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藏高原上的那些“黑科技”

郭爽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请点击上方的“藏网文摘”订阅
有您更精彩 投稿信箱:tibetcul@126.com

◎资料图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牧民放牧用北斗


西藏星传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日前在拉萨揭牌成立,中国北斗导航综合应用平台在西藏正式落地。


通过给牲畜佩戴植入北斗芯片的项圈,牧民便可以利用北斗的导航、定位和位置报告功能实时掌握畜群的准确位置,还能利用北斗的短报文功能一键报警、报灾,实现智慧放牧,既节约成本又能提高收入。


◎图为高原捡拾车 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


拾牛粪不费力


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牦牛粪便作为“高原一宝”,是牧民的主要燃料来源。但捡拾牛粪一直沿用妇女人工拾粪、背篼背粪的方式,每天劳作两小时以上,负重平均超过20公斤,极为单调和耗费体力。高原捡拾车通过模仿人工动作,能够轻松完成“脚踏踏杆—叉拾牛粪—抛粪入车”的捡拾过程,可在不同地况条件下省力地捡拾、运送和翻卸牛粪,成为减轻高原牧民,特别是牧区妇女劳动强度的人力机械设备。


◎图为“光伏小镇”居民小区一角。图片来源:新华网


阳光也能变成钱


日喀则被誉为“日光城”,年平均日照时间长达3300小时。青岛援藏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后,决定充分利用当地光照资源优势,与桑珠孜区政府共同规划建设江当乡光伏小镇。目前,“光伏小镇”一期343户安置房全部竣工,已迁入贫困群众1208人,二期正在建设,预计年底前可迁入。 


“刚搬了新家,没想到土地变成钱,阳光也能变成钱。”桑珠孜区江当乡光伏小镇居民卓玛老人高兴地说。今年3月以来,卓玛刚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村里又发放土地流转初次分红的1000多元钱,屋顶装的光伏板也能通过太阳能发电帮助群众增收……


◎图片来源:中青在线


日喀则人民医院“小白”上岗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远程会诊中心里,重症医学科的张建医师正通过屏幕与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重症科次桑医生讨论一名极重度贫血的11岁患者的病情。


“小白,请你往前一点,让我看看病人的肤色”张建医生一边说,一边轻触手边的摇控。屏幕中,像是一双人眼慢慢接近患者,通过镜头,医生清楚地看到患儿的肤色、反应、甚至能直接对话。这是小白,他的学名叫“airface智能移动艾菲仕远程医疗机器人系统”。“小白”最大的功能不仅是开展远程医疗,还能真正实现移动查房、移动教学。


目前,小白已经成为日喀则人民医院的一名“员工”。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拉萨柳东大桥安上“能量光环”


柳东大桥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南,跨越拉萨河,全长2755米。大桥距拉萨火车站8km,布达拉宫9km,是拉萨市南部绕城道路的主干通道。该大桥集交通、旅游和观赏三大功能于一体。


大桥采用“圣城日光”的设计理念, 桥梁上有5个以“能量光环”为形象的桥塔,象征着拉萨人民积极向上、不断奋进的无限力量。在这5个“能量光环”之上,将铺装总计360块275W的汉能CIGS薄膜柔性太阳能组件,能够为大桥的夜景照明系统供应电力。由于薄膜太阳能具有轻、薄、柔的特点,可以高效完成光电转换。预计12月初验后便可通车通行。


来源:中国西藏网 (综合/郭爽)
相关阅读
西藏的红珊瑚渊源
探访独特的藏医放血疗法
原汁原味的工布新年这样过
藏地面具从历史中漫步而来
雷菊芳:寻找古老藏药新价值
陶器:藏家从未远去的生活用品
西藏鼓乐:敲出雪域高原生活美
探寻藏毯的古老技艺及产业发展考古发现“勾勒”西藏西部史前文明
项措卓玛:脚尖跳跃的“追梦舞”
长江源头第一县里的彩石“变现”记
朗顿·白芨:民族歌舞让生命“更长”
波罗古泽木刻:刀锋下的非遗传承
“金刚神舞” 撩起流传中的古韵今辉
朗色林庄园 还原最古老的贵族生活
走进甘洛 感受独特的尔苏藏族文化
绚丽的格桑花 独树一帜的甘南藏戏
滇藏茶马古道:走出历史 又见花开
图说藏医药:揭开藏医药的神秘面纱
舟曲民间古藏文苯教文献的抢救之路
听甲央谢拉讲述 高原牦牛酸奶的故事
畅游海螺沟木格措 享一季夏日的清凉
谈古代藏族计量单位标准的发展和演变
加拿大女教师甘南“故乡情”:孩子们需要我

扫描或长按      关注藏网文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