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张文宏医生”拍了拍“中国电影”
作者 / 吕世明
“每一个演出停止以后,后面都是一个家庭。每一部电影停掉以后,都是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人生被打折。一个电影演员,一个芭蕾舞演员,一个戏剧、歌剧演员,最绚烂的青春也就十年。这一年他不能工作了,那就意味着10%的艺术人生已经被打折打掉了。”
终于有防疫一线人士对影剧院的复工发声!且字字珠玑、言之凿凿、振聋发聩。
近日在“科学与文艺,携手共对疫情新常态”研讨会上,张文宏医生发言表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文体行业回归正常是也同样是必要的。
这也是疫情出现以来,首次由医疗专业人士对影剧院、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回归到室内有序进行而发声,也是继国务院、疾控中心后,又一次将公众的目光吸引到行业复工上。之后,姚晨也转发了张文宏医生的发言,而更多的从业人员并没有对这件事有更多的反应。
从3月的极小范围复工被叫停,到6月初各种“疑是”消息漫天飞,今年上半年对影院的打击是沉重的,在我国抗疫已经取得了现阶段成果的今天,任何行业其实是都已经具备了复工的基础,对于影剧院的担心和疑虑可能显得有点多余。
也许,电影院再不复工,将会是对现阶段抗疫所取得成果最大的否定。
值得玩味的是,在这场讨论上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表示希望把剧场搬到外面去的想法,非影视行业、但防疫专家,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张文宏则表示,这是对我们抗疫成果极度的不信任。
“这是对我们抗疫成果极度的不信任。我个人其实不太同意。我觉得艺术的类型有很多,有室外的,有室内的,事实上都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决定的,是社会的一种取向在推着你向前走。”
张文宏医生同时也表达了对影视行业以及演员的关怀,毕竟每一个演员最光辉的艺术生涯也就那么十多年,这一年的不能正常工作,他们10%的艺术人生就已经被打折打掉了。
看起来是仅仅为演员、艺术家和运动员发声,但实际上也是为整个中国电影行业发出了支援,毕竟让演员和运动员回归到,也同样是让观众和影迷回归到电影院,产业链上不仅仅有明星演员,也同样有大批的从业者,也有翘首以盼的影迷,大家的热忱和盼望都是一样的。
其实在整个疫情期间,张文宏医生几乎是网红的存在,不断的抛出“金句”和“警言”,也让很多电影从业者担心不已,毕竟专家对于疫情的“严判”对于从业者并不好消息,同样对于电影产业管理部门也是暂缓开门的理由。
但经历了近半年的抗疫斗争,现阶段专家对于疫情未来的走势已经从“严判”逐步过渡到“研判”,毕竟最初我们的确要非常严格的判断疫情状况,但积累足够多的经验,我们目前是可以做到更好的“研判”,即便目前面对北京出现的疫情反弹,无论是公众还是专家,大家的自信和乐观远远多于疫情最初所呈现的恐慌。
这种自信除了专家层面更乐观的研判,同样公众也逐步对疫情有了自己更好的研判,这也是现阶段有更多的网友和观众开始支持电影院复工复映的原因。
没有不重要的行业,只有不被重视的行业
其实从电影院被严控不能复工的第一天起,电影在中国到底重要不重要就被不断的谈及,这可能也是半年以来关于电影产业的巨大争议,也是公众口舌中电影院不能复工的主要原因。
但我们有不得不承认,即便大家不在电影院看电影,电影内容又随处可见,并深入人心,即便很多人没有看过一部电影,但不妨碍他们去评价这部电影,而且电影的社会影响力甚至要比很多新闻事件要大。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电影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但他的重要性却非同凡响。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于每一部电影的管控力度极强,毕竟每一部电影都是更多依靠国家掏钱去拍摄。
即便在近些年国产电影的票房逐步走高,我们对于舆论的整体导向还是不那么成功,起码在网络上仍然会有很多抵制和反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声浪。
也许在中国电影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行业,但在目前他反而成为了一个最不被重视的行业。
