然已認真研判過烏克蘭的例子,不想與國土接壤的俄國再發生2008年南奧塞梯戰爭的衝突,最近宣佈暫緩入歐談判,並拒絕了2028年歐盟的經濟資助。

通過香港電視台新聞連日的報道,格魯吉亞這個本是陌生的國度進入了港人的關注。其政府疏離歐盟的姿態,引起了第比利斯近日爆發的大規模群眾示威和衝擊國會活動。

這一幕,讓筆者驀然記起了母親雕像與柏林圍牆殘壁的相對,想到格魯吉亞面對歴史與現實的政治迷惘。

作者供圖:蘇聯時期的雕塑

我們在第比利斯住的酒店對面,有個城市公園,迎面竪着一座高大的人像雕塑。他低頭沉思,左手撩起大衣,神情肅穆。莫斯科聖女公墓的很多名人、藝術家、政治家、領袖雕塑,大都體現出這種傳統寫實的俄羅斯風格。這座逼真的雕像,與那種風格一脈相承。它已顯示出歲月侵蝕的痕跡,一望而知出自多年前的蘇聯。筆者看不懂雕座上的格魯吉亞文名字,想來他該是蘇聯時代哪名蘇維埃或者格魯吉亞的領導人。

類似的雕塑,在我們去過的格魯吉亞城鎮,其中心區可謂幾步就是一座。

第比利斯留存着多座蘇聯時期的建築物。有的已為私人購買,改建為酒店或做其它用途。該時期有些大型住宅樓,外表看去像香港的公屋群,日久欠修非常殘破,也還有人居住。我們租車去過一個蘇聯舊建築儀式宮,被門衛攔住,説該處巳屬私人地盤,需導遊才能帶進去待兩小時,每人門票60拉里,約是165港元。

門衛和我們的眼神零接觸,只是盯着司機説話,我們也未看到內進購票的公示。最後因要趕飛機,只照了幾張相,以示到此遊過。

作者供圖:蘇聯時期的建築儀式宮

通往高加索山脈、被稱為軍事道路的市區路旁,有一座造型獨特、吸人眼球的大廈,它是前蘇聯留下來的建築,現是格魯吉亞的國家金融機構。

作者供圖:蘇聯時期的建築

我們到過一家著名的第比利斯餐廳就餐。它是前蘇聯出版社改造的Stamba酒店的一部分,常常客滿,需提前在網上訂座。說實話,食物很一般,但遊客多是衝着蘇聯舊出版社去的。改造過的酒店大堂以大面積的書橱爲立面,書橱裏整齊地排放着出版社出版過的書籍。與其說這是酒店,不如說它更像個書店,而且是個不落俗套的書店。

作者供圖:蘇聯時期出版社改建的酒店大堂

這些雕塑,這些建築,沉默地展示着格魯吉亞的一段歷史。除非當局把它們連根拔起徹底砸爛,否則他們還可以在現實的風風雨雨中屹立不倒,履行着見證歷史的使命。

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廠

這是上世紀後期,內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課本(據查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使用)一篇課文的題目。

文章作者是前輩作家茅盾先生,這是他在1946年訪問蘇聯後的撰文,文章詳細介紹了地下印刷廠的佈局。青年斯大林沙皇時代在這兒印刷了大量號召推翻沙皇、起來革命的傳單。

作者供圖:地下印刷廠遺址大門

課文給那些年代的初中生留下了青春期的印象。

印刷廠舊址在第比利斯一處僻靜小街,只由一名蘇聯時代的「遺老」看守,參觀過的人在網上對這位「老伯」有過許多生動的描述。開門關門,全是他一個人説了算。我們去時,大門和院子緊閉。門上有個紅油漆的圓型,上面畫了黃色的鐮刀錘子(工農作主的標誌)。左邊房間亮着燈,大門口貼了不到半手掌大小的小紙片,寫着:Open13:00。可時間過去了十幾分鐘,還沒見到人影。同時到達的,是由年輕女孩領着父母來的一個伊朗家庭。後來等得不耐煩了,女孩用流暢的英文說她有那老伯的電話。電話打了過去,又過了幾分鐘,才見到一名消瘦的、西服企理乾淨的老伯拎着一塑料袋水果,晃晃悠悠地遠遠走來,邊走邊就熱情地大聲和我們打招呼。

