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拉拉爱情消亡史

驼驼 NOWNESS现在 2022-09-23

🔪

所以,什么是“拉拉爱情的死亡症候群”?

前段时间,《杀死伊芙》迎来最终季。这部剧用三年时间讲述了女杀手Villanelle和追捕她的特工Eve之间紧张、危险又暧昧的“猫鼠游戏”,血腥、暴力、疯狂的另一面是爱欲的滋长。在第四季,她们终于勇敢相爱,相拥在泰晤士河上。然而下一秒,一颗不知来自何处的冷弹击中Villanelle,她抱着Eve冲进河水,又被数弹击中,死在冰冷的河水深处。

杀死伊芙 第四季 Killing Eve Season 4 (2022)

随着Eve浮出水面爆发最后一声痛苦的嘶吼,愤怒与失望的情绪也在粉丝中弥漫开来。很多人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BE”,“看完想把脑袋塞进微波炉里叮两分钟忘记一切”。原著小说《代号薇拉内尔》的作者Luke Jennings也公开表达了不满,“看到自己创作的角色被如此令人信服地呈现出来是特别荣幸的,最终季的结局却让我大吃一惊。”

与此同时,一个词条高频出现在社交媒体对结局的抗议中——Bury Your Gays(埋葬同性恋者),有些报道也将其称作Dead Lesbian Syndrome,端传媒的一篇评论将后者翻译为“拉拉爱情的死亡症候群”,后者是前者针对女同性恋群体的一种变体。

杀死伊芙 第四季 Killing Eve Season 4 (2022)

这并非《杀死伊芙》带来的新近造句,反倒是令众多粉丝、特别是LGBTQ粉丝不满的一个早已存在的重要原因,它与酷儿群体长时间以来被表达、呈现的方式密切相关。

在影史上,酷儿爱情在荧幕上的呈现往往得不到happy ending,总有一方在爱情降临后,死在离美好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



作为“工具”的酷儿


《杀死伊芙》并不是是孤例。早在2016年,科幻系列剧《地球百子》中女性角色Lexa的死就已经使“埋葬同性恋者”这一现象被广泛关注。

在《地球百子》中,人类在全球性核战发生之后躲入太空站“方舟”避世,百年后太空站氧气将尽,100名少年犯被强制从“方舟”送往地球寻找新的生机,女主角Clark因此与地球上的山人族女王Lexa相遇、相爱。但在第三季中,这份爱情终于修成正果之时,Lexa随即被属下的一颗流弹击中。《地球百子》接下来的剧情中再无女同性恋情的代表。

地球百子 第三季 The 100 Season 3 (2016)

实际上,Clark和Lexa的吸引力不仅来自“拉拉爱”,更在于她们是两个极有魅力、强大的女性角色,而据之前剧情的铺垫来看,Lexa的死并不必要。

人们实在厌倦了在影视剧中一遍遍看到“拉拉之死”的情节,抗议开始走向高潮。接下来的几周,在《行尸走肉》《吸血鬼日记》等剧集中,观众发现女同性恋和双性恋角色有着和《地球百子》相似的悲惨结局。

地球百子 第一季&第三季 The 100 Season 1&3 (2014&2016)

其实,酷儿群体当时在荧幕上的呈现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同性恋者反诋毁联盟(GLAAD)发布的2016-2017年度报告显示,LGBTQ群体的荧幕形象较去年相比有所增多,跨性别形象的数量扩大到原来的两倍,然而女同性恋角色比例却由33%下降到17%。

如果将观察视野进一步拉长,会发现这并非一时的现象。2016年,Autostraddle网站统计了1976-2016年LGBTQ群体在美剧中的荧幕形象,发现酷儿女性角色在剧集中出现的比例仅有11%,而41年来,只有31个酷儿女性角色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穹顶之下 第一季 Under the Dome Season 1 (2013)

另一方面,Dead Lesbian Syndrome不仅“死于爱中”那么简单。在这一叙述潮流中,与异性恋角色相比,LGBTQ角色往往相对边缘,所以“死亡”似乎变成顺理成章终结这一角色的好办法。ta们的死法千奇百怪,自杀、谋杀、意外、疾病……每一种死法都相当具有戏剧性,但并非每一次死亡都是对剧情的发展有意义。死亡有时成为一种“工具”,为剧集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更高收视率。

拉字至上 第三季 The L Word Season 3 (2006)

不可否认,这种呈现是对酷儿群体的偏见和忽视,而这些在6年后的《杀死伊芙》最终季中依旧上演。即便Villanelle是剧集当之无愧的主角,她依然充满戏剧性地死在爱中,死在观众的惊讶和愤怒里。



历史上反复出现的

“埋葬同性恋者”


