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山之石|紧急状况下儿童的社会心理支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土人云 Author 土人云

本文转自“土人云”,作者“杨海宇”,转载请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出处。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国人生活。儿童的生活,也在受影响之列。在疫情面前,儿童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如何?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支持?紧急状况下的社会和心理支持,如何着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紧急状况的一种。在国际间,自然灾害与紧急情况的应对日益得到重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为儿童提供适当的社会心理支持服务,也成为了很多国际机构的重要努力方向。
1995-2005十年间,全世界范围内因灾和紧急情况死亡人数达到90万人,经济损失5千7百亿美元;2015年,每年约有3.75亿人受与气候相关的灾害和紧急事件影响。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最新报告[1],世界上每4个儿童中就有1个生活在战乱冲突或者灾害区域。每一年,世界上平均有7千7百万名15岁以下的儿童的生活因为自然灾害或者武装冲突而受到影响。每一年,约有11.5万儿童因为这些自然灾害和武装冲突而致死[2]。在自然灾害、武装冲突中和其它紧急状况下,儿童是最脆弱的群体之一。通常情况下,在紧急援助中儿童被认为是被动的接受者,更多时候是作为家长和成人身后的“影子“而得到支持。甚至,在紧急情况下,很多的关注都没有直接落到儿童身上,似乎,紧急事件中儿童只是作为家庭和大人的一个附属存在着。人们会认为,只要给大人和家庭的援助和支持到位了,孩子的情况会自然跟着好转。儿童很少有机会作为积极的能动个体来参与到确定需求和制定应对方案,并且加入到应对行动中。
在灾害和紧急状况下,由于常态下的社会服务架构和社区/家庭结构受到冲击,不能完全或者完全不能发挥其功能。在紧急状况下,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实现和保障需要来自各界额外的努力和特别的关注。灾害和紧急状况来袭时,一方面造成自然和人居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也往往带来对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破坏。在这样双重乃至多重影响下,受影响的人们通常会经历信心的受挫,丧亲的苦痛和家破的沮丧。巨大的生活变化会给人带来身心冲击。在这个时候,针对受影响人群的社会和心理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在灾害和紧急状况下对于受灾民众的支持与服务能够帮助儿童更加有效调适以克服巨变所带来的社会和心理影响,并且逐步实现自力更生,自我调适与外来支持的共同作用,渡过难关,韧性恢复。联合国跨机构常务委员会(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3]编写的“紧急状况下针对精神健康和社会心理支持的指南”对社会心理支持,做了如下界定:指那些旨在保护或者推动人们良好的社会和心理状态,以及预防或治疗精神失常的任何一种本土或者植入的外来支持[4]通常意义上,提到精神支持和心理支持,相当多的人立即想到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这样的专业性支持,想到个体访谈,个体治疗和小组(团体)治疗。事实上,国际经验和国内经验都表明,在灾害和紧急情况下,针对受影响人群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应该是广泛且更强调社会层面,而非仅仅是“精神”、“心理”和‘医疗’层面的介入和干预。这样的社会心理支持需要分层次实施,关注从宏观的社会服务体系重建和恢复,中观的社区和家庭支持网络功能的恢复和发挥,到微观的社区为本的非专业社会支持,到具体针对特定群体的专业支持(这部分才重点运用治疗性的心理服务)。分层次的社会心理支持 在灾害和紧急状况下,针对受灾民众,尤其是儿童的社会和心理支持应该分层次实施。基于联合国跨机构常务委员会(IASC)开发的《紧急状况下的精神和社会-心理支持工作指南》[5](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下载电子版全文)的分类与汶川大地震救援与重建中的儿童工作实践经验,为受灾害和紧急状况影响的儿童和家庭提供的社会和心理支持应该从以下四个层次展开。 第一个层次的应对重点:确保紧急状况下基本社会服务和秩序得到恢复和稳定,灾害应急协调体系得到建立。那些满足群众,尤其是儿童生理需求的基本社会服务如食物、医疗卫生、临时安置住房、学校复课、安全饮用水和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等应该尽快得到恢复,以确保紧急状况下的儿童能够及时获得最基础的社会服务。新冠疫情下,医疗卫生服务和日常品如食物,住房成为重要的基本社会服务的基石。逐步地,学校通过网课和网络分享的方式做到了停课不停学。社会秩序得到稳定恢复,应急协调体系逐步建立完善。这些是社会心理支持服务的基石。社会和心理支持工作中的基本出发点是确保所有受到影响的儿童在紧急情况中能够获得适当的社会服务,确保儿童的生存、发展和受保护的权利得到保障。第二个层次应对之关注点:确保受到影响的儿童能够在应急和重建的阶段得到社区和家庭网络的关怀和支持。在紧急状况下,社区网络和家庭纽带往往受到冲击,功能萎缩,甚至暂时性消失。而儿童对于生命中重大事件的应急适应、调整和恢复能力和效果,总是和他们身边的社区和家庭支持密不可分。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社区支持网络和家庭支持体系的重建对于精神和心理的恢复稳定具有关键性意义。