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历 | 与直升机一起奋战在九寨沟抗震的日日夜夜

2017-08-21 SAM-00Lin-t-n-t 航空物语

本文原发于新浪微博,作者@SAM-00Lin-t-n-t 

转载已获得授权


8月8日夜晚如往常一样平静,这样的平静21点19分被一点微微颤动打破了,作为成都人在经历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后,对于偶然的摇动似乎司通见惯了,但这一次的晃动幅度确实有些大,于是乎拿出手机刷一遍微博得知震中在九寨沟,震级开始报的6.6级后来修正为7级,但是震源深度较深,感觉应该不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23时许,接到好友的消息,9号一早跟直升机去九寨。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着实有些膈应,"都需要直升机进行救援了,震中附近的道路应该是损毁严重了"。


9号一早赶到位于广汉的西林凤腾通航的基地,机务,空管,飞行早已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两架空客H125(70DN,70MK)在朝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尔后得知我们的任务是由中国地震救援中心下发,协助运送药品以及护送国家地震局专家进入灾区勘查。去程申请的飞行计划是广汉-绵阳-平武-松潘-九黄。


机长何伟做航前简报


10:36两架飞机先后起飞,沿计划航路飞行,沿途翻越了海拔超过5千米的岷山主峰雪宝顶。



根据CCAR-91 第432条的规定(1)舱内大气压力在 3000 米(10000 英尺)至 4000 米(13000 英尺)之间的运行时间超过 30分钟时,能在该运行时间内向所有机组成员和 10%的乘客供氧;
(2)舱内大气压力高于 4000 米(13000 英尺)的全部运行时间内,能向所有机组成员和乘客供氧; 

在整个救灾飞行中有部分航路高度是达到了法规规定的需要吸氧的高度,所以机组按照规定佩戴氧气面罩操纵。


12:30 在松潘盘旋等待十几分钟后,飞机听九黄塔台指挥加入02号五边


12点40分两架飞机落地关车


77集团军某旅的米171E型直升机先期抵达。军民直升机并排停机,这样的画面,对于我这个航空摄影爱好者来说无比珍贵。我国通用航空受制于空域限制、审批流程等发展比较缓慢,近些年在中央领导的关注下才有了一些进步。2015年习近平主席把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旨在通过军民深度融合,盘活存量资产,融合意义促进创新,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融合意义解决原有军工资产的效率问题,那么在技术领域能否延伸到航空运输领域呢?在这次抗震救灾飞行中,军民合作能到达一个怎样的高度,在那个时刻谁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飞机落地后,可以说后勤保障完全没有,什么都得靠自己,机务负责加油,飞行员做一些航后检查,泡一碗面,吃完接着准备下一段飞行。虽然是一碗简简单单的泡面,但是在九寨这种蓝天白云下,又是在机坪上,不可不说是一种惬意,但这仅仅是于我个人而言,对于长期在外执行各种作业飞行的飞行员来说则是平常,也折射出目前我国通航领域的一些现状。


13时许国家地震局专家抵达


两架飞机运送6名国家地震局专家再次起飞,前往彭布机场。


彭布机场位于九寨沟县城东南方向,海拔2400米,为直升机机场,80年代修建。从九黄机场到彭布机场飞行距离大约30海里左右,飞行时间25分钟。


从九黄机场前往彭布机场途中经过九寨天堂酒店


护送地震专家的任务完成后,由于九黄机场活动较多,加上下午山谷中风比较大,再次起飞不安全因素太多,机组决定飞机在彭布过夜,机务做系留。

天色渐暗,气温逐渐降低,一行人的食宿又成了问题,彭布机场也在山上,下山的路由于地震山体滑坡被损毁,只有一条临时抢通的便道供通行。几经周折,最后是挤着一辆救护车下到九寨沟县城。余震不断,很多房屋已成为危房,飞行员们自己联系了一家酒店,也只能几个人一起睡地上。入夜了,气温越来越低,所有人都是临时接到任务,都没做太多的准备,甚至连换洗衣物都没带,穿着夏季的短袖制服就出发了。其中有两名飞行员8号晚上正在从广汉赶往张掖途中,接到任务时刚到兰州,然后连夜折返,顾不上舟车劳顿,就开始准备飞行,到9号夜里,可以说是24小时没合眼。


在小木屋席地而睡


这样的环境要在盛夏的成都,可能是一种享受,但是在九寨,夜里气温只有几度,不能不说是一种煎熬。单薄的棉被,即使身体疲惫,但却久久不能入睡。除了寒冷,他们心中更牵挂着,此时此刻,在这个寒冷的夜晚,还有那么多受困群众在景区内等待救援,也许他们更加的寒冷。