2016年颇具规模的抗议促进了一定的改变。《地球百子》的制作人发表了长长的道歉信,行业内部的一些导演、编剧也联合起来公开承诺,将为酷儿粉丝创作更有意义的荧幕形象,避免它们成为异性恋环境中的情节工具。然而在一些粉丝看来,《杀死伊芙》就好像打了这份承诺一个响亮的耳光。

杀死伊芙 第四季 Killing Eve Season 4 (2022)

到底是什么支撑着“埋葬同性恋者”这种叙事反复出现?文化研究者Melanie E.S. Kohnen认为,LGBTQ群体在荧幕上的可见性背后,是一套应该被不断质疑的知识权力结构。如果考察这一现象生产的历史语境,会发现它从19世纪末延续至今。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在不同性取向的作者笔下,它呈现出不同的面向。

19世纪末,在大多数西方国家语境里,同性恋是不被法律允许的。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就曾因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隐晦描写男画师霍华德对美男子格雷的性欲望而获罪入狱。值得一提的是,王尔德自身也是一个男同性恋,并在法庭上勇敢承认,他的创作基于法国小说《逆流》,一部违背维多利亚时代诸多社会标准的作品。

道林·格雷的画像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945)

小说中,作家最后选择杀死充满欲望和诱惑的格雷,这或许是王尔德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种“不得不”的选择。作家有执笔的勇气,也有自保的恐惧。

1952年,第一部讲述“拉拉爱”的小说Spring Fire出版,小说作者也是一位女同性恋。在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疾病的20世纪中期,Spring Fire不出意料是一个悲剧,两位女主角一个死去,另一个则否定了这份爱。但这部小说刚一出版就卖出将近150万册,读者很清楚小说的结局是荒唐的,但他们理解作家的处理,毕竟在那个连“存在”都被否定的时代,只有这样故事才能被保留下来。

Spring Fire封面

对当时的一些酷儿作家和读者来说,“埋葬同性恋者”是一个勇敢而光荣的避难所,但这在同时期另一些人笔下则别有意味。20世纪也是“大萧条”发生的时代,社会需要维持一种稳定、体面的形象,这进一步缩紧了LGBTQ群体在荧幕上的呈现空间,他们往往被设定为狡猾、邪恶、被传统社会文化所排斥的角色,自然无法避免“死去”的结局。在这种情况下,Bury Your Gays的叙述使社会的“恐同”气氛被有意无意地强化。

Buddies (1985) dir, Arthur J. Bressan, Jr. 

20世纪末期,又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是艾滋病的流行。1981年,美国确定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后,艾滋病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流行病之一,直到21世纪初才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埋葬同性恋者”的叙述以艾滋病的流行为背景,许多同性恋、特别是男同性恋角色在故事中死去。

叙述的情感色彩褒贬皆有,有人认为男同性恋是艾滋病的罪魁祸首,死亡是对他们“罪行”的惩罚,也有人以“死”直指社会环境对男同性恋的污名与歧视,认为这才是致使他们死亡更关键的原因。

断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 (2005)

某种程度上,Bury Your Gays仿佛一个透视镜,折射出不同历史阶段对酷儿群体的规训尺度。但生长出这种叙述的土壤是双面的,它既是酷儿群体被损害、侮辱的历史,也是ta们抗争、奋斗的纪录,并非所有BE结局的故事都出自歧视和偏见。



《杀死伊芙》

 的最后一颗冷弹


如今,人们再次举起反对“埋葬同性恋者”的旗帜,来回应《杀死伊芙》中Villanelle的死,其诉求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是复杂而多面的。

《杀死伊芙》从播出之始就广受瞩目,BBC称它是2019年最受欢迎的剧集。Villanelle和Eve之间的关系张力十足,这是一次致命的吸引,是一份几乎打破所有常规的爱情;它是女性力量的奔涌,又不限于性别框架下的讨论;它代表“少数”、鼓舞“少数”,它给时常丧气的现实世界带来一次精神上的狂欢。

杀死伊芙 第四季 Killing Eve Season 4 (2022)

原著作者Luke Jennings分享过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俄罗斯酷儿女孩告诉他,Villanelle对她来说意味着整个世界。在这个角色身上,她找到了自由、力量和勇气。“任何编剧都不能把她从我们身边带走,她是我们所有人的Villanelle。”

所以,Villanelle最后突兀的死亡对许多观众来说,近乎一次精神上的杀戮。有研究者基于大量的调研和采访得出结论,酷儿群体在媒介上的呈现与他们的自我接纳直接相关,荧幕上的形象往往能给他们带来现实生活中难以感受到的骄傲、鼓舞和安慰。而当《杀死伊芙》在荧幕上公开呈现Bury Your Gays的仓促结尾,是再一次对LGBTQ群体的身份认同、自我认同需求的忽视。

杀死伊芙 第四季 Killing Eve Season 4(2022)

