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疫】海关带你了解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
ASFV
什么是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非洲猪瘟疫或疣猪病。该病属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要求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动物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非洲猪瘟不感染人,不会对人的生命构成直接威胁,但其对食品安全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临床以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高死亡率为特征。同时造成猪只生产能力的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养猪生产,大大降低了猪产品的供应能力,除引起大量猪只死亡以外,猪及其产品的贸易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特点有哪些?
传染源
发病猪、带毒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是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染源,野猪以及钝缘蜱属软蜱是病毒的储存宿主。由于ASF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病死猪的胴体、被病毒污染的猪肉及肉制品等均是非洲猪瘟重要传染源。此外,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垫料、泔水、器具、衣服以及车辆等都是可能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ASFV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途径侵入猪体。接触传播、经食物传播、媒介传播(软蜱叮咬传播)是本病主要的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
猪与野猪对本病毒均易感,在家畜中ASFV的宿主范围仅仅局限于猪,各种品种和日龄的猪以及改良野猪都可感染;在非洲,ASFV可感染疣猪、丛林野猪和大森林野猪。
潜伏期
直接与感染猪接触后的潜伏期为5—19天,被感染蜱叮咬后的潜伏期不超过5天,5—7天即出现典型症状。
发病率与死亡率
超强毒株感染可导致猪在12—14天内100%死亡;中等毒力毒株感染猪死亡率一般为30%~50%;低毒力毒株感染仅引起少量猪只死亡。
非洲猪瘟如何防控?
当前,正值非洲猪瘟病毒易于存活的冬春季节,非洲猪瘟防控压力大。为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稳定生猪生产,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猪病组专家编写了《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南》,全文如下。
左右滑动查看全文
海
关
行
动
随着动物及其产品贸易的全球化和国际人员往来日益频繁,非洲猪瘟从境外传入风险也与日俱增。为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防止疫情从口岸传入,针对暴发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地区,海关总署发布了一系列防止非洲猪瘟传入的公告。具体内容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网站或通过以下链接进行查询: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302266/index.html
敲
黑
板
目前该病无有效疫苗,早发现、早报告、快反应、严处置极为重要。请公众积极配合,不要夹带猪肉及其制品入境,确保我国畜牧业生产安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来源“12360海关热线”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供稿单位:哈尔滨海关
【动植物检疫】海关技术规范解读丨《进境种猪指定隔离检疫场建设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