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群骚年的小海梦:我们要做个骄傲的“渔民”

周晓叶 秘境守护者 2018-11-10


比手掌还大的和乐蟹 黄卫/摄


  在万宁和乐蟹保育中心,我第一次看见和乐蟹的时候惊呆了,它比阳澄湖大闸蟹的体格整整大出了一倍!蟹壳鲜艳夺目,一双肥而粗壮的蟹钳张牙舞爪,在地上肆无忌惮地爬来爬去。工作人员辜迅翔正用绳子忙着将它们“五花大绑”,我壮着胆子拿起一支绑着的螃蟹,想让它在我的镜头前摆个Pose。也许是我抓螃蟹的姿势不对,也许是绳子绑得不够紧,突然我的手指感到一阵灼痛,“螃蟹夹到我手啦!”我大叫起来。


   “一旦夹住,它死都不会松开,只能等待,等到它感觉自身没有危险”辜迅翔说,“绑着的螃蟹也不能掉以轻心,它的钳子会360度旋转,一不小心它还会表演个‘反弹琵琶’”。我在一旁听得胆战心惊,他仍不忘调侃一句:“等你夹得多了,也就习惯了”。



从某个角度看萌萌的和乐蟹 田源/摄


  保育中心的这群年轻人,他们爱吃螃蟹,更爱养螃蟹。让他们又爱又怜的小家伙们可没让他们少吃苦,也早就被它们折腾得没了脾气,但对于我而言,以血的教训开场的“亲密接触”,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养螃蟹不是一件看起来那么容易的事,它需要胆量和足够的勇气。


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作为海南四大名菜的和乐蟹,早在明清时期,就是官府和富贵人家待客的首选。当地人以“背带肚刺,卵满膏多”来形容和乐蟹的肥美,其中又以港北、乐群村一带的螃蟹最有名。


  “据当地的老人们回忆,每到螃蟹繁殖的季节,提一盏马灯,拎一个竹篓,便可出发往小海‘捡’螃蟹。密密麻麻的螃蟹会在月光下爬满滩涂地,有经验的老人会随手捡起那些肥蟹,放掉那些瘦蟹,很容易就能捡满一篓。小孩儿们偶尔下海摸鱼,也能不经意抓到几只,偶尔不小心踩到就会被螃蟹咬得哇哇直叫,然后抓回家給妈妈做成一顿丰盛的晚餐。”那些通过老人的嘴描绘出的美好蓝图,在交口称赞中,小海成为传奇。



养殖和乐蟹的池塘 黄卫/摄


  我们跟随辜迅翔来到乌场养殖区,一大片开阔的池塘内,泛着水草的碧绿,两支鸭子在湖边游来游去,卤蕨在塘边长得茂盛,在这一洼池塘里,不仅生活着和乐蟹,还“潜伏”着罗非鱼、对虾。


  “你知道螃蟹一生要换几次壳么?”“一支种蟹一次产多少个卵?”“螃蟹什么时候最好吃?”面对辜迅翔的问题,我们互相摇摇头,面面相觑。


  辜迅翔嘘了口气:“你们都不是正宗的吃货”。


  “螃蟹一生要蜕13次壳,雄蟹交配后,脱去旧壳换上新壳,体积大过普通肉蟹一倍以上,一支种蟹一次能产30万个卵,刚产的卵是桔黄色,逐渐变成淡黄色,淡灰色,最后变成黑色,小青蟹长大开始向更急的港北方向游去,再往前海水太咸就不适合生存了。”关于和乐蟹的生长习性,辜迅翔如数家珍。


返乡回小海,当起螃蟹将



小海边有一群骚年 黄卫/摄


  “80年代,野生和乐蟹随处可见,但现在你很难再有运气看见”,辜迅翔解释和乐蟹的减少,海水污染是主要原因。传统的对虾养殖往往是高密度的,大量的投饵残渣、病虾尸体都会沉积到池塘底部形成难以降解的污泥,这些污泥又排放到小海内进一步污染水质,从而加剧了小海的污染。


  2009年,同为高中同学的卓齐辉和辜迅翔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倍感焦急,身在异乡的他们,竟都放不下对家乡小海日益恶化的环境担忧。在2012年,他们各自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另外3个同样在城市里有了稳定工作的同学一起,回到小海边,承包了60亩池塘自主创业当起了养殖和乐蟹的“农民”。



这群年轻的“渔民”成为小海最独特的风景

图片由和乐蟹保育中心提供


  与传统养殖户们买回蟹苗抛进池塘便不再理会的粗放式养殖法不同,他们的养殖更加生态环保:在放养和乐蟹的同时,开始在池塘内引入其他的虾虫鱼草;绝不轻易往水体中投入药物,以免破坏水体生态环境;注意塘中螃蟹密度,避免螃蟹之间“自相残杀”,每平方米1到1.5支螃蟹是最理想的密度;塘边还要埋上黑色塑料膜,为的是防止螃蟹“离家出走”……