这似乎意味着,尽管今天性别议题受到更多人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LGBTQ群体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爱的归属,但Bury Your Gays依然蛮横地叙述着改变的无望——“爱”在今天,对许多酷儿来说,仍然是一种“惩罚”。

不止结尾的争议,其实相比前三季,第四季整体上都显得匆忙和混乱,编剧似乎无法将这个故事进行下去,最后也有些“为了结局而结局”的味道。对某些追了全四季的粉丝来说,剧情的下坠似乎更早。

如果结合剧情发展来理解《杀死伊芙》的BE结局,会发现Villanelle的死还有另一层意味。刚出场时,她是一个完全无视道德、处处反常规的存在。影史上从来不乏美丽狠毒的蛇蝎女人,暴力且不驯服的女性形象甚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荧幕上。但有研究者指出,女性反抗依然充满着“性别偏见”,她们依然是离经叛道的“女人”,处在男性/父权的凝视之下,最终受到惩罚。

杀死伊芙 第一季 Killing Eve Season 1 (2018)

Villanelle却不一样,她的力量无法用性别去定义。或者说,强调秩序、意义明确的现代世界无法赋予她的存在一个答案,她的身上充满着“后现代的力量”。在剧集中,是Villanelle激发了Eve黑暗、疯狂的一面,同时激发的是每一个身处现代社会的普通人内心深处的反叛。如果沿着第一季的力量去继续《杀死伊芙》的故事,ta们之间的感情将建立起一个摧毁一切的“爱的联盟”。

这是一个令现有规则恐惧的设定。所以在后续的故事里,两个人逐渐互为镜像,她们的相互吸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两种权力关系在互相拉扯,艺术生产在今天似乎仍旧无法允许一个完全越轨的故事存在。

杀死伊芙 第四季 Killing Eve Season 4(2022)

如此看来,Villanelle这个角色的变化已经注定了她的悲剧结局。很多人已经预感到这个角色的死亡,只是希望她可以死得轰轰烈烈,死在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而不是一颗冷弹之下,但这颗冷弹确实传达着真实世界的一个困境——编剧很难处置Villanelle身上那种解构一切、游戏一切的“后现代性”。

后现代与其说是一种进步,不如说是现代性的崩溃。现有的社会规则在松动,在被证伪,在趋于崩裂,我们挑战规则,在废墟上狂欢,但似乎无法想象废墟后的世界,于是跌入虚无。Villanelle是我们期待看到的“后现代英雄”,可贫瘠的想象力无法为她找到合适的位置,只能用一种最傲慢也最无力的办法终结她的存在——一颗来路不明的冷弹。

杀死伊芙 第二季 Killing Eve Season 2(2019)

Villanelle的死注定无法轰轰烈烈,在现有的规则中,谁能打败她呢?但她又注定无法存活,所以不如死得荒诞而短促,用戏剧性掩盖叙述的偷懒与无力。

在这个意义上说,从第一季到第四季,《杀死伊芙》没能讲好一个故事,它缺少直面现实的勇气,传达了一种“不相信”,不相信虚构的世界可以比真实世界更深沉、更广博。

杀死伊芙 第四季 Killing Eve Season 4(2022)

但是,在当下这个相对主义与主观主义至上的年代,在曾经坚固的一切依次被怀疑的年代,故事可能是最自由的一块土地,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毫无顾忌地彼此相信,坦诚地生活,坦诚地爱。所以,我们无法不渴望一个好故事。

一个好故事,安慰我们、鼓舞我们,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会与不确定和恐惧共处。总得有一处所在,能包容所有的想象。然后,在故事里完成一次自救,积蓄力气,拾起现实生活的碎片,继续向前。


滑动查看参考资料: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0504-opinion-killingeve-bury-your-gay-trop/

https://www.theguardian.com/tv-and-radio/2022/apr/22/killing-eve-writer-tv-finale

https://www.dailydot.com/parsec/the-lexa-pledge-lgbtq-characters-representation-tv/

https://glaad.org/files/WWAT/WWAT_GLAAD_2016-2017.pdf

https://thesociologicalcinema.tumblr.com/post/625103127606067200/tvs-dead-lesbian-syndrome-a-brief-look-into

https://tvtropes.org/pmwiki/pmwiki.php/Main/BuryYourGays

https://www.taylorfrancis.com/books/mono/10.4324/9780203152706/queer-representation-visibility-race-american-film-television-melanie-kohnen

https://scholarworks.gvsu.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579&context=mcnair

https://www.theguardian.com/tv-and-radio/2022/apr/22/killing-eve-writer-tv-finale

https://journals.aau.dk/index.php/ak/article/view/6607/5742





🕙✉️🕙

 来聊 

 影视剧中你最意难平的酷儿CP是?



撰文/驼驼

编辑/Waffle

排版/左

NOWNESS

更多「影视观察」相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