在中国这个重视大家庭,重视社群和族群影响与凝聚的国度,社区和家庭的支持体系尤为重要。在应急状况下,家庭和社区正常功能都可能遭到破坏和影响,对于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体系的重建可能是基于原有结构的恢复,也可能是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一个更广泛、新的社区支持体系。比如在大地震之后,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居住,原有的社区结构受到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各迁入社区形成新社区网络的可能,这时候的社区支持和家庭关怀工作就不仅仅局限于恢复原有的功能,也拓展到了对过渡安置社区功能的发掘和建设。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实问题在于很多家庭必须要依赖虚拟网络来和其它人、社区乃至服务机构打交道。这时候,线上的社区支持网络构建与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的社区和小区都建立了微信群,把社区的服务搬到了线上。这样的线上社区是很新颖的尝试,却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期间各个家庭的重要社区纽带与联系。而原本是在线下实体服务的社区儿童之家,也在尝试通过网络提供“不接触”的儿童服务,这类的新型线上社区网络能够给家长和儿童带来及时而有价值的信息、答疑解惑,还有急需的社会和心理的支持。儿童和家长们在隔离和相对封闭的家庭氛围中,能够感觉到社区的温暖,能够在线上寻找到支持的力量,对于紧急情况焦虑的缓解和韧性的修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家庭也因为疫情而变得更加单打独斗,这会带来更多的压力与焦虑。能够通过线上的交流与亲戚友朋的家庭进行联系,并且参与到线上儿童之家和学校网课的服务中,对于家庭纽带和社会支持的重建也是很重要的推动。在这个层面,社区和家庭网络关怀和支持具体可能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对,社区层面的哀悼(尤其是在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和心理康复工作,社区和家庭为基础的儿童保护宣传活动、家庭教育活动,正规和非正规教育活动,社会支持网络的恢复和重/新建活动等。在当前疫情的特殊情况下,上述的大多数活动都是以线上形式开展。
第三个层次的应对重点在于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非专业支持和服务。这个层次工作主要是通过一些来自社区,经过短期专业培训的非专业人员为有社会和心理支持需要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支持。例如,在汶川大地震之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联合举办的儿童友好家园项目[6]就在社区挑选并培训了上百名的社区志愿者。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培训,这些社区儿童工作的志愿者能够运用培训获得的社会工作、心理学和儿童早期发展/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技能,为所在社区受地震影响的儿童提供所需的社会和心理关怀。这些社会和心理支持是由社区经过专业训练的社区儿童工作者来实施。当儿童的需求超越过社区工作者的能力时,这些社区工作者会根据儿童情况和社区其他资源的可及性,为儿童提供转介和协调服务。在实施过程中社区儿童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儿童服务机构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社会、文化和民族风俗和历史传统,并且尽最大努力促进儿童和社区群众的参与。儿童在紧急状况下积极参与到家庭、社区和线上各项活动中,能够有效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归属感与价值感,并且推动儿童韧性的释放,促进精神和心理健康。这类由社区儿童工作者为主体的非专业支持和社区、家庭支持网络的重建构成了紧急状况下儿童社会心理支持服务的核心部分。当前的疫情下,线上的服务应当是这类非专业支持的主题。在疫情缓解后,这样的服务对于社会和心理重建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紧急状况和灾害发生后,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社会和心理支持工作实施,绝大多数儿童能够确保自己和家庭的社会和心理状态得到稳定并走出紧急状况带来的影响,实现健康成长与韧性的恢复。对于极少数儿童,因为一系列的个体和社会因素,社会和心理支持的工作需要进入第四个层次,即针对儿童的专业化心理支持服务。第四个层次的工作关注最少数因灾害和紧急状况而受到长期精神和心理负面影响的那些儿童。这部分的工作需要由专业儿童心理工作者介入实施。在紧急状况下,在以上提到的三个层次的社会和心理支持都到位情况下,可能仍然会有一小部分的人,包括儿童,不能适应灾害和剧变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心理上不能顺利调试,导致日常生活出现困难。在及时发现这些少量儿童后,如果确认他们的需求是超越了现有的基层精神卫生/初级保健服务的覆盖能力,应该考虑给予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支持服务。出现这样需求的时候,如果地方现有专业心理支持服务,一个应对措施是把这些儿童转介以获得相关服务。如果地方也没有现成的专业心理支持服务,则需要考虑为地方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人员提供长期的专业培训和督导支持。 紧急情况下针对儿童的社会-心理支持工作框架[7]

