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43部,总票房不到9亿,亏损率超80%,2020年的批片生意还好做吗?
仅1部票房过亿,22部票房不足1000万,总票房8.9亿。
这就是今年内地影市共计43部买断批片截止到现在交出的成绩单。
好的批片生意,总是让人眼馋。相比国产电影从立项到拍摄、后期、宣发、公映,动则需要1-3年的时间才能最终收回成本,投入也至少是千万体量起的苛刻条件,行业新入局者往往会望而却步。相比之下,批片生意的周期更快、投资更低,而如果恰好遇到爆款成功“捡漏”的话,也会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尤其是对于根基不深的中小电影公司,几百万的成本很难将一个国产院线电影项目推动落地,但来到批片市场,用几百万撬动几千万甚至是上亿的票房回报,却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现实。
2017年,在《生化危机:终章》《一条狗的使命》《摔跤吧!爸爸》《看不见的客人》《天才枪手》等多部批片爆款的助推下,当年批片市场成功撬动57亿票房,迎来票房至高点。
而就当整个行业都开始看重批片生意之时,57亿的票房成绩或许也将成为历史最高的“绝唱”。2018年-2019年,虽然年度大盘继续攀升,但是批片总票房却并没有因此“水涨船高”,反而下降到了30-40亿左右体量,疲态初现。尽管如此,2018年还是有《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奇迹男孩》《龙猫》,2019年还有《千与千寻》《绿皮书》《何以为家》《调音师》等批片爆款相继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内地影市,也提供给了观众更多的选择。
但今年,似乎批片再无爆款,总计8.95亿的票房成绩,占目前年度总大盘的5.03%,相比2017年批片10.2%的大盘占比,整整下跌了一半。
备注:
1. 票房数据来自于灯塔专业版;
2. 《喋血战士》虽然引进方式为分账,但是并没有好莱坞五大参与,总结时与批片统一划分;
批片票房表现暴跌的背后,是中国观众的口味出了问题?还是引进批片的平均质量下降了?抑或是其他原因。年关将近之际,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开启年度盘点,首篇聚焦批片领域,回顾过去一年(总计6个月)的批片表现,剖析批片市场一年来面对着新挑战与变化,展望2021年的批片市场,还会比2020更难吗?
如何判断一部批片是否亏损呢?可以直接可以套用目前的“2000万”法则——也就是一部批片如果票房在2000万以上,那么它不一定是赚钱的,如果票房在2000万以下,那它铁定是亏钱的。
为什么说所有没超过2000万票房的绝大多数进口批片全部是亏本的呢?
首先,购买批片需要买断费,无论是美国批片,还是日本、印度批片,目前主流影片的买断费用,至少都是30万美元起步。
其次,买断后的批片在公映之前,还要出一系列的“手续费”,这其中不仅仅包括送审时要拿指标的费用,还要出200万的保底发行费用,以及硬盘制作、基础物料制作费用的基本发行费,以及在译制厂的译制费用等。
最后,影片要进入市场,还需要出一定的宣发费用。即便是在冷档期,目前的宣发费用也至少需要百万级的投入,因为只要有同档期的竞品影片,就会需要涉及到争取影院排片问题。
这样算下来,在影片公映之前,片方至少已经投入了600-800万人民币的成本,最终票房如果不到2000万,注定是亏本的。
把这个法则套用在今年的成绩单上,可以看到43部影片,仅有13部达到了2000万的“及格线”,这也意味着有30部影片都面临着亏损。当然,并不是所有批片引进都是为了商业目的,例如巴基斯坦批片《翱翔雄心》、土库曼斯坦批片《无影之镜》,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的目的,影片市场收益或许也并不是其主要目的。
而那些票房在2000万以上的影片,也不一定就是盈利的,不少影片的买断费用高昂,远远不止30万美元。并且部分批片,尤其是日本批片,内地片方最终拿到的票房分账款,还要再和日本片方进行分账,种种现状也导致部分颇受关注的批片总票房要达到5000万甚至破亿才能够收回成本。
粗略估计,今年批片亏损率已经超过80%。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疫情原因,内地影市暂停运转整整半年,也正因为这半年,让不少原本具有盈利优势的影片,丧失了最好的档期环境。
