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热益西:雪域蓝天 任翱翔

中国民族报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请点击上方的“藏网文摘”订阅
有您更精彩 投稿信箱:tibetcul@126.com

坚热益西在驾驶直升机。坚热益西供图

坚热益西坐在高原H125直升机里,竖起大拇指,甜美的笑容中透着自豪和自信。


坚热益西是西藏拉萨雪鹰航空公司(以下简称“雪鹰通航”)的第一位藏族女性飞行员。今年21岁的她,来自拉萨市当雄县宁中乡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家里有9个孩子,她排行第七。如果没有意外,她将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很可能会在拉萨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在平凡中度过一生。


“雪鹰通航的飞行员培训计划,改变了我自己和我家庭的命运。”坚热益西感激地说。


雪鹰通航是江苏省政府的援藏项目,2016年组建,是国内首家取得民航运行许可的高高原通用航空公司,主要开展拉萨地区维稳处突、紧急救援、城市管理、空中观光等各项通航业务。


2017年2月,在拉萨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坚热益西,接到了一个改变她命运的电话。班主任在电话中说,有一家公司要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挑选飞行员,让她去参加面试。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飞行员的培训费用那么高,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会降临在我的头上?”坚热益西说。


坚热益西有所不知,雪鹰通航成立之初,就按照拉萨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实施“通航+扶贫”战略。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雪鹰通航决定从拉萨籍精准扶贫对象子女中招聘16名飞行员、12名机务人员,由若尔航空苏州基地进行培训。


飞行员培训费用高昂,培养一名飞行员至少需要145万元;培养一名机务人员,则至少需要48万元。雪鹰通航的此次培训,仅培训费一项,就需要3954万元,除政府安排资金1256万元外,公司还需自筹2698万元,为每名飞行员补贴培训费用80万元,为每名机务人员补贴培训费用30万元。


飞行员挑选十分严格:身高要1.65米以上,视力要1.0以上,身体上不能有纹身或者疤痕。坚热益西一共面试了3次,在4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的录取者。


2017年1月12日,坚热益西从拉萨出发,坐火车到格尔木,从格尔木坐飞机到西宁,再从西宁坐飞机到南京。第一次坐飞机,她心情特别兴奋,但她更期盼的是即将到来的飞行训练,“我都没法想象自己驾驶飞机的样子。”坚热益西说。

在若尔航空的培训,比坚热益西预想的要难许多:不仅要学习飞行操作,还要学飞行理论,进行体能训练,此外还要通过藏族学员非常犯怵的普通话测试。


2017年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也是坚热益西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在师傅庞晓明的带领下,第一次开始了上机实训。


不同于民航飞机,直升机都是手动操作,没有自动驾驶功能。“直升机定位非常困难,机身经常像炒菜锅一样翻来翻去。”坚热益西苦恼地说。


在坚热益西因操作不好直升机而泄气时,庞晓明耐心地安抚她,给她讲述操作要点。“师父让我动作柔和一点,让我把乒乓球放在手心,训练手的精细操控能力。”说起师父的细心教导,坚热益西充满了感激。


坚热益西是一个十分要强的女孩子,深知这次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在没有飞行计划的日子里,她经常早上6点起床,学到凌晨才休息。经过半年的刻苦攻读,她顺利通过了飞行理论和普通话测试。

飞行实践考试中,坚热益西要单人单舱从苏州飞行到扬州,飞行时间大约3小时。在飞行过程中,GPS(卫星定位导航)突然失灵,她慌了神,不知道怎么办好。好在设备只是暂时信号丢失,很快又自动找到了信号。


150小时的飞行训练结束后,坚热益西对于GPS失灵这些小型突发事件已经能够灵活应对了。“即使没有GPS,我也能靠目视飞行,准确降落。”她自信地说。


2018年3月8日,坚热益西顺利通过各项考试,获得了民用航空驾驶员商用执照、私用驾驶员执照,之后回到雪鹰通航进行飞行训练。


拿到执照后,坚热益西每月有1.16万元的工资。第一个月领到工资后,她给自己留了600元,剩下的都给了父母。对于未来,她有着十分美好的希望——努力挣钱买一套房子,把父母接到拉萨市区来。“老家的房子冬天很冷,想让他们过得舒服一些。”坚热益西说。


和坚热益西一样,雪鹰航空机务人员白玛央宗,也是一名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孩子。在前往若尔航空培训前,她是拉萨市第四高级中学的优等生,得知雪鹰通航招聘的消息,她主动报名,希望可以“闯一闯”。


2017年1月,白玛央宗从拉萨市曲水县聂当乡前往苏州培训时,身上只带了800元。7个月以后,当她从苏州学成归来时,她用每个月积攒的生活费,给奶奶建了一个玻璃房。现在,白玛央宗的月工资有8000元,她希望自己能够攒钱买一套房子,把86岁的奶奶接到城里来安享晚年。


“我非常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可以从事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职业。我会努力工作,改变自己,也改变家人的命运。”白玛央宗说。

据雪鹰通航副总经理松赞介绍,该公司目前共有各类员工超过110人,其中,藏族员工占75%。飞行员14人,其中藏族飞行员3人;机务维修人员17人,藏族维修人员12人。


“我们将按照‘通航+扶贫’的战略,继续在培养藏族本地人才、机场建设及运营管理、高高原航空飞行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实践,为高高原通航行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更好地服务于拉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松赞说。


来源:中国民族报

相关阅读
唐卡的“非遗”致富经
川西草原“奇葩”之旅
穿越喜马拉雅的丝绸之路
西藏考古发现与“高原丝绸之路”
云南迪庆:藏民尼玛的葡萄“缘”
贡布泽仁:从草原走向北大校园
叶星生:藏派丹青的传承与创新
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 有人护
探寻藏毯的古老技艺及产业发展
项措卓玛:脚尖跳跃的“追梦舞”
长江源头第一县里的彩石“变现”记
朗顿·白芨:民族歌舞让生命“更长”
波罗古泽木刻:刀锋下的非遗传承
走进甘洛 感受独特的尔苏藏族文化
绚丽的格桑花 独树一帜的甘南藏戏
滇藏茶马古道:走出历史 又见花开
舟曲民间古藏文苯教文献的抢救之路
畅游海螺沟木格措 享一季夏日的清凉
成都“八廓街”:“蓉漂”藏汉商人的故事
果洛藏戏:马背上驰骋着格萨尔的身影
扎西拉毛:这是一场射箭比赛的“嘉年华”
爱心颂:“雪山金凤凰”宗庸卓玛公益新歌
从放牛娃到职业歌手 德格叶:“新藏乐”的唱作人
洛桑扎西的金属手工艺品:赶上了好时代,赢来了大市场

扫描或长按      关注藏网文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