作者供圖:老伯是惟一的工作人員

門廳正面牆上掛着列寧和斯大林的雙頭像盤雕。老伯把我們引進旁邊亮燈的辦公室,先取出一叠複印的英文紙張分派,人手一張,然後用簡單英文命令(口氣不容拒絶)伊朗姑娘讀出文字。當讀到描述印刷廠的茅盾文章被收進中國語文課本時,老伯喊了一聲「China」,向我們做了一個讚美的表情(他顯然不知道,21世紀之初,文章已被移出新版課本了)。

女孩唸畢,老伯拿出了一個籃球般大小的舊紙盒,讓往一個小口子塞進每人5拉里、約14港元的參觀費。老伯一邊收錢一邊駡駡咧咧地列數當今政府的萬般不是。

説是「參觀費」是因老伯並沒給門票。

作者供圖:展廳及展品

然後,老伯先讓我們去參觀大門右邊的廳堂,其中央放着鋪着紫紅桌布的長桌,牆上高高低低地陳列着列寧、斯大林及他們戰友褪色的相片、文件及宣傳畫。

出來後老伯先拉着我們與列寧斯大林的雙頭像盤雕照相,再把我們引進院子,指示我們看右邊的一口深井,又指示看左邊一棟兩層高的房子。深井下17米處,挖了一條隧道連接二層樓地下室L型的隧道,地下室裏就放着被認是斯大林革命活動遺跡的那部印刷機。這種隱蔽性極高的設計,讓沙皇警察破解印刷厰秘密時頗費了腦子。

作者供圖:井下17米有隧道連接到地下印刷廠

蘇聯政府後來重修了印刷廠,在二層樓地面加建了一道迴旋型鋼梯,參觀者可由此直走到地下室。

作者供圖:地下印刷廠及印刷機

印刷廠舊址所有的陳設、建築都已老舊殘破,能長銹的更是銹跡斑斑,但看不出有修繕、重建的意向。

整個參觀,認真細看也就不到一小時。這期間我們遇到了除伊朗家庭外的五、六撥參觀者,全是五十上下自由行的中國人。問起原因大家便會心一笑,他們都是那時代的初中生,都讀過並記得那篇課文。

斯大林逝世後,赫魯曉夫對其「大清洗」大加聲討清算,斯大林多年被按在地上摩擦甚至移棺,儼然已成「惡魔」。來參觀的人,已不是出於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或因他是「惡魔」,而僅為了少年時代的一個經歷。

作者供圖:来參觀地下印刷廠的伊朗家庭

筆者沒讀過那篇課文,但也受過蘇聯時期文藝作品的影響。那時有一首充滿了崇拜之情的《斯大林頌歌》流唱:「從邊疆到邊疆,沿着高山峻嶺,那自由的雄鷹飛翔的地方。爲斯大林英明領袖,我們親愛的領袖,人民編了美麗的歌同聲來歌唱……」這首歌從內容到曲調都頗似教堂的讚美詩,曾在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中廣泛傳唱。

隨着時代的開放進步及自身的思想成長,坊間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早已消散,但對其功過也有了更客觀的評價。筆者向來不贊同對歷史人物特別是領袖粗暴地一棍子打死,認爲評說斯大林更不該脫離二戰的歷史背景而全盤否定。

第比利斯保留了這印刷廠的遺址任其自生自滅,大致反映出當局對斯大林的態度:不宣揚,不禁閉。他是格魯吉亞人,在當局的潛意識裏,大概還有着「他畢竟是格魯吉亞兒子」的純樸理念。

哥里的斯大林紀念館

斯大林是格魯吉亞哥里人,哥里離第比利斯80公里。在赫魯曉夫大舉鏟除有關斯大林碑雕的狂飈中,還隸屬蘇聯的格魯吉亞竟保留了一座完整的斯大林紀念館。

斯大林父親是農民出身的鞋匠,父母本期望他成爲東方正教的神父。他16歲讀中學時便參加了推翻沙皇的革命組織,並步步走向蘇聯的權力核心。「斯大林」是他成年後爲自取的姓氏,意爲「鋼鐵」。

作者供圖:哥里斯大林紀念館正門

紀念館由廣場及一棟大樓組成。斯大林的專列綠皮火車、斯大林全身雕塑,都還毫髮無損。他童年住過的故居,更被整座移到了廣場中央的亭子,成為紀念館的一部分。

作者供圖:斯大林童年住的房子

紀念館大樓分兩層,二樓才是展廳。進入需購票,票價15拉里,約45港元。上二樓的階梯鋪着紅色地毯,兩壁是淺赭色大理石,在今天看來還很富麗堂煌。

作者供圖:上二樓的階梯

展廳內裝璜精緻,窗玻璃、天花板和地板尤見講究名貴。它共分4館。第一館介紹了斯大林的革命歷史;第二館展出了當年使用的一些器具;第三舘是斯大林的「墓穴」。地面上有個中空的紅色圓形,中空部分立着斯大林安睡面容的小雕。