最近,各朋友圈和微信群里,飞舞着各种心理战‘疫’的信息,推文和“鸡汤”。感觉上,关注孩子们精神和心理状况是很迫切的。这是很积极的方向,代表着整个社会对于紧急状况下儿童精神与心理健康的重视。


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更全面认识和提供紧急情况下儿童和家庭所需的支持:她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狭义的个体为本的心理咨询服务,更是来自社会、社区和家庭等多层次的社会与心理支持。


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都表明,在灾害中针对受灾人群心理方面的支持需要多层次切入,广泛动员政府、社会、社区和家庭的力量,服务中更强调社会层面,而非仅仅是‘精神’和‘医疗’层面的介入和干预。


这样的社会心理支持服务需要分层次实施,关注从宏观的社会服务体系重建和恢复,中观的社区和家庭支持网络功能的恢复和发挥,到微观的社区为本的非专业社会支持,到具体针对特定群体的专业支持(这部分就重点运用治疗性的心理服务)。这样的支持服务也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当前疫情之下,我们能用更宽阔更包容的多元视角来切入针对儿童和家庭的社会心理支持服务。


在具有丰富社会和家庭纽带关系与相互支持悠久传统的中国,社会、社区和家庭支持网络与力量是促进紧急状况下儿童精神与心理健康厚实的靠山。


作者简介:

杨海宇,儿童工作和公益发展独立专业顾问。曾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任职国际公务员5年多,负责儿童保护项目管理和儿童保护专业支持。2017-2019被聘任为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工作智库专家;从事儿童工作、社会发展和公益慈善类项目工作22年有余,目前为国际儿童公益组织和政府机构及公益组织提供专业化顾问咨询与培训服务。


注释(向上滑动阅览)


[1] UNICEF: Humanitarian Action for Children 2020 Overview,2020.

[2] Amer Jabr [Ed]:After the cameras have gone: Children in Disasters [M].England,Plan, 2005.

[3] 联合国跨机构常务委员会(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是联合国大会于1991年成立的人道主义工作的最高级别论坛,也是到目前为止持续时间最久的联合国跨机构委员会。其成员包括18个联合国系统和非联合国系统相关组织的执行总干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农组织等。该委员会负责对全球的人道主义援助行动制定策略和决定,并且实施协调和技术支持。

[4]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 IASC Guidelines on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in Emergency Settings, 2007. 原文为英文,本处援引由本文作者翻译。

[5]  同上。

[6]见杨海宇(编):《儿童友好家园 最佳实践——来自基层的视角》,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2.

[7] 源自: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 IASC Guidelines on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in Emergency Settings, 2007. 经本文作者对图文进行了修改,以更好反映出四个层次之间的叠加和包容关系。



END


 往期推荐 


年度计划

助人者也需要帮助(一)

助人者也需要帮助(二)

疫情防控中可传递给家庭的关键信息

儿童在传染病爆发期间面临着哪些风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合理开展筹款

公共卫生事件中协同的重要性

无国界医生关于埃博拉疫情响应的回顾

关注埃博拉疫区的水、环境和卫生

加入协作网络的通道说明

了解协作网络的发起情况


 关于社会组织抗击新冠疫情协作网络 


为响应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力量组织动员”的决策精神,推动民间力量安全、高效、有序地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社会组织抗击新冠疫情协作网络”于2020年2月2日正式启动。英文名称为China NGO Consortium for COVID19,缩写CNC-COVID19。


CNC-COVID19秉承开放性、推荐制和专业性的原则,通过一线行动信息分享、一线行动专家陪伴、社会组织多元价值的传播和倡导、以及公共卫生危机响应的国际交流,在相对较长的一个响应期间,推动社会组织应急协同体系的建设。

 

CNC-COVID19协作团队:

基金会救灾协调会、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爱德传一基金



 关于基金会救灾协调会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