10号清晨,陆航直升机起飞准备飞赴景区内救援


陆航某旅虽然出动的是高原型的米171E型直升机,但在高高原机场,飞机启动仍然比较困难,机上人员设备装载较多,飞机在山谷中飞行,安全裕度是有所降低的。陆航直升机以比较高的高度进去景区勘察,但九寨沟景区的山谷较为狭窄,非常不利于这种中型直升机机动。在彭布机场现场指挥的陆航地面指挥人员找到了我们的机组希望我们的飞机进去试试。


机长何伟、陈刘俊夫驾驶70MK起飞向景区进发,凭借小型直升机易于机动和良好的高原性能,他们发现了被困人员在地面用衣服摆的一个标识。


在野外临时起降点,运送受伤群众


之后的几个小时里,70MK和由机长曾宏、许铁楠驾驶的70DN,交替飞行多个架次,往返于景区和彭布机场。运送了16名受困群众。10号工作结束时,现场的军方和地方政府官员对他们的工作高度赞扬。


70DN飞机在临时起降点落地



飞机落地彭布机场后,一拥而上的家属,迫切的想看到运回的是不是自己的亲人,有亲人重聚的热泪相拥,有没等到的家属的悲怆······但是时间已经比较晚了,再次起飞风险较大,保证自身飞行安全的条件下再去救人,这是保证飞行安全的第一要务。


10号任务结束后军地双方人员合影


当天任务结束后,本来想休息一下,但是就睡着了的机长


彭布机场在平常是作为护林任务的基地机场,西林凤腾通航每年冬季也在次有护林任务,所以对九寨沟景区的地形和气象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同样的机场,同样的飞机,可能他们上一次来这儿是护林任务,这一次,因为救人,让任务变得意义非凡。四名机长中有三名都是90后,他们的青春因为自己是一个飞行员而肩负重任,因为责任,生命变得无比厚重。


九寨沟景区内


机务兄弟的工作同样容不得半点马虎



10号夜里,得知还有4名孩子失踪,四名机长又是彻夜难眠,一是一心想去就他们,二是想多飞几个架次再多飞几个架次,但天气又不允许,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天九寨沟管理局派了专人安排机组的食宿,忙碌了一天的机长们终于可以洗个澡好好休息了。



11号清晨,又是艳阳高照,飞行员们早早的到了机场,申请飞行计划,希望再飞一次,看看能否从空中看到四名失踪的孩子。同时运送四名孩子的家长进去徒步寻找。


在景区中飞行



到我们离开时,一名孩子确认遇难,还有三名仍然失踪。


14号我们准备返程了,又是一个适合飞行的好天,云底高度比较高,机场旁的野花依旧向着天空盛开,朝阳最终没能等来那位遇难的孩子,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经历了三次地震,我们人依然是脆弱的,在大自然面前依旧那么的微不足道,翠竹之秀丽,青松之壮美,杨柳之潇洒,兰草之温柔,自然赋予的各异风情,数十万年前的多次地震造就了九寨沟的美丽。这是我第一次到九寨沟,虽然是以这样的方式,在这样的时间,地震将九寨沟的美景摧毁,在成都生活了十几年,居然也从未来过九寨沟,心中是无比的遗憾,也无比期待着若干年以后,当灾区恢复重建,当九寨沟恢复昨日的美丽,会有我们救助过的群众向我们呼喊着“风景这边独好!”。


回程途径汶川地震重灾区,9年了,县城旧貌换新颜!

14日18时许,两架飞机先后到达广汉,任务历时6天,总飞行时间19小时36分,总架次74次,转运并运送伤员、专家、受困群众共47人。这是一个无比骄傲的成绩,从08年汶川地震后,我国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反应速度不断加快,但这次九寨地震震中海拔高度较高,飞行难度大,在这样的条件下通航直升机居然进行了如此高强度的飞行,这在中国民航历史上是首次。


德阳市市长及相关领导到机场迎接


这一次救灾飞行,通航直升机与陆航直升机进行了很好的合作,优势互补,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任务。但是在后勤保障,计划报批的流程上通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受制于我国的国情和历时原因,空域结构比较复杂,临时飞行报批程序繁琐,即使是这种救灾飞行。回到广汉后,问机长,任务完成后干什么,机长开玩笑的说,接着去张掖执行任务挣钱啊。非常现实的话,但事实也真的的如此,通航发展要想赶上民航短期内那是不可能的,他们的收入要撑起一整个家庭可能也是捉襟见肘,所以只能拼命的飞行。我不是民航从业者,也不是记者,或许这一篇拙笔也无法带来整个行业的改革,只希望能在高层领导的心中泛起哪怕一丝涟漪。


70MK,70DN 落地关车,再见


再见……


【文章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