但完全把电影院关闭,毫无疑问是对于一个舆论导向窗口的彻底关闭,彻底的关闭则意味着将面对完全负面的批判声浪,只有放开才会引发双方面的舆论争论,这要比堵塞更重要,也更积极。
特别是处在疫情期间,他对整个中国社会,以及未来中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重新定位都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电影则是可以迅速让公众引发讨论并形成社会舆论范畴的文化工具,尤其他在电影院所能释放的能量远非手机&TV端可以替代。
换而言之,在冷战后,国内舆论宣传,电影其实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这些年我们也已经通过电影在一步步的扭转和产生变化,电影的宣传作用也逐步开始取代宣传意义上的新闻和平面媒体宣传,且更容易被青年一代所接受。
其实到现在,对于影院能不能复工可能更多的问题还是在于我们是否真的重视电影行业,或者说我们是否真正认识到电影行业在舆论宣传中所起到的作用,忽视掉电影行业,则会在舆论宣传中缺失掉重要的一环,且这种损害可能需要产业的再一次布局才能完成,而并不仅仅依靠在等一段时间恢复开业就能实现的。
电影院复工,才是对抗疫工作最大的信任
电影院停工100天的时候,似乎所有人都感觉到不久后电影院会和其他行业一样逐步的复工复映,但到现在电影院已经足足停工了150天有余,且越来越多从业者的信心其实已经丧失。
如果说最初让电影院以较低的上座率去营业,其实是对公众很不负责的做法,毕竟我们对于疫情是完全未知的,疫情的传播方式和途径都在最初不为我们所熟悉,这也使得最初我们对疫情的防控是非常严格的。
但到了目前,全国多个行业都已经在对抗疫情中获取了更多的经验和手段,这一切都是基于这几个月我们在面对疫情时所积攒下来的,也是对于我国抗疫工作的信任。
公众虽然有消费的欲望,但必须承认,这所有的一切基础都是对我国抗疫工作的要达到足够强的信心,否则即便主管部门再宣传、再推广,大家还是宁可宅家中老实吃饭。
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说明疫情本身不具有单一传染性,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人种、什么肤色,只要对病毒不重视、不防护,病毒便有可能见缝插针的感染你,而做好足够的应对,才是让大家能够真正的抵御病毒。
虽然我们说并不完全要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目前对电影院的防控放开政策,但我们已经研讨出内地未来疫情常态化期间如何对和病毒“和平共处”,并有望在未来出现疫苗后继而“彻底”的摆脱病毒。
如果在和其他行业的对比过程中,电影行业所取得的抗疫零感染是依靠完全闭塞行业得到的,并且牺牲掉所有从业者,那么这种所谓的“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其他行业都已经复工的基础上,电影行业始终不能复工,这就好比其他家的孩子都结婚了,但是你家孩子老大不小了,各方面条件都还行,但是迟迟不结婚,这岂不是会让其他行业和公众产生更多的疑窦吗?
当然,更多人还会担心放开产业会落下口舌之争,要去面对公众、媒体和一些部门的指责,毕竟不开就彻底没有风险,这在目前疫情管控严格的高压状态下特别难办,也特别难出头,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行业内的大佬可以仗义执言,那怕这是为自己的未来而发声。
目前中国已经彻底进入到“常态化”疫情的控制进程,即便疫苗出现并开始全民接种,那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当前我们要被迫学会和病毒以及疫情更长时间的打交道和过招,这更多需要的是科学和理性的认识,而不是一刀切的阻断,毕竟风险相对更高的行业复工后也没有出现严重的反弹。
在国务院、疾控中心和防疫专家都已经支持电影院复工的今天,如果我们行业仍然是唯唯诺诺、停滞不前,这可能是对于我国目前所取得抗疫成绩最大的不信任,对电影行业的解冻和复苏,也许是迫在眉睫了。
疫情下国际影视业务从业者生态调查
盘点200位华语电影出品人 | 电影幕后系列
我们做了2021年电影市场的预测
那些发最低工资的电影公司都怎么样了?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约稿
请联系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