  到2012年底,仅60亩池塘销售额竟达到70万元,他们的大丰收使整个小海养殖区都沸腾了,一时间不少养殖户都挤进他们的棚屋,向他们讨教养蟹的经验。


从养殖到保育之路


  尽管养殖螃蟹很成功,但辜迅翔和他的伙伴们仍显得忧心忡忡,“如果不恢复小海的生态环境,和乐蟹的野生环境无法得到改善,而小海周边的养殖也会受到威胁”。



从管道中排出的污水 田源/摄



废弃的垃圾在河道两岸 田源/摄


  在养殖区我们经常看到一种场景:黑色的污水从水管里流出来;大量的泥土堆在路边,发出阵阵恶臭;长满水葫芦的小海以及大片闲置的农田……


  “我们曾在看《保定村志》时读到这样一段描述太阳河的诗句:‘碧波摇竹影,白沙卧壮犊,红蓼泊轻舟,星空衬渔火。’你能想像,那一副美得醉人的场景,可惜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更看不到。”辜迅翔发出一阵感概。



当地老人用三角草编织的竹席 陈明智/摄



新村的麻鸭养殖 陈明智/摄


  2013年7月,和乐蟹保育中心成立,旨在探索生态敏感地区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我们希望恢复小海的湿地环境,带动周边生态旅游业,创造出一个样本,然后逐步推广开来。”


  复育工作围绕着小海生态变迁、生计变迁、人文景观变迁三大层面展开。这些年他们通过走访、实地考察,挖掘小海过去的故事,收集人文与传说,通过和历史文献的相互验证,试图还原一个真实又丰富的小海。



红树林的复育与和乐蟹的养殖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

图片由和乐蟹保育中心提供


  “事实上,野生的和乐蟹就生长在红树林里面,要恢复小海的生态最重要的就是要恢复原来的红树林系统”辜迅翔表示,“目前我们的做法是通过调研来确定几个红树林的区域进行复育,复育后的红树林也以此改善了小海的生态环境,接下来通过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和生态旅游,把原来的养殖和捕捞转场成旅游业,这样环境的改善和小海周边的居民的增收都能实现双赢”。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保育中心成功申请到CEPF基金(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自此踏上了保护小海漫漫长征的第一步。


  现在辜迅翔和他的小伙伴们仍在努力着,在志愿体验的最后一天,久违的阳光终于放晴,我们开车去几公里开外的英豪半岛拍摄夕阳,这个乐观的年轻人露出笑容,他说:“你看,小海的晚霞多美!”。


夕阳下的剪影 黄卫/摄


江河守护者志愿者和保育中心的骚年们 黄卫/摄


请观看江河守护者系列短片之海南小海的故事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z01847i4g8z&width=670&height=502.5&auto=0


“江河守护者计划”



“江河守护者计划”是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资助,“秘境守护者”策划执行的项目,通过招募传播志愿者,前往全国六个环保公益组织,进行体验生活,然后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记录该机构的人物故事、机构事迹等,帮助环保公益机构进行宣传报道,希望通过他们的宣传报道,让更多人知道这些环保机构的故事,让更多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秘境守护者


“秘境守护者”是一个由媒体人、公益人共同搭建的新媒体平台,旨在利用互联网连接城市、乡村和荒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传播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元理念。


合作鸣谢: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平武县老河沟自然保护中心

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

鹤庆西草海自然保护中心

海南万宁和乐蟹保育中心

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

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




江河守护者更多精彩文章  点击蓝色字句即可查看


第一站:老河沟

【视频】马云在四川买的地在哪里?这就是公益保护地老河沟!

江河守护者初探,在中国首个公益型保护地奇遇川金丝猴

虫大叔的老河沟萌虫影集

当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相遇


第二站:洞庭湖

【视频】洞庭湖老炮和一顶旧帐篷,却成了荒岛上最坚实的存在

渔民的江豚保护战,孤岛上的七天行纪

“江豚奶爸”何大明,从老渔民到洞庭守护者的十年

与江豚、飞羽的美好相遇 我在洞庭小岛上的自然观察笔记


第三站:鹤庆草海

【视频】只为这一平方公里最美湿地,他们踏上护鸟归航的日月星辰

在鹤庆西草海,“看鸭子”比烧鹅更够味儿

去云南,可以错过大理丽江,但一定不能错过它!


第四站:海南万宁小海

【视频】手绘动画 如何解救一只好吃的螃蟹

最美的海岸,最后的渔民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来源

微信号:wonderlandkeeper

合作联系微信:fangfangz1024



相关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手绘动画 如何解救一只好吃的螃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