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视院校毕业生求职调查:几千块的工资,在北京可怎么活呀?

一起拍电影编辑部 一起拍电影 2019-06-10


作者 / 张一瓜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来了!

 

从2017年高校毕业生创纪录突破至795万人;到2018年人数持续增长,达到820万人;而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会再创新高,预计834万人!

 

看来,叫嚣了多年的“最难就业季”,今年仍将继续,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七成毕业生月薪不到六千#的调查公布,更是让这一届毕业生还没有进入社会,就已经开始出现幻灭。

 

 

在遭受就业压力的同时,最为紧迫的毕业论文同样让这届毕业生感到痛不欲生。

 

#翟天临害惨了毕业生#的微博讨论一度登上热搜,如今阅读量已经高达5200万,讨论人次3.7万人。

 

 

翟天临事件究竟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今年毕业生的论文查重力度,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据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多方了解到,今年毕业生的论文查重与往年相比确实严格了很多。“答辩不合格率更高了,我的同学答完辩基本都要大改,论文要查两次重。”中戏某专业应届毕业生告诉拍sir。

 

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专硕的毕业生也向拍sir诉苦:“我可能真的要延毕了,学校既要求我们出作品,还要我们写学术论文,我这边还有一堆别的事儿急着处理,时间根本不够。早知这样,当初就不读研了。”

 

2019年的毕业生,日子确实不好过。不过,对于影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他们面临的挑战和难度似乎要更上一级。

 


 

影视应届毕业生的困局:

就业名额紧缩,经验能力有限

 

名牌影视院校毕业生找工作也开始变难了。想毕业之后就去剧组跟组学习的毕业生,随着拍摄影视项目的剧组锐减,机会也相应变少。即使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薪资同样让他丝毫没有找到工作的喜悦。

 

“几千块的工资,在北京可怎么活呀?”

 

 

难!是当下影视毕业生找工作的基调。

 

其实,无论是一类影视院校还是其它二三线城市学校的影视专业毕业生,都面临着头部影视公司进不去、中小影视公司给的薪酬低、影视项目经验不够、学校所学技能与工作要求脱节、且公司老人不愿带等困境,成为了行业中被嫌弃的边缘人。

 

之前曾在某影视公司实习的知名影视院校硕士毕业生,本以为有转正的机会,但到了毕业季,才被告知今年公司没有转正名额。由于接到通知过晚,导致他错失了向阿里、腾讯等头部影视公司递投简历的机会。本就被论文搞得焦头烂额的他,现在不仅一边要忙着论文答辩,一边还要找工作、等offer。在他看来,他正处于生命中的“至暗时刻”。

 

 

其实,继去年影视行业的“金三银四”和“金九银十”的找工作定律失效后,影视公司在2019年进一步缩紧了招聘名额。据在某娱乐社交平台工作的员工透露,公司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员工只出不进的情况,很多工作岗位空出来之后就直接被锁定,不再进行招聘。

 

而有些影视公司,虽然给影视专业的在校学生提供了很多实习机会,但到了真正考虑是否提供工作岗位的时候,这些影视公司则开始变得“挑剔”。

 

不过换个角度来想,好公司又哪有那么好进

 

 

整体来看,有些找不到工作的影视毕业生,能力确实令人捉急,和当下市场需求的人才素质确有很大差距。

 

譬如,越是大的影视公司,接触的国际影视项目就会越多,要求员工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反观毕业生们的英语能力,只能说仅英语一门,一大批毕业生就已经被阻挡到了门外。

 

同时,院校培养出来的应试型毕业生,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特别是以教授理论为主的院校,其毕业生接触影视项目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不了解当下的市场行情、对影视项目的操作流程只有课本教授的概念,纸上谈兵是企业最害怕遇到的面试者。

 

 

业务收紧的影视公司们,在用人方面越来越苛刻,他们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因此在招聘方面更看重员工实际能够为公司带来效益转化的能力,要求毕业生一进入职场就能够直接胜任工作,而很多毕业生对此并不具有这样的素质。

 

所以,这些缺少经验的职场小白,即使进入公司,也颇受冷遇。对于带他们的直接负责人来说,这并不是他们自愿接手的差事,私下亦有不少抱怨。

 

“带这些新人公司又不给我额外工资,而且我本来事情就很多,哪有时间去带他们呀,有些事情这些毕业生没经验,给他们讲一遍然后交给他们,这群毕业生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还不如我自己搞定呢,让他们去做我也是要返工的,既麻烦又浪费时间,真不愿意带新人。”这便是大多数带新人的员工的心声。

 


被嫌弃的应届毕业生们,到底该如何找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呢?要考虑那些因素?拍sir在此给大家几条意见。

 


影视毕业生如何找第一份工作?

