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基础设施,才能面向未来 ?
◎点击查看视频,探索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
在不久前圆满落幕的第二届进博会上,AECOM首发的年度报告《基础设施的未来:市民之声》中文版获得广泛关注。活动当日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媒体以及对基础设施建设感兴趣的大众参与。
◎AECOM的三位专家:大中华区执行总裁钟小平先生、中国区总裁鞠珩先生、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品牌与战略发展负责人刘泓志先生在活动上分享了AECOM的前瞻观点。(滑动查看更多)
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AECOM不断将前沿理念引入中国,助力城市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AECOM也期望能通过发布这一份全球性、理念共享的研究报告,与大家共同畅想一个更创新、更具韧性、更美好的未来。
◎点击查看报告全文,跳转约用时30秒。
《基础设施的未来:市民之声》报告面向全球10大城市(孟买、伦敦、新加坡、利雅得、香港、洛杉矶、纽约、悉尼、芝加哥、多伦多)中10,750个受访者进行调查,从满意度、韧性、参与度、创新四个维度入手,了解当地市民对所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及服务的体验和改善意见。
这份报告中涵盖了大量调查结果和行业专家的见解,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到世界十大城市的基础设施现况及面临的挑战,也能清晰地看到,尽管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但全世界的人们对所在城市的发展都有着共通的看法和体验。
总体而言,在总分为10分的满意度调查中,十座城市平均得分为6.4分。所有十城受访者对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的可靠性,以及可负担方面,都“基本满意”。具体到韧性、参与度、创新三个方面,大多数受访市民均认为其所在城市的基础设施有值得提升之处。
◎全球平均满意度为6.4分
AECOM在应对这些城市挑战上拥有独特的见解,下文将以调查结果为基础,解读“城市韧性”、“技术创新”及“民众参与”这三个影响未来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以及AECOM跨专业团队如何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卓越交付基础设施项目,为社会创造发展机遇,改善环境以及提升民众生活品质。
提升基础设施韧性,塑造绿色、安全、互联的城市
更好的空气质量、更多的绿色空间、更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和更强的抗灾抗攻击能力,是十大城市市民的统一诉求。
◎绿色、高效、灵活及安全是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要务。(滑动查看更多)
当前城市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城市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包括地震、火灾、洪水、网络攻击等急性冲击,也包括公共交通体系负荷过重或效率低下、水资源短缺等慢性压力。韧性,对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城市尤为关键。未来被人们视为“成功”的城市,将是那些适应变化并做出必要改变的韧性之城。
在AECOM,“韧性”是我们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根深蒂固到我们每一个员工心中的理念和目标。我们身体力行,慎重考量城市的长期发展,不仅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并且致力于重塑城市,既务实又有远见地打造和交付成功的城市环境。
据此,AECOM与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开创的“全球100韧性城市”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深度合作,为全球100座城市提供战略规划服务,帮助制定和实施城市韧性战略,应对全球化、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目前,AECOM已协助美国旧金山、澳大利亚墨尔本、荷兰鹿特丹、墨西哥墨西哥城、新西兰基督城等8座城市发布了城市韧性战略。
除了这些在全球的韧性实践,在中国,AECOM也始终致力于构建绿色、高效、灵活及安全的基础设施,并已卓越交付了诸多代表性项目。以韧性的一个方面:环境可持续性为例,在备受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AECOM团队为深圳大沙河生态长廊项目提供了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审核及现场配合的全过程咨询服务。我们聚焦河岸环境的营造,致力于打造一条传承悠久历史、彰显本地活力、助力城市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河流,与深圳这座宜居城市相映生辉。
有效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升级改善公共交通设施也是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一环。目前,AECOM已经为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西九龙总站、广州南沙枢纽综合体以及香园围公路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贡献了我们的全球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升区域内部互联与互通,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市民参与,基础设施关系到每一个人
其次,研究发现,大众还对基础设施系统的规划、出资、开发以及运营倍感兴趣。市民们希望在其城市的基础设施开发方面拥有更多发言权,他们希望了解重大基建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围绕相关讨论做出有意义的贡献。知情的民众能够以长远的眼光来考虑问题,提出他们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并且更愿意支持新的发展。
◎市民希望获得更多有关基础设施的发言权。(滑动查看更多)
AECOM认为,更加及时地向民众传达基础设施项目的相关信息并寻求他们的意见,可以帮助城市当局建立良好的信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基础设施真正关系到每一个人,并从创新和交付中受益。
