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医聊联播

医脉通 医脉通健康关爱中心
2024-12-06


特别策划:医聊联播

医脉通携手各学科临床医生,解答疾病诊疗「十万个为什么」,为广大患友及家属提供就医指导。



本期作者   张伟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主治医师

  本期要点   

1.近五成糖友不知血糖自我监测的重要性

2.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点

3.自我血糖监测的原则

4.同一个人,血糖为何不同?


很多糖友可能对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睡前血糖、夜间血糖……等众多血糖名词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什么每天要不停地去忍受针扎的痛苦去监测各种血糖。
其实这跟我们人体的血糖是24小时实时动态变化有关。我们体内的血糖值每天随着我们的食物摄入量的变化、运动量的增减甚至受到情绪和睡眠的影响而会随时波动,只有通过血糖监测才能了解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严重程度,进而了解到患者当前的治疗方案、饮食运动模式是否合适,为进一步的医学和生活方式干预提供依据。



近五成糖友不知血糖自我监测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经常遵医嘱定期至医院门诊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但大部分患者却忽略自我血糖监测,没有意识到居家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有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差,达到45.60%,而且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差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尤其是自我血糖监测,其结果有助于糖友本身及内分泌科医师了解及评估病情,帮助我们发现过高或过低的血糖,以便及时调整降糖方案、及时摄入食物,有利于避免低血糖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另外,通过实时自我血糖监测,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身体状况。

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点

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包括三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夜间1点血糖以及其他点的血糖监测(如发生低血糖时的即刻血糖监测)。


对于血糖比较高的患者,首先要关注空腹及餐前血糖的监测;容易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要加强监测睡前、夜间1am,甚至3am点血糖。


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部分早餐前血糖很高的患者,一定要排除夜间低血糖的可能性,因为低血糖后会引起反应性高血糖,这时候就要监测夜间3点钟的血糖,以进一步判断清晨高血糖原因。



自我血糖监测的原则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并做出相应调整。
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可每周监测 2-4次空腹或餐后2h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更为积极地监测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如注射甘精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等长效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更关注空腹血糖;而注射预混胰岛素包括门冬胰岛素30、精蛋白人胰岛素30/70等的患者,应更关注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怀疑有低血糖时,应随时加测血糖。当末梢血糖测定值与静脉血浆血糖测定值之间的误差增大,应及时关注。
此外,还要根据需要加测血糖。比如,运动或特殊行为(如驾驶)前,主要是针对特殊人群,如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应个体化监测血糖。


此外,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或病情较重的糖尿病患者,最好保证每周4-7天的全天血糖监测,每天监测4-7次血糖,必要时可以增加次数,直到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对于血糖控制达标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周监测1-2天,每天监测2-4次血糖。



 同一个人,血糖为何不同?


经常有糖友疑惑,为什么每天血糖会变幻莫测,同一人在同一日或者同样的饮食血糖为什么不一样,这是因为我们的血糖每天都处在一个动态变化中。
血糖波动是指血糖在高峰与低谷之间不断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其实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糖值也并非恒定不变,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如餐前餐后)或非同日的同一时间,血糖往往都有一定幅度的波动,只是正常人血糖波动的幅度不大,血糖曲线相对平缓,这主要有赖于机体具有非常精细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使血糖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比如正常成人空腹血糖在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3.9-7.8mmol/L。
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内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再加上饮食、运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每日血糖波动,出现不一样的血糖数值。


▍小结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积极的药物治疗、饮食运动控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病情加强自我血糖监测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自我血糖监测,才能了解到我们自身的血糖变化特点,以便及时的调整方案,最大程度降低糖尿病患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本期专家

张伟博士




  • 张伟 博士在读

  •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主治医师

  • 合肥市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 合肥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

  • 合肥市全科医师协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分会委员

  • 安徽省老年医学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

  • 擅长糖尿病血糖个性化调整、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治

  • 发表SCI及核心论文共8篇,参编专著3部

这里提醒一下,想了解更多健康养生的知识,和同好们交流心得?马上扫

码加入吧↓

您如果有健康相关疑问,可以随时咨询医脉通健康线上医生。点击下面小程序,获得医生解答!

问诊可覆盖疾病的整个康复过程,相当于身边有个贴心可靠的家庭医生。针对病情变化,你可多次提问,获得医生循证规范的解答。

参考文献
[1]吴杨玲,苏志,韦志琼,等.南宁市社区慢病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及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Z].华南预防医学,2023,49(4):402-406.
[2]江月贞,林娟,陈尊文.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现况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0):93-94.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0):936-948.



温馨提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文中插图均来自:视觉中国
往期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健康关爱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