作者供圖:紀念館展廳

然而這只是個象征性的墓穴。斯大林去世後本巳放進水晶棺,安放在紅場的列寧墓中,享受高於一般蘇聯國家級領導人的地位。1961年赫魯曉夫清算斯大林時下令將其遺體移出水晶棺,在克里姆林宮紅牆下按一般規格再葬。新穴位只有一塊寫有斯大林名字及生卒日期的墓碑,未列出其國家職務,明顯表示出對其輕侮。後來勃列日湼夫主政,才給墓穴安放了斯大林的半身塑像,維持至今。

作者供圖:墓穴下並無棺木

從斯大林象征性的墓穴館通往第四館,這裏一面是窗,一面是橱櫃。櫃裏擺放了當年各國、各群體呈獻給斯大林的部分禮物。其中有1946年二野劉鄧大軍致賀斯大林70壽辰的錦旗,上書:萬壽無疆。

作者供圖:二野的賀旗

這館還有些內容是許多人深感興趣的。它們展現了二戰之後美國羅斯福、英國邱吉爾、蘇聯斯大林三巨頭1945年2月在黑海克里米亞雅爾塔王宮會晤的歷史性相片和文獻。

作者供圓:二戰三巨頭在雅爾塔會晤的歷史一刻

這次會面討論、確定了戰後歐亞的政治秩序,簽署了雅爾塔協議。這些協議本質上是勢力與利益的分配,在外蒙問題上於中國有欠,但部分條框比如德、日不能擁有軍隊,至今仍有限制作用。

雅爾塔會議之後的4月,由斯大林佈署、决策的柏林之戰開打,蘇聯紅軍直搗柏林,包圍了國會大廈,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殺,納粹滅亡一錘定音。

斯大林有功。

這便是筆者認為不該否定斯大林的原因。全盤否定了,從頭到腳地把他批臭批爛,該如何評價二戰蘇聯一方的表現?現有人正想篡改歷史,過份地褒揚西綫美英法聯軍的諾曼底登陸,少談甚至不談東綫蘇聯紅軍的攻克柏林。

來哥里斯大林紀念館參觀的人不算太多。但也不算太少。參觀者中多來自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等似乎與斯大林不搭界的國家。如同在地下印刷廠碰到那個伊朗家庭一樣,筆者都不解他們的深層動機。部分來自歐洲和俄國的遊客,其到來的原因倒是不難解讀。

作者供圖:哥里斯大林紀念館

這座紀念館破損和殘舊程度,要比地下印刷廠好得多。這狀態也表明了格魯吉亞特別是哥里當局的態度,在他們內心,還保留着對鄉里斯大林的崇敬,且不容他被歷史抹去。

格魯吉亞民族崇尚英雄。離斯大林紀念館不遠,就有一個紀念戰爭英雄的群雕。這些雕塑共有六、七座,每座二、三人高,造型英武剽悍,手法精緻。但有的沒有頭,有的沒有胳膊或腿,有的中胸開膛……形象表現出戰爭的慘烈。

作者供圖:虽有殘缺,還是英雄

在格魯吉亞人心目中,斯大林或者也屬於這一類英雄:雖不完美,但仍該受到尊重推崇,他會永遠活在他的故鄉。

踏上歸途時,哥里正秋景明艷,落霞滿天。



本文作者:黃虹堅


(作者是香港作家,生於香港,長於內地,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和北京電影學院編導系畢業,曾任內地中學教師、電影公司編劇;返港後曾任職報刊與教科書出版公司編輯,後兼任各大學中文、語言、兒童文學課程導師;是小學普通話教科書作者,擔任過中文教科書顧問及各文學獎評委。代表作有電影劇本《橘紅色的校徽》、《湖草萋萋》;長篇小說《和誰在陽台看日落》、中短篇小說集《我媽的老套愛情》;少兒文學《十三歲的深秋》、《零點五分》等。作品曾獲內地、香港和台灣文學獎。)





致讀者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


點讚

收藏

評論

分享


(您的每次互動,都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



(圖片來源於作者和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首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文化遺跡講述的歷史一一格魯吉亞瑣記(之二) |寧靜致遠
這個國度遙遠而誘人一一格魯吉亞瑣記(之一) |寧靜致遠杜拜的夢幻 |寧靜致遠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獨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