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飞机这么方便,何必急着买高铁票……等等,请前者先参考港铁、借鉴共享经济?

2017-09-12 围观小语 航空物语


留心的网友可能已经注意,最近我们写了不少称赞高铁的文章。


准点、比较快捷、服务也越来越好……都是我们喜欢高铁的理由。


但是大家有没有留意,包括下面的例子在内,很多应用场景并不属于高铁的强项


只用5、6个小时完成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小城的跨越,可以是旅游、可以是公务、可以是探亲……而中间还不需要拎着大包小包换乘;


与上面“人员流动”类似的“货物流动”,西部地区同步上市东部最新潮品,而前者早晨采摘的水果、食材,也带着新鲜气息,赶上了后者的晚餐;


更何况,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有人突发重病,航空总是最快速的救援渠道。


……


我国幅员辽阔,飞机的速度优势,决定了它们在经济建设中无人可比的通达作用。当然,发挥这些作用的前提,是我们拥有数量足够多的机场和飞机开展业务,而其中多数机场和飞机将属于支线航空的范畴。


背景:支线航空主要指短距离、起降地一方或者双方是中小规模目的地的非主干航班,所使用飞机座位数一般不超过100,飞行距离不超过1000公里。支线航空属于“轻骑”,运行灵活、达到盈亏平衡的运载量较少,可以方便人员和货物快捷进出偏远地区。


广西北部湾航空就是一家比较典型的支线航空企业,主要使用100座左右的巴航工业E190系列支线客机,大量飞航三四线城市(图自北部湾航空微博)


支线航空这样好,可为啥在我们国家,大家好像都没太感受到支线航空的井喷式发展,甚至很多人都不了解支线航空呢?


数据

2016年,我国中小机场(备注:大体重合于支线机场范畴)完成旅客吞吐量仅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8.6%。


覃章高,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专职副理事长,2017年8月30日于第四届中国民航支线航空发展论坛


第一个原因,是机场少,业务规模小。民航业有着比较明显的规模效应,航空公司能够飞航的机场越多、飞机每天利用时间越长,就越有利于盈利。而目前我国开通商业航班的机场还不到200个,数量不及国土面积近似的美国的一半;如果算上能够安排有“支线的支线”之称的通勤航班的小型机场,两国之间的差距更是拉大到1/10甚至更低水平。机场少,自然飞机日利用时间短。在我国,支线飞机日飞行时间达到干线飞机的8成已经属于很好水平,这影响了支线航空公司收入。


第二个原因,是支线航空收入不确定,运营成本偏高。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提倡多渠道筹措资金,压低成本,大力发展支线航空,但是在具体政策上,还有不少需要明确或者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政府对支线航空业的补贴都是支持后者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但在国内,对于补贴的额度和方式,还缺少统一的指导和管理,出现一些不合理、不确定的补贴,影响航空公司与机场的信心和积极性,也给地方财政背上不必要负担;此外,支线航空飞机载客量较小,盈利能力较弱,但在相关税收、获取航班时刻的成本和地面资源使用费等方面,“水低船落”没有完全到位,航空公司身上的“包袱”有些重。


第三个原因,在于人才。支线机场大多位于偏远闭塞的三、四线城市,很多还属于大风沙、高海拔的艰苦地区,对航空业所需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如一二线城市 - 当然,提高工资和待遇可以多少解决问题,但是这又会增加支线航空运营成本,处于两难境地。


资料图:河北承德机场,一座典型的支线机场



解决方案

参考港铁、借鉴共享经济?

当然还有内功修炼


多建机场、合理补贴、留住人才、革新制度可以比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多建机场、合理补贴。虽然一座支线机场十几亿的建设费用只相当于十多公里高铁,但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仍然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如果再承担开航后补贴,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民航可以借鉴港铁公司的做法。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地铁都是港铁举足轻重的业务,而地铁与支线航空有所类似,属于高投入同时带有相当公益色彩的行当,单单依靠运营无法收获高额利润,甚至难以盈利。


但是港铁将解决问题的目光投放到交通范畴以外,通过与政府机构协商,在投资协助后者建设运营地铁的同时,获得车站地面及周边土地开发经营权之类权益,并通过这类非地铁业务实现盈利。这一与时下流行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类似的合作模式,一方面填补了政府修建地铁的资金缺口,一方面让参与企业日后有利可图,更让群众尽早享受到便利,可谓一举调动了多方积极性。


回到支线航空的话题,如果地方政府也能够以临空经济区、旅游住宿、物流等产业换取航空公司和/或者社会资本参与支线航空建设,是不是可以解决兴建机场的资金问题,同时以收益代替补贴来激励支线航空公司?


而对于人才问题,借鉴共享经济的思路,在保证安全运行基础上,调节支线机场编制,鼓励一人承担几项角色,也是提高效率、增加员工收入、留住人才的举措。


案例:新疆机场集团

新疆机场集团持续优化支线机场管理模式,实行“一专多能”用工方式,鼓励非核心的岗位人员相互兼职,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同时在安检、消防等岗位严格按照民航局规定标准配备相应数量和资质的人员,确保符合规章要求。


张军 ,新疆机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17年8月30日于第四届中国民航支线航空发展论坛


当然,“外脑”再好,最终的成功也离不开民航业修炼内功、革新制度。支线航空公益性较强、飞机较小,那么在使用税费和补贴上可否进行一定“照顾”?国家可否开放更多空域和时刻资源,让支线航班获取足够飞行空间?这些都是支线航空飞起来、飞得好的必要条件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研制的E-Jets系列喷气支线客机,可以提供70-124个座位,可靠高效,非常适合开展支线航空运输。这类飞机座位数少于干线客机,如果使用税费也相应进行减免,将更有利于其发挥作用


我国地大物博,无论人员出行还是物流,都对快速通达有着大量需求,而且这种需求将随着我国经济进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而快速增长。在可预见的将来,支线航空是任意市甚至是县级行政单位之间在5、6小时以内通达的唯一可行方式;同时,发展支线航空,也是促进我国民航运营保障能力向世界水平看齐、通过市场来指引和激励我国航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支线航空前景光明,值得投入,必有回报。


国产ARJ21是支线客机的新军。“国货”成长同样须要充分发展的支线航空市场指引研制改进方向、验证技术、反馈问题


2017年8月29-30日,第四届中国民航支线航空发展论坛在银川举行,这类专题研讨极大推动了中国支线航空业发展


本文随感于第四届中国民航支线航空论坛

感谢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和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文章回顾】


推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