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木
央行、银保监会发布,拟出台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17条政策,支持发放住房租赁经营性贷款。
这个新闻出来以后,很多人解读为国家决定房住不炒了,开始大力发展租赁市场,也有人解读为要在租赁市场对人们举起镰刀。对租赁市场的大力支持,是在反向解困房地产买卖市场,是一种“保全”行为。而这些策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楼市当下最大的风险——“存量库存”。如果库存不被妥善解决,房价的走势只能向下绵延不绝,阴跌的行情对金融的杀伤力巨大。接下来,具体帮大家解密,涉及到哪些城市能买不能买的问题,请耐心往下读。其实从2016年,提出“房住不炒”后,长租公寓就被定义为长效机制的一种方式,用来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百强房企基本都响应号召,参与了这个历史工程,建造了大量的长租公寓房,但最后能真正实现盈利的,基本没有。做的最好的龙湖,出租率高达80%以上,也处于长期未亏损的状态。归根结底,就在于前期投入太高,后期回报周期太慢,现金流紧张,不足以维持运营。这次金融支持17条,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其中有最重要的三条,我把它写在下面:1、长租公寓开发建设阶段:80%的总投资款可以由银行提供;
2、长租公寓正在经营,且产权是属于自己的,那么可以按照物业评估价值的80%来取得贷款,用来弥补前期项目总投资。
3、长租公寓正在经营,但产权是属于别人的,那么可以按照贷款期限内应收租金总额的70%,取得贷款。
这意味着,只要对租赁市场感兴趣的企业,从建设到运营,都可以用极少的资金撬动巨大的杠杆,而且杠杆成本极低。聪明人都能看出来,这些信贷支持政策有多么疯狂,而且不可避免会形成一系列的寻租空间。1、长租公寓2018年就出现了难以为继的情况,为什么突然在2023年出台如此重磅的政策。2、为什么会选择“大炮打鸟”,用力如此之猛,直接用货币灌注租赁市场。支持各类主体新建、改建长期租赁住房、盘活存量房屋,鼓励创新团体批量购买租赁住房信贷产品。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支持住房租赁,鼓励资本进入住房租赁市场,那么进入租赁住房市场的前提是什么呢?批量消耗存量住房,保住房价,这才是政策如此猛烈的本质逻辑。2015年,我国房地产库存达到历史高峰,那时候我们通过涨价去库存,启动棚改货币化消灭了一波库存。然而疫情之后,楼市行情不好,房子卖不出去,但地方开发商又在大量建造房屋,重新积压了庞大的库存。库存不被需求所稀释,越积越大,就会在空中形成了达摩克利斯之剑。开发商迟早有熬不下去的时候,一旦“以价换量”,打折抛售,就会形成踩踏效应。2015年的库存是通过棚改去消化的,那么2023年的库存,已经不具备重启棚改的基础,那么通过租赁市场消化,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项。开发商可以借银行的钱,将卖不出去的房子,大量改建成长租公寓,也可以引资本入场,批量卖给想做长租生意的企业。而对于银行来说,也找到了优质的长期贷款人,市场租房供应提高,拉低了整体的租金水平,降低年轻人住房压力。这时候肯定很多人会问,资本也不傻,做长租公寓收益率这么低,不是赔本的买卖吗?还是那句话,只要支持力度足够,租赁生意就会变成金融游戏。长租公寓可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可以变相加杠杆,运转起来估值就会乘数放大,拉升股票。市场上大量的上市公司,都是亏损的,但只要有稳定现金流而且不断做大规模,那就有了充沛的想象空间,国内有如此庞大的租赁市场规模,一定会有大量企业愿意入局。还有人问,长租公寓一旦大规模流入市场,会对楼市产生冲击吗?毕竟租赁极大的分流了居住需求。如果租房可以落户,孩子可以上学,可以享受到跟买房一样的居民权益,那么租赁市场就会对买卖市场造成巨大的利空。但很可惜,这四个字喊了很多年了,就是施行不下来,因为在这里面暗藏着根本性的社会阶层矛盾。比如一个学校只招收200个学生,而外面有500个孩子想上学,这时候学校会让买房子的人上学,还是租房子的人上学?如果站在人权角度,人人平等,居民都有上学的权利,但站在资源角度讲,肯定优先安排“付出成本较大”的那拨人。买房的人花了一辈子的血汗钱买房,政府用这笔钱建了学校,结果又把资源均分给了付出较少的租房人,这显然又违背了“公平原则”。而且土地财政模式下,土地好不好卖,能不能卖上价格,也靠土地背后的城市资源推动。如果一块地,这里买房的人和租房的人都可以共享同样的权益,那么哪家开发商还愿意拿地呢?这些都是比较现实的原因。一种是在一个板块内只有租赁房没有商品房,完全打破土地财政逻辑,这种模式很可能在雄安出现;另一种可能是——当地的朋友跟我说,这个县城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县城里但凡有点儿能力的家庭,都不会让孩子在本地上学,而是去隔壁教学质量更好的城市上学。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大量的优质生源逃离县城,以至于县城中学的高考成绩一届不如一届,又反向推动下一届生源的逃离。县城中学从20年前,每个班70多人的辉煌年代,坠入现在只有20多人的窘境。从2008年,县城的均价是800元/平米,2015年,均价涨到3000元/平米,而现在,一套15年前120平米的房子,卖20万都没人要,跌回至1500元/平米。而且随着库存拉大,人口外流,这种房价持续下行的趋势,已经无法扭转。因为租房就是几百块钱,享受的权益跟买房一样,为什么还要花好几十万背房贷呢?当人口外流,房子库存飙升,资源不再稀缺时,买房真还不如租房,而且现在由小县城逐步向大城市蔓延。如果用去化周期和人口流动作为横纵坐标,可以得到下面一幅图。
在图中可以看到,郑州的去化周期已经达到60+月,位列全国第一,虽然人口增量属于全国中上游水平,但是库存的积压,使得郑州房价一直难以抬头。再加上这两年经济承压,被灾情折磨的伤痕累累的郑州已经掉出二线强城的队伍,未来房产也很难有资格谈及投资。再看另一个极端,成都。去化周期仅有15个月,但近5年人口均增量已经达到,100万+。这种供求严重失衡的市场,需求的向上冲力非常剧烈,这就是为什么成都去年能走出逆势上行的行情,而在今年又早早跑出了小阳春行情。同样的,合肥、武汉、西安、苏州、济南、宁波、深圳等城市,都属于低库存强人口的城市,这些城市今年都会迎来大行情。而像大连、福州、天津、沈阳、贵阳、青岛、重庆、长春等城市,需求冲力就会跑输平均值。当然这些区域性大城也会出现小阳春,三年积压的需求也会加速释放,但在大库存的影响下,行情的可持续性是存疑的。
如果一个城市老龄化严重,即使人口再多,也缺乏房地产的可持续力。一方面,没有更多的新生代对城市资源有诉求,另一方面,老年人更注重能不能住,而不是住的更好。当住房需求不再有增量时,再大的存量都唤不醒房地产的活力,房价也就走到了头。在这个维度上,哈尔滨是最惨的,老龄化严重人口外流,房价不可阻挡地下行。其次是南通,虽然人口还在缓慢增长,但是65岁以上老人占比已经高达23%以上,严重缺乏活力。其次还有天津、烟台、大连、重庆、沈阳、石家庄、青岛等等……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库存大老龄化严重,意味着未来会出现严重的分化趋势,买房尽量买核心,边缘地带很难出现“第二春”。而且通过这两幅图,也可以比较出双子星城市房地产的潜在动力,比如重庆已经跑输成都,福州跑输厦门,青岛跑输济南。过去很多人都无法相信,青岛这种明星海滨城市,怎么会跑输油条济南。说实话放在5年前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前段时间我去两地调研,晚上济南历下高新的亮灯率要比青岛崂山高很多。济南,晚上12点街头还有很多年轻人在打闹,而青岛已经非常安静了,作为一个滨海城市,这是需要警醒的。上面我分别从资源的稀缺性、库存风险、人口流入和老龄化,讲述了对于房地产走势的影响。当然这代表不了一个城市的最终归宿,有些城市看似衰老,实则藏着暗劲,有些城市表面繁荣,实则正在走向衰败。每次调研结束,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越来越不敢多说话,路走的越长越默然。房地产是一门被尊敬的学科,是高尚的也是深邃的,货币经济、人文地理、产业结构、文化资本……任何人都无法通过只言片语来描绘它的模样。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数据是些许证据,从侧面诉说着城市正在处于的环境,有利的或者不利的。有些城市,已经被马太吞噬,无法扭转,这些城市的居民会陷入一个困境:房子持续贬值,五年一小贬,十年一大贬,然而把房子卖掉,把钱揣兜里,依然还在贬值,货币逐渐变毛,俗称里外收割。那么作为一个买房人,除了满足自己的诉求以外,更多要培养穿透政策本源窥见真相的能力,学会离开板凳客观评估结果,5年甚至10年的周期后,这套房子究竟是怎样的模样。只有这样,才能不被趋势所吞噬,保住自己手里的碎银子。
PS:这几天很多城市的热度都起来了,尤其是北京。
昨天链家成交量创下两年周六单日新高,达到640套。激烈的小阳春,我早在去年就做过预测,具体可以看我去年写的《北京楼市之变》。
你所在的城市情况如何,欢迎留言。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2022-2023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需求与供给研究
2022年中国汽车金融报告
智能驾驶全产业链梳理
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汽车自动驾驶芯片行业研究
2022年度汽车品牌声量盘点报告
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研究报告
2022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研究报告
人算不如天算,一切皆有因果(顿悟)
俗语:“烧的香多,惹的鬼多”,古人经验之谈,一语道破人性!
西班牙人热爱生活的秘诀是喝咖啡
纪录片《书写如何改变世界》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音乐欣赏:6首激昂的音乐,让你生活、工作充满激情!
荠菜、槐花、蒲公英......这些野菜,你吃对了吗?
TED演讲:如何实现你定下的目标?
突发!“百亿隐形富豪”被国企追债
千亿九鼎投资帝国崩塌
资本大佬包凡失联前,正往新加坡转移资产?银团开始排查风险!信息量巨大
注销必查三年账?税局刚明确!今天起,不想被罚,企业注销必须按这个来!
家乐福负重爬坡
2023企业内容中台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