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对“算法”进行规制?
图 / 图虫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谢远扬
编 辑丨李靖云
所谓“算法”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本质,在数学和电脑科学中,算法是指一个被定义好的、计算机可施行之指示的有限步骤或次序,常用于计算、数据处理和自动推理。简单来说,通过算法,可以通过一个输入数据得到一个结果,当然这个结果不一定是确定的。
在互联网服务中,算法通常表现为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互联网服务者向用户提供的某种内容。
那么为什么要对算法进行规制呢?原因很简单,首先,在社会大方向上,算法直接决定了互联网用户能够得到何种信息。
只要使用过互联网的人都知道,互联网拥有海量的信息存量,并且每时每刻也在产生巨量的新信息,对于互联网使用者而言,其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知悉所有的信息,使用者通常只对自己偏好的信息有兴趣,因此使用者获取的信息肯定是经过筛选的。
在纸质媒体时代,这种筛选是报纸编辑人工进行的,在互联网早期,这种筛选同样也是通过门户网站的编辑人工进行的。但是在现在,尤其是自媒体时代,面对互联网上如此庞杂的信息,人工早就难以应对,因此大量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往往通过一定的算法来决定向用户提供何种内容。
在这种意义上,用户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完全就是由算法所决定。并且由于在某个平台上,算法是既定的,因此这种通过非人工自动化算法筛检的信息,很容易造成“信息茧房”的效果。
一方面,受众只会收到相类似的信息,很容易就陷入自己的“同温层”之中不能自拔。而长期只接受一类信息,不仅会严重影响受众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形成,而且会不断放大回荡在同温层中的观点,走向极端。
另一方面,这种“信息茧房”的形成,也会留给他人操纵信息的空间,只要在算法中添加一些特定的内容,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让算法的结果出现某种特定倾向,受众就会在不经意之间受到这种特定倾向的影响,从而产生某些特定的观点。这种操作目前在国内外的一些互联网平台上已经屡见不鲜,在特定的条件之下,其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在个人方面,对算法规制还和保护个人隐私密切相关。再高明的算法,也终究只是一个程序,不向其输入内容其也无法得出结果。而在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互联网服务中,算法所需要收集的,最主要内容就是用户的浏览习惯。
一般来说,当今的算法能够通过用户的浏览记录,用户浏览过什么内容,在浏览过程中停留在各种内容上时间的多寡,来判断用户的个人喜好,并且依据用户喜好提供给用户相关内容,以诱惑用户能够更长时间地驻留在相关平台之上。
而用户的浏览习惯,和用户的私密生活密切联系,无疑属于用户的个人隐私。现在很多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为了保证其向用户精准推送内容,增加用户存留,会将同意算法适用设置为接受服务的前提,用户如果想要安装或者使用相关软件,就必须允许软件收集相关浏览信息。这些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因此掌握了大量的用户隐私,极大的增加了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
正因为算法存在如此的风险,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角度来说,都应当对算法进行适当的规制,以算法能够一方面为用户使用互联网服务提供方面,另一方面也尽量限制期所带来的负面效果。
对此网信办最近公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明确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向用户“以显著方式告知”算法的存在,并“以适当方式公示”算法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第14条)。
在此基础上,《征求意见稿》强制要求服务提供方应当向用户提供不具有个人针对性的选择,或者提供便捷的修改和关闭算法选项。即在算法规制上,《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告知原则,以及用户的退出机制(第15条)。就目前来看,此种方式是平衡各方利益最具有可能性的方法。
虽然在上文中讲到算法的种种风险,但如果完全排除算法,其不仅仅会影响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收入利润,同时也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不利于整个互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尽到合理的告知义务的前提下,将是否开启算法的选择权交由用户,即是让用户自己判断,是否愿意让渡自己一部分隐私,以换取更为良好的用户体验,获取更多对自己有益的信息,用户自然会选择那些风险更小,服务体验更好的软件和平台。为了留存用户,市场竞争会推动相关企业开发更为优秀的算法,在尽量的减少隐私收集的情况下,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体验这样反而更有利于推动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应当说,尝试对算法进行规制,在世界上并没有先例可寻。我国的这种实践自然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关注这个问题,因为算法确实和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企业和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到这个立法过程中,在碰撞的火花中寻求一个各方都能够接受,最具有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规范架构。
(作者系中欧政法大学讲师)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税局突袭!彻查10年内的私户收款记录!2021年这三类隐匿收入方式最危险! “我怕昏过去就死掉了”,那些孤独去世的人,到底刺痛了谁? 全网封杀,2000万股权冻结,200多人起诉,赵薇的结局早已注定! 企业的“工资表”可能会存在哪些涉税风险?赶紧来对照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