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2025年航班上没有飞行员了……你还敢坐吗?
空中客车推出的新型飞行器概念图(资料)
无人驾驶的载人飞机(以下都简称“无人驾驶飞机”,大家记着是载人飞机就好)还真的不是空穴来风。技术上来讲,现在的飞机就已经拥有完善的自动驾驶系统,很多时候飞行员不过是个“按回车键”的角色,因此瑞银集团(UBS)甚至乐观预计,最快在2025年,大无人驾驶飞机就能投入运营。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如果飞机真的是无人驾驶了,你敢坐吗?
勇敢者联盟
旅客A:“这有什么不敢的。”
勇于挑战的人还真不是少数。根据瑞银的调查:有相当一部分18-34岁的年轻群体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旅客愿意尝试无人驾驶客机。按照这个趋势,随着人口的发展与推移,这对无人驾驶飞机项目是个好事儿。
航空专家X:无人驾驶很多时候更安全
举个例子,看过电影《萨利机长》的人,估计都会对机长在飞机撞鸟后长达几十秒的判断过程留下深刻印象 - 类似的决策过程如果交给电脑,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快得甚至足够飞机返回更安全的机场降落,就像电影里描述的“理想状态”那样。
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也很可能会成为“勇敢者联盟”中的一员,因为无人驾驶客机太省钱了。分析师指出,假设取消“飞行员”这一岗位,法荷航空预计可以增长50%的税前利润,而美联航甚至可以增长100%.......当然了,节省下的运营成本也会反映在更优惠的票价上。所以,各位乘客快动心吧……
反对派
旅客B:“可是我还是害怕啊!”
这里不用太多展开,民意绝对是无人驾驶飞机能否投入运营的决定性因素。就算技术上再没问题,只要乘客思想上不买账,都没用。
鸡掌:“我的情感和综合判断力岂是AI能比?”
无人驾驶技术固然有可能替代飞行操作,但在商业航班中,飞行员不仅仅只是完成操作那么简单,还需要借助人的情感和强大的综合判断力来处理情况。
举个例子,如果航班延误,如何安抚行程受阻的旅客?如果有乘客提出要下飞机,那么究竟是劝对方再等等还是马上满足ta的要求?这些航班中常见的涉及到人的情感的状况,在可预见将来都是计算机无法应对的,甚至从尊重人的角度说,也不该由计算机处理。
一个近期的栗子。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祥鹏航空机长的那句“只要愿意走,本机组等定了!”让无数民航人心潮澎湃,这就是机长在危急时刻担负起的重任,带给我们的是热血与人心的温暖,这恐怕是机器在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的。
民航业一向求稳求安全,无人驾驶比无人驾驶汽车等时下火热的事物更具有挑战性。
最后,让我们知道您的想法?
文章内容综合自航空周刊、路透社、瑞银等机构消息
【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