 

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你会发现游戏规则开始发生变化,与以往不同,理想和现实发生碰撞,你或许会觉得一时难以适应,但这恰是成长所要面对的难题。

 

对于影视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拍sir的建议是:

 

首先,是安全因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骗子。还没有规范化的影视行业更是骗子横行的地方。所以,影视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警惕。

 

 

“有些年轻的艺人太想红了,在大街上被所谓的星探一搭讪,禁不住别人的几句赞美,就上钩了。然后很轻易地就把经纪约给签了,一签就是十几年。其实这些星探签了约,任务就算完成了,然后这单业务会算进他们的KPI里,按人头拿提成。而这些公司其实也没啥资源,签了艺人也不用给他们发工资,艺人可以向公司借钱进行自我包装,但是一旦解约就面临着巨额赔偿,这些公司就靠艺人的违约金赚钱。”曾经在某影视公司做总助的圈圈向拍sir揭秘艺人经纪公司的黑心经营套路。

 

所以,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一定要多方打听,找专业的人帮忙把关,避免被合同捆绑,难以脱身。

 

其次,要平衡好心态。

 

 

刚步入社会,心理难免会有落差。特别是对未来和就职的公司充满各种浪漫的幻想的人,幻想越美好,遭受的打击可能就会越大。

 

很多刚刚毕业的影视专业毕业生,都期望能够进入行业中的头部公司,一接触就是行业中的重点影视项目,然后他在这个项目中身负重任,并大展身手,证明了自己的才华,从此一战成名,成为行业冉冉升起的新星。颇有爽文主角的进阶风范。而事实却是,能够进入头部影视公司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即使能够幸运进入的人,不是能力确实超群,就是家里有矿,朝中有人。而一毕业就接触到头部影视项目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景甜这样强大背景,和陈飞宇这样的爹妈。

 

所以对于大多数影视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沉下心来,磨练自己,重视基础,积累经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是千里马总会遇到伯乐。而不是一开始就眼高手低,导致心态失衡。

 

再次,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一方面有利于毕业生对当下自我的判断和认知,另一方面则能够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构建清晰的奋斗目标,并从中对这个行业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这也恰是毕业生去面试,很多HR会问“你对自己的职业有什么规划”这个问题的目的所在。

 

另外,毕业生做职业规划还会帮助他们理清他们是否真的对这个职业充满兴趣、自己的能力是否与这份职业相匹配、目前还存在哪些差距等问题,从而规避为了找工作而工作的应付差事型求职,并使之更能够正视自己,和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

 

最后,考虑现实因素。

 

虽然说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一种幸福,但是如果工资难以维持自己的日常开支,这无疑也是一种负担,特别是对于薪资本就不高的影视行业来说,更是如此。所以,选择进入这个行业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考虑到现实因素。

 

譬如前期工作薪资过低,家里是否能够提供帮助?自己的能力当前真的能够胜任自己所求职的岗位吗?如果难以胜任,你将作何打算?是转行还是继续坚持?自己是否真的确定要在这个行业发展,多长时间发展到什么阶段?

 

没有建立在现实基础考量的问题,都如同空中楼阁,水中泡影,因此脚踏实地,方能仰望星空。

 


避免“唯学历论”和“唯经验论”

行业倒逼影视人才素质全面发展

 

其实,无论是我们在探讨的“影视寒冬”还是受此影响的毕业生就业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出了影视行业发展还没有完全规范化,同时也与行业中企业所需人才与学校培养的人才之间的素质不匹配相关。

 

在影视行业发展大好时,资本涌现,哄抬了影视行业的红火假像。事实却是,我们的影视行业发展并没有建立健康的体系,仍缺少规范化,和标准化。如今,影视行业泡沫出清,让很多不专业、抗风险能力差的影视公司离开这一领域,这也从而减少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而学校培养的应试型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技能型和经验型人才没有达成统一,导致毕业生因为技能与企业要求脱节,降低了自身的竞争力。一方面这些毕业生进入公司后增加了公司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教育的滞后。

 

之前,有影视专业的学生向拍sir反应,在她看来她的导师对于影视市场的了解还没有她了解得多,且导师接触的影视项目与商业影视项目的运作逻辑有很大不同,借鉴意义不大。可见,“唯学历论”的选才之道并不足取。对此,之前谢飞就曾针对电影学院开设表演系表示反对,认为影视行业有些专业并不需要通过学历去证明什么。

 

同样,对于某些影视公司的“唯经验论”的观点也过于片面。首先,如果没有前期的文本素质教育,缺少文化修养,对于这个追求艺术创造的行业,原则上是相悖的。其次,选择毕业生,从零教起既能体现这个公司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另外也更有利于公司调教出适合自己公司调性的人才,像动画公司便是如此。

 

话说回来,无论是“经验咖”还是“学历派”,影视行业真正需要的是有才华、有实力的人。像姜文《邪不压正》的编剧李非,因为才华而被选中,从一名设计变成了编剧,如今已经成为一部院线电影的导演;而文牧野也是凭借优秀的短片被宁浩赏识,所以,真正有实力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

 

从挑选人才角度出发,遇冷的影视行业调高了从业人员的进入门槛,从这一层面来看,这或许也是件好事,它倒逼着影视行业人才的素质全面发展。

 

而最终能够在激烈的人才选拔中脱颖而出的毕业生,必定也是实力不俗的人吧。






近期热文


好莱坞影人内地权力榜

贸易战中的电影产业发展 | 演唱会电影市场现状

深圳影视市场调查 | 中国电影宣发新时代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约稿

请联系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