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关键是公众的知情度和积极参与度。为交付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而寻求新的创造性解决方案迫在眉睫,但这只能在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全力支持下实现。
为了满足长期基础设施的需求,基础设施提供商可以通过三种关键途径让公众更好地参与其中:
首先,是认识:基础设施机构应尽可能公开更多数据,提高透明度,让公众了解更多基础设施的数据。
其次,是理解:将复杂的融资和投资模式解释给公众听很不容易,但是要获得支持必须让公众理解,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最后,是参与:通过规划、宣传和政治手段鼓励公众加入讨论。能够满足市民需求并倾听他们心声的城市,更有可能繁荣发展。
在AECOM参与的多个项目中,我们已经将这些理念及方法融入,比如:
在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整体提升行动纲要项目中,AECOM团队在天河CBD管委会和当地知名媒体南方都市报的协助下,举办了一系列征集民众意见的公众参与活动,三个月,超过20万人次的民众参与,涵盖了来自外企高管、专家学者、当地居民、普通白领、商旅人士以及游客的声音,一同为天河CBD的整体提升献策献力。
在香港中环湾仔绕道项目中,从动工前到项目建造期间,项目团队积极建立沟通桥梁,听取市民所需,尊重市民意见。绕道项目设置了两个社区联络中心,并举行不同形式的咨询活动,广泛收集市民及社区代表的意见,答疑解惑,已接待超过4万名访客。
数字通信及可视化技术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参与度。为了使市民能够“穿越时空”快速清晰地理解未来几年伦敦滑铁卢火车站发生的各种升级和变化,AECOM在滑铁卢站内创建了一系列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体验项目,邀请乘客们带上VR装置身临其境地体验到耗资八亿英镑的火车站在未来将如何运作。当大众切身感受到升级和扩建设施的好处时,大多数人开始对未来的变化怀揣着兴奋和期待。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数据收集和分析则是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创新的核心。参与调查的十座城市的受访者均认为,他们所在的城市在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有相当大的创新,比如新的公共服务支付方式。接近半数(46%)受访者乐于与城市主管机构分享其个人数据,以帮助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
◎总体而言,市民对于城市创新都基本满意,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滑动查看更多)
专家认为,未来几年,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将是那些提高个人便利性的技术。一些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主管机构正在与企业研发部门和科技初创企业合作,监督未来主义科技创新的发展,这将有利于开发基础设施创新应用,满足市民对于便利出行的需求。
比如,在伦敦机场自动短泊车小豆荚项目中,AECOM通过技术创新为市民带去便利的出行体验。在该项目中,AECOM领导的CAPRI协会针对新一代连网自驾车POD(Pods On-Demand),以及能确保POD在人车混杂环境无缝、安全行驶的系统与技术,在英美逐步展开测试、验证,以提升CAV的可靠度,达到足以运用在包括机场、医院、购物中心及游客中心等各种地点载运乘客的最终目标。
◎伦敦机场自动短泊车小豆荚
想象一下,用一张公交车票的价格就能享受飞机的速度。AECOM作为全球唯一参与了规划、设计和建造Hyperloop超级高铁项目的基础设施公司,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这一高速交通运输技术,在洛杉矶及长滩两个港口与内陆配送中心之间运输货物。
◎Hyperloop超级高铁项目
科技无疑将会是对基础设施行业带来最大影响的因素。而我们未来所需要的人才,也必须与时俱进,甚至要先行一步。因此AECOM各个办公室也通过与其他行业及机构合作的方式,举办活动提升员工相应能力,以应对数字化变革。比如,在AECOM大中华区进行的“设计战斗营”中,汇集了近50位来自全球各地的规划师、建筑设计师、工程师、景观设计师、水务专家等青年精英,并邀请了多所顶尖大学的优秀学生代表,共同挑战如何将如3D打印等先进技术融入建筑、设计及工程领域内这一极具未来感与前瞻性的创新课题。
行动起来:基础设施项目三大经验
根据市民的意见分享以及专家见解,结合城市韧性、技术创新以及民众参与的三大维度,报告最后总结了基础设施项目三大经验,以加强公众参与以及推进基础设施系统现代化进程,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1
依赖市民的善意,保持耐心、具有创意且态度开放
城市官员、基础设施主管部门、市政服务提供者以及利益相关方,可以通过花费一定成本,与市民进行数字的和传统等渠道的创意互动,从而确保市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竣工后给与持续的支持。
2
学会分享
有抱负的“智能”城市可以从与企业、应用开发商和其它创新者交换数据和想法中受益。城市当局应确保及时更新其开放数据平台上的相关数据,并易于个人、私营机构和其他组织使用。
3
适应发展
长期规划不可或缺。但技术和人口结构的快速变化意味着改善基础设施的机会随时都会出现,并能迅速实现。采用敏捷方法的规划者可以对项目逐步进行测试、设计和扩展,并与市民建立更为深入的联系。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命脉,它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正如AECOM大中华区执行总裁钟小平先生在采访中提到的,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应专注三个重点:一是提升韧性、二是大众参与、三是创新驱动。这份报告的发布,对于当下正值建设更加高效、安全、可靠、绿色的基础设施系统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正朝着更加高效、安全、可靠、绿色的基础设施系统方向前进,未来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将为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点击查看报告全文,跳转约用时30秒。
// 推荐阅读 //
AECOM 福利时间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填写调查问卷
说说你想看什么?
我们会定期从互动最多的关注者中
送出精美的小礼品噢!
点击“在看”
分享AECOM的项目及前沿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