毫无疑问,无论在影片数量还是票房体量上,日本都牢牢占据着非英语批片的半壁江山。今年唯一票房破亿的批片《数码宝贝:最后的进化》也正是一部日本批片,而大概率取得今年批片亚军的,也是一部日本批片——目前已经定档12月31日的《崖上的波妞》。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首先源自政治上的亲密。2018年是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近两年,两国政府交流愈发频繁,民间商务合作不断,也让日片引进数量创新高。今年43部批片中,日本就占了11部。
此外,日本批片也相对相对稳定的票房产出。10部已经上映的影片中,有6部动画片,4部真人电影,其中6部动画片票房基本都达到了1000万水平线,但是4部日本真人电影,却有3部都在1000万以下,甚至还有《漫长的告别》票房不足100万的案例。
此外,不同于美国批片与欧洲批片目前百花齐放的状态。日本批片目前也基本集中在了几个著名大厂手中,无论是光线、博纳、华策、恒业等老牌影视公司,还是B站等新兴互联网公司,以及凤仪、众合千澄等日片老玩家,都已经涉及到了日本批片的生意中。
即便拥有相对稳定的基本盘,也能明显看出日本批片近年来的疲态。
《哆啦A梦》从1.5-2亿的基本盘,下滑到了最终难过7000万票房。虽然影响日本电影在中国票房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引进窗口期、审查以及日本片方对于交片时间较为苛刻导致送审滞后等问题都包含,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爆款诞生,日本电影在《你的名字。》之后,也仅有宫崎骏的经典重映能够真正起到“破圈效应”,市场急需下一个爆款来掀起波澜。
庆幸的是,据悉目前日本批片价格普遍有所回落,这或许也是按照前两年日片在中国市场表现而产生的浮动。相比“一夜暴富”和“一夜暴亏”,或许一个更健康的日本批片生态也会慢慢到来。
在失去韩国批片整整五年之后,我们也失去了印度批片。
虽然从去年开始,印度批片就已经尽显疲态,仅有《调音师》和《一个母亲的复仇》两部影片票房破亿,8部印度批片最终票房仅有5亿出头。但一整年一部印度电影都没有引进,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今年6月起,中印边防部队已在加勒万河谷等地区的冲突,导致了印度批片在复工之后正式缺席。和韩国批片一样,在短期内目前仍然没有印度批片解禁的希望。而即便未来获得解禁,印度批片想要取得破亿的票房成绩也愈发困难。与日本动画批片拥有较稳定的受众群体不同,口碑不突出的印度电影(比如豆瓣成绩只有6-7分左右,猫淘成绩在8.5左右)在未来的内地市场注定会难有作为。
除此之外,中美关系的今年也跌至了冰点,这虽然并不会导致好莱坞分账大片的引进定档。但是对于美国批片来说,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多个消息渠道向拍sir表明了今年长时间内,美国批片已经不接受送审。不过,考虑到不少美国电影的合拍机制,不少电影通过其他国家买断名额的方式获得了引进,例如《汪汪队》就是通过加拿大的名额、《末日逃生》是通过英国的名额,伴随着明年年初拜登上位,或许美国批片的引进会重新放开口子。
而其他小国别批片方面,今年整体来看也是乏善可陈,批片票房TOP10,不是英语片就是日本片,意大利电影《死无对证》、土耳其电影《七号房的礼物》以及俄罗斯电影《猎杀T34》虽然口碑都表现较佳,也都有超出预期的票房表现,但是整体依旧缺乏破圈空间。
从引进国别来看,中国外交关系对批片的相关引进事宜,依旧有着极大的影响,中国的地缘政治以及外交政策,也成为了批片从业者必须要掌握的学问。
在疫情引发的资本寒冬下,素以短平快搏击市场的批片生意,并没有回春。
尽管如此,批片依旧是内地影市不可缺少的组成。今年43部批片有8部都定档在7-8月,为内地影市的复工复产贡献了不少力量。而在七年来最冷的11月,今年批片票房TOP3《数码宝贝》《地狱男爵》《汪汪队》也都贡献了中坚力量。
小国别批片的爆款浪潮已经过去,几十万美元买来,五六亿票房卖出去的“躺赚”之路已经近乎堵死。未来,批片引进生意也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难做。控制成本、快拿好片、积极送审、匹配宣发,只有做到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才能真正的减少亏损,将批片生意做好。
2020「权利榜」行业大会全景回顾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约稿
请联系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