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建光:近期流动性分层下的货币政策应对

沈建光 沈建光博士宏观研究 2021-07-25


回顾二季度之初,由于经济数据改观、通胀上行压力、资产泡沫担忧等因素,央行一度释放出货币政策不会进一步宽松的信号;而本周DR001一度创下历史新低、银行间流动性十分充裕,央行近期的表现也整体呈现出边际宽松的迹象。政策转向的原因何在?在笔者看来,近期包商银行接管事件导致市场流动性分层、中小银行流动性传导机制不畅,是短期内央行加大货币投放力度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在包商事件发生之时,央行就已预见到其将对流动性带来冲击,并在5月底连续开展OMO操作进行对冲。但普惠式的资金投放并未有效缓解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紧张,原因在于随着担忧情绪的传导,流动性分层的情况开始出现,资金供给面临结构性问题。


例如,就同业存单发行而言,国有行、股份行等大行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主要是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行存在发行成功率降低、发行成本抬升的困难,中小行的6个月同存发行利率在6月上中旬显著攀升,与大行整体平稳的走势出现了明显分化;二级市场也有类似的表现,不同评级同存的到期收益率走势明显分化,中低评级(AA+、AA)持续上行,而高评级似乎并未受到明显的冲击。

更近一步,从同业市场流动性传导的过程来看,过去整体上呈现出从“大行”到“中小行”再到“非银金融机构”的特征。当下流动性传导至中小行尚且存在阻碍,同业拆借和回购交易本就越发谨慎,而6月初市场上出现了债券质押式回购爆雷事件,使各类回购押品的增信效果进一步下降,非银机构从中小行和其他市场渠道进行融资存在实质困难。例如,相对于银行间标准化回购交易,上交所的协议回购交易成本较高、标准化程度也较低,但笔者观察到,上交所质押式协议回购利率(7天)在6月大幅上扬,或表明机构融资渠道收窄之后,选择退而求其次。

货币当局显然看到了上述情况,为避免流动性分层进一步发展为短期流动性危机,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6月以来央行延续了5月底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的态势,例如,上周(6月17日-6月21日)央行通过OMO逆回购操作累计净投放流动性2850亿;继5月之后,6月当月MLF合计新增7400亿、到期6630亿,净增770亿,连续两月增量续作。

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定向工具、窗口指导等解决结构性问题,例如,6月14日央行增加3000亿元再贴现和常备借贷便利额度,加强对中小银行流动性支持;6月19日的2400亿MLF增量续作全部针对中小银行;6月18日,央行与证监会召集六大行和业内部分头部券商,鼓励大行扩大向大型券商融资,支持大型券商扩大向中小非银机构融资,维护同业市场的稳定。


此外,针对市场突发的风险事件,及时反应以平息市场情绪。例如,对前期爆出负面新闻的锦州银行,央行首次使用CRMW为同存发行提供增信;针对债券回购暴雷事件,监管发布了与债券回购违约或担保违约有关的实行处置细则,旨在理顺风险处置机制、稳定预期。


整体而言,包商事件以来央行的应对,显示当前货币政策整体灵活、工具箱较为丰富。而展望未来,近期通胀压力减弱和全球(尤其是美国)降息周期可能开启或给予货币政策更多空间(如降准降息),考虑到当前中国内外部压力较大、包商事件可能引发信用收缩的余温仍在,结合央行二季度例会“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适时适度实施逆周期调节”的表述,我们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将整体延续结构性宽松的态势。



往期报告回顾:

沈建光:工业企业利润持续下降,制造业投资承压

沈建光:华盛顿邮报G20前夕“拆台”特朗普

沈建光:隔夜跌破1%,货币政策边际宽松

沈建光:是什么导致了美伊冲突?

沈建光:中国消费增长的隐忧与转机

沈建光:下行压力增加,政策有待加码

沈建光:货币政策面临再次放松节点

沈建光:通胀平稳上行,货币政策仍存空间

越南对美出口强劲的奥秘——20190611

进口数据折射的经济压力

美国“鸽”声再起


(转载原创请注明出处。如需长期转载请后台留言,注明申请加入白名单,并留下微信公众